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黃忠到底有沒有資格位列五虎上將?

奉史為師


黃忠被封為五虎上將是《三國演義》裡的內容,所以這個問題要按照《三國演義》來回答。

劉備擊敗曹操奪取漢中以後,自稱為漢中王,大封群臣,其中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人被封為五虎大將,成為武將之首。關羽知道以後大怒,認為黃忠沒資格和自己並列,還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不肯受封。最後還是在費詩的勸解下,關羽才醒悟,拜受印綬。

關羽認為黃忠沒資格和自己並列,固然有他心高氣傲的原因,不過也並非全無根據。長沙之戰黃忠雖然和關羽大戰一百多合不分勝負,不過戰後關羽對他的評價是刀法“全無破綻”,而不是武藝高強。

在此後劉備和劉璋的益州之戰中,劉璋向張魯求援。張魯命馬超攻打葭萌關時。諸葛亮認為只有張飛和趙雲可以去戰馬超,卻沒有考慮此時就在身邊的黃忠,顯然也是認為黃忠相比張飛、趙雲、馬超等人要差一些。

因此綜合看,黃忠畢竟受限於年紀,在五虎上將中武藝確實是屬於墊底的一個。但是黃忠也只是略遜於五虎上將而已,比其他人還是要強著不少。

在奪取益州和漢中時,黃忠衝殺在前,屢建戰功,擊敗過泠苞、張郃等人,殺死了夏侯淵,表現出色。特別是在漢水之戰,黃忠力戰徐晃、張郃兩員名將,從早晨殺到午後不落下風。

徐晃和張郃都是曹操手下的名將,黃忠年近七旬還能力戰二人可不容易,其表現足以躋身超一流之列,和關羽等人相比即使有所不如,也差距有限。

因此從武藝和戰功來說,黃忠有資格位列五虎上將。


不沉的經遠


三國時期,魏蜀吳個政權的武將最厲害?肯定有人說是魏國武將,也會有人說是吳國的武將更厲害,而我認為是蜀國的五虎將武力值最強,有人又會說,黃忠老朽,怎麼能成為五虎上將之一呢?那他到底有沒有這個資格?我們來一一分析:

關羽,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殺顏良,誅文丑,又是桃園三結義的主角之一,作為劉備的二弟,武力值又勇猛,封為五虎將,大家沒有異議吧?就算把範圍擴大到三國範圍,能與關羽單挑的,也找不出幾個人了;

張飛,據水斷橋,單騎喝斷長板橋;義釋嚴顏,助劉備入川;大破張郃,北拒曹魏;單條值有,與呂布大戰百餘回合,和馬超大戰幾百回合,又是劉備的結拜弟弟,無論是從功績上還是武力值,封為五虎將,大家肯定沒有異議的;

趙雲,單騎救助,再加一句“吾乃常山趙子龍也”,就憑這句耳熟能詳的話,被封為五虎將,沒有任何異議;

馬超,號稱呂布第二,曾經殺的曹操丟盔棄甲,甚至需要更換帽子來躲避馬超的追殺,可知道,那真是千軍之中如入無人之境,可知道,曹操手下也是猛將如雲‘五子良將’在三國時期也地位很高。武力值,沒得說。馬超又作為北戎少數民族代表,威望極高,處於政治需要,馬超封為五虎將也是沒異議的。

黃忠?很多人都認為黃忠老人家一個了,怎麼能封為五虎將呢?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黃忠的實力不容小覷,不信你問問夏侯淵。

夏侯淵雖然只是一介武夫,有勇無謀,但卻也身經百戰,要想取得夏侯淵首級,首先要勇猛,二是要有計謀。當時兩軍對峙,互不進攻,黃忠無奈只好詐敗,夏侯淵不知是計,以為老將黃忠堅持不住了,就引軍追擊,結果中了黃忠的埋伏,被黃忠斬於馬下;大家是否還記得關羽和黃忠的長沙一戰,黃忠以虛箭射之,後用實箭射中雲長盔纓上,雖然這不能證明黃忠比關羽武力值強,但確實打成了平手,即使沒有關羽強,也不會比關羽弱多少,單挑實力不相上下,可知黃忠已經是花甲之人了,能與關羽單挑,足以證明,黃忠不只是有百步穿楊能力。

經過樑一雜說的簡單分析,大家應該不會懷疑黃忠的實力了吧?是否更能理解黃忠絕對無愧於五虎將的稱號,如果還想跟梁一細節探討,請留言,我將一一答覆諸位。記得點贊!!!!!





