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拉:自衛隊打怪獸的正確方式

初代哥斯拉制作團隊中的很多人在二戰期間,都曾參與過反映戰爭的“國策電影”的製作。這讓他們積累了眾多在電影中反映現代化戰爭場景的經驗。同時,由於獲得了海上保安廳的贊助,1954年版《哥斯拉》中很多反映部隊出動的鏡頭都是以實景拍攝的方式呈現的。而當時的海上保安廳實際上就是日本的“準海軍”。

在1954年版《哥斯拉》上映四個月前,日本陸上自衛隊(簡稱“陸自”)、海上自衛隊(簡稱“海自”)、航空自衛隊(簡稱“空自”)正式成軍,標誌著日本在戰後重新恢復國家武裝力量。但戰後日本國家安全的基石卻不在於自衛隊的建立,而是三年前簽訂的《日美安全保障條約》。所以,在現實層面,一旦日本的國家安全受到外敵入侵的威脅,美國就有義務動用自身的武裝力量保衛日本。但是,在1954年版《哥斯拉》中,當哥斯拉侵入東京的時候,觀眾們看到的只是以“防衛隊”之名出動的日本部隊,駐日美軍則完全不見蹤影。對此,有兩種解讀:其一是認為,哥斯拉的入侵更像是自然災害,而非外敵入侵,在這種情況下,駐日美軍沒有出動的義務;其二是認為,哥斯拉本身就是二戰中美軍的化身,日本武裝力量對哥斯拉的打擊,實際上就是現實中從未出現過的本土決戰的展現。其實,以上兩種解讀,未免都有失之偏頗之處。1954年版《哥斯拉》首先是一部科幻片,巨大無敵的恐龍型怪獸是一個科幻角色,這就決定了哥斯拉不能跟普通的自然災害劃等號。而影片中,防衛隊隊員們全部身著美式軍服,使用的全部是當時美軍制式裝備,這一方面反映了當時日本武裝力量的實際狀況,另一方面,美式裝備也代表了當時人類武器的最高水平。以美式武器對哥斯拉發動進攻,卻完全沒有效果,表明了人類對哥斯拉所代表的強大未知力量的無奈。這是從英國作家喬治•威爾斯出版小說《世界大戰》(The War of the Worlds)開始延續至今的科幻文化母題。而能夠戰勝這種強大力量的必然是現實中不存在的更強大的“武器”——在1954年版《哥斯拉》中是“氧氣破壞者”,三年後,幾乎是由《哥斯拉》原班人馬打造的《地球防衛軍》中,擊敗怪遊星侵略者的則是地球防衛軍的超科學兵器。

哥斯拉:自衛隊打怪獸的正確方式

美版《哥斯拉2》中的氧氣破壞者

而日本自衛隊自成立伊始,就非常重視通過參與電影製作來實現宣傳目的。1960年,自衛隊根據《關於防衛廳宣傳活動的訓令》的決定,開始參與商業電影製作。該訓令的第 13 條是“對於外部製作電影的合作”。明確提出在不影響其他業務的情況下,經防衛廳長官(2007 年有更改,現為防衛大臣)批准,可以對有宣傳效果的一般電影的製作給與支持。同年 8 月 18 日,基於這個訓令的精神,由防衛事務次官向各部下達了“防衛廳關於外部製作電影合作的基準”(現改為“防衛省”)的通告,明確了合作範圍,規定了對不同電影的不同參與合作的方法。

但事實上,在該訓令發佈前,自衛隊就一直在哥斯拉電影中,佔據著重要地位。1955年《哥斯拉的反擊》中,在失去了“氧氣破壞者”的情況下,空自出動F-84和F-86兩型主力戰鬥機,配合乘坐登陸艇的陸戰隊,利用冰山地形封埋了哥斯拉。這也是特效導演谷圓英二最擅長的空戰特效首次被用到哥斯拉電影中。1962年《金剛大戰哥斯拉》中,金剛和哥斯拉兩大怪獸首次同時登陸日本,陸自則在片中展現了強大的機械化工程兵力量,挖掘了專門對付怪獸的超大號陷阱,建構了阻擋怪獸用的超高壓電網,而最後金剛能與哥斯拉決戰,也多虧了陸自用巨型氣球和重型直升機把金剛從東京市區空運到富士山腳下。然而,隨著此後哥斯拉電影中“怪獸大亂鬥”模式的出現以及哥斯拉逐漸被洗白成為“好怪獸”,自衛隊在哥斯拉電影中的劇情作用顯著下降,逐漸淪為背景和龍套。但哥斯拉電影中自衛隊最新的主戰裝備,比如在1964年的《魔斯拉對哥斯拉》中就出現了當時陸自剛剛裝備的61式主戰坦克。

