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裡的三個病人這樣說:


醫院裡的三個病人這樣說:

文丨謝禮根 江蘇

一次,我去縣醫院看望一個住院的老同學,偶然聽到幾個病人在聊天:

一號床的病人,愁眉不展長吁短嘆:“唉,真倒黴!突然就生了這個病,一點準備都沒!七拼八湊才住進來,每天花錢跟流水,一看到賬單我這病就更重一分,這年頭看個病怎麼那麼貴!眼瞅著存款快花光了,接下去就得借錢了。說到借錢——不好受吶!恨不得找條地縫鑽進去……”


醫院裡的三個病人這樣說:


二號床的病人,同情地苦笑一下“我的情況不比你好多少,眼下這錢倒是能拿出來,可這錢不是為這個病準備的!本來是預備給父母的錢。現在只好先拿出來看病,總覺得對不住家裡老小。原本是給家裡賺錢的,這下變成漏錢的窟窿,心疼!”

醫院裡的三個病人這樣說:


三號床的病人,想安慰他們兩句:“要我說你們也別心疼,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的?就是要提早準備一筆醫療費,不能都吃了花了。我前幾年就開始準備,最初還是存銀行,可總攢不下來。後來碰到一個做保險的,發現保險真好,可以分期付款,而且從一開始就等於是攢足了看病的錢。


一號床和二號床的病友羨慕說:“真幸福,保險一下子賠你一大筆錢!”

三號床病人接著說:“是啊,買保險當初只為買個萬一!其實也不是為著賺這個錢才去買保險的,你想誰願意生病啊,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多好!可是生病的事也不是咱能說了算的,所以還是防一下好。我倒是希望一直用不上,交的保險費拿去幫幫那些遇到事情的人。沒想到自己還就用上了,反倒是別人幫到了我,也算好人有好報吧。

“你別說,有了這筆理賠款,心裡是更踏實,咱沒有拖累到家裡嘛!爭取用這錢好好治療,早點好,還可以繼續給家裡賺錢啊,以後日子還長著呢!”

停了一會兒,好像突然想起什麼,他臉朝著兩位病友問:“哎,我說,你們怎麼沒買份保險呢?”兩個人懊悔地說:是啊,現在後悔來不及了......

醫院裡的三個病人這樣說:


有一個道理必須明白:讓100變成101是銀行, 讓100變成110是投資, 讓100變成10000是保險!

沒保險兜底可能:一場意外能毀掉你所有努力;一場大病才發現存款遠遠不夠;億萬身家也難保你一生富貴!

許多實際案例也發現很多家庭如果沒有這筆理賠收入,可能就要靠社會救濟或公益捐助才能挺過難關,因此,保險支出應該列為家庭最重要最優先的一筆投資,千萬不能輕視。保險能做到:不出事錦上添花,出了事能雪中送炭!

醫院裡的三個病人這樣說:


保險,買的時候嫌多,交的時候嫌煩,卻總在出險理賠時後悔買少了;

保險,有的人站著罵,有的人坐著噴,可是躺在病床上的人都說好!

醫院裡的三個病人這樣說:


保險能實現任何理財產品實現不了的保障。保險是以明確的小投資,來彌補不明確的大損失,保險金在遭遇病死殘醫的重大變故時,可以立即發揮週轉金、急難救助金等活錢的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