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八才子

 嘉靖八才子:明代作家李开先、王慎中、唐顺之、陈束、赵时春、熊过、任瀚、吕高八人的并称。“嘉靖八才子”与明代正、嘉之际文坛的复古取向 由以李、何为代表的前七子掀扬的复古思潮,流延至正、嘉文坛激起了不同的回应,演变成或承续其绪、或悖逆其势的两极发展态势,“嘉靖八才子”成为体现此际文坛复古发展态势的一个缩影。

1、唐顺之( 明代儒学大师、抗倭英雄)

  唐顺之(1507年—1560年),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数学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其为“荆川先生”。

嘉靖八才子

唐顺之

2、李开先

  李开先(1502~1568) 明代文学家、戏曲作家。字伯华,号中麓子、中麓山人及中麓放客。山东章丘人。嘉靖八年(1529)中进士,在户部任事。曾运饷金至宁夏,目睹边防荒弛,外患严重,深有感触。归途经陕西关中,登门拜访当时削职家居的文学家康海和王九思,为他们所赏识,自此缔交。自嘉靖十一至二十年(1532~1542),历任吏部考功司主事、稽勋司员外、文选司郎中、太常寺少卿,并曾提督四夷馆。此一时期他和王慎中、唐顺之、陈束、赵时春、熊过、任瀚、吕高等人诗文唱和,人称"嘉靖八子",他们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风,主张学习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曾巩,强调作品的思想内容,要求文字平易朴实。他因抨击当时执政的夏言和严嵩,揭露当时政治的腐败,嘉靖二十一年(1542)被削职,回到章丘故居。在家修建亭园,结词社,征歌度曲,搜集戏曲及民间文学作品。他利用当时民间小曲的形式,写成《中麓小令》100首,流传很广,王九思曾和了100首,合刻为《傍妆台百曲》。嘉靖二十六年写成传奇戏曲《宝剑记》。晚年他用金、 元院本形式写成《园林午梦》、《打哑禅》等 6种,总名《一笑散》。还用民间流行的《山坡羊》小曲形式写成《市井艳词》一书。他是当时著名的藏书家,尤以戏曲为多,有"词山曲海"之称,曾和他的弟子一起删定元人杂剧16种。

嘉靖八才子

李开先

3、熊过

  熊过(生猝不详),自贡富顺县人,明朝“西蜀四大家”、“嘉靖八才子”之一。明朝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累官礼部祠祭郎中。因议论朝政得罪皇帝,被罢官流放云南。复削职为民,卒于家。因在前七子之后,故称后七子;又有"嘉靖七子"之名。后七子继承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同样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以汉魏、盛唐为楷模,"谓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无一语作汉以后,亦无一字不出汉以前",较前七子更绝对。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更浩大,从而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高潮。后七子在文坛上活跃的时间比前七子长。开始,他们结诗社,首推谢榛为长,后以李攀龙为领袖,李死后,王世贞主盟文坛达20几年。李攀龙复古观点最执固,但创作上富于才力,时有雄迈之作。谢榛的文学主张较开明,重视诗作中的"超悟"、"兴趣",擅长诗歌,最富于个性。王世贞晚年放弃复古,肯定直写性灵,不求藻饰,诗富于才情,能达平淡之境。梁有誉摹拟之病较少,诗有南国情调,谢榛外,最富独立性。宗臣长于散文,《报刘一丈书》名动一时。徐中行爽健苍劲,吴国伦恳切朴实。后七子的创作总体上不脱对前人的模拟,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有些人后来表现出某种重视独创和性灵的倾向。

4、任翰

  任翰,字少海,号忠斋,又称固陵先生(1501—1591年),南充顺庆区人。明嘉庆八年(1529)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任翰直词绝识,名冠海内,称为“嘉靖八才子”,与杨升庵等合称“蜀中四大家”。后为左春坊左司直(东官僚属),例选名儒充任,是清要之选。但任翰为人正直,个性倔强,为官清廉,淡泊名利。他多次提出辞官,于1540年回到老家。他回家从事教育、著述,在栖乐山研读《易经》。陈于陛、黄辉等都是他的学生,学生有成就的不少,他是南充谯周以后的一大教育家。他诗文具佳,擅长对联。如1553年白塔下嘉陵江上起浮桥,他撰联说:“江关雄栈,联屯画舫千寻,直穿云雾通三峡;天堑长虹,锁断沧波万顷,不放春光下五湖。”
  他的遗著有《春坊集》、《钓台集》、《河关留著集》、《任文逸稿》、《任诗逸草》、《海鹤云巢对联》、《少海文集》等,旧《南充县志》收有文章17篇,任翰研读《易经》的心得,《读易记》至今还保留在西山读易洞的石壁上。

5、王慎中

  (1509年—1559年)明代文学家。字道思,号江南,别号遵岩居士。晋江(今福建晋江)人。幼聪慧,5岁即能诵诗。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不久,改礼部祠祭司,又迁吏部郎中,官至河南参政。后因触忤大学士夏言而落职。归家后,当地士子常来请教,门庭若市。初时,受前七子影响,力主文必秦汉,认为东汉以下无文章可取。后悟欧阳修、曾巩作文之法,尽焚旧作,一意效仿。他主张文章要能道其中之所欲言,即表达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成为当时重要文学流派唐宋派的代表之一。与唐宋派另一首领唐顺之齐名,被称为王唐。

6、赵时春

  赵时春(1509年-1567年),字景仁,号浚谷,平凉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四年,嘉靖五年(1526年)擢进士第一,选庶吉士。历兵部主事,因言事切直,黜为民。久之授翰林编修,又以言事被黜。京师被寇,起官,擢御史,巡抚山西,拟奋立功业。旋遇寇于广武,一战而败。时将帅率多避寇,功虽未成,天下均壮其气。被论,解官归。时春读书善强记,文章豪肆,与唐顺之、王慎中齐名。著有《赵浚谷集》十六卷,与《平凉府志》,均《四库总目》并行于世。赵时春居华亭多年,著有《惠民渠记》、《复古南门记》、《朝那庙碑记》、《重修灵岩寺记》、《剡山半雾》、《仪山歌》、《夜归仪州》、《登古仪州西城》、《华亭道中》、《华亭雨雾》等诗歌。

7、吕高

  吕高(约公元一五四四年前后在世)字以甫,丹徒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世宗嘉靖中前后在世。嘉靖八年(公元一五二九年)进士。历官山东提学副使。乡试录文,旧例多出学使者之手,巡按御史叶经独乞唐顺之文。高心憾之,寓书京友,言经纰缪。严嵩本恶经,遂置之死。及后大计,诸御史谓经之死由高,乃斥归。高工诗文,为嘉靖八才子之一,在八子中名最下。

8、陈束

  陈束 (约公元一五0一年至一五四三年间在世)字约之,号后冈,鄞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孝宗弘治十四年至世宗嘉靖二十二年之间在世,年三十三岁。少聪慧。会稽董圮重其才,妻以女。文誉益起。明嘉靖八年(公元一五二九年)进士,授礼部主事。与王慎中、唐顺之等称“嘉靖八才子”。因忤张孚敬、霍韬以编修出为湖广佥事。累擢河南提学副使,再疏求去,不许,纵酒呕血死。束著有《陈后冈诗集》一卷,文集一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