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和黄忠在战场单挑的时候颇有英雄相惜之感,为什么封五虎上将时关羽得知黄忠在列时很不高兴?

过的痛苦活得精彩


既然说到单挑,那就是《三国演义》的事了,确实长沙之战关羽和黄忠大战了总共近二百回合,关羽都不得不感叹,黄忠的刀法并无破绽,黄忠也不得不承认,关羽对他“马失前蹄”留手了,所以不忍箭伤关羽。所以,看起来关羽和黄忠应该是“惺惺相惜”的,但是却不得不打引号,因为即便有这种感觉也很脆弱,完全没有达到关羽和张辽“一见钟情”的级别。



更何况,随后的发展,又让关羽和黄忠的关系又变的微妙起来。关羽是个十分高傲的人,所以才执意要带着五百校刀手去攻打长沙,没想到遇到黄忠这个硬茬,不过好在还是拿下了长沙。但是,准确的说,关羽并非靠自己拿下的,而是魏延斩杀了太守韩玄,放出黄忠,迎接关羽入的城,所以说到底魏延得分去许多功劳,关羽不算全胜之功。但是,假如黄忠能给关羽面子,在入城之初就归服,那么关羽相当于帮刘备招揽了一员五虎上将,也有面子,再参考关羽和魏延的关系,关黄也必然会更进一步,或许就能皆大欢喜了。但是,黄忠虽然仁厚,但是也有傲娇的一面,关羽没办法,只能去请刘备和诸葛亮了。



所以,这里有个悖论,假如黄忠是关羽收服的,那么极有可能只是关羽副将,那就不能成为日后的五虎了。假如黄忠非要刘备,诸葛亮来请,那么在政治资本上会比归服关羽要优越得多,发挥空间也大得多(也可以说黄忠有老谋深算的一面),才能建立更多的功绩,扬名天下。再加上黄忠年事已高,建功立业刻不容缓,也是情理之中。但是,关羽气量再小,也不会这样就反对黄忠进入五虎的。所以,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关羽对黄忠缺乏了解,特别是功绩上。比如,刘备的入蜀之战,一开始带着黄忠,魏延,关平,刘封,庞统去世后,随后诸葛亮和张飞,赵云又一起入蜀和刘备会合,随后汉中之战黄忠的勇猛大家又看在眼里,只有关羽一人在荆州。



所以,关羽对黄忠的蹿升自然带着不解,除此以外,还有几点原因:第一,黄忠确实年老,再打也没几年了;第二,黄忠不像张飞和赵云关系亲密;第三,黄忠的资历仅高于马超,却又没有马超的身世;因此,再综合以上的原因,关羽闹闹情绪也是情有可原。而且,小说中也没有明确关黄二人关系从敌意到亲密,更多的是关羽的忠义和黄忠的仁厚达成一种微妙的和解罢了。说到底,这也不复杂,关羽和黄忠交集还是不多,关羽既不可能对黄忠入选五虎十分理解,但是也达不到坚决反对黄忠的地步,否则以二爷的个性,也不会因为费诗的几句话就幡然醒悟了。


大飞熊骑士


这个问题实际上在战长沙时,关羽在心里就埋下了对黄忠的蔑视与不满。当对阵黄忠时,关羽並没有占多大便宜。首先两人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二战关羽欲使拖刀计,黄忠偏又马失前蹄,关羽不忍心乘人之危,让黄忠换马再战,三战黄忠故意败走,关羽追近之际,黄忠翻身一箭射中关羽盔缨根部以报昨日不杀之恩,关羽很是惆怅。若非长沙太守韩玄疑心太重,逼反黄忠献关,关羽长沙之战的功劳则会大打折扣。黄忠虽然投降,但对关羽依然不屑一顾,关羽入城请黄忠相见,竟装病不出。做出降刘备不降关羽的姿态来看给关羽,关羽能不憋闷吗?

所以当刘备封五虎大将时,关羽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算是吐了一口怨气。

关羽在屡次战胜对手的同时,也养成了他目空一切骄横傲慢的性格,最终也因此而丧命。


用户李森


《三国演义》书中已有答案!