梁一雜說


先說下我結論吧,憑實力,黃忠是差點意思的。

按《三國演義》來講,關羽對黃忠入選五虎,當眾發抱怨,甚至要去成都對砍。

關羽的個性雖然剛愎自負,但他的身份在哪兒,蜀軍地位第二第三的人物,絕非信口就來的噴子。在老班子核心成員眼裡,黃忠確實就是湊數的一個。

按《三國志》來說更甚,前後左右、南北西東四方將軍中,被擠下去的是趙雲趙子龍。

黃忠老爺子武力再強,他能和三國一呂二趙三典韋的趙雲相提並論嗎?要講功勞,雲哥可是力挽狂瀾,兩次三番救了太子的人,這關乎著劉氏王朝事業存續,黃忠也真比不了。

那黃忠究竟憑什麼能列身五虎將,甚至擠掉趙雲,入選三國志四方將軍之列?這資格是哪來的?

答,黃忠位列五虎上將,最大的本錢是因為他來自荊南。長期生活戰鬥在這裡,和劉磐一起保護鄉黨,對抗孫家數十年,是有廣泛群眾基礎,廣受荊南人愛戴的本地軍事幹部。

劉備的老底,長坂坡幾乎都打光了,先借了劉琦的江夏兵打赤壁之戰,之後能站穩荊南,得到蜀郡,漢中,晉級漢中王之位,分官大賞,荊州人尤其荊南四郡士兵,所組成的荊州軍團是主力,可以說貢獻至偉。

漢朝,是個家族地域派系極重的時代,軍方勢力中,不能少了荊州系的代表,這是剛需。

如果劉表的大將文聘能投過來,那沒爭議,五虎將一定是有他一份兒。然而並沒有,人選就只能是魏延和黃忠,兩人地位都不高,無論提拔誰,都是矮子裡選將軍。但一定會有一個他,或者魏延。

我們仔細留意下書中描寫,不難看到,入川之後,魏延和黃忠之間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黃忠還沉穩點兜著,魏延幾乎是拿命搶功,甚至不惜坑老黃,野心到了絲毫不掩飾的程度。為啥,都知道只有一個能上位,成為荊州的代表。不用比別人出色,壓倒黃老頭是最要緊的。

然之後進軍漢中,定軍山黃忠是殺了夏侯淵。但請注意一下,魏延表現一樣也是那麼優秀,他甚至對曹操形成了衝擊。這是蜀軍正面作戰中,唯一一次做到這一點。斬大將優秀,衝帥旗則更猛。

黃忠的可貴之處,在於表現出了配合能力,和成都派的法正,巴中嚴顏都搭檔愉快。個人覺得正是這種大將之風,才是在競爭中壓倒駱駝的那一根稻草。人際關係很重要。最終黃忠上位,魏延雖不如意,也得到了太守之位。還算是良性競爭吧。

所以,五虎將就這麼平衡來的。

咳,虛名啥的,都是浮雲。





劉羽舟和蕭銘珏


三國演義中把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列蜀國五虎上將,陳壽在《三國志》中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合為一傳,這通常意味著他們有共同特點或者地位、功績大體相當。

關羽、張飛列五虎將,大家覺得肯定沒問題,趙雲百萬軍中救後主,勇謀俱佳,也能上榜單。馬超是西涼兵的猛將,世間聞名,大敗曹操,也可以位列五虎將,為什麼黃忠也能上榜,黃忠原本是劉表手下的將領,在劉備攻下長沙郡之後,鑑於黃忠在長沙城中德高望重,雖然年過六旬,但是老當益壯,英勇不減,劉備便親自上門拜訪希望收編黃忠。而黃忠也被劉備的誠心所打動,之後便開始跟隨劉備南征北戰。

主要是漢中之戰中黃忠消滅夏侯淵立下首功,馬超、張飛都親眼所見,而且當時黃忠年事已高,在這麼大的年紀下,還能有如此表現,馬超和張飛也是心悅誠服,所以提拔黃忠上五虎將,也算實至名歸。





