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輔相成:多樣化的漢代邊境貿易,如何與對外擴張相互作用?

與中國歷史上的其他時期一樣,貿易在漢朝也是重要的經濟交往方式,而其對外貿易主要有三種類型:邊境貿易、與西方國家的陸路貿易以及海上貿易。毫無疑問,

邊境貿易在漢朝的對外貿易中佔據主體地位,並且其邊境貿易與整個帝國的擴張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另外,在邊境貿易中又有著與匈奴之間的貿易,與其他胡族之間的貿易,以及走私貿易等。


相輔相成:多樣化的漢代邊境貿易,如何與對外擴張相互作用?

漢朝邊境貿易種類繁多,圖為漢族公主和親,在這過程中,漢朝向遊牧民族輸送了大量物資,促進了雙邊貿易發展

邊境貿易與擴張

漢朝時期的商人非常活躍,他們在漢帝國邊境的活動尤為頻繁,這極大地促進了漢帝國的擴張,朝廷希望將更多的邊境地區併入郡縣以擴大版圖,追逐利益的商人在此過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與此同時,更多邊境地區併入漢帝國版圖也促進了漢代貿易發展。漢帝國在之前的貿易發展中與朝鮮等地有了交流,漢武帝時期更是在朝鮮設立了行政管理機構,之後更多的商人到了這裡;《漢書》卷二十八記載:玄菟、樂浪,武帝時置,皆朝鮮、濊貉、句驪蠻夷······其田民飲食以籩豆,都邑頗放效吏及內郡賈人,往往以懷器食。郡初取吏於遼東,吏見民無閉臧,及賈人往者,夜則為盜,俗稍益薄。可見漢武帝在朝鮮設立郡使得大批商人遷徙貿易。

相輔相成:多樣化的漢代邊境貿易,如何與對外擴張相互作用?

漢武帝時期,在朝鮮半島設立的漢四郡,這種擴張隨後引發大批商人遷徙貿易

在漢帝國向西南地方擴張的時候,四川商人經常越過邊境與夜郎進行貿易,而這些貿易活動使得漢帝國注意到了夜郎地區政治軍事的重要性,從而使得整個西南地區向中國開放,轉化為漢帝國的郡。在《史記》卷一百一十六中:“然南夷之端,見枸醬番禺,大夏杖、邛竹。西夷後揃, 剽分二方,卒為七郡。西南外徼,莊蹻首通”這也體現了當時中國商人在邊境的貿易活動經常引起漢帝國的政治軍事擴張。

相輔相成:多樣化的漢代邊境貿易,如何與對外擴張相互作用?

夜郎與漢朝的地理位置清晰可見,漢滅夜郎雖說有政治目的,但四川商人與夜郎頻繁的邊境貿易也促進了擴張

但除了商人之外,在邊境駐紮的軍隊也促進了貿易的發展。在漢文帝時期,雲中太守便在邊境地區建立了軍市(效仿戰國時期趙國李牧);而到了武帝統治時期,京師的北軍軍營守衛處變成了士兵進行貿易的集市區,之後軍市日趨制度化,並有專門的官員治理。《漢書》卷六十七:欲以承平之法治暴秦之緒,猶以鄉飲酒之禮理軍市也。 卷七十四中:“後吉為車騎將軍軍市令,遷大將軍長史,霍光甚重之,入為光祿大夫給事中”可以看出在漢代已經有了軍市,並且有軍市令負責管理。

當然,漢代士兵促進貿易的發展自然不止軍市,還有邊境的集市和普通集市。邊境集市也稱關市或互市,即在邊境和平時,駐防的漢朝士兵像商人一樣與胡族人進行貿易。當士兵在邊境地區駐紮時,必然有很多士兵攜帶家屬,而這也自然產生了“私市”也就是普通集市。

相輔相成:多樣化的漢代邊境貿易,如何與對外擴張相互作用?

邊境互市,漢朝在邊境駐軍促進了各種集市發展,邊境貿易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繁榮

至此,通過漢代商人和駐防軍隊的活動可以看出漢胡之間貿易與擴張的關係;一方面,商人通過貿易的方式推進了漢帝國的政治軍事擴張,另一方面,士兵們通過擴張而開拓了貿易的範圍;貿易與擴張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

漢代與胡族之間的貿易

在漢文帝時期關市的設立使得漢帝國與匈奴之間的貿易正式開始,《史記》:孝景帝復與匈奴和親,通關市,給遺匈奴,遣公主,如舊約,終孝景時,時小入盜邊,無大寇。可見在與匈奴開始官方貿易之後,有效避免了戰爭,為漢帝國與匈奴贏得了穩固的關係;而匈奴由於地理位置惡劣、資源匱乏導致其在經濟上對漢帝國非常依賴。當匈奴分裂後,南匈奴徹底被漢帝國納入了貢納體系之中,成為了歸降蠻夷,他們不斷被漢化,進而轉向定居生活。


相輔相成:多樣化的漢代邊境貿易,如何與對外擴張相互作用?