当时刘备在众人的拥护之下晋升了汉中王,为了表彰大家的功绩,刘备就为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进行了封号和任命,我们一般说五虎将。

当时任命书拿到关羽跟前的时候,他第一句话就是汉中王封我何爵,关羽的性格就是这样,他心里藏不住事儿,有什么疑问不满,质疑他都要第一时间讲出来。这一次也一样,他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自己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当听到说自己是五虎将之首的时候,他马上又追问是拿五虎将。

当时来传信的是费诗,他告诉关羽, 是关,张,赵,马,黄五位大将。这时候就能看出来关羽的态度。他认为,张飞是我和刘备的弟弟,自然没有问题。马超是世代名家也没有问题。赵云跟着刘备已经很久了,也算我的弟弟,也可以吧。可是你黄忠一个垂垂老矣的老将怎么能够跟我们并列呢?

在关羽看来,黄忠属于是行将就木的老将,不能和我们这些当打之年的大将并称,论资历,黄忠在加入刘氏集团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当时刘备已经打下了一片基业,没有跟着刘备颠沛流离如丧家之犬,绝不是雪中送炭之将,仅仅是锦上添花之臣。

上面呢都是关羽明说的,他其实还有私心不好讲出来。我们知道关羽曾经和夏侯渊交战过,没有斩落夏侯渊,面子上过不去。但是黄和夏侯渊交战马上就斩掉了,这对于关羽来说是极为不利的。他觉得黄忠有威胁到他的地位。

关羽高傲的性格,黄忠较浅的资历以及这种心理层面的暗斗,让关羽不满黄忠的排位。





李龘Lida


导语:关羽单挑黄忠,是关黄的第一战,也是奠定老将黄忠虎将的一战。且看演义中如何说。

忠曰:“既知我名,焉敢犯我境!”云长曰:“特来取汝首级!”言罢,两马交锋。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

收兵后,关羽暗忖“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斗一百合,全无破绽”,说明老将黄忠,武力、技能非凡。



次日,关黄再战,黄忠马失前蹄,关羽喝曰:“我且饶你性命!快换马来厮杀!”再次日,老将黄忠诈败射关羽,也放了关二爷一马。

这就是英雄惜英雄,惹得武陵太守韩玄疑其与关羽勾结,欲怒推斩黄忠,危机时刻,魏延挥刀反之,遂幸其生。

老将黄忠最有名的战绩就是刀劈夏侯渊。《三国志》中就这么一句:“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权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

此番妙杀,黄忠获得常人梦寐以求的成功。这得益于,定军山法正筹谋运策得当。还得益于遇到明主刘备,有了刘备,等于是“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黄忠这个人,年轻的时候,未见得有多出众,他恰逢刘备集团奋发有为之时。

不久,刘备就封他为后将军,与关、张、马、赵同列。别人不说什么,关羽不乐意了。为什么呢。

黄忠的名望有问题



其实,就是诸葛亮也不大赞同把黄忠封为后将军。《三国志》记载了诸葛亮的评价:“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而令便令同列。”

就是说,黄忠的名望一直没能和关羽、马超等相提并论,如今让他与关、马平起平坐,马超、张飞在现在附近,目睹了黄忠的军功,还可以加以解释,而关羽远在荆州,知道了一定不会高兴,不如取消这项任命。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老将黄忠被埋没了二三十年呢?

其一,黄忠与他妻子很恩爱,但由于难产死了,对黄忠刺激很大。但不久儿子在一场瘟疫中死了。丧妻丧子,家庭不幸,迫使他无意于功名利禄,意志消沉。

其二,黄忠在荆州跟随刘表的从子刘磐转战南北,但在荆州说了算的是蔡瑁。蔡瑁把他们排挤到了政治中心之外。

其三,曹操夺得荆州后,黄忠没被曹操发现,他只能跟着韩玄干。谁知韩玄外君子内小人,忌惮黄忠在荆襄一二年的发展,处处提防黄忠。他只让黄忠负责一些小事,不能尽展所长。

所以关羽不高兴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刘备有他自己的考虑,他觉得黄忠是降将,封了他,更能笼络那些择贤而仕的官员的心。说到底,其实就是一切从政治需要出发。

关羽还有关羽不高兴的理由。



一、当然与关羽一向亲下而骄上,傲视同侪的脾气秉性有很大的关系。

他一听自己被拜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就表达了不高兴,果然就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卒同列?”就是说,我一堂堂大丈夫,怎么能和一个老兵为伍?

