互助平臺和保險業務,有什麼區別和優勢?

眾惠互助


從理賠(申請互助)的角度,講講保險跟互助的區別

01

加了互助想罵娘,轉移出去的風險,怎麼自己又跑回來了?

關於互助,最想吐糟的一點是不確定性,互助平臺變更規則,所有參加互助的人都會受影響;舉兩個案例:

案例一:加入的是大病互助計劃,患重大疾病可以獲得30萬的互助金。

兩年後申請互助,平臺說不好意思規則改了,互助額度還是30萬,但是不是一次性給了,第一次可以給20%就是6萬,剩下80%需要拿發票來報銷。

我去,買的有百萬醫療啊,又不能重複報銷。

30萬變成了6萬。你說氣不氣。

案例二:加入的時候,甲狀腺乳頭狀癌確診能賠付30萬。

過了半年,變成了5萬。又過了半年,一毛錢都不“賠”了。

我就不說互助平臺的名字了,懂行的應該能猜到。

再說說保險是什麼樣的

關於保險,以合同形式存在,我買的時候什麼樣理賠時絕對不會變,按合同約定執行就好了

甚至說,在中國大陸地區銷售的保險,保險公司倒閉了,我的保單都是安全的,國家會指定接盤俠來保證保險合同的有效性,還是,合同怎麼寫就怎麼賠付。

轉移不確定的風險,在風險來臨時能獲得確定的經濟補償,這一點,保險完勝互助。

02

多久能拿到錢?

保險的話,有《保險法》規範,30天內給出理賠結果,有爭議的情況或複雜情況會久一點,

之前看過一個報告,健康險平均賠付時間是2天,當中包含了壽險、重疾險、醫療,重疾的理賠金額一般比較大調查核實的時間要久一點,一般半個月左右;醫療險,最快可以秒賠,理賠金當天到賬。

互助的話,加入人數最多的相互寶,互助申請審核平均需要2個月左右,再加上幾天的公示。憑我的經驗,從提交資料到拿到錢,目前最快要兩個月。

相互寶,為了縮減審核時間,提升成員的“理賠”體驗做了很多努力,說幾點我知道了:

從信美科技到相互幫科技,最開始審核是委託信美科技進行了,後面收回了審核權,成立了自己的審核團隊相互幫科技有限公司,確實效率有很大提升;

公估公司的快速發展,單說武漢從19年初的3家到年底的10家,調查人員變多了;優化調查流程,之前寫報告到十點,現在省去調查報告,直接用支付寶中的小程序上傳資料就好;也縮短了調查的時間,最開始是20天,現在是7天。

03

調查流程的區別

簡單說下保險調查的內容:就診記錄,醫保記錄,面見患者,體檢情況,工作情況,生活軌跡,商業保險投保及理賠情況,走訪主治醫生,

是不是每個“理賠申請”都會進行這麼詳細的調查呢?

互助是的,每個申請都要查,並且每個申請查的都比較詳細。

保險就不一定,會根據風險高低決定是否進行調查,進行哪些調查。

調查的越詳細,一個是時間相對較長,也越難拿到“理賠金”。

提醒下:目前部分互助平臺,申請互助時要先交納3000元調查費用,申請是否通過不退還。選擇平臺時注意看下。

04

爭議、糾紛解決方式

保險,部分爭議可以通過協商或投訴解決,保險公司根據情況進行通融賠付或全額賠付。協商、投訴不能解決的,只能通過訴訟的方式。

互助,部分平臺有陪審團機制,通過投票來決定互助申請的結果。多數糾紛得不到解決,目前沒有監管部門沒地方投訴,只能通過訴訟的方式來解決。

05

保險、互助誰贏了?

