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龜煮不爛,移禍於枯桑”這個成語有怎樣的故事?揭示了什麼人生道理?

史遇春之塵境心影錄


“老龜煮不爛,移禍於枯桑”,這句俗語我是第一次聽到,不是我文化水平低,而是確實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後來我費了好大勁,終於在網上找到了它的出處,原來這句俗語的背後居然還有一個故事,而且這個故事還跟三國時吳主孫權有關。

我儘量用最簡單的話語,最明晰的脈絡把這個故事敘述清楚。那是在三國時期,張三捕到了一隻超級大龜,準備獻給吳主孫權,作為自己晉升的資本。從他的家鄉到吳國都城,還有一段距離,那個時候又沒有交通工具,張三隻能把大龜放到筐裡,準備挑到都城去。

可是他沒有想到,這是隻成了精的大龜,走到半路,張三把大龜放下,靠著一棵桑樹睡著了。誰料想這棵桑樹也是樹精,它和大龜你一言我一語地說了起來。桑樹就嘲笑大龜,說你此去京城,很快就會變成王八湯了。

大龜卻說自己有神功護體,久煮不爛,桑樹得意忘形地說,雖然你確實是久煮不爛,但是如果用我桑樹來作柴火的話,不消一刻,就把你煮得骨爛肉酥。大龜笑了,說桑樹呀,你要倒黴了。

桑樹本來以為自己說的話只有大龜聽得到,沒有想到也被睡在桑樹下的張三給聽了個真切。結果到了京城以後,張三把大龜一獻,吳主孫權當眾把鍋支起來,沒有想到煮了三天三夜,還沒有煮爛。

孫權十分生氣,要殺張三,張三驚恐之下,想起了桑樹精的話。於是趕緊把事情告訴了孫權,孫權立刻命人把這棵桑樹砍來當柴,結果老龜一煮就爛了。臨死以前,桑樹對老龜說,“唉!就怪我多了那麼一句嘴,結果把命送上了”。故事講完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呢?

其實說穿了,就是一個道理,沒事不要多嘴,多嘴必會導致引火燒身。這個故事特別對當代年輕人有警示意義,初入職場,分不清輕重,有些年輕人往往會多嘴多舌,結果是給自己挖了個大坑。

我認識這樣一個年輕人,也是剛到一家單位上班沒幾年,這人什麼都好,工作也很認真,就有一個缺點,多嘴多舌。平時沒什麼事情,領導也就忍了,可是有一次,因為他的多嘴,導致了單位的一場風波。原來單位近期效益不好,本月工資發放困難,領導正在到處想辦法,馬上就可以籌到一筆錢了。

可是偏偏這個傢伙,在單位微信群裡煞有介事地說,本月單位資金比較緊張,工資晚幾天發放,請大家不要急,領導正在想辦法。他的本意是想討好領導,幫領導說兩句,讓領導也不至於太為難。

可哪裡料想到這麼一說,單位瞬間炸鍋,大家紛紛擠到領導辦公室問是什麼情況,把領導氣得血壓升高,當場就決定讓這個天天多嘴多舌的傢伙立刻捲鋪蓋走人。這樣的事情其實在職場每天都在發生,真的應該建議這些年輕人把“老龜煮不爛,移禍於枯桑”這句俗語好好地學一學,好好領會一下故事背後的精華。


小小嬴政


“老龜煮不爛,移禍於枯桑”是一個成語故事。相傳有一個漁民捉到了一隻千年的大烏龜,於是就把它獻給了吳主孫權。

孫權一看滿心歡喜,心想這要是煮一鍋“王八湯”孝敬母親該多好呢?