北匈奴西遷,南匈奴歸順,無論是貢納體系,還是擴張都對貿易有促進作用

但是北匈奴仍然保持著遊牧生活,貿易和掠奪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在其分裂之初,北匈奴也向漢帝國派遣使者進行和平談判,但是,漢朝本身對蠻夷採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並且也為了保證南匈奴對朝廷的忠誠,所謂的和平談判就此終結。儘管在惡劣的條件下,北匈奴仍然渴望與漢帝國開始貿易獲取禮物,當他們帶著牛羊來到漢帝國時,不管停留在哪都很受歡迎,同時,他們還能從朝廷那裡得到慷慨的禮物。就算這樣,北匈奴只是偶爾能得到漢帝國的禮物賞賜卻從來沒有進入貢納體系之中。在《後漢書》卷八十九:元和元年,武威太守孟雲上言北單于復願與吏人合市,詔書聽雲遣驛使迎呼慰納之。北單于乃遣大且渠伊莫訾王等,驅牛、馬萬餘頭來與漢賈客交易。諸王大人或前至,所在郡縣為設官邸,賞賜待遇之。可見北匈奴渴望與漢帝國進行貿易,並得到賞賜。


相輔相成:多樣化的漢代邊境貿易,如何與對外擴張相互作用?

竇憲大破北匈奴,無論是從北匈奴想要與漢朝通商的願景,還是漢朝對外擴張來講,這些都促進了貿易發展

除匈奴之外,與漢帝國進行邊境貿易的還有羌族、烏桓和鮮卑等胡族人。羌族人是內蠻夷,幾乎與漢人雜居在一起,交往甚是密切。《後漢書》記載,光武帝初年,河西與羌族人交往的胡市每天開放四次,這也揭示了貿易的繁榮程度。另外,漢帝國也與烏桓和鮮卑這兩個東胡民族建立了規範的貿易關係,並在漢武帝時期設置了護烏桓校尉來負責管理漢人與烏桓、鮮卑之間的貿易等。漢帝國與胡族長時間的貿易使得後者在農業、冶鐵、羊毛以及手工業等各方面得到巨大發展。

相輔相成:多樣化的漢代邊境貿易,如何與對外擴張相互作用?

漢武帝時期,設立了管理烏桓、鮮卑等少數民族事務的最高軍政長官護烏桓校尉

走私貿易

漢帝國邊境線漫長,因此,法律上儘管對一些貿易限制,卻也制止不了走私活動。整個兩漢時期,邊境的外蠻夷對中原的物品有著強烈需求,貿易在邊境地區也非常繁榮。《漢書》卷九十五記載:高後時,有司請禁粵關市鐵器。佗曰:“高皇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後聽讒臣,別異蠻夷,隔絕器物,此必長沙王計,欲倚中國,擊滅南海並王之,自為功也。”可見,在呂后統治時期,漢帝國禁止與包括南粵在內的蠻夷進行金屬器具貿易,尤其是鐵器和農業用具的貿易;《漢書》卷五:御史大夫綰奏禁馬高五尺九寸以上,齒未平,不得出關。漢景帝禁止十歲以下的馬出關;從呂后和景帝的措施可以看出當時已經有了禁止貿易的規定,並且,西漢在反對走私貿易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有個人活動都被置於政府控制之下。值得一提的是,人們後來在匈奴和烏桓的墓葬中發現了一些鐵製兵器,而胡族人在那個年代既不能通過漢廷賜予禮物的方式,也不能通過邊境貿易來獲得鐵器,所以這些鐵器很有可能是通過走私貿易傳出去的。

相輔相成:多樣化的漢代邊境貿易,如何與對外擴張相互作用?

漢朝鐵器

到了東漢時期,匈奴臣服不再與漢帝國為敵,北部邊境的防衛或多或少有些鬆弛,走私貿易因此更加活躍,以至於漢朝的鐵器等限制級物品大批量落入蠻夷人手中。東漢蔡邕在給皇帝的奏疏中講道:自匈奴遁逃,鮮卑強盛,據其故地,稱兵十萬,才力勁健,意智益生;加以關塞不嚴,禁網多漏,精金良鐵,皆為賊有,漢人逋逃為之謀主,兵利馬疾,過於匈奴。可以看出通過走私貿易,胡族人得到了大量漢帝國的武器。


相輔相成:多樣化的漢代邊境貿易,如何與對外擴張相互作用?

蔡邕曾向皇帝上奏稱,由於邊境防衛鬆弛導致走私貿易盛行,很多漢朝的鐵器及兵器因此流入鮮卑、匈奴等族

總評

漢代邊境貿易的發展與帝國的擴張相輔相成,商人的貿易活動為帝國擴張提供了條件,而帝國的擴張又促進了漢朝邊境貿易的發展

;另外,漢帝國的邊境貿易也有不同形式,除了漢廷與匈奴、烏桓、鮮卑等胡族之間的官方貿易外,走私貿易在兩漢期間也一直存在。但不管怎樣,這些貿易都是漢代邊境貿易的有機構成部分,各類邊境貿易繁榮發展,從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漢帝國的對外擴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