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冠病毒肆虐,有一份从容,叫做礼节


今年是一个特殊的春节,没有了走亲访友,没有了聚会,路边上的标语写着:“少吃一顿饭,亲情不会淡”,但这些只是暂时的,一年之计在于春,马上复工在即,大街上的车流量,人流量也渐渐多了起来。亲人,同事们又将见面,在保持1米的距离,戴上口罩的前提下,怎样的礼仪既卫生又不失礼貌呢?

先说握手礼仪

握手礼节源于古代欧洲人,向对方表明手中未带武器,表明亲切友好之意.其后成为风尚,通行于欧美.辛亥革命后我国也习以为礼.在当今商务交往中,握手是最常使用的一种见面礼.

握手的方式:

双方各自伸出右手,彼此间保持一米左右的距离,手掌略向前下方伸直,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向上,掌心向左,手的高度大致与腰部平齐,手握住对方时,应面带微笑地注视对方,彼此应寒暄几句。


面对新冠病毒肆虐,有一份从容,叫做礼节

握手的禁忌

一、不在握手时将另一只手放在衣袋里 不戴着墨镜握手 ,患有眼疾或眼部有缺陷者例外。

二、不双手握手,不左手握手,不交叉握手,不戴着手套握手,不用不洁之手与他人相握。

根据目前的证据,可以确定新型冠状病毒可以持续人传人。目前已经确定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打喷嚏、咳嗽等)和接触传播(用接触过病毒的手挖鼻孔、揉眼睛等)。

病毒能通过接触传播感染,使握手礼仪受到了挑战,如果你能做好以下6步洗手法,不妨行握手礼节。


面对新冠病毒肆虐,有一份从容,叫做礼节

还要记住:人与人之间接触时,要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远远的明眸,口罩也遮不住的—注目礼

注目礼,泛指以目注视对方的见面礼节,也是军礼之一,行礼时身体直立,眼睛注视目标。注目礼是“注目+礼”,“注目”是别人的目光,“礼”是别人与“我”互动的行为和结果。注目礼深意是每一个“我”通过别人与“我”的目光、互动和行为结果,来反证自我。

注目礼的层次

注目礼的层次有:

1看一眼;

2看几眼 挑毛病 不喜欢 ;

3欣赏、喜欢 ;

4承认、认同;

5信任、依恋;

6崇拜、执着。

对象不同,因由不同注目礼的表现与质量也不同。

心里在乎的人注目礼质量就很高,反之质量就低,心里面就不在乎。

心里在乎的人哪怕一个眼神,一句鼓励和赞美就能多年难忘:曾经心仪的美女、敬重的师长、对手…… 当年的看不起自己的长辈、上司、大哥、情敌……等等,他们的注目礼往往是优质的注目礼。


面对新冠病毒肆虐,有一份从容,叫做礼节

中华礼仪之拱手礼

中华五千年文明,在礼仪的传承过程中,有特殊的时期,不同文化的碰撞,疆域的分分合合,但是礼仪始终没有中断,充满了先人的智慧。现在正是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时候,熟人相见,除了行“注目礼”之外,老祖宗早就给我们留下的既礼貌又卫生的礼仪。以下采撷两种,供大家学习。


面对新冠病毒肆虐,有一份从容,叫做礼节

拱手礼

用途:日常相见礼,送别礼。

拱手礼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见面问候礼仪。

拱手礼的正确做法是:行礼时,双腿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左手在前、右手握拳在后,两手合抱于胸前,有节奏地晃动两三下,并微笑着说出您的问候。

手型

捧手捧是拱手礼的基本手型。《辞源》释义:“捧手,犹拱手,表示敬佩。 ”这就是说捧手的动作应为两手相拱。 基本动作是双手在胸 前叠合,手型如拱,立而不俯。

身形


面对新冠病毒肆虐,有一份从容,叫做礼节

行拱手礼时,身姿有直立和向前躬身两种。直立拱手在传统典籍可见到相关记载。如《礼记·曲礼上》载:“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 ”又如《论语·微子》载:“子路拱而立。 ”即行拱手礼时,身形直立,不仰不俯。古之拱手礼还可拱手至额,俯身向前。

