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社會正在極嚴厲的懲罰不讀書的人,只因你逆襲的機會萬分之一

01

5歲男孩不讀書,媽媽讓他撿垃圾

前段時間,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新聞,泰國一5歲小男孩告訴媽媽:他不想去上學!

媽媽平靜的聽完,也同意了孩子的要求。

但媽媽也提出一個條件:只要你願意去街上撿垃圾賺錢,就可以放假一天,不用上學!

小男孩一聽媽媽的話,非常開心,終於可以不用去上學了,還能去街上邊撿垃圾邊玩,真是兩全其美的好事。

但現實卻是天差地別。

烈日炎炎下,小男孩手提口袋,步行超過3公里,不停地找可以賣錢的垃圾,一天下來,好不容易撿了一口袋,卻只賣了2泰銖,約人民幣4毛錢。

此時,小男孩已經筋疲力盡,再也走不動了,便詢問媽媽是否可以坐公交回家,但媽媽告訴他,坐公交需要10泰銖,而你只有2泰銖。

後來小男孩又說想吃冰激凌,媽媽再一次提醒:買冰激凌需要5泰銖,你的錢不夠。

從一開始的開心雀躍,到現在的又累又餓,小男孩終於領會到了讀書的幸福,便直接告訴媽媽:我要回家,我要讀書!

這個社會正在極嚴厲的懲罰不讀書的人,只因你逆襲的機會萬分之一


這位媽媽的教育方式,讓大家稱讚不已,只有讓孩子親身體會不讀書賺錢的不易與艱辛,他才會懂得在學校讀書的幸福和快樂!

02

這個社會正在極嚴厲的懲罰不讀書的人!

看到這個泰國媽媽的做法,不禁讓我想起曾看過的一個十年前的香港真人秀節目——《窮富翁大作戰》。

網友戲稱這檔節目為香港版的《變形記》,邀請的嘉賓都是社會精英,諸如企業CEO、富二代、律師、模特等等,以5天為期,讓他們住進貧民窟,甚至露宿街頭,打工度日,體驗一無所有的底層生活。

節目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嘉賓田北辰的一句話:這個社會正在極嚴厲的懲罰不讀書的人!

這個社會正在極嚴厲的懲罰不讀書的人,只因你逆襲的機會萬分之一


田北辰何許人也?

他出生於香港紡織四大家族之一的田家,畢業於哈佛,一手創立服裝品牌G2000,市值超百億。

他在參加了這檔節目之後,何至於發出這樣的感嘆呢?

原來,他在底層生活中,不止體會到租住兩三平方的當屋,連翻身都難的困窘,還深深地明白做著最高強度的苦力活,卻拿著最低工資的艱辛,期間,更是遭人白眼無數,真可謂是飽嘗底層生活的辛酸與苦辣。

但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在於這樣的生活,讓田北辰看不到希望,慢慢失去鬥志,讓他覺得他拼盡全力的工作,只是為了能吃一頓好的,因為這點工資連這點期望都達不到。

這樣的生活,每天都累的人筋疲力盡,心中逐漸積累的負面情緒無法紓解,更沒有精力去思考,去改變,因為根本改變不了,人也就這樣慢慢變得麻木,當然,也就永遠生活在底層。

這個社會正在極嚴厲的懲罰不讀書的人,只因你逆襲的機會萬分之一


這恐怕就是田北辰最後發出這般深刻感嘆——社會正在極嚴厲的懲罰不讀書的人的原因!

03

如果不讀書,從底層逆襲的幾率有多大?

當有的孩子不想讀書了,家人極力勸導,並且告訴孩子,讀書有如何的好處,會讓你擁有如何的人生,會如何改變自己,改變家庭,甚至改變下一代的命運時,總會被一句句的看似很有道理的道理——讀書無用論所反駁:

比爾蓋茨輟學了,照樣成了世界首富

王寶強農民出身,照樣成了影帝,身家千萬,逆襲翻身

八九十年代下海的多少企業老闆,初高中學歷,照樣領導著手底下的多少本科生、研究生幹工作。

這個社會正在極嚴厲的懲罰不讀書的人,只因你逆襲的機會萬分之一


但你是否知道比爾蓋茨是把大學所有課程全部學完並掌握之後,才退學去創業。

你是否知道,王寶強之所以有今天,除了像瘋子一樣努力,一樣堅持之外,還存在著很大的偶然性。

你是否還知道,八九十年代,那是改革開放的風口,時代的契機下創造的結果,而且,現在很多所謂學“初高中學歷”的老闆很早就通過各種學習,拿到了名校的畢業證,因為他們知道讀書的重要性。

更遑論很多知名企業招聘的門檻就是985、211學校畢業,而讀書便是拿到這張通行證的門檻。

雖然,我們說了那麼多,但為什麼總有人拿這種“讀書無用論”來說事呢?

其實是因為倖存者偏差造成的。

什麼是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是心理學上的一個概念,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意思是隻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總是浮於表面的看到那幾個被篩選出來的個例,而從不關注這個篩選背後存在的關鍵原因。

這個社會正在極嚴厲的懲罰不讀書的人,只因你逆襲的機會萬分之一


一旦面對這個問題,就總是拿個例說事,幻想著自己會成為下一個個例,其實,這僅僅是自欺欺人而已。

那麼,對於當代社會,如果不讀書,從底層逆襲的幾率有多大?

借用知乎一個高贊回答來說就是:低於萬分之一。

因此,不要寄希望於你就會成為下一個被篩選的倖存者,因為幾率太小,可能會讓你付出一生的代價。

04

如果有一天孩子因為學習遇到困難、想玩,抑或其他任何問題,而對讀書感到煩悶、苦惱,甚至有放棄的想法時,我們可以用下面這段話告訴孩子,為什麼要努力讀書,不放棄!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

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龍應臺

這段話從另一面印證了上文田雨辰在體驗香港底層生活時,那種無法選擇,身不由己,沒有盼頭,而被迫謀生的無力感。

可能,因為孩子沒有設身處地的體會過這種無力感,我們作為家長,也可以像上文的泰國媽媽一般,為孩子創造環境,讓孩子去實地體驗。

這個社會正在極嚴厲的懲罰不讀書的人,只因你逆襲的機會萬分之一


當然,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要適時的為孩子創造一些艱辛的條件,讓孩子真正的明白,努力讀書,方能擁有選擇的權利。

因為學識影響眼界,眼界決定格局,而格局影響人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