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南不會立即取代中國成為世界製造業中心?


越南 | 為什麼越南不會立即取代中國成為世界製造業中心?

女工於2019年5月在中國廣東省東莞市的一家公司工作

1 跨國公司不僅在中國製造業務上進行了大量投資,而且還關注龐大的消費市場

2 南亞和東南亞國家無法與中國的製造能力和基礎設施匹敵

暫時擱下冠狀病毒的流行影響,對於大多數媒體來說,三個主題主導著關於中國和世界經濟的討論- 擺脫中國製造,將製造業轉移到其他國家在亞洲和其他地方形成全球供應鏈。

然而,現有的數據和簡單的常識表明,正在發生更為複雜的變化,而且粗略的脫鉤論斷並沒有成立。

可能的確,現任美國政府正在向美國跨國公司施加壓力,要求他們 帶製造業回家 “使美國再次變得偉大”,以及美國安全界的那種偏執狂和看到每個中國公司都有工業間諜。在美國政治上,中國確實在妖魔化,而全球化則被用作負面。但是數據表明變化不如媒體所暗示。

對於在中國生產和銷售其汽車40%的通用汽車,或在中國生產其大部分iPhone且亞洲佔其銷售三分之一的蘋果公司而言,搬遷不僅沒有道理-這將是毀滅性的。

這裡的神話是,中國仍然是世界工廠,在薪金不高的情況下,向發達國家提供廉價的低技術產品。工作環境 西方工人及其工會永遠不會容忍。

取代過去二十年的神話是,中國已成為一個龐大且日益富裕的國家消費市場就其本身而言,這可以解釋製造業投資向中國的穩定強勁流入。

中國仍然佔全球製造業總產值的35%,但其中增加的份額用於中國國內市場的消費。中國僅佔全球家庭消費的10%,但卻是該消費增長38%的來源。

對於在中國周圍建立供應鏈的大部分全球跨國公司來說,減少在中國開展業務活動或在其他地方遷移將是災難性的。

越南 | 為什麼越南不會立即取代中國成為世界製造業中心?


一位顧客於2019年5月在北京的蘋果專賣店看著一部iPhone。蘋果不僅依靠中國的工廠來組裝產生大部分利潤的iPhone,而且還在中國培養了忠實的追隨者

這並不能阻止坐在紐約,倫敦或法蘭克福的編輯大肆敦促亞洲當地的記者尋找在中國以外地區進行生產搬遷的例子。這項研究的寵兒是越南建立了良好的出口加工經濟體系的中國近年來發展迅速,並吸引了大量外國投資。

過去幾年,日本的京瓷和理光,韓國的三星,中國的貴州輪胎和HL Corporation等國際公司都是越南的大投資者。

但是,缺乏證據表明這項投資正在取代而只是對中國的投資的補充。根據聯合國的《世界投資報告》,

2018年越南的外國投資為160億美元,而中國為1390億美元。

越南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為1450億美元,而中國為1.63萬億美元。因此,越南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量相當於一年對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

“搬遷”謬論的部分原因是未能認識到與中國相比越南(或者是南亞或東南亞任何其他發展中經濟體)的規模差異巨大,這阻礙了越南的吸引外資有侷限性。

越南 | 為什麼越南不會立即取代中國成為世界製造業中心?


一名婦女於2019年5月在越南河內的一家制衣廠工作。

從襪子和運動鞋到洗衣機和手錶,亞洲各國希望美國對中國的關稅緊縮將預示著製造業格局的永久轉變,因為知名品牌試圖通過在其他地方生產商品來躲避貿易戰。

越南2018年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450億美元,中國13.6萬億美元是越南的55倍。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有15個省份的國內生產總值比越南大,8個省份的規模是越南的兩倍以上。

中國的製造業勞動力約為8億,而越南為5500萬。2017年,中國在全球製造業產值中的份額約為28.2%,而美國為17.2%,越南為0.27%。

2018年,中國製造業的總增加值約為4萬億美元,是越南的100倍以上。

越南支持入境投資者的基礎設施仍然脆弱,與中國相比嚴重落後。越南的發電能力約為4100萬千瓦,而中國的發電能力為16.5億千瓦。越南共有2600公里的鐵路,而中國為13.1萬公里,其中29000公里是高鐵。

與中國的13.6萬公里高速公路相比,越南在全國範圍內加快進出工廠的供應和零部件的高速公路仍可忽略不計。這個國家有世界十大城市中的7個最繁忙的集裝箱港口:將上海每年4000萬個集裝箱的吞吐量與越南最大港口西貢港的615萬個集裝箱進行比較

簡而言之,與越南相比,中國的許多省份能夠更好地吸收外國製造商。尋求多元化的國際公司先考慮大灣區,上海或天津等這些省份,然後才考慮製造基礎設施相對脆弱的小型東南亞經濟體。

再加上中國國內的消費市場很大,並且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增長最快的事實,而且以任何重大方式向離岸轉移的理由都不充分。

越南 | 為什麼越南不會立即取代中國成為世界製造業中心?


龍門吊和集裝箱站在2019年8月7日由上海國際港務集團運營的洋山深水港,該港口每年處理4000萬個集裝箱。

這些都不是說沒有變化。中國一直在敦促80年代在大灣區成立的香港,臺灣和美國造成汙染的公司,低附加值的出口加工商,以消除汙染或要求搬遷海外。

考慮到最近出現的漫長而複雜的供應鏈的脆弱性,許多公司一直在尋求簡化其供應鏈並確保關鍵組件的備用資源。

但是對於在中國的公司(外國或本地公司)而言,這涉及將更多的供應鏈引入中國,而不僅僅是考慮將其外包。

近年來,全球多元化的公司是有充分理由的,而今天中國仍然保持著強大的實力。

中國已深深融入這些全球鏈條中,不僅作為出口加工商,而且作為日益重要的消費市場。

像越南這樣的新興經濟體正在加入這些供應鏈,這隻會是件好事。但是,以為這是以中國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為代價的,這是幼稚和錯誤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