二、关羽在为赵云抱打不平。

因为桃园结义之后,一直是关羽张飞护卫刘备安全的指责。而后来赵云投奔刘备后,刘备孤身在袁绍阵营,关羽张飞都不在身边,只有赵云担任保护刘备的千斤重担。

刘备出征益州后,赵云留在荆州,保护刘备家小,截江夺阿斗。诸葛亮西征的时候,他又跟随诸葛亮,保护蜀汉第一头脑。

所以,关羽很可能不乐意与黄忠同列,是希望让赵云担任后将军。

闲将西话:老将黄忠虽早期默默无闻,但自从遇到刘备,《三国志》记载:“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在定军山一战定乾坤,官封五虎上将。

那么远在荆州的关羽不高兴,一与黄忠名望布高,二与关羽的脾气秉性有关,三关羽有替赵云鸣不平的缘故,四与他猜不透刘备的用心良苦有关。这正是有人诗赞刘备的那样,“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


闲将西话


先看演义里长沙战役后,黄忠不肯投降,此时关羽的反应。

关羽对刘备和诸葛亮说:“黄老将军不仅神勇,且忠义无比。自长沙失守,整日闭门谢客,我几次登门拜访,均被拒之门外。只叫家人传出话来说是‘休做降将’。”刘备亲自去黄忠府里,为黄忠的赤诚和忠义下跪时,关羽也跟着下跪了。刘备诸葛亮关羽向黄忠行礼

再看刘备自立汉中王、封五虎上将时,关羽对黄忠的态度。

刘备派费诗为使到荆州,关羽问刘备封了哪五虎上将,费诗回答:“关、张、赵、马、黄是也。”关羽怒道:“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前后反差也太大了吧。

在长沙时,关羽不仅对黄忠尊敬有加,还几次登门拜访,更是对身为败军之将的黄忠行最高礼节。

封五虎上将时,关羽却嫌弃黄忠是老卒、耻与为伍。

为什么关羽对黄忠的态度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原因是此时的关羽是真的骄傲了。

骄傲是关羽的代名词,不骄傲就不是关羽。

关羽一直很骄傲。问题是骄傲要有骄傲的资本。

长沙战役之前的关羽,闻名天下的是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和千里走单骑,这些都说明了关羽作为一名武将个人的英勇和忠义。

可再看关羽作为一名武将的历程就很尴尬了。

陶谦让徐州,好不容易有块地盘,却因张飞喝酒误事被吕布抢了。

二次夺取徐州,又迅速被曹操打下,三兄弟首尾不能顾,关羽被迫降曹。

黄巾余党龚都、刘辟让出汝南郡,这块地盘刚到手,又被反应迅速的曹操夺走。

刘表把新野给刘备,充当荆州北部门户,说白了就是刘表的看门狗而已,而且一当就是六年。

就连新野这个小县,曹操还是不放过,刘备关羽只得再次流浪。

不难看出,在长沙战役之前,关羽追随刘备半生,却如丧家之犬,四处流离、处处受挫。

因此关羽即便是骄傲,也只能以个人的武力和忠义为资本,面对英勇和忠义不下于自己的黄忠,关羽惺惺相惜不难理解了。

可十年后的关羽就不同了。

赤壁之战后的十年,刘备势力迅速膨胀。到建安二十四年(西元219年),刘备不仅拥有西川还据有荆州三郡,势力超过孙权,更是从曹操手里拿下汉中。

与刘备“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的关羽,作为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其地位身份自然水涨船高。

“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刘备拿下益州后,关羽受命都督荆州。

此时的关羽,已经是一个拥有数郡地盘、数万兵马的统帅,在天下的棋盘里,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羽想和马超比武,诸葛亮只能一个劲地吹捧关羽“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意思是马超只能和张飞比,和你关羽不在一个档次。

