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中国史记研究会的故事

2003年在浙江师大人文学院读研,俞樟华老师开设了《史记研究》课,结束课程时要求写作一篇研究论文,2005年在临沂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中开设专业选修课《史记研究》,以后一直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史记研究》(后来,随着配套教材的出版,改名为《史记讲读》山东人民出版社),同时开设了全校通识课《史记与人生》(配套教材《史记人生艺术十二讲》清华大学出版社)。后来,因为读博,14年中断了一年,博三时又回校继续开设这两门课,一直持续到2019年离开临大。毫不夸张地说,这两门课应该算得上是临大开设时间最久,选课学生最多的专业方向课和全校通识课。如果从2003年完成伍子胥的那篇论文算起,从事史记研究,已经17年之久了。

自己感觉跟《史记》缘分很深,但往往又阴差阳错,读研时偏偏选了元代史研究的桂栖鹏老师,其时,在高校从事古代文学教学没几年,谈不上深入系统研究,因为教学中有感触,写过一篇关于《窦娥冤》的论文,因此希望能够进行元杂剧的研究。结果,却被俞老师的课深深吸引,后来竟然走上了史记研究的道路,连博士论文都是以史记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可以说,司马迁和史记成就了我,如果算有所“成就”的话。

中国史记研究会,早有耳闻,一直以来,心向往之。2011年,去浙师大看望导师,顺便拜访俞老师,请俞老师予以引荐。当年年会正好在苏州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因这双重因素,促成了我的又一篇论文,于是发到指定的邮箱。不久就接到通知,欢迎某某日前去参会。终于可以见到各位专家学者了,终于可以到人间天堂去了,心里简直乐开了花。可天有不测风云,距离开会一周左右,突然接到了苏州的电话,通知:你的论文收到了,也已经编到出版的论文集里了,可是对不起,因为参会的人太多了,接待不了,你不能参会了。

都已经做好了参会的准备,却接到了这样的通知,我不解,却也无可奈何。世上玩人的花样很多,竟然还有这样的玩法。这是你完全没有办法的事,谁让你进来的晚呢?中国的学术离不开圈子,不混圈子,申请不到高层次课题,发表不了高层次论文,更评不了高级别奖励。在中国,从事文科研究,乃至所有研究都离不开圈子,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学术圈的江湖,水很深哦。这一次与史记研究会,是这样近,又这样远!就这样失之交臂。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后来就到了2016年,史记研究会年会在重庆召开,山城重庆,火锅之都,网红城市,挺好的地方,又鼓足勇气,通过俞老师联系上会务组,又发走了另一篇文章,后来,也接到了开会通知。可好事多磨,当年教育部审核评估,我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负责人,必须做好专业剖析和接受访谈的准备,在此期间,任何人都不得请假。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时在11月,正好与会议冲突。又一次与史记研究会完美错过!

2017年,张家界会议,顺利成行,其实,也不是很顺利,飞机飞到上海虹桥,结果,转机时遇到台风,等了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一直等到5个小时,最后说,因为天气原因,取消航班。而且,属不可抗力,食宿自理,不予赔偿。机场周边住宿超标,只能乘坐机场大巴,找到离开机场比较远的一个锦江之星,暂住一晚,晚上雨骤风狂,所幸第二天云散雨停,阳光明媚,总算是顺利参加了会议,见到了张大可、可永雪等专家学者,终于圆了持续近十年的史记梦。当拜会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先生,在先生房间跟先生说起我与研究会的曲折经历,先生很是动容。当时我还撰了个对联,上联是,梦圆张家界,下联为,情系司马迁,横批为,史记为媒。

2018年,南京浦口会议,见到了温文尔雅的赵生群先生。2019年,甘肃兰州会议,领略了陕师大张新科先生一行的风采。南京、兰州两次会议张先生给与会学者赠送了很多著作,王晓鹃女士对我的与会论文给予了较高评价。每年参加这个会议似乎已经成了一个必须的重大节目。2020年年会在海南师大召开,希望也能顺利成行。

正式参加会议之前,我提交了两次论文,可也错过了两次会议,一次被动,一次主动,其实主动也是被动,虽然两篇论文后来都在学术期刊发表了,但论文集收了我的论文,总希望能够见到,虽然对于我已经没有任何的名利意义,可如果她们见不到我,我见不到她们,就总感觉她们就像我的弃儿,始终是个遗憾。无数次想起,她们在哪里,她们长什么样。终于今日在网上购到了2011、2016年两次年会的论文集。这样一来,我与史记研究会就算没有遗憾了,我与史记研究会的缘分总算是圆满了。

2020年,庚子春节,一定是所有中国人都难以忘怀的、记忆最为深刻的特别的年。写下这些文字时,大概率地说,中国的疫情基本控制住了,而世界似乎正水深火热着,全球村时代,希望早日摆脱,不曰胜利,只算结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深刻的总结反省,才可能保证悲剧不再上演。

人常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对我来说,刚刚过去的2019年,我的本命年,这一年正应了这句话。我的人生如戏,而对我这一年来说,这一年的人生并不如戏,戏太简单了,戏太low了,戏太程式化了,我这一年那么缓慢,那么复杂,是山穷水尽,又有柳暗花明,经历了那么多人,经历了那么多事,亿语万言,又怎么能说得尽呢?!研究史记,与子长先生为友,先生的惨痛经历成就了先生,也成就了伟大的文史巨著,是啊,人生怎么可能一帆风顺呢?虽然在近天命之年发生了这么多事情,我的原则很简单,怨天尤人不可取,也不应该,这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亦师亦友桂奎先生曾经跟我说,难以选择、难以抉择时候,哪种选择都是对的,因为每一种选择至少可以成为一种经历。我希望、我也相信,在以后的某个时候,我会、我也能写部名叫《又一个猪年》的小说。

人得往前走,人要往前看。2020,岁在庚子,又是一个循环的开始,希望能够越来越好。因为经历过最难,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但愿如此!


我与中国史记研究会的故事

与史记常青树——内蒙古师大可永雪先生合影


我与中国史记研究会的故事

兰州会议留念


我与中国史记研究会的故事

兰州会议论文集


我与中国史记研究会的故事

兰州会议论文集收录本人文章


我与中国史记研究会的故事

2011年苏州会议论文集


我与中国史记研究会的故事


我与中国史记研究会的故事

苏州会议论文集收录本人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