“就這麼辦”,孫權命人在宮外支了一口大鍋,添滿水把烏龜扔進去開始用火煮。

誰知千年的“王八”成了精,廚師用了1萬車柴火也沒有把烏龜煮爛。

孫權大怒,認為廚師水平太低,把廚師拉出去砍了。

然後重新換廚師繼續煮,然而又用了1萬車柴火,烏龜仍然煮不爛。

這時孫權才意識到不是廚師的水平低,而是這隻千年的烏龜邪門兒有靈性。

眼看“王八湯”就要泡湯,孫權突然想起諸葛恪十分聰明,也許他有辦法。

諸葛恪是諸葛亮的侄子,他父親諸葛瑾是孫權的謀士,最初他的父親和叔叔諸葛亮分別輔佐劉備和孫權。

諸葛恪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來了異於常人的天賦,是一個聰明伶俐的孩子。

相傳有一次吳主孫權在宮裡設宴招待群臣,當時諸葛瑾領著7歲的諸葛恪一起去赴宴。

在開席之前,孫權為了活躍氣氛,於是宣佈賜給諸葛瑾一頭驢,人們一看這頭驢的臉上貼著一張字條,上面寫著“諸葛瑾”,群臣一看不由的哈哈大笑。

原來諸葛瑾的臉特別長,長得像驢臉,孫權藉此拿諸葛瑾開涮。

這時諸葛瑾羞紅滿面,他的兒子諸葛恪拿起毛筆走到驢前,在那張紙條下面寫了兩個字“之驢”,紙條的字就變成了“諸葛瑾之驢”。

孫權一看這小孩兒太聰明瞭,不動聲色挽回了尷尬局面,最後還白撿了一頭驢。

長大後的諸葛恪受到孫權的重用,成了東吳的主要智囊。

孫權求計於諸葛恪,他早就得知了事情的經過,心想普通的柴火肯定煮不爛烏龜,前面兩撥兒廚師都被殺了。

千年的烏龜必須用千年的樹木來煮,這就是“惡人自有惡人磨”的辦法。諸葛恪想起宮門外有一棵上千年的桑樹。

何不用桑樹來煮?

想到此,諸葛恪向孫權獻計用千年的桑樹來煮,孫權依計而行,千年的烏龜果然煮爛了。從此以後,人們煮烏龜的時候都會添一把桑樹枝。

也因這事人們不在院子裡種桑樹,“桑”諧音“喪”,認為是不幸的樹。

本來桑樹和烏龜八竿子打不著,就因為自己長得年數多,稀裡糊塗被人砍掉當柴禾燒了,桑樹向誰喊冤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些莫名其妙的災難會不期而至,無關自己災禍,有時會移禍自己。

這和“城失火,殃及池魚”的意思差不多。

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明清時期的“文字獄”,一些人就是被莫名其妙的罪名砍了頭。

雍正時期的“年羹堯案件”就是典型的例子。

年羹堯原本是雍正帝手下的權臣,因居功自傲引起雍正的惱怒,後年羹堯被雍正皇帝治罪關進了監獄。

雍正在抄年羹堯家時,發現文人汪景祺的一首詩,詩中有歌頌年羹堯的句子,雍正一怒之下就把汪景祺殺了,據說汪的頭顱被懸掛了10年。

汪景祺就和千年的桑樹一樣,是個倒黴鬼。這正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有時候你還真不知道,死亡和幸運哪個來的更早一些,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活好每一天。


秉燭讀春秋


其實這個是一種嫁禍於人的意思,比喻禍水東引,老龜煮不爛,移禍於枯桑,這個出自南宋劉敬叔的《異苑》,裡面講述了一隻老龜被人抓獲,準備送給當時的統治者,在去獻龜的路上經過一個地方,一棵老桑樹幸災樂禍的調侃老龜,老龜禍水東引,引到枯桑身上。

整個故事大致是老龜出門溜達,得意忘形之際忘記了危險,自己沉寂在自己遛彎的愉悅當中,沒想到自己在溜達的過程中被人看到並抓獲,抓住老龜的人看到這隻老龜天賦異稟骨骼驚奇,就知道不是凡物,所以想通過把這個老龜獻給當時的統治者孫權,以換取好處享受榮華富貴,誰知道這隻老龜被送的過程中遇到城外的老桑樹。

老桑樹詢問老龜為什麼這般狼狽被人抓住,老龜也是要面子的龜,對於在自己老朋友面前這樣狼狽,感覺掉了身價,於是想找機會找回最後的顏面,順便拉老桑樹跟著自己一起倒黴,於是跟老桑樹對話的過程中故意拉老桑樹入坑,故意說了自己雖然被抓,但是就算用盡辦法也殺不死自己,就是用萬車柴火也煮不爛自己,老龜通過這樣的話來刺激老桑樹。

老龜的意思就是樹木可以燒火,但是這些都沒有用,我是柴火煮不爛的,老龜暗指木材無用,也就是說樹木燒的火拿自己沒辦法,這也是諷刺了樹木沒有用處,這讓也是要面子的老桑樹非常的惱火,於是上了老龜的當,老桑樹說出了有人可以搞定老龜,這個人就是諸葛亮的孫子,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非常的厲害,有辦法對付老龜。

老龜看到這個時候老桑樹已經入坑,它們之間的對話完全被抓老龜的人聽到,老龜在聽到老桑樹這樣說,就故意提醒老桑樹,說到你不要高興太早了,你這樣說出來就應該知道自己也沒有好下場,老桑樹這個時候才發現自己也要倒黴了,因為只有用它燒火才能燉爛老龜,老龜被送到了皇宮裡面,的確如此用了很多柴火都煮不爛,於是孫權埋怨廚師水平不行,這個時候諸葛亮的孫子跟孫權說用老桑樹煮可以煮熟,而城外剛好有一顆老桑樹。

在老龜被帶走後老桑樹內心非常的惱火,埋怨這隻老龜害了它,老龜被抓是自己的事情,但是就是它被抓了禍及到了老桑樹,因為老桑樹本來無辜的,就是因為老龜被抓後自己受到了無辜的牽連,老桑樹的內心一萬個草泥馬在奔騰,老龜自己被抓直接把老桑樹拉下水一起倒黴,意思就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老桑樹跟著倒黴。


無法超越的足跡


在這個世界上,能成大事者一定是一個能屈能伸的智者。不拘泥於小成就,也不會困惑於大冤枉,他們就那樣大無畏的活著,最後卻活成了世人都羨慕的樣子。



接下來一起來看看這個成語講了什麼樣的故事?揭示的是什麼道理?

