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发行量和房价涨跌有关系吗?

刘华银mark


答案是肯定的,有关系!货币是在商品交换中产生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它本身是没有价值的,货币就本质而言,他是所有者之间关于交换权的契约,简单来讲,既然他是一中契约,他的发行量就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增加或减少都会影响经济,货币发行量越大,市场流通中的货币就越多,相应的货币购买力就会下降,反之亦然!如果货币的发行量过大,严重会导致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所以货币的发行量和房价涨跌有关,不光是房价,和任何商品都是息息相关的!


财务小陈


货币发行量和房价涨跌有关系吗?事实按照货币发行量来说,房价虚高10倍以上。我们来看看。

一、现在货币发行量200万亿左右。房产市值将近500万亿了。2019我们GDP是100万亿左右,我们可支配收入是40万亿左右。就算又关系,要房子套现,还得发行400万亿左右货币。现在是你要把500万亿东西卖给只有50万亿左右钱的市场。也就是从货币发行量来说,房价虚高10倍左右了,打1折才行哦。

二、货币发行量是200万亿,但是不是200万亿都在流通,国企总共负债150万亿左右,私人企业负债50万亿左右,房地产企业负债83万亿左右。和2019年的100万亿GDP比,房地产开发商的负债快追上了gdp了,国企总负债超过gdp1.5倍了,私人企业负债是GDP的一半。也就是市场基本全面民企业负债,货币发行量全部套在负债里面,钱全部在银行,不在人们手上。这个时候你谈货币发行量,搞得大家有200万亿资产什么的,其实大家有200万亿负债。能够发展成这样正常经济也做不到,现在债务有多离谱和多畸形大家可以想想了。除了房地产开发商20多万亿外债以外(基本是2019去美国借的,近年大量到期,很危险),还基本是内债哦。


刘华银mark


先说结论:有关系,但货币发行增多不一定导致房价大涨。

一般来说,货币发行量增加对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利好消息,但是也看货币发行的渠道以及流入的领域。

货币流通的非均衡性

坎蒂隆在《商业性质概论》中提出货币流通的非均衡性:

货币增量并不会同一时间反应在所有的价格上,货币量增加会导致不同商品和要素价格涨幅程度不一致。货币增加对经济的影响,取决于货币注入的方式、渠道以及谁是新增货币的持有者。

显然,如果新增的货币流入了消费品领域,最终反映到cpi上,就表现出了通胀。流入房地产领域,就表现为房价上升。这就看各国政府对放出来的“水”如何引流了,在这一点上我们看中美的例子就很明显。

中国与美国

在中国,过去发行的货币主要去了房地产;而在美国,发行的货币主要去了股市债市

在中国,2008年,上海住房成交均价为1.8万元/平方,北京为1.7万元/平方,深圳为1.2万元/平方,广州为0.9万元/平方。

到2018年,上海为5万元/平方,涨幅接近3倍;北京为6万元/平方,涨幅为3.5倍;深圳为5.4万元/平方,涨幅为4.5倍;广州为3.3万元/平方,涨幅为3.6倍。主要城市的房价增速超出M2增速

从2008年到2018年,道琼斯指数从2009年的6000多点涨到此轮暴跌之前的近3万点,涨幅远远高于同期货币增速;国债规模从10万亿美元涨到22万亿美元,累计涨幅达119%,超过基础货币增速。


看经济


你好!房价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货币现象,我们经常说中国的房价上涨很大程度是因为过去二十年,中国货币超发造成的,对于货币超发在金融学上并没有非常严格的定义。一般来说,货币发行量如果超过了GDP的增量,就认为是货币超发了。