哥斯拉:自衛隊打怪獸的正確方式

事實上,不僅僅是在哥斯拉系列,放眼整個東寶空想科學世界,從20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日本科幻電影中日本人在美日聯盟或者聯合國的框架內作為主力、代表人類抗擊各種侵略勢力的劇情反覆出現,而自衛隊作為一個藝術符號則被刻意隱去。這自然是源於“人類共同體”的科幻母題,同時也是日本自20世紀五十年代末開始奉行“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外交安全政策的一種體現。

不過,隨著邪惡怪獸設定在1984年版《哥斯拉》中的迴歸,自衛隊再次擔負起打怪獸的“神聖使命”。只是初代哥斯拉中的全美械武裝已經被日本自制的超科技兵器“首部防衛要塞X號”、“殺獸光線車”等所取代。由此可見,本片中的自衛隊(主要描寫的是陸自)依然是作為一個藝術符號存在於電影之中,象徵著當怪獸哥斯拉這種可怕的災難來襲時,作為國家武裝力量的“自衛隊”與之奮起抗爭。正因如此,到了1993年的《哥斯拉VS機械哥斯拉》裡,原本由自衛隊負擔的使命也就轉移給了聯合國G(哥斯拉的代號)對策本部下屬的G部隊。這既再次體現了哥斯拉系列的科幻電影屬性,也是在模仿日式科幻影視和日式超級英雄影視作品中常見的“戰隊”模式。而片中出現的號稱最強對G兵器的機械哥斯拉也已經具備了通常意義上的機甲屬性。到了1995年小系列“哥斯拉VS”的完結篇《哥斯拉VS戴斯特洛伊亞》中,G部隊便和自衛隊聯手出戰哥斯拉,各種超科技兵器圍毆怪獸,但最終還是怪獸打敗了怪獸,人類仍然扮演的是無力的旁觀者角色。

到了1999年上映的《哥斯拉2000》中,日本自衛隊首次以實裝實兵的狀態亮相於哥斯拉電影之中。陸自當時的主戰裝備:如74式主戰坦克、90式主戰坦克、AH-1“眼鏡蛇”武裝直升機、6x6輪式步兵戰車等均悉數登場。空自則派出了當時號稱全亞洲最先進的F-15J戰鬥機執行對哥斯拉的轟炸任務。當然由於本片的故事主線仍舊集中於哥斯拉與外星侵略者的搏鬥,自衛隊依然處於背景和龍套的地位。但日本自衛隊希望通過參與熱門商業電影的拍攝擴大自身社會影響力的目的顯而易見。從事務層面上說,這與日本自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後,日本自衛隊面臨徵兵難的問題密切相關;而從國家戰略層面上看,世紀之交,日本的國家安全觀已經傾向新保守主義,在“讓日本重新成為正常國家”的政治口號的引領下,日本開始重視自衛隊實戰能力的建設,並努力使之向一般意義上國防軍轉變。從這個意義上說,通過電影展現武器裝備和作戰能力,也是國家武裝力量軟實力的一種體現。

哥斯拉:自衛隊打怪獸的正確方式

陸自74式主戰坦克

然而,在此後的哥斯拉系列電影中,針對哥斯拉的特戰部隊的設定再度回潮。《哥斯拉×超翔龍 G消滅作戰》中出現了哥斯拉特別追捕隊、《哥斯拉×機械哥斯拉》和《哥斯拉×魔斯拉×機械哥斯拉 東京SOS》中出現了特生自衛隊、《哥斯拉FINAL WARS》乾脆出現了類似“X戰警”的地球防衛軍突變體功能部隊。這些都表明了哥斯拉電影從本質上說仍然是商業娛樂電影,核心功能是娛悅大眾,而非宣揚“國策”。當然,在這幾部哥斯拉電影中間也混入了像《哥斯拉・魔斯拉・王者基多拉 大怪獸總攻擊》這樣意義不明的另類電影。片中,因為抗擊怪獸有功,防衛軍(國防軍)在和平憲法的框架下得以確立。這已經是完全架空歷史的設定。