关羽的反应很可爱,“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把诸葛亮的回复书信抄写给属下们看。

“权遣使为子索羽女”,连江东孙权都想与关羽结为儿女亲家。

身份不同了,关羽的傲气就再不收敛了。

事实上,此时的关羽不单单瞧不起黄忠,除了少数人外,他几乎没有看的上的。

魏国他只看的上张辽。

东吴除了吕蒙,其他人在他眼里只是“群鼠”,一听说吕蒙养病就把荆州守军调走。

自家这边,如他所说,只有张飞赵云和马超了。甚至孙权作为三巨头之一,也被关羽轻视,孙权求婚得到的答复是“虎女焉能嫁犬子”。

可一个尴尬的事实是,关羽看不起黄忠,黄忠却在刘备入蜀的过程中立下显赫战功,刘备攻取汉中时,黄忠更是斩了曹操心腹大将夏侯渊。

而关羽近十年里,镇守荆州固然同样重要,却远远不如黄忠声名显赫急切的关羽想证明自己,于是北上攻打襄阳樊城。不料先是被曹仁阻挡在樊城,接着又被以前自己看做小弟一般的徐晃打败。最后连荆州后方也被江东“鼠辈”占领。一代名将关羽,最终败走麦城。

关羽败走麦城

可以说从轻视黄忠、小视天下英雄的那一刻起,关羽的命运就注定了。艺术大师徐悲鸿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或许更为实际一点的说法应该是,身处逆境卑微时,不可无傲骨,因为没有傲骨的人成不了大器;身处顺境高位时,不可有傲气,因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不小心栽跟头,很容易输的一无所有。





阿狸阿


由于关羽出生贫苦,早期又经历了一段流亡生涯,常常受士大夫官员的欺压,导致他对社会的上层士大夫多持反感的态度。久而久之这份反感,逐渐演变成了孤高自傲、眼高于顶。关羽确实夸赞过黄忠的武艺,但并不代表他看得起黄忠,更不代表他与黄忠英雄相惜。

道理很简单,长沙城破后,黄忠对关羽闭门不见,关羽亦未登门拜访。即说明二人彼此没有英雄相惜的态度。关羽当初放黄忠一马,是因为他不想胜之不武。黄忠不忍射杀关羽,是因为报昨日不杀之恩。彼此之间都不想失了义气。仅此而已!

关羽打骨子里是瞧不起黄忠的,因为黄忠年过六旬,尚自默默无闻,关羽称其为“老兵”,也就是老而无成的意思。

那么!刘备封赏五虎大将的时候,关羽为何独独不满黄忠呢?

先说为什么反对的问题?除了关羽本身的性格原因之外,还有另一个原因。

从公元211年刘备入益州,到公元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期间一共经历了八年,在此期间,刘备集团在前线的战事,大多由张飞、赵云、黄忠轮换担任大将。三人也因此创下了很多的辉煌成绩。关羽则不同,这八年内一直担任荆州的驻防大将,没能跨出国门一步。

眼见张飞、赵云、黄忠等人纵横沙场、建功立业,自己却只能蜗居在荆州,做个后方的守门员。关羽心中早有不满。作为蜀汉的首要将领,他更希望自己能像张飞、赵云等人一样,身临前线攻城拔寨、建功立业,而不是常年驻守后方,无仗可打。

从诸葛亮傍略四郡,足可看出关羽并不想做防守型将领。当时的情况也差不多,关羽负责驻守在荆州,张飞、赵云在前线作战。起初众人拿下了零陵,后张飞攻夺了武陵,赵云亦攻夺了桂阳。关羽听闻后,立马给刘备写信,并以兄弟之情相威胁。刘备于是让张飞星夜去替换关羽。

原内容如下:

闻知长沙未曾取得,如兄长想手足之情,教关某干这阵功荣甚好。

因此!关羽表面上不满黄忠,实际上是在敲打刘备雨露均沾。无论这次封的五虎大将是谁,关羽一定会对其中之一表达不满。

蜀汉五虎大将分别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除了关羽,还有另外四人。四人中张飞、赵云是自家兄弟,自然不便对其表达不满。

马超是世代公侯之家,虽然关羽向来对其没有好感度。但是在其初投益州的时候,他已经对马超表达过一次不满了,总不能老是盯住一个人欺负吧。

那么!就只剩下黄忠了……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也勉强能算个理由。

当费诗领出王旨,让关羽出兵攻打襄樊地区后,关羽的态度立马来了个三百六十度大转弯。落得个皆大欢喜!


