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南不会立即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


越南 | 为什么越南不会立即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

女工于2019年5月在中国广东省东莞市的一家公司工作

1 跨国公司不仅在中国制造业务上进行了大量投资,而且还关注庞大的消费市场

2 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无法与中国的制造能力和基础设施匹敌

暂时搁下冠状病毒的流行影响,对于大多数媒体来说,三个主题主导着关于中国和世界经济的讨论- 摆脱中国制造,将制造业转移到其他国家在亚洲和其他地方形成全球供应链。

然而,现有的数据和简单的常识表明,正在发生更为复杂的变化,而且粗略的脱钩论断并没有成立。

可能的确,现任美国政府正在向美国跨国公司施加压力,要求他们 带制造业回家 “使美国再次变得伟大”,以及美国安全界的那种偏执狂和看到每个中国公司都有工业间谍。在美国政治上,中国确实在妖魔化,而全球化则被用作负面。但是数据表明变化不如媒体所暗示。

对于在中国生产和销售其汽车40%的通用汽车,或在中国生产其大部分iPhone且亚洲占其销售三分之一的苹果公司而言,搬迁不仅没有道理-这将是毁灭性的。

这里的神话是,中国仍然是世界工厂,在薪金不高的情况下,向发达国家提供廉价的低技术产品。工作环境 西方工人及其工会永远不会容忍。

取代过去二十年的神话是,中国已成为一个庞大且日益富裕的国家消费市场就其本身而言,这可以解释制造业投资向中国的稳定强劲流入。

中国仍然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35%,但其中增加的份额用于中国国内市场的消费。中国仅占全球家庭消费的10%,但却是该消费增长38%的来源。

对于在中国周围建立供应链的大部分全球跨国公司来说,减少在中国开展业务活动或在其他地方迁移将是灾难性的。

越南 | 为什么越南不会立即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


一位顾客于2019年5月在北京的苹果专卖店看着一部iPhone。苹果不仅依靠中国的工厂来组装产生大部分利润的iPhone,而且还在中国培养了忠实的追随者

这并不能阻止坐在纽约,伦敦或法兰克福的编辑大肆敦促亚洲当地的记者寻找在中国以外地区进行生产搬迁的例子。这项研究的宠儿是越南建立了良好的出口加工经济体系的中国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

过去几年,日本的京瓷和理光,韩国的三星,中国的贵州轮胎和HL Corporation等国际公司都是越南的大投资者。

但是,缺乏证据表明这项投资正在取代而只是对中国的投资的补充。根据联合国的《世界投资报告》,

2018年越南的外国投资为160亿美元,而中国为1390亿美元。

越南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为1450亿美元,而中国为1.63万亿美元。因此,越南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量相当于一年对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

“搬迁”谬论的部分原因是未能认识到与中国相比越南(或者是南亚或东南亚任何其他发展中经济体)的规模差异巨大,这阻碍了越南的吸引外资有局限性。

越南 | 为什么越南不会立即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


一名妇女于2019年5月在越南河内的一家制衣厂工作。

从袜子和运动鞋到洗衣机和手表,亚洲各国希望美国对中国的关税紧缩将预示着制造业格局的永久转变,因为知名品牌试图通过在其他地方生产商品来躲避贸易战。

越南201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50亿美元,中国13.6万亿美元是越南的55倍。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有15个省份的国内生产总值比越南大,8个省份的规模是越南的两倍以上。

中国的制造业劳动力约为8亿,而越南为5500万。2017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产值中的份额约为28.2%,而美国为17.2%,越南为0.27%。

2018年,中国制造业的总增加值约为4万亿美元,是越南的100倍以上。

越南支持入境投资者的基础设施仍然脆弱,与中国相比严重落后。越南的发电能力约为4100万千瓦,而中国的发电能力为16.5亿千瓦。越南共有2600公里的铁路,而中国为13.1万公里,其中29000公里是高铁。

与中国的13.6万公里高速公路相比,越南在全国范围内加快进出工厂的供应和零部件的高速公路仍可忽略不计。这个国家有世界十大城市中的7个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将上海每年4000万个集装箱的吞吐量与越南最大港口西贡港的615万个集装箱进行比较

简而言之,与越南相比,中国的许多省份能够更好地吸收外国制造商。寻求多元化的国际公司先考虑大湾区,上海或天津等这些省份,然后才考虑制造基础设施相对脆弱的小型东南亚经济体。

再加上中国国内的消费市场很大,并且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事实,而且以任何重大方式向离岸转移的理由都不充分。

越南 | 为什么越南不会立即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


龙门吊和集装箱站在2019年8月7日由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运营的洋山深水港,该港口每年处理4000万个集装箱。

这些都不是说没有变化。中国一直在敦促80年代在大湾区成立的香港,台湾和美国造成污染的公司,低附加值的出口加工商,以消除污染或要求搬迁海外。

考虑到最近出现的漫长而复杂的供应链的脆弱性,许多公司一直在寻求简化其供应链并确保关键组件的备用资源。

但是对于在中国的公司(外国或本地公司)而言,这涉及将更多的供应链引入中国,而不仅仅是考虑将其外包。

近年来,全球多元化的公司是有充分理由的,而今天中国仍然保持着强大的实力。

中国已深深融入这些全球链条中,不仅作为出口加工商,而且作为日益重要的消费市场。

像越南这样的新兴经济体正在加入这些供应链,这只会是件好事。但是,以为这是以中国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为代价的,这是幼稚和错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