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無論處於什麼境地,也要心存浩然正氣,熱愛生命,熱愛生活

眾人都說蘇軾的性格豁達,但我認為那是蘇軾懂得饒恕,他饒恕一切不公,其實也就是在饒恕自己,尤其是他在逆境中的饒恕“也無風雨也無晴”,如同一顆定風丹一樣,靜身立己,竹杖芒鞋,逆行而上。

蘇軾用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安然、尋去自家本來面目的初心、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無論處於什麼樣的境地,也要心存浩然正氣,熱愛生命,熱愛生活,才能在逆境中不被打垮,笑著面的生活,活出不一樣的人生。尤其是當下,社會發展如此迅速,各種壓力也接踵而至,在物質生活豐富的同時,卻讓我們的精神生活越來越貧瘠。因此,蘇軾的這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豁達,才是我們值得學習的,而不是為了種種得失讓自己焦慮不安。

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安然

蘇軾的魅力在於他能高居廟堂,也能遠走江湖。他的為官政事,再不多說,但是他處於逆境中的修行,才是值得讓人敬佩的!烏臺詩案結案的時候,正好是正月過年的時候,在這樣一個家人團聚的時刻,蘇軾卻面臨的是被貶黃州。元豐三年正月,也就是1080年新年,在滿城燃放鞭炮慶祝新的一年的時候,蘇軾攜帶自己的長子,頂著嚴寒,黯然離去。

蘇軾:無論處於什麼境地,也要心存浩然正氣,熱愛生命,熱愛生活

我認為蘇軾的內心世界是特別強大的,尤其是在烏臺詩案中被小人肉體折磨,前往被貶的路上又有士兵的押解,似乎從一個居廟堂之高的士大夫,一下子低沉到了峽谷裡,一般人恐怕是受不了這種身份的劇烈變化的,因為當下打虎拍蠅,好多貪汙者似乎都一夜白頭。雖然說把蘇軾和當下的貪官相比不合適,可是身份的變化,身體和心靈上的創傷,以及巨大的精神壓力,又有誰能夠安之若素呢?

可是蘇軾就可以,他那瘦小的身體,似乎蘊含了巨大的能量。心態豁達、行為安然、意志強大、心胸寬廣,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似乎很少有人能和他相提並論。蘇軾剛到黃州,內心的孤獨不言而喻,因為那文字獄,似乎很多人都會避開他。但他從來都懂得自我修煉,因為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蘇軾:無論處於什麼境地,也要心存浩然正氣,熱愛生命,熱愛生活

他與普通老百姓成為了朋友,與和尚成為知己,這種心胸是何其廣闊啊?蘇軾唸佛、採藥、烹飪,似乎總是能夠找到讓自己心安的事情來做。既來之則安之,例如我們曾經學過的課文裡面,佛印就是蘇軾的好朋友,他們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影響;他也把底層百姓的身體健康放在心中,他採藥嘗藥,而且後來還與他人合著醫書,給百姓推廣;而他對美食的追求,到現在都還有影響,什麼東坡肉、東坡羹、東坡泡菜等等。

正是因為他懂得饒恕他人,才會放過自己,如果是個心懷怨恨的人,他還能這麼安之若素嗎?

尋去自家本來面目的初心

黃州結束後,蘇軾奉旨北上回京。可是真的有這麼順暢嗎?似乎那些取得文學成就的大文豪,都有或多或少的不如意,總是要給些苦難來磨練他們,才能夠達到他們之所以取得成就的平衡。

紹聖元年六月份,蘇軾因三道命令,一下子變成了罪臣,他的官銜、兩學士及相應的待遇,都沒有了。我不明白,這是有多麼大的深仇大恨,要把一個人貶到嶺南去呢?