爱尚文史


当时刘备在众人的拥护之下晋升了汉中王,为了表彰大家的功绩,刘备就为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进行了封号和任命,我们一般说五虎将。

当时任命书拿到关羽跟前的时候,他第一句话就是汉中王封我何爵,关羽的性格就是这样,他心里藏不住事儿,有什么疑问不满,质疑他都要第一时间讲出来。这一次也一样,他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自己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当听到说自己是五虎将之首的时候,他马上又追问是拿五虎将。

当时来传信的是费诗,他告诉关羽, 是关,张,赵,马,黄五位大将。这时候就能看出来关羽的态度。他认为,张飞是我和刘备的弟弟,自然没有问题。马超是世代名家也没有问题。赵云跟着刘备已经很久了,也算我的弟弟,也可以吧。可是你黄忠一个垂垂老矣的老将怎么能够跟我们并列呢?

在关羽看来,黄忠属于是行将就木的老将,不能和我们这些当打之年的大将并称,论资历,黄忠在加入刘氏集团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当时刘备已经打下了一片基业,没有跟着刘备颠沛流离如丧家之犬,绝不是雪中送炭之将,仅仅是锦上添花之臣。

上面呢都是关羽明说的,他其实还有私心不好讲出来。我们知道关羽曾经和夏侯渊交战过,没有斩落夏侯渊,面子上过不去。但是黄和夏侯渊交战马上就斩掉了,这对于关羽来说是极为不利的。他觉得黄忠有威胁到他的地位。

关羽高傲的性格,黄忠较浅的资历以及这种心理层面的暗斗,让关羽不满黄忠的排位。



小王搞事情


关羽想做荆州王!!

关羽并不是不满意和黄忠同属五虎将,而是不满刘备的封赏!!! 他觉得刘备仅仅给自己一个五虎将之首的封赏过于贬低了他自己,所以他的理由是不与老足为伍。他是以贬低黄忠为借口来抬高自己!

仔细想想,关羽那个时候也已经五十八岁了!!他比黄忠又能小多少呢。所以这个理由推辞五虎将封赏是站不住脚的!

再有,五虎将是什么,五虎将只是一个称谓,不是官职,他不能代表你有实权,这才是根本!

刘备自封汉中王就等于有了一个小朝廷,有太傅有尚书令有军师,这些都是有实权的人,就连魏延都是汉中太守!!汉中太守才是职位,才有实权。既然有了朝廷编制,那么是不是就应该有了官职呢?关羽在意的是刘备没有给他名义上的实权,虽然他可以调动荆州军马,但是他毕竟没有官职,他不是荆州牧或者荆州太守又或者是荆州王!!调动兵马多少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意思!

自从刘备攻取荆州四郡以后,荆州九郡有六郡在刘备手里,刘备坐上汉中王以后有了荆州益州和汉中三个地区,地盘大,作为刘备的心腹,无论是资历还是功劳,给个荆州王都不为过最低也要给个太守吧,不然做事心里不踏实!

这才是关羽的真是想法!既然黄忠能封五虎将,那么关羽应该是汉中王与五虎将之间的存在,而不是五虎将之首!所以荆州牧或者荆州王才是最好的封赏!

你看看费诗劝解关羽是怎么说的,今汉中王虽有五虎将之封,而与将军有兄弟之义,视同一体,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岂与他人等同。后面还有一句,不应该计较官位之高下。其实从这些话就能听出来,费诗知道关羽想当荆州王!同为五虎将,哪有什么官位高低呢?但是你又不能做汉中王,那就只能做两者之间的那个位置了。

荆州王,才是关羽真正想要的!


足球和股市


这是一个好问题,值得探讨一下。

众所周知刘备在汉中称王后册封了“五虎上将”,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这五个人为蜀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刘备之所以给他们如此显赫的身份和地位就是为了表彰他们的赫赫战功。

在这五个人中关羽和黄忠的关系非常微妙,他们俩曾经在长沙战场上正面交手,两个人势均力敌。他们交手三次,第一次交手他们大战100回合不分胜负;第二次交手关羽使用拖刀计取胜,他饶了黄忠一命;第三次交手黄忠展示出他百步穿杨的本领,他放过关羽一马。通过这一战关羽对黄忠的武力和技能大加赞赏,同时他对黄忠产生了英雄相惜之感,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是当得知黄忠与他一起位列“五虎上将”时,关羽又表现出很大的情绪,《三国演义》中这样记载:

先主为汉中王,遣(费)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那么黄忠被册封为后将军关羽为什么会非常不高兴呢?其中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1、关羽非常看重气节和忠义,黄忠是个降将,他不认可降将做大将军。

