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重点高中的学生考的那么好,是老师的差距还是什么?

屈小营


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

第一,生源质量高。我们省的高中老大,属教育厅管。大多数学生来自于省会各初中校尖子,少部分(100人左右)来自于全省各地尖子生。每年的省招,场面的宏大,七八千人挤在学校的前后门处,人山人海,就为等考完试的孩子。这样的学生,不但智商高,自学能力也强,更是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成绩能不好吗?

第二点,师资强,老师压力大,负责任。当然也有关系户,影响不是很大,不提也罢。一个家长会,分层开,四个小时都结束不了。而任课老师,基本上市面上能见到的相关学科资料,几乎要做个通!不然更本应对不了学生的提问。有些班主任更是给学习好的学生利用节假日,无偿补课。这样下来,学生成绩能差吗?

第三点,学风浓厚,人人有明确的前进方向,奋斗的目标。你追我敢,生怕自己一个打盹被别人落下,自然是自强不息。而且他们更懂得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除学校正常的早操,体育课外,晚自习操场上不断地有男女学生长跑,以清醒大脑,增强体质。身体好,目标明确,智商高,学习刻苦,效率又高。况且隔三差五地,学校会请些杰出校友做报告,正向的激励作用下,不但扩大了他们的视野,而且更激发了学习热情。良性循环之下,成绩能差?且精神风貌也不是普通学校的学生能比的

这就是为什么重点高中的学生成绩好的主要原因。是我陪读两年来的心得。当年高中毕业,被上交抢走,大学毕业又到清华读研。确实学习上家长完全可不操心!




六根散人


主要是学生的差距。

我读初中时,在班上二十名。中考成绩比我妈妈上班的学校的年级第一名高三十分。然后,我以倒数第一名的成绩挺进重点高中。

但划片招生后,两个学校中考成绩差不多。

再说我读的高中,出了无数北大清华学生的地方。我进校倒数第一,高考倒数第七,也考上了大学。高一,觉得自己是白痴,物理常年不及格。我妈妈在普中给我请了个家教。家教老师教我,得出了个结论:一中的学生果然智商高,他从来没见过如此聪明的学生,居然一讲就会,还能举一反三。他给我讲题,总喜欢重复,但我顶多听2遍就明白了。而我所在的学校,老师是这么讲题的:这题非常简单,你们自己做。下面我们来说一下这道发散思维题…好吧,班里的中等生都考得211,我能有什么办法。

我的高考成绩很烂,不想再读书了,就没复读。后来,家教老师来喝喜酒,说我比他们全校第一名成绩还好。

我记得我的同桌考了620,我的后桌考了676,后桌同桌638。他们不是在美国,就是在北上广。我这个大学渣,目前是一名懒得搞科研的大学老师。

生活从来没有如此艰难过。还好,我高中毕业快20年了。


折空空折


我儿子现在正值高二,上的是区重点年级排名200到300之间,他们班上有年级前50,年级倒数200名也不在少数(他们一个年级1000多人)他们学校前十名年年都有上清北的,个人认为早在中考的时候就已经在选拔学生了,毕竟高中不是义务教育。我们这很厉害的中学(一年30个清北吧)孩子的家长都是争着把钱交出去,差一点的中学往往是倒贴别人(过线20给3000,过线40给5000那种)也不一定上门。这也一方面说明了老师的重要性,那些在区重点,市重点教书的老师大多是老教龄,要不就是211,985这些名校毕业教书很有一套的。

现在看来上名校的学生无非3种

1相当聪明的学生

2既聪明又勤奋的学生

3不是很聪明但十分刻苦十分勤奋的学生

不是说差一点的学校出不了清北(我们这也有但是真的少)大家追求一个好高中的目的不就是让孩子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吗?

扯远了

你现在如果是学生或学生家长的话劝孩子好好读书吧

企业去大学招人面试就好比去海里找珍珠但是他们更愿意去珍珠里找出最大最亮的一颗。


土味生活快乐多


我是八十年代初期的大学生,我有深刻的体会。由于七七年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一年,七八年临近中考一个月备考,中考上了一所乡村高中。当时师资极其缺乏,高一化学是初学,老师真不会教,我始终没入门,每次考试都不及格。高二时换了一位化学教师,很优秀,一个学期让我不仅学好了当时的化学课程,还补上了高一的内容,期末考成绩全年级第一,一直到大学化学都学得挺好!当然还有语文、数学、政治课也是这样,英语到现在都还没入门。教师真的很重要,教师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达到最大高度,而这个潜能和最大的高度有多高却是学生天资决定的,与他人无关!恢复高考的近40多年来,清华北大招生几十万,没有一位学生不是由老师培养出来的!天资好的学生一定需要优秀的老师的帮助才能成为优秀!当然,优秀的教师需要与优秀的学生共同成长!