說了這麼多,保險確實更好,互助不好但能轉移風險且成本低,保險加互助的組合是不錯的

希望只參加了互助,沒有投保商業保險的朋友,看完能明白互助為啥不能替代保險

我是火火,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更多保險乾貨請關注頭條號:火火說險。


火火說險


互助平臺與保險都能夠在大病或意外獲得一定金額的援助(或保障),但不同的是互助體現的是平臺下成員的相互援助,即一人有難,八方支援,而保險是保險法約束下的保障產品。

互助平臺不以盈利為目的,可以列為眾籌範籌,而保險以盈利為目的,根據生命週期理論和精算確定保險費率,從而實現盈利。

互助平臺為互助,准入門檻低,但出險後獲得援助少,當然投入也少,根據平臺會員規模,一年分攤幾元甚至十幾元,例如阿里的相互保,還有眾託邦等產品。而保險品種比較多,大病,醫療,年金,養老,意外等。根據年齡,職業,身體健康狀況確定費率和投保額收取保費,出險後根據合同約定獲得補償。一般較大保額的投保人還需參加體檢。

互助平臺只是一個契約組織,無相關法律進行約束,存在定的風險,但其靈活性獲得了市場的認可。

互助平臺與保險是不衝突的,建議,在投資購買保險時不防也在互助平臺投資幾元,增加一個額外保障,出險後可獲得大家的援助,不出險就是獻愛心了。


陽光生活345


在互聯網互助平臺上繳納少量資金,加入一個互助保障計劃,成為互助會員並組成一個團體,當個別會員生病,全體會員均攤費用,生病的會員可以獲得最高三十萬元、甚至更高的保障。聽上去是不是有點心動呢,這就是近幾年來新興的互聯網互助計劃。我身邊也有很多朋友加入了互聯網互助計劃,更有部分朋友認為這就是保險。今天我就來說說互聯網互助這個話題,從獨立、客觀的角度幫大家做一些分析和建議。

互助和保險的發展是有很深淵源的。故事是這樣的,在距今約4000年前的古埃及時代。那個時期的埃及在法老的統治下進行著大規模修建金字塔的工作,強迫參與的工人生存條件非常不好,幾乎每天都有工人因為高強度的勞動和危險的作業而導致不幸死亡。那時的古埃及有著對死亡重生的崇拜,為了讓死去的人們有足夠資金來支付舉辦重生儀式的葬禮,聰明的工人們想到建立基金的方式。加入基金會的每個成員需要支付少許會費,把以少聚多的會費形成基金,用以支付個別會員死亡後的喪葬費。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古埃及石匠互助基金”。

除了古埃及建造金字塔石匠中的互助基金組織,古羅馬的喪葬互助會、中世紀的工匠行會、商人行會、宗教行會、村落行會等各種行會,都曾出現過這個互助共濟分攤風險的形式。

由於互助計劃是基於一個團體或者組織的內部共濟機制,專業化運作能力和剛性兌付能力存在天然的不足,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逐漸升級發展為現代化的商業保險機制。

近幾年來,由於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網絡上出現了很多互助平臺,很多互助平臺的重疾互助計劃要求只要10元加入成為會員,就可以享受保障30萬左右的互助保障金。如有會員罹患重大疾病,保障金由其他會員均攤,每次扣款少則幾分錢,多則幾元錢。這種形式由於極低的加入門檻,吸引了不少人參與。很多人甚至想,“我加入了互助計劃,是否就不要買保險了呢”,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總體來講,網絡上的互助計劃與商業保險幾點本質的區別,首先,產品性質不同,網絡互助是社會信用契約,而商業保險是商業信用契約,商業保險產品需要保險監管機構審批和監管;其次呢,互助方式不同,網絡互助是事後為受助者發起互助,會員費只是一個加入門檻,後續會員需要持續分攤互助費用,而商業保險需要用戶先購買產品,形成基金池進行理賠;然後呢,是定價機制不同,網絡互助是基於統計的後付費方式,事件發生後會員集體為受助者募集資金,而保險是基於精算的前付費方式,保險責任發生後由保險基金進行理賠。