先來看看這個成語的故事來源

刻意查閱資料,它有這樣一個典故。

南北朝・劉敬叔《異苑》三:權命煮之,焚柴百車,語猶如故。諸葛恪曰:燃以花桑方熟。獻之人仍說龜樹共語。權登使伐取煮龜,立爛。

這裡它講的是,在三國時期,有人捉到了一隻大烏龜。據說這隻龜是千年的老龜,有靈氣,吃了它可以延年益壽,確實是個寶物。因此,捉龜人把它奉獻給吳國君主孫權。

於是,孫權下令,讓人煮了吃,結果卻是燒了一萬車柴都沒有將這隻大烏龜煮爛。於是孫權大怒,他怨廚子的水平太差。

見到此情況,見多識廣,博學多才的諸葛恪立即上前,一物降一物,千年的龜只怕用千年的桑樹木材來煮。建議砍伐院門外的那棵千年老桑樹來煮。於是孫權同意砍伐,結果用桑樹燒火一煮就爛了。

在煮龜前那天晚上,夜晚村中人聽見老桑樹在哭,並且說:“老烏龜呀老烏龜,你自己不小心給人捉住了,那是你活該,可是為什麼移禍給我呢?” 第二天早上,人們一看,老桑樹一夜已枯萎了,葉子全部枯落。一會兒來了一隊軍士,把樹砍倒了,劈成木塊,拿回去一煮,老烏龜也就被煮爛了。 這就是這個成語故事的來源。




再來看看它揭示了什麼人生道理?

移禍即栽贓嫁禍

不難理解,這裡指的是把禍患轉嫁給別人,本來桑樹是無辜的,卻因為老烏龜的煮不爛,受到了一個無妄之災,自己被迫拖去地獄,也隨之進入火葬場,和烏龜同歸於盡了。

這個故事用來,比喻有罪過的人安然無事,嫁禍於無辜的人。





總結

1、桑樹被砍的理由是:因為烏龜壽命長,生長緩慢。所以煮不爛。但是桑樹壽命也很長,那麼它的木質必定耐火。所以諸葛恪提出用桑樹煮老龜的辦法。於是桑樹的命運也從此終結了。

從表面上看來,似乎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深究其意的話,這是有些荒誕無稽的。現在不能再次證明它的存在真實性了,但是也不能太當真了。

2、我們的身邊也不乏有那種自己犯了錯,或者犯了罪,自己不敢承認。把它栽贓嫁禍給其他人,讓別人來替他們受懲罰,甚至去坐牢的小人。有些小人的栽贓嫁禍,讓人防不慎防的就中槍了。然後有理也說不清,在真相大白之前,如果沒有人能夠站出來證明自己的清白,就只能默默地受著。



通過這個故事它告訴我們:

1、我們一定要遠離那些心術不正的人

2、交朋友一定要交人品過關的人,若發現這個人表面一套,背後一套。一定要果斷斷交,哪怕他的實力再強,又多有權勢,都要避開,因為他有一天遇到必須要承擔卻又不想承擔的責任時,大部分的情況下,一定會把你拉來當做墊背的。所以,能斷交,就不要猶豫。

3、我們要去靠近那些三觀很正,思想積極,和他們相處甚歡,又很舒心的人群,他們才是值得深交,值得你去學習的人。

此外,這個世界雖然很美好,也沒有那麼黑暗了,但是不懷好意的人還是大有人在的。於我們自己而言,你一定要活得有原則,時刻告誡自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一定要保持正念,同時還要注意,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願你擁有乾淨的圈子,積極向上的人生,活成自己都很驕傲的樣子!


芷蘭小時光


【成語故事】三國時期,有人獻只大龜給孫權,孫權讓人煮了吃,燒了一萬車柴都沒有煮爛。孫權大怒,怨廚子的水平太差。諸葛恪立即上前建議砍伐院門外的那棵千年老桑樹來煮,孫權同意砍伐。結果用桑樹燒火一煮就爛了。

【釋義】移禍,嫁禍。把禍患轉嫁給別人。比喻有罪過的人安然無事,嫁禍於無辜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