蘇軾:無論處於什麼境地,也要心存浩然正氣,熱愛生命,熱愛生活

面對嶺南貧瘠的困境之地,似乎也只有大和尚佛印給了他大力支持,在一封書信中,佛印寫到:

“人生一世間,如白駒之過隙,三二十年功名富貴,轉眼成空,何不一筆勾銷,尋取自家本來面目。”

也許真的只有四大皆空的和尚才能如此通透吧,這書信,也給蘇軾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蘇軾總是在饒恕別人,讓人心生憐惜,再強悍的漢子,也有脆弱的時刻啊?

那蘇軾是怎麼讓自己的心靈得以休憩的呢?讓那心靈創痕慢慢的復愈,似乎真的只有尋取自家本來面目的初心才能夠做到。堅守自己的初心,既然出士是為了造福百姓,那就專門做造福百姓的事情,何必糾結於人生的沉浮呢?

在這裡,蘇軾吃到了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也許只有這樣的強大內心,才能夠做到一切皆成過眼雲煙吧?!蘇軾迴歸本心,原諒小人,饒恕自己,在饒恕他人中,讓自己的內心世界不斷強大,強大到看見的便是百姓的苦與樂,而不是蠅營狗苟。蘇軾在嶺南做的事情肯定是惠及老百姓的,因為嶺南瘴氣嚴重,常有疾病流行,可是當地人又不懂醫療,他只能親自上陣了。

蘇軾:無論處於什麼境地,也要心存浩然正氣,熱愛生命,熱愛生活

蘇軾帶頭種藥,託人帶藥,而且還當醫生,給當地的百姓看病。蘇軾在看病的同時,又加大力度搞宣傳,加強培訓力度,培養大夫,自此,嶺南開始有了藥材生意,也漸漸地湧現出了大夫。同時,他還寫信給弟媳,勸說其捐贈宮廷賞賜給百姓做實事造橋。橋成的那一天,嶺南的老百姓鳴炮慶祝,感謝蘇軾。

其實,若不是蘇軾學會了放下,讓自己堅守本心,尋去自家本來面目,這麼戲劇性的人生,我想,是個人都會堅持不了吧?!

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

六十多歲的老人了,似乎他的堅強意志,讓他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小人似乎在詮釋著自己是如何把手中的權力玩弄的爐火純青的,他們只管窩裡橫,卻從來不關心外邊的憂患,就這樣,蘇軾又一次被貶了,而且還是海南。

我們都知道,蘇軾從來就沒有忘記什麼是聖人之言,讀書,似乎就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他在海南開始傳道授業解惑了,為黎族的孩子啟蒙,而我們也知道,海南出現了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進士。可想而知,蘇軾的強大,我們凡夫俗子只能做仰望。

蘇軾:無論處於什麼境地,也要心存浩然正氣,熱愛生命,熱愛生活

蘇軾穿著黎族同胞送來的斗笠、木屐、蓑衣,行走在祖國的最南邊,聽著巴塔巴塔的木屐聲音,在煙雨中穿行,似乎走得很隨意,竟然比騎馬還要輕鬆,而這漫天風雨,似乎如同醉酒後滴在臉上的春雨,無所謂風雨了。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境界啊?好像小人的那些醜惡作態,還沒有這樣的泥濘小路讓自己走得小心翼翼,那些拿著棍棒的人,似乎就像這風雨一樣,可有可無,一點都不影響自己的出行。這種境界,我想只有蘇軾才能做到,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經歷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似乎那滄桑在他的內心早已刻滿了皸裂,卻用對生活的熱愛,一如既往地蘊養,讓他強烈地跳動。

蘇軾的偉大,真的在於對他人的饒恕。當他的死對頭被朝廷流放在南方,其兒子不辭千里,帶著書信祈求蘇軾不要為難他們時,蘇軾用一句“交情無所增損也”就表明了他的立場,並且還給死對頭送去了治療瘴氣的藥方,這是顯得多麼難能可貴啊!

蘇軾:無論處於什麼境地,也要心存浩然正氣,熱愛生命,熱愛生活


正因為蘇軾尊敬生命,熱愛生活,他才胸如溝壑,才能夠如此豁達,輕易地做到對他人的饒恕,對自己的饒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