拜年时最好避免在着装和行礼上的中西结合的方式。如穿西服拜年时最好行鞠躬礼,而不行抱拳拱手礼,否则反差过大让人觉得别扭。

中华礼仪之揖礼

揖礼,读音Yī Lǐ,古代汉民族的相见礼,起源于周代以前,约有3000年以上历史。在胸前抱手,轻于抱拳,重于拱手。略躬身或不躬身。

要注意的是一般但凡抱拳行礼,一定是右手握拳,左手抱在右手外,且不分男女。

用途:日常行礼,敬长上,同学朋友互敬。


面对新冠病毒肆虐,有一份从容,叫做礼节

揖礼的优点

一、卫生。握手可传播某些细菌病毒。握手时双方中如有一方的手沾泥带水,也会给另一方带来不舒服。而中国的作揖,施受双方完全没有身体接触,即便到传染病医院去慰问一大群病人,回家后亦无须急匆匆先去卫生间洗手。

二、省时,当代人的交际繁多,假如一个人会见十多位客人,与每位都握一次手,便要握得很耐心。假如十多个人同时会见十多位客人,那更要握上好一阵工夫。既然说时间就是金钱,为何不用作揖这种方式来惜金?一拱手,顷刻之间,以一当十乃至当百,即使有成千上万的客人,也都接受了你的亲切。

三、优美。人在握手时含胸曲背,低头引颈,姿态实在不大好看。如果交际双方的身高差距太大,握手更多见窘态。身高者有折腰之累,身低者有被悬吊之险,难免把某种庄重的外交或某种欢乐的重聚,搞得有点滑稽。作揖则无须有这种担心,完全可以抬首挺胸,立身如柱,气宇轩昂,雄姿英发,高出手高悬臂抱拳一合,充分展示美的体形和美的气度,让周围的人眼睛一亮。


面对新冠病毒肆虐,有一份从容,叫做礼节

四、自主,人们多有这样的体验:握手时,有一方已伸出手来了,另一方没有看见或故意装作没看见,使对方的手停在空中缩也不是,不缩也不是,时间一秒秒过去,尴尬透顶。有时也有另一种情况:刚才没看见的一方突然看见了,赶忙补救,虽然已把对方的手挽救了并已紧紧握住,但怠慢或疏忽已经造成,心中难免留下歉意。

这种多发性事故,暴露了握手这一方式的最恼人的缺点--它必须由双方协调配合,同时动作才能完成。即使是训练有素的交际家,已经经过了长期实践摸索,临场仍需要聚精会神,才能掌握好自己出手的时候。这种事干多了,没有不累的道理。

作揖当然比握手简单多了,完全是自主的,任何人想出手就出手,想什么时候出手就什么时候出手,完全不受对方目光及其眼神的制约,绝不可能被对方冷落得进退两难,遭其他人暗笑。

这是一个不久前发生的真实案例,因为握手礼仪不到位导致美国总统与议长“互撕”:总统特朗普拒绝与议长佩洛西握手,佩洛西撕毁了手中的国情咨询。


面对新冠病毒肆虐,有一份从容,叫做礼节


面对新冠病毒肆虐,有一份从容,叫做礼节

握手和作为礼仪的拥抱原本都是西方的东西,近代史上随着鸦片输入中国。在人们纷纷穿上西装革履的时候,握手也渐渐为国人所接受。西装代替了长袍,握手代替了作揖,然而并非完全的代替,而只是部分的代替。

拱手礼揖礼没有消亡,它仍然活在民间,而且还活在汉民族的潜意识里。如过年过节,典礼庆贺,我们时不时拱手作揖。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今天,这些既不失礼貌又卫生的传统礼仪,焕发出了蓬勃的生命力,更加彰显我们的文化自信。

特别的春节,特别的问候,新冠病毒再肆虐,也断不了礼仪,淡不了亲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