蓝天1149


重点中学学生也一样离不开优秀教师团队的辅导。

刚才翻看了网上老师回答,我结合自己身边高中学校例子阐述一下我的看法。

生源重要,教师不做为,学校教学质量会滑坡

我所在镇区,有所高中校是本县一级达标学校,招生成绩是第二高,最高的被一中招走。90年代到21世纪初有议价生,补贴老师福利多,教学质量还是可以保证。后来追求教育公平,取消议价生,没有福利,老师消极怠工。连续几年高考成绩滑坡,被排名第三一级达标高中缩短距离,被一中拉大距离。社会意见很大。

2013年,我所在初中校向这所高中输送8个优秀教师子女,其中有当年中考南安市排名前十。三年后2017年高考,全部考不到顶尖大学。

逼得初中学校有经济能力,孩子也有能力教师把自家孩子送到泉州五中等名校就读,2019年中考有个老师双胞胎孩子分别考入北大和浙大。

高中老师不努力,留不住顶尖学生人才。

有做为教师团队,能逆袭。

我所在镇有两所普通高中,当初都是新办学校。都是三级起点,一所就在镇区,和一级达标高中一堵墙的隔壁。还有一所在乡下。

镇区普通高中,因为交通方便,很多考不上一级达标高中直接首选它。录取生源是非常可喜。

10年磨一剑。蓝园高级中学教师团队兢兢业业教学,学风严谨,低进高出。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家长们更愿意把孩子送到乡下就读。学校从三级升为二级达标学校。

而镇区普通高中却招生不满额,2019年被停止招生办学。

教育是师生共同努力创造奇迹。不要以为把孩子送到重点高中,就万事大吉了。也不要以为招到优秀学生,就可以不做为了。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成功,特别是学习。


夏莲老师


在这个问题里有两个关键词,重点高中,老师的差距。让我理解,提问者就有一个基本答案,重点高中考得好还是老师和普通高中的老师有差距。

老师的差距肯定是有的。没有无缘无故的重点学校,哪个学校成为重点中学都是这个学校拼出来的。

有人夸王金战多么牛,但我记忆深处的园丁王还是孙维刚。

孙维刚在1980年向学校校长提出要当班主任,要在新一届学生承包一个班,从初一到高三,直至毕业。当时的北京22中就是一所普通中学,到这里的学生都是辖区内走不掉的普通学生,我们应该能理解这些学生的基础。但是孙老师自身智慧得到发挥,一是自身具有通识教育的能力,所担课是数学,但是吹拉弹唱美术体育都能上手。这些能力是组织学生的有效粘合剂,能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二是他知道要做好学生管理就应当让家庭教育发挥作用。他承包的第一届,在拿到学生分班的花名册后,还没见到学生,就在暑假里通知学生家长到校参加家长培训,每次不少于4个小时,一连举行了四次。开学后仍然进行家长培训,把学生表现反馈给家长,并且指导家长如何做。这样取得了家校教育高度一致性,老师、家长之间就没有了教育责任的推诿,学生思想也不复杂,学习上高度专注。

他第一次承包,六年后,他的班上除1人外,高考全部上线。这一下轰动北京城,22中一跃成为重点高中。

当今重点高中取得好成绩,虽然各有特色,但都离不开学校、学生、家庭三个元素的高度统一。衡水有积分管理,学生的行为都在卡着点;毛坦厂形似监狱一样的严酷,凡是手机啥的都可以搜身没收。我们想想看,为什么这么严格还能留住学生?因为学生、家长是愿意的,学生、家长都是带着愿望来的,是自觉的,外在表现就是,高价钱,给;严格管理,我主动适应。况且,有的重点高中进门是要筛选的,低分是进不来的。这样看来,重点高中的学生考得好,还仅仅是教师的差距问题吗?

还说孙维刚老师,20年的时间,他进行了三轮承包。在第三轮结束的时候,他班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的占52%,其他学生全考上一本。我们拍拍脑子,他后来带的学生还和最初辖区内别的学校挑剩下的学生一样吗?

因此我的观点是,重点高中的学生考得好,教师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学生以及学生背后的家庭、家长。

想让自己的孩子考得好,家长要负起责任,建设学习型家庭,为孩子的学习创造环境。当然,自身能力不够,可以借力咨询,但不要一味迷信所谓的重点高中。

如果大家觉得我讲的有道理,点击“+关注”,我的分享你会第一时间看到。


刘桂生谈教育


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老师的整体业务素质相对较强。

因为重点高中招录的一般都是重点大学的本科生,且成绩都是相对拔尖的。它们即使在各学校招录在职的教师,也都是挖的名师和骨干教师。这样一来,重点高中便更容易聚合知识功底和业务能力最强的优秀教师。依据强将手下无弱兵的观点,他们老师教出的学生自然会强一些。