从2000年到2017年中国的货币发行量保持在平均每年增长15.5%,在这期间,全国的房价平均的年化在7.8%; 房地产市场化在美国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从1960年到2017年,这将近60年的时间,货币发行量的增速保持在年化增长率6.87%,在这期间美国的房价增速在4.8%。这两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能够从数字上来解释货币发行量增速和房价增速之间似乎有一个量化的关系,把刚才谈到的那十个发展中国家和十个发达国家,作为两个典型的代表来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这十个发展中国家,从2000年到2017年房价的增速达到了5.6%,10个发达国家在这时七年时间房价的增速达到3.6%。 货币发行量增速高的国家房价增速也会提高,大于房价增速是货币发行量增速的1/3到2/3之间,中国大约就是在1/2左右。

量化数据实证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中国所面临的货币超发现象在全球都具有全球性普遍性的,货发在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要严重一些,货币发行量高的国家房价的增速也要高于房价增速,这个增速大约是货币供应量增速的1/3到2/3之间。

所以现在大部分的钱都投资在房产上,必然也就会导致货币发行量跟房价涨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一旦大家又有了新的投资方式,那么投资规模的变化就会导致一个行业的改变。为什么股票市场不活跃了,可以说是因为现在大家的钱主要投资在房子上,对于大家用来投资的这部分热钱,如果未来改变了投资方向,那么投哪个行业哪个行业就是风口,这个行业也就会跟货币量的发行量有着巨大的关系。




综合金融拾壹


经济学的基本原则,货币和社会上的商品要相对应。他不是乱发的,你比如说社会上就有10块钱,一共对应10个商品。那这一个商品对应一块钱。如果现在这个社会上发行了100块钱而商品总共还是10个。那这个商品就要涨到每个10块钱了。这个基本的经济常识,我们都知道。

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发行这么多货币呢?其实啊,像央行,掌管着货币的生杀大权,他不可能没有任何基础而滥发货币。首先,我们有巨额的外汇储备三四万亿。美元啊,欧元呐等等一揽子货币。另外一个重要的发钞基础就是我们整个社会的信用。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块就是房贷。你比如说我买了一套房子,向银行贷了100万。这100万是银行借给我的,他凭什么借我100万呢?就是因为我把我的信用质押给了银行。我承诺在未来的20年30年之内。将要创造这么多的社会财富还给它。这样一来,社会上货币和物品最终还是会趋于平衡。这是我们发钞的重要基础,也就是信用发钞。

全国的这个信用贷款总额是非常庞大的。如果说房价发生大规模下跌的话,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就会崩塌。你比如说一套房子100万,现在降到10万,请问还剩几个人会按时还房贷?假如说信用崩塌了,那央行放出来的这些巨额货币,它往哪里跑?很明显,有很大一部分就会跑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上。就会造成生活成本的大幅度提高,甚至是恶性通货膨胀。


金色蒲公英


涨的不是房价,是货币发行量,这一说法是否有道理。笔者认为有一定的道理,至少放在最近十年是有一定道理的。

  近期继房租涨价之后,寿光受灾之后,蔬菜价格也大涨,国际油价,钢材水泥也在涨价,似乎让我们看到了通货膨胀的一点影子,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来讨论这样一个话题是比较有意思的。

  整体来说,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要知道过去四十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年均增速15%,1998年-2017年M2增长16倍,从各类资产价格表现看,绝大部分的工业品、大宗商品、债券、银行理财等收益率都大幅跑输,的确超发的货币发行量,使得物价上涨,但涨幅并没有跑赢印钞机的增长速度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会感概钱不值钱了,因为涨的不是商品价格,而是超发的货币。

  如果大家觉得40年的时间太长,那我们就从08年开始计算,一直到去年,M2从47.52万亿增长到了167.68万亿,9年时间平均增长速度是38%,而我国的gdp增长速度是8%左右,(如下图)处于对比这样的一个数字,大家就清楚了为什么很多人即便买房有全款的实力,也不会付全款,而是选择按揭,虽然在绝对数字上会多付很多利息,但是相对贬值的速度,还是很划算的,还有就是很多企业家也特别懂的借款加杠杆来扩大经营规模也同样是这样的道理。