2016年的《新•哥斯拉》被認為是史上最寫實的一部哥斯拉電影。片中,當哥斯拉來襲的時候,自衛隊理所當然的成為了抗擊哥斯拉的主力。編導團隊通過詳細的考證和研究,充分展示了在日本現有的法律框架內,自衛隊在本土防禦中行使武力的完整流程,包括政治決斷、戰役規劃、兵力部署、火力配置、三軍聯合指揮、實兵實戰等等。尤其是細節描繪幾乎做到了以假亂真:片中以一個陸自重裝甲團(聯隊)作為迎擊哥斯拉的主要軍事力量,戰場選在東京都大田區與川崎市川崎區交界處的多摩川,作戰目標並非要消滅哥斯拉,而是要迫使其停止前進或轉向,以免其進入人口密集的東京市區,造成更大的損失。在防禦作戰中,首先出動武裝直升機進行試探性進攻,當哥斯拉抵達預設戰場時,以前方坦克密集炮火突擊和後方自行火炮及戰術導彈的火力支援,形成完整的梯次火力配置,最終出動航空兵投擲具有GPS制導的傑達姆(JDAM)炸彈則是勝負手。除了這些專業級的軍事場景展現,影片還巧妙劇情設計的體現了所謂運用自衛隊的最低武力原則,也展現了自衛隊作為日本國家武裝力量“以保衛國民生命財產為第一要務”的宗旨。而與以往哥斯拉電影最大的不同,是本片中首先展現了基於《日美安保條約》美日聯合作戰的場景。

事實上,自從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中,拒絕參與福島核事故救援後,自衛隊在日本的形象一落千丈。而近年來,日漸緊張的亞太局勢和日本政界的保守化傾向,讓普通日本人對自衛隊的感受變得越來越微妙。因而,無論《新•哥斯拉》電影編導團隊的初衷如何,本片中對於日本自衛隊的正面描寫的確有助於他們提升自身在日本社會中正面形象,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對自衛隊產生興趣。

但同樣應該指出的是,第一次徹底放棄了皮套演員裝扮怪獸進行拍攝的《新•哥斯拉》,所更新的不僅僅是拍攝技術,還有核心理念,從而讓《新•哥斯拉》成為了一部可以比肩《獨立日》、《變形金剛》、《超級戰艦》等好萊塢頂級科學幻想電影的力作。這些影片的共同點就是放棄了借用現實中並不存在的“超科技”來解決劇情矛盾,而是在人類現有的科技框架下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片中,自衛隊也可以看作是當代人類科技力的代表,而最終之所以能夠戰勝哥斯拉,從根本上說也是依賴於對科技力的靈活運用。這種科幻電影創作新理念的確立,一方面源於二戰後、尤其是最近三十年間,高科技在全球範圍內對人類生活的全面滲透——曾經只存在於科幻中“21世紀”已經到來,另一方面也源於電影觀眾群的整體科技素養的提升。

哥斯拉:自衛隊打怪獸的正確方式

原子吐息

總之,出現在哥斯拉電影中的自衛隊首先是一個藝術符號。由於怪獸哥斯拉的原始設定就是外來的強大破壞性力量,動用國家武裝力量與之對抗,便是起碼的生活邏輯使然。但是,當哥斯拉電影成為一種大眾文化的時候,現實中的社會力量難免就會出於種種目的,對其施加影響,從而實現自身的利益。而作為商業類型片的哥斯拉電影也需要對觀眾的社會心理訴求做出回應——特別是在發生了被日本媒體形容為“再次戰敗”的東日本大地震和福島核電站事故後的當下。由此可見,雖然沒有必要對在哥斯拉電影中的自衛隊出場做過度解讀,但自衛隊在系列電影中的作用和地位越來越吃重,也絕非是某些人一時興起而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