前面說到“剛性兌付”,這是一個比較關鍵的問題,不管是加入互助還是購買保險,核心目的都是希望遇到重大風險時能夠得到及時的資金保障。所以我們來說說商業保險裡的“兩金”,責任準備金和保險保障基金。首先是責任準備金,責任準備金是指保險公司為了承擔未到期責任和處理未決賠款而從保險費收入中提存的一種資金準備,每份保單都需要提取。簡單說責任準備金是國家監管要求保險公司必須自留的一筆錢,這筆錢的金額等同於所有已售保險保額的金額,用於隨時準備履行其保險責任。再有就是保險保障基金,保險法規定保險公司必須從當年保費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作為保險保障基金,這個基金是由保監會、財政部和人民銀行共同發起設立的第三方基金公司管理,基金的作用就在於如果保險公司經營出現問題,在清算資產過程中發現不足以償付保險合同中保單利益的,那麼就需要動用保險保障基金來進行償付。這兩金的設置,前者為了保證保險理賠資金的安全性,後者為了保證保單利益的安全性。

2016年5月,中國保監會在互聯網互助計劃有關情況答記者問中就提到,“互助計劃非保險產品,相關互助計劃沒有基於保險精算進行風險定價和費率釐定,沒有科學提取責任準備金,同時也沒有政府部門的嚴格監管,在財務穩定性和賠償給付能力方面沒有充分保證。”這裡面強調的就是這個問題。

近兩年來,中國保監會審批了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眾惠財產相互保險社、匯友建工財產相互保險社幾家互助保險公司,這幾家公司呢,本質還是商業保險公司,跟網絡互助是有根本的區別的。

那麼,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有什麼建議呢,首先呢,不能認為網絡互助就是保險,更不能用互助計劃來替代保險,財務風險保障是容不得半點閃失的;其次呢,是否可以加入網絡互助計劃,這個問題我們建議,如果要加入的話可以選擇會員人數較多的平臺,畢竟抗風險能力會強一些,而小平臺發生停運的情況已經時有發生。


陸家嘴老劉


互助平臺本質上是一個互助組織,保險業務本質上是合同制和契約屬性,受合同法保護。

互助平臺優點:

參與度好,客戶感受良好,費用低

劣勢:保障責任不一定能夠如約實現。之前有先例,客戶參加了3個互助平臺,保障90萬,真正出問題時,只拿到了30多萬互助金。

保險業務優點:保險責任明確,兌付風險低。

劣勢:整體保費貴


羊娃說險


區別非常大,首先,互助平臺的保險是沒有法律依據的,不合法的,也就是說,繳交的互助金存在很大的風險性;其次,互助平臺的保險是不能與商業保險想類比的,它更像是一種“變相集資”的類型,且沒有相應合同保護,用戶權益得不到保證!要買保險還是走正規渠道,互助平臺風險性非常大,沒有法律保護,作為普通用戶來說不可輕易相信。

查看全部3個回答

鄭州 學烤麵筋要多少錢 無大廚也可經營

學烤麵筋要多少錢 ,小平房立店,1...

免費諮詢:更多詳情

南京蛙酷餐飲管理有...廣告 

相關問題

廣告


紅太陽30994258


大概說各自的優劣式:

1.平臺優勢,傳播範圍更廣,速度更快,對於消費者來說,可以更多自主思考選擇的時間和空間;

保險業務優勢:對保險條款可以更專業生動的給消費者解讀!

2.平臺劣勢:只是代理,中間商,真正理賠時業務服務可能會很大程度跟不上,甚至沒有;

保險業務劣勢:時間,範圍效能無法比擬,還有就是之前很多不良的保險銷售行為使得很多消費者對於保險業務有點“拒而遠之”。

總的概括:如果你有充足的時間去了解保險知識,對於服務沒太多要求,可以選擇平臺!如果你身邊有專業的,值得信任的保險代理人,還是建議你找保險業務,畢竟真的有理賠時,服務是最重要的!時間成本擺在那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