米爸Derek


當然有。

黃忠雖然年紀老邁,在與大多數人對陣時都會被看輕,但是到真正交手了就知道黃忠的厲害了。

黃忠最突出的當屬一手神射之際,指哪射哪,箭無虛發。

在與關羽對陣的時候,前期賭氣跟關羽比較馬上冷兵器功夫,竟然不相上下。

關羽心中也驚奇,這老傢伙竟然這麼厲害。於是利用赤兔馬的速度引開黃忠,再回手一劈,將黃忠打落馬下,不過出於英雄相惜,關羽故意在無人看見的地方打敗黃忠,算是給了黃忠一個面子。

第二次對陣時,黃忠被韓玄激將,讓他直接用箭射死關羽。黃忠不忍心,所以幾次搭弓射箭都故意射偏,算是回了關羽的人情。

之後,由於韓玄內部矛盾,使得劉備兵不血刃的就拿下了城池,而黃忠也只好選擇歸老。

劉備愛才如命,親自登門去請黃忠,一番言語彷徨中感動,決定跟隨。

其後,在對陣馬超等諸將的時候,黃忠的勇猛更是顯露無遺。以年老之資對戰少年強者,本就有些不相配,加上旗鼓相當,若是黃忠年輕時定會戰勝對手。

由此可見,黃忠是絕對配得上五虎上將的稱號的。


古今中外多少事


導語:

黃忠有資格位列五虎上將。在蜀漢黃忠代表的是劉備招賢納士的心,而且黃忠雖老但所立的戰功也不少。

在蜀漢黃忠代表的是劉備招賢納士的心

蜀漢的五虎上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五人,其中關羽、張飛、趙雲是最早跟隨劉備打天下的頂樑柱;馬超再投奔劉備之前是一方諸侯;只有黃忠是劉備在荊州盤踞時期的降將。

五虎上將中最具有意義的就是黃忠的冊封。黃忠的冊封代表著劉備對降將的態度及想要招賢納士的心。如果五虎上將冊封只有老派和有名望的人,而沒有降將一派會顯得劉備不能容人即使效忠劉備也難以一展身手。而且劉備又非正統,再不能容人那天下的人才又有誰還會去投奔劉備。

黃忠雖老但為立下的戰功並不比年輕人差

黃忠歸降劉備後,在入西蜀時常常擔任先鋒,衝鋒陷陣、勇冠三軍,而且是五虎上將中唯一一個斬殺曹魏名將的蜀漢大將。漢中定軍山一戰,夏侯淵兵馬精銳,但是黃忠身先士卒一戰即斬殺了夏侯淵,殺的對方大敗而逃。

黃忠的名望雖然不比關羽、馬超,但是作為老將黃忠的功勳是身邊人有目共睹的。冊封時劉璋的舊部大多都沒有為蜀漢立下功勳,而且在當時劉璋的眾多舊部威望沒有能蓋過黃忠的;而劉備在荊州幾郡招收的各部降將也只有黃忠最具有代表性。

總結:黃忠雖有功勳,但位列五虎上將還略有不足。劉備將黃忠位列五虎上將的用意大家都懂得,在降將中黃忠也是最具有代表性。


感謝大家閱讀,個人觀點如有不妥之處請大家斧正。


青梅煮酒品三國


在《三國演義》蜀漢有五虎上將,關張趙馬黃,這是劉備奪取漢中,進位漢中王之後,為麾下五名最出色的戰將給予的晉封。依次序為: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

五虎上將這就類似於現在各國流行的軍銜制。自古以來,國家的君主就有為征戰沙場的將士們論功行賞,評定軍銜的傳統。和當今的情況一樣,到了評職稱的時候,肯定會產生一些爭議,這也是常有的事情。

當時五虎將評定以後,就產生爭議了。主要是關羽不高興,他認為黃忠不應該當上將,不配與自己平起平坐,他認為這很丟人,“誓不與老卒同列”。

這挺奇怪的,這是關羽說出來的話嗎?按關羽的性格,他是“善待士卒而驕於士大夫”,對底層出身的士卒非常善待,沒有什麼架子,況且關羽自己的出身也非常寒微,汜水關斬華雄時關羽還當過馬弓手呢。那他為什麼會瞧不起黃忠呢?實際上關羽並不是對黃忠有意見,他主要是對自己的處境很不滿意。