  最近十年我国的货币发行量持续增加,平均每年增速超过8%,现在的货币发行量是有184万亿以上,而2008年我国的M2是47万亿,十年的时间货币发行增加了100万亿,当然世界各国这十年也在增加货币发行量,自2008年后全世界都希望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发展经济,美国新增加的货币是投入到新经济,新技术领域,而新兴国家是将新增的货币投入到房地产行业,同样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发展经济,区别就在这,增发大量的货币去炒房炒地,表面上看好像是来钱快,但这种方法除了制造通货膨胀,增加人民生活负担,影响经济发展,制造虚幻财富效应外,留下的是日本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一样的问题。

  而将新增货币投放到新技术,新产业领域要求高,但是不会产生通货膨胀,不会影响人民生活,不会提高人民生活成本,更重要的是经济和新科技占领了全球产业的制同高点,国家经济在全球有核心竞争力。从古到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通过炒房炒地发展经济能成功的,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其实也正是东南亚国家炒房炒地的结果。


灵魂观影剪辑师


有直接关系,近十年基本都是货币发行量推着房价走,近十年M2对平均增速是约15%,2009年货币总量是49万亿,现在的货币的总量是205万亿,而房地产2009年的总量是约40万亿,现在的总量在450万亿 ,剔除近十年的通胀率及汇率损失,你会发现基本相当。什么开发商,炒房团…这些都是房地产红利的受益者,但不是真正的推动者,本质而言是货币政策所导致的高房价。


华聚资本风生水起


货币发行量与房价涨跌有关系吗?肯定有关系,关系很大,但不能确定为因果关系。先讲有关系。当货币发行量超出突际商品价值,表现为通货膨胀,反之也一样,房产为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同样遵循这个经济规律,因此,货币发行量与房价涨跌关系很大。我们通常理解,货币发行量上升,房地产市场金融环境宽松,房产商易贷款,房奴易按揭,推升房价,反之也一样。但是,不能确定为因果关系。房地产房价涨跌与货币政策,土地供应,税收政策,居民收入预期,房价预期,GDP增长都密切相关,不仅仅是货币发行量。

从全球看,货币量发行超过实际商品是普遍现象,体现为全球存在通货比膨胀。从中国近20年历史看,货币发行量上升巨快,社会融资达到250万亿,体现在房价上,一二线城市20年涨幅巨大,5至10倍,乃至更多。老百姓通过货币与房价,货币与通货膨胀现象的了解,进而了解了经济规律,有助于自己综合理财,提高生活水平。





华仔之薪


货币发行量与房价当然有关系了。卖房的人大多数货款,印出的货币只要有银行借贷便自然而然投入了房地产,因而循环往复房价步步高升,而基础物价因为资本流量的原因是远远涨不过房价的,这实际就是房价高涨带给人们的痛苦,尤其是大多数人都是在各行各业辛苦的繁忙劳作没能全部参与到卖买房地产行业中来。


西部左亘


有点道理,但也不完全正确。有点道理的地方在于,日常的一切价格都和货币发行量有关系。货币发行多了,物价就会普遍的上涨。中国过去若干年的货币发行量非常大,这和房价上涨是分不开的。不完全正确的地方在于,货币发行造成的物价上涨幅度,大致就是CPI的增幅。如果商品价格涨幅和CPI差不多,可以认为这是货币发行量增加的结果。如果价格涨幅远远超过CPI涨幅,那问题就不完全在货币发行量上。显然中国的房价涨幅远远超过了CPI的增幅,货币发行只能解释房价上涨中不太多的一部分,其他部分取决于别的因素。也有更直观的答案,看看过去几年大米、猪肉等等普通消费品涨了多少,房价又涨了多少。同样是用人民币买的东西,房屋为什么比大米和猪肉多涨这么多?显然不光是人民币数量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