黄忠的身世很悲惨,他虽然有一身好武艺,但是他的大半生都没有遇到明主,他郁郁不得志,备受欺凌和冷落。

早年间黄忠在荆州做了刘磐的部下,他想崭露头角,可是掌握荆州实权的是蔡瑁,蔡瑁将他排挤在政治中心之外。曹操大破荆州后黄忠没有去处,他又投奔了韩玄,不料韩玄对黄忠很不信任,他对黄忠处处制约,黄忠终日郁郁寡欢。

黄忠在长沙大战关羽,他保住了长沙,这本是奇功一件,没想到韩玄误以为黄忠勾结关羽,他想要杀掉黄忠,幸亏魏延从中帮忙黄忠才得以脱身。后来黄忠投奔了刘备,逐渐成为蜀军中的一员大将。

黄忠一生中多次易主,在那个年代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关羽非常看重气节和忠义,他看不上这种多次易主的人,他不屑于与这样的人为伍,因而当他得知黄忠位列“五虎上将”时他会勃然大怒。

2、关羽认为黄忠的名望不够,他的战功不足以使他做后将军。

黄忠投靠刘备集团后有过不少功绩,他最主要的功绩就是定军山刀劈夏侯渊,《三国志》中对于这件事是这样记载的:

“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权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

这一战的胜利黄忠功不可没,但是法正筹谋运策得当同样至关重要,对此关羽心知肚明。

此役过后由于战局的部署,关羽、张飞和赵云等人分派到别的战场,刘备身边只有黄忠等几个得力干将,这时刘备对黄忠非常器重,每每对他委以重任,他为夺取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也因此因此屡获封赏,职位也是一路飙升。

夺取汉中后刘备执意要封黄忠为后将军,与关羽、张飞、赵云以及马超同列。平心而论黄忠的名望和其他四人相比的确不够,他的战功不足以使他做后将军,关羽对黄忠质疑不足为奇。

3、后将军的地位非比寻常,关羽认为这个职位应该由赵云来担当,他为赵云打抱不平。

赵云加入刘备集团的时间比较早,他是刘备的贴身保镖,多次救刘备于水火。他为了救刘备的家眷在曹营里杀了“七进七出”,险些丧命。

诸葛亮西征时赵云随军前往,他担当起保护诸葛亮的重任,无疑他将这个任务完成得相当出色。

鉴于赵云的出色表现,关羽自认为后将军应该由赵云来担当,当他得知这样关键的职务刘备册封给了黄忠时,他非常气愤,他不接受这样的安排。

结语

“五虎上将”是蜀国的顶梁柱,也是关系蜀国命运前途的关键人物,关羽在得知黄忠被册封为后将军时非常不高兴,他只考虑了自己的感受,殊不知刘备在这件事情的安排上经过了深思熟虑,这是一个为蜀国后期发展的明智之举,从这一点上来看刘备的确是一位高瞻远瞩的明主。


刘笑东


我说一下我的个人观点:我觉得非常值得参考一下

关羽是因为被封为五虎上将而不满,但不能明说只能从四个人里面找一个影响弱一点的人挑刺!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且听我分析!

首先说明一下:刘备和关羽并没有拜个把子,陈寿的《三国志》中记载是这样的:"关羽张飞以兄侍刘备",有一点一定要说清楚,那就是有没有上下级关系,这个很重要!

答案很肯定的,

但是!但是!但是!

关羽在残留的汉室中的官职是比刘备大的!!吃惊吧

还记得关羽在斩颜良诛文丑时被汉献帝亲封汉寿亭侯!这个汉寿亭侯不是小官,而且是汉献帝亲封的,这点非常重要!而同时期的刘备只有一个空称号“左将军”人称”刘皇叔”先声明刘皇叔只是个称号,和“左将军”一个样无实无权!!

三国志记载: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在汉末三国时期,侯爵还细分为几个档次,也即由高到低分别为:县侯、乡侯、亭侯、关内侯。其中,“关内侯”源自商鞅在秦国时期设立的二十级爵位之一,关内侯只有封号,没有封国。而县侯、乡侯、亭侯的食邑,则大小不等

而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官封关羽为前将军,并授予符节和斧钺。抛开关系不讲,你一个爵位比我低的人,只给我一个前将军!我之前的爵位呢,真是莫名其妙!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关羽为什么不满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