因為在所有受到晉封的將士中,其他人都是因功受封,只有關羽是無功受封,而且他還受封最高最厚。關羽這個人性情驕狂自矜,他比較愛面子,特別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關羽奉命坐鎮荊州,劉備取西川,奪漢中,別的將領都是征戰沙場,屢立戰功,只有關羽是個看客。他沒有什麼貢獻,卻受封最高,他擔心群臣和將士們對他的能力和功績產生質疑,所以就找茬發牢騷。

關羽不好針對別人,張飛是三弟,趙雲老實忠厚,和馬超上回已經找過一回茬了,所以這次只好針對黃忠。那麼咱們就按照評定武將軍銜的通常規則,看看黃忠是不是應該儕身於五虎上將。評定軍銜有幾個標準:

1.資歷

要論資歷,這是黃忠的硬傷。在五虎上將中,黃忠的資歷最淺,關張趙就不說了,人家是老革命。別看馬超歸附劉備更晚,但人家馬超的父親馬騰是劉備的戰友,同為衣帶詔上的人員,而且馬超十五歲就參加過討伐李傕、郭汜的長安之戰。而黃忠幾乎沒有參加過任何革命行動,他的資歷還不如魏延呢,魏延還參加過襄陽和長沙兩次起義呢。

2.地位

關羽以前做過漢壽亭候,張飛代理過徐州市長,在荊州時期也是武陵地區主官,趙雲在江夏時也做過司令員,馬超以前是西涼起義軍的前敵總指揮。黃忠呢,以前只是長沙市保安團的一個團長,差距很大。

3.功績

要論功績,在奪取益州和攻取漢中的兩場戰役中,黃忠是五虎將中功勞最大的,其他人都比不了。從涪水關到攻打雒城,到綿竹,到成都,再到葭萌關戰張郃,天蕩山戰夏侯德、夏侯尚、韓浩,定軍山斬殺曹魏漢中戰區總司令夏侯淵,偷襲曹軍後勤補給基地米倉山,黃忠可謂是戰功赫赫,直接奠定了蜀漢的鼎足江山。這些戰功可都實打實從刀林箭雨中硬磕出來的。

4.能力

能力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武藝高低,二是領兵水平。

黃忠的武藝當然沒有什麼問題,雖然已經年近七旬,但兩臂“尚能開兩石之弓”,一手神箭百發百中,手中大刀能與關羽惡戰百餘合不分勝負,“全無破綻”。蜀漢諸將中,以黃忠的武力值,無論如何也能儕身於前五名的行列。肯定比李嚴、魏延、關平這些武將要強。

論領兵水平,黃忠也是個將才。葭萌關之戰,能用前後夾攻的計策打跑張郃;天蕩山之戰,又以詐敗之計誘敵深入,斬韓浩,擒夏侯尚,誅殺夏侯德;定軍山一戰,又搶對山,斬夏侯淵;渭水之戰,與趙雲配合,大破徐晃;米倉山之戰,又襲擊了曹軍囤糧重地。

所以說要論能力,黃忠也完全可以儕身於五虎的行列。

黃忠最缺少的是資歷和地位,最重的是功績;而與之相反,關羽最可倚賴的是資歷和地位,最缺少的恰恰是功績。現在我們明白關羽為什麼要發牢騷了。

但做為最高決策層的劉備,必須要全盤考慮,大局為重。劉備將黃忠名列五虎將,是對建立功績者的推崇;同時劉備提拔魏延為漢中太守,又是對有能力的年輕人的肯定。劉備這是向麾下的文臣武將們傳遞了一個信息:只要你有能力,勇於建立功勳,我劉備決不吝封賞,甚至願意將你提拔到與我兄弟同等的地位。

這就是劉備做為鼎足三分之梟雄過人的氣魄和雄渾的手筆。


饞嘴肥貓鏟史官


先來看下黃忠的生平簡歷:

