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與清水混凝土(上)

清水混凝土典型建築時間線

從時間線上我們列舉幾個適用清水混凝土為表現形式的典型建築。幾個有代表性的清水混凝土建築的完成時間與20世紀 “現代”建築行業的重要事件的聯繫圖如下。

安藤忠雄與清水混凝土(上)

鋪個墊,《安藤忠雄與清水混凝土(下)》中有表述。

1)邯錫教堂-奧古斯特·佩雷(Auguste Perret)-法國-1923年

安藤忠雄與清水混凝土(上)

運用清水混凝土進行梁、柱的表現,被認為是此類建築表現形式的開始。

2)輕井澤聖保羅教堂-安東尼·雷蒙(Anthony Ramon)-日本-1924年

安藤忠雄與清水混凝土(上)

運用清水混凝土做牆壁的表現,大傾斜度的三角形屋頂。

3)馬賽公寓-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法國-1952年

安藤忠雄與清水混凝土(上)

勒·柯布西耶實現“城市”理念的第一個提案——以高樓集合住宅作為城市的主要元素。鋼筋混凝土結構的18層板狀大廈。體現了其提出的“新建築5項要點:獨立柱+屋頂花園+自由平面+水平長窗+自由立面“。

4)索爾克研究中心-路易斯·康(Louis Kahn)-美國-1962年

安藤忠雄與清水混凝土(上)

由兩幢對稱的實驗樓及其之間的廣場組成,以正方形和三角形為基本形體,通過連續佈置,結合廣場正中通向海邊的水槽,形成空間對稱的幾何秩序。用清水混凝土牆面塑造,八個相同的半開放單元的實牆、陽臺、天井虛實交替,延伸向海面。

5)住吉的長屋-安藤忠雄-日本-1976年

安藤忠雄與清水混凝土(上)

安藤的出道作品,用他的原話,“我認為所謂的住宅,應該是呈現每個居民夢想的地方,而且真正的富裕並不是單純的便利、舒適,而是就算在有限的空間中也能創造出豐富。在這樣的信念下,我提議把既有長屋的橫樑全部拆除,改為嵌入水泥制的箱房。長屋分割成三塊區域後,中央區塊的部分作為中庭,悠然徜徉於天空之下……這個中庭可以帶給狹窄的長屋超乎想象、具有深度的小宇宙。”

當然,作品不僅僅是這些,還有路易斯·康的“孟加拉國會大廈”、保羅·魯道夫(Paul Rudolf)的耶魯大學藝術與建築學院、斯蒂芬·霍爾(Steven Hall)的尼爾森-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彼得·辛姆託(Peter Zumthor)的聖克勞斯兄弟田野禮拜堂等等等等,還有個人最喜愛的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水之教堂”,和他的大部分作品。

“西洋”建築流派的發展是基於社會發展的,是服務社會賦予的功能和象徵意義的。

從古希臘時期建設聖殿、祭壇(雅典衛城的帕提農神廟),古羅馬時期的教堂(巴西利卡形制)。到中世紀(5-15世紀)時期西歐的羅曼式、哥特式的教堂(法國聖賽南教堂、意大利米蘭主教堂);東歐的集中穹頂與拱頂體系的教堂(土耳其聖索菲亞大教堂)。

安藤忠雄與清水混凝土(上)

聖賽南教堂的拉丁十字造型

安藤忠雄與清水混凝土(上)

米蘭主教堂的飛扶壁構造

安藤忠雄與清水混凝土(上)

聖索菲亞教堂的帆拱構造

再到文藝復興(14-17世紀)時期後期的一個極端追求堆砌裝飾與雕塑的巴洛克式建築(意大利四噴泉聖卡羅教堂)和另一個極端崇尚古代建築強調比例與理性的古典主義建築(法國凡爾賽宮)。從這時候起,建築的服務對象已經從教會逐漸轉向人的本身,但主要還是皇室和貴族。同時,文化的大交流和經濟的大發展繁榮的建築市場和行業。建築師在這個時期成為了一項專門的職業,從工匠中分化出來了。

安藤忠雄與清水混凝土(上)

四噴泉聖卡羅教堂的裝飾雕塑和新奇的不對稱外立面

工業革命(18-20世紀)以來,資本主義高速發展,民眾第一次取代少數特權階級成為了主角。產生了以“現代”為理念的建築流派和形式,建築服務的對象的重心也從教會、皇室、貴族轉到新興的資產階級及城市產業者。而社會大分工也是建築作品除了神廟、教堂、皇室及政府官邸,增加了功能性公用場所(音樂廳、學校、車站、博物館)、集合住宅、商業辦公樓等等。這個時期一直延續至今,出現的建築大師璨若星河。

同時,也是由於建築材料隨著科技發展不斷進步,鋼材、鋼筋混凝土、鋁材、玻璃、木材、複合材料的廣泛應用,使得“西洋”建築原來用只有抗壓而沒有抗拉力學性能的磚和石頭(東方、特別是中國使用木材作為建築材料是具有兩種力學性能的)的限制沒有了。不受限的建築師們在造型上,不再受限於“哥特式的飛扶壁”、“集中穹頂的帆拱”而可以使用框架形式使建築立面和平面自由起來;在裝飾上,也更注重形制帶來的結構美感而不追求建築表面的雕塑堆砌。其中,

鋼筋混凝土這一後來直至現在成為建築最廣泛應用的材料,結合了混凝土的可塑性和鋼筋賦予的抗拉性能,成為現代建築師的最愛。

安藤忠雄與清水混凝土(上)

《宋式營造法式木作圖樣要略》中國古典建築以樑柱框架為結構形式

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在《光明城市》這麼描述:

“勒·柯布西耶最喜歡的物體化方式是(使用)鋼筋混凝土——這令他的建築具有批判性。

把工序一道道拆解開來,鋼筋混凝土的建築如此進行:


安藤忠雄與清水混凝土(上)


起初我看到這段文字時,汗毛倒豎,從來沒想到打過將近15年交道的普通的一個建築材料,鋼筋混凝土的枯燥致死施工過程可以用這麼帶有美感和韻律的文字描述起來。初入工程行業那年,罵著娘半夜起來旁站的過程,其實,你實在見證詩篇書寫的過程。

建議學建築、土木的同學們,當你覺得工程生活苟且的時候,看看建築大師對同樣一件事描繪的詩和遠方

安藤忠雄與清水混凝土(上)

柯布西耶肖像

安藤忠雄與清水混凝土(上)

安藤忠雄肖像照

安藤忠雄,20歲出頭的未經過系統的建築學教育的一個二流拳擊手,是怎麼走上建築師這條路,成為亞洲第一個普利策獎獲得者,又怎麼偏愛清水混凝土呢,我們這篇文章還有(下)

《安藤忠雄和清水混凝(下)》目錄:

1 安藤忠雄的《在建築中發現夢想》

他為什麼選擇清水混凝土和他對住宅、集合住宅、廣場、城市、教育及其場所、災後重建、庭院的思考和創作。

2 怎麼做清水混凝土

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做法、國家規範、優缺點。




安藤忠雄與清水混凝土(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