二是学生的知识功底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强。

尽管现在都在喊要促进教育公平,让任何人都可以平等地享受教育资源,但事实上很多地方的招生都是分段录取,高分段上重点高中,低分段上一般高中,这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暂时谁也无力改变,好像也没人真正想去改变。既然重点学校的生源质量本来要好得多,它的最差的学生就是一般学校最好的学生,它们的学生要比一般学校考得好,自是理所当然,不足为怪,因为基础和起点明显不同。

三是办学条件和环境不同。

现在大家有目共睹的是,各级各地政府对重点高中的投入和各种配置也明显优于一般高中。比如教学设备,实验器材,活动场所,教室寝室食堂,等等。学生到重点高中就读明显比到普通高中舒适方便,感觉更有利于学习。不说别的,单是大热天上课,重点高中每个教室都配了大功率空调,坐在教室上课根本不会因热不可耐而分散学习精力,一般学校因为级别不够,恐怕很难有这种享受。

四是重点高中的管理更严格,学生和家长也更重视。

不说别的,单是上晚自习,重点高中常常要上到十点钟以后,无论学生还是家长,基本都无怨言,反正都一个想法,为上一个好点的大学,吃点苦没关系。很多家长为了方便照顾孩子,甚至都在校内或周边租房子陪读,既是陪读,你晚自习上得再晚也没关系。但一般你晚上要是上到十点的自习,首先是学生不耐烦,你上到最后一节课常常是吵吵闹闹老师都无法维持纪律,这也难怪,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没把考大学当成什么人生的重要目标,所以学习上就没有太强的自制力和自觉性;再则,家长也不一定很赞成,他们更担心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你上得太晚,那些走读的在路上出了问题怎么办?恐怕是吃不了兜着走。所以,一般学校晚自习上到九点半就到了顶。

还有其它很多不同和差距,这里不一一列举。总之,重点高中的学生考得好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不仅仅是教师的差距,相对而言,教师的差距还是次要的。

据我所知,无论是重点高中还是一般高中,老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都差不多,都在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呕心沥血,竭诚殚智,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不能认为重点高中考得好一般高中考得不大好,就认为一般高中的老师不行,觉得他们在混日子、误人子弟,这种认识是绝对错误有失公允的。


禾水广隶


重点高中学生考的好,跟学生,老师,家长,学校是分不开的。

学生方面,能考上重点高中的,学习成绩都是不错的,智商起码都是在线的,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很重视学习,学习很用功的,个别不用功的孩子,那也是很聪明的。

老师方面,因为学生成绩好,自学能力很强,对知识的掌握快,要求老师也得不断进步,得给学生辅导答疑吧,自己不会太丢人了。这就是教学相长。

家长方面,能上重点的孩子,大部分家长都是很重视孩子学习的,很多家长自己本身都是高学历人才,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就算有的家长经济能力达不到,不能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但是思想上也是重视的,会创造条件督促孩子学习的,积极配合老师和学校的。大家都听过北京昌平二中吧,据说就是码农的孩子们把普通校考成了重点校。学生和家长的素质很重要。

学校方面,重点学校就是学习氛围好,教委重视,所以一般硬件设施也比较强。学生在重点学校的见识就是比普通校强。重点学校招聘老师方面对学历的要求也比较高,博士的学历跟本科学历比,那一定是不一样的,据说有点牛校,做科学实验一进门中科院的院士在等着给学生上课,那学习效果能一样吗?

重点学校,学校越好,学生招来的学生素质越高,招聘的老师学历的专业能力越强,学校的学习氛围越好,这是一个共同激励的正向结果。


小妤妈妈


我觉得重点高中的学生考的好,由众多的因素组成。

1.教育资源

重点中学往往拥有最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为教学配备了各种的先进设备,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资源。

2.师资力量

重点中学的老师也肯定都是优中选优,往往都是受过高等教育,同时又都具备拔尖的素质和能力,才能进入重点中学教书,每一个都是对应教育领域的专家,能够解决学生遇到的大部分问题,能够耐心而又专业的传授知识。

3.学生自身素质

能进入重点中学的,都是通过选拔考试选进来的,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能进入重点中学的,智力和能力都不差,再加上优秀的学习环境,加以锦上添花,使其愈加优秀。相反,如果一个资质很差的学生,如果就算加之以如此的环境,也难以达到优秀的境界,朽木不可雕也。

因此,我觉得学生的自身素质才是最重要的。


夜半生活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重点高中学生考的好?!我严重表示怀疑:全部考的好,还是大部分考的好?是总平均分还是录取率?我不相信重点高中无差生,我更不相信初中考得好高考一定考得好。重点高中有优势,重点高中学生生源好,教师好中选优,还有周围环境良好,但是,还是有学生被拉下。总而言之,重点高中学生考好还是综合的结果,没有太差没有短板,外人看的是高考成绩,内行人看的是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努力取得的进步和成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