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将法可不是万能的,恰到好处的语气才有效,试试这5大方法


激将法可不是万能的,恰到好处的语气才有效,试试这5大方法

一天早上,妈妈在教3岁的瑶瑶认字。

“瑶瑶,你看看这是什么字?”妈妈指着手里的卡片问。

已经认了20多分钟字的瑶瑶有些心不在焉,眼睛到处张望,就是不看妈妈手里拿着的卡片,并且摇着头说:“我不知道。”

“妈妈刚刚才教过你,这个字是‘田’,种田的田。”

“妈妈,我想看小猪佩奇,不想学认字了。”

听到瑶瑶这样说,妈妈有些生气:“隔壁的欢欢比你小两个月,已经认识一两百个字了,我估计你连五十个都认不到。她一次可以学会十个字,你才学两个字就不想学了。你是姐姐,你是不是应该比欢欢做得好,学得多?”

瑶瑶一心想看动画片,对妈妈说的话没什么反应。

见到女儿无动于衷,妈妈生气地说:“你知道吗?不认字的孩子都是笨孩子,就像你这样。你要当笨孩子吗?”

瑶瑶眼巴巴地望着妈妈,点了点头,然后接着说:“妈妈,我要看小猪佩奇。”

“就知道看动画片,我告诉你,今天不学会10个字,饭都没得吃。”

妈妈的发火让瑶瑶一时不知所措,于是便哭了起来。

中国家庭教育专家鲁杰曾经说过:“对孩子自信心影响最大的是家长平时的做法。而在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中,恰到好处的语气是其中关键的一环。”什么样的语气才是恰到好处呢?简而言之,就是家长能够在合适的地方运用商量、鼓励和信任的语气,而不要使用命令、要求的语气。

激将法可不是万能的,恰到好处的语气才有效,试试这5大方法

即使是相同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说,也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如果家长能够长时间地用商量、鼓励和信任的语气和孩子说话,就算是再没自信的孩子,慢慢地也会变得自信。

有一部分家长持有不同的意见。相对于温和的鼓励,这些家长更乐意对孩子使用“激将法”,故意用语言、行为让孩子受刺激,从而促使孩子进步。“激将法”确实有它的妙用,能迅速激发一部分人的潜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效。不过,“激将法”并不是万能的,3岁左右的孩子尚不能准确地认识自己,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强,使用“激将法”未必能取得理想的成效,而且还可能给孩子带来精神上的压力。案例中的孩子便是如此。3岁的瑶瑶无法拐着弯读出妈妈话中暗含的激励,她只知道妈妈当下很生气,并且责骂自己是笨孩子。

运用“激将法”其实也反应了家长的急切心态,希望孩子能够尽快地成长。然而“欲速则不达”,成长的过程始终是“一步一个脚印”更为稳妥。自信都是培育出来的,家长如果能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虽说不能让孩子迅速地变得自信,但至少也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激将法可不是万能的,恰到好处的语气才有效,试试这5大方法

第一,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最好从孩子当前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就要鼓励孩子自己去做,家长不要随便插手帮助孩子,比如:整理书包、收拾玩具、洗袜子等等。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有耐心,没有人生来就会做所有的事情,即便孩子没有做好,也不要求全责备,相信孩子下一次会做得更好。

第二,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扬长避短。

3岁左右的孩子并不清楚自己的优点是什么,也不能准确地理解“优点”的含义。这就需要家长平时多观察孩子,看看孩子哪方面的能力比较突出,然后再加以引导。多让孩子做他擅长的事情,孩子本身也会感到更加开心,优点也会被慢慢放大。善于运用自身优点的孩子,往往也都更自信一些。

激将法可不是万能的,恰到好处的语气才有效,试试这5大方法

第三,给孩子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特长和能力提出适合他水平的任务和要求,让他们能够经过努力完成。给孩子的目标不要一下子设得太高,否则会让孩子产生畏难的情绪。今天要洗3个碗、和妈妈一起扫地、把自己的衣服整齐地放进抽屉里……这些都是3岁孩子可以完成的小目标。平时多给孩子设置一些这样的小目标,让孩子获得成就感,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发现原来自己能帮家长做这么多事情,自信心慢慢地也就累积起来了;与此同时,家长也可以不断提高目标的难度,进一步提升孩子的各方面能力。

第四,表扬要准确到位,不要过于笼统。

家长在鼓励孩子时,表扬的话一定要说到点子上,要落到具体的地方,这样才能让孩子知道,自己究竟什么地方做好了。夸孩子字写得好,最好指着具体的字,告诉孩子“这个字写得真漂亮”,这样一来,孩子就明确地知道“标准”是什么了。笼统地表扬一句“你真棒”其实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第五,巧用肢体语言增加孩子的信心。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使用语言表达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如果能准确地配合使用一些肢体语言,鼓励孩子的效果也将大增。比如,在表扬之余,家长不妨用手轻轻地摸摸孩子的脑袋、拍拍孩子的肩膀,这些“小动作”都对孩子自信心的建立有重要作用。

激将法可不是万能的,恰到好处的语气才有效,试试这5大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