據《三國志》記載,黃忠原在荊州軍閥劉表麾下任職中郎將,與劉表從子劉磐共守長沙攸縣。及後曹操南侵荊州,仍擔故任,假行裨將軍,統屬於長沙太守韓玄手下。赤壁之戰後,劉備徵荊南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及零陵太守劉度投降。黃忠隨韓玄投靠劉備,並隨劉備軍隊入川。後劉備與劉璋決裂,黃忠於葭萌關受任進攻成都,作戰時不顧年邁,身先事卒、勇冠三軍。益州定後,被封為討虜將軍。

沒跟劉備之前,與劉表從子劉磐共守長沙攸縣。劉磬是誰?是劉表的侄子,與黃忠交情甚好,黃忠還向劉備推薦過他。  

先說劉磬這個人。三國志裡的太史慈傳有記載:“劉表從子磬,驍勇,數為寇於艾、西安諸縣,(孫)策於是分海緡、建昌左右六縣,以(太史)慈為建昌都尉,治(建首府的意思)海緡,並督諸將拒磬。磬遂絕跡不復為寇。”

從上述可推理出,劉磬之所以驍勇,是因為有黃忠在身邊,給東吳的邊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脅。而孫策、孫權只好派出太史慈這樣的猛將才得以保住邊境。當時太史慈三十來歲,而黃忠已年過半百。可以設想當時黃忠和太史慈交過手,結果應該是平手。太史慈猿臂善射,弦不虛發,是個真正的神射手。曹操聞其威名,向太史慈寄了一封書信,以篋封之,內無多物,而放了少量當歸,寓意太史慈應當向其投誠,其見重如此。而黃忠則是開二石弓,百步穿楊,可見二人不分上下。

如果還對太史慈不夠了解,可以再看酣戰孫策這事:

公元195年(興平二年),太史慈獨與一騎小卒同遇上孫策。當時孫策共有十三從騎,皆是黃蓋、韓當、宋謙等勇猛之士。太史慈毫不畏懼上前相鬥,正與孫策對戰。孫策刺倒太史慈的座下馬,更攬得太史慈繫於頸後的手戟,而太史慈亦搶得孫策的頭盔。直至兩家軍隊並至神亭,二人才罷戰解散。

由此可見太史慈是員虎將,自然他的對手黃忠也是員虎將。

再來看黃忠跟了劉備後:先主南定諸郡,忠遂委質,隨從入蜀。自葭萌受任,還攻劉璋,忠常先登陷陳,勇毅冠三軍。益州既定,拜為討虜將軍——《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

身先士卒、勇冠三軍,這兩個詞意味住什麼,不需細提。要補充說明的是“先登”一詞,這兩字絕對不是陳壽隨便亂用的。先登”代表的是士兵至高無上的榮譽,是真正可以改變普通士兵一生的專有名詞。由此可見黃忠之勇武!

當然了,聲名最旺的時刻,莫過於斬殺夏侯淵:219年,劉備北攻漢中時,老將黃忠在定軍山戰役中,對著曹軍將領夏侯淵的精英部隊,仍帶領士卒奮勇殺敵,更斬殺魏國名將夏侯淵,大敗曹軍,被升為徵西將軍。這一仗打開了通往南鄭的大門,並迫使曹操親自帶兵來漢中和劉備決戰。同年,劉備稱漢中王,改封黃忠為後將軍,賜關內侯,與張飛、馬超、關羽同位。

不同於威震華夏的軍團元老關張二爺,也不同於早就聲名在外的西涼將門之後馬超,只有在定軍山那一個夜晚過後,黃漢升才真正擁有了入列五虎上將的資本。

綜合上述可知,黃忠完全配的上五虎上將之名。



吉吉Ang


“五虎上將”是民間說法,既不是來自蜀漢官方冊封,也未見諸正史,但這個說法並非憑空杜撰,而是有些來歷的。

陳壽在《三國志》中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合為一傳,這通常意味著他們有共同特點或者地位、功績大體相當,所以《三國志評話》《三國演義》後來便將他們稱為“五虎上將”。

從蜀漢官方角度看,也有過一次類似“五虎上將”的冊封。建安二十四年(219年)7月,劉備在漢中打退曹操後稱漢中王,首次規範了武將體制,最高一級為“四方將軍”,劉備擬任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

在此之前蜀漢武將之首是馬超,他是平西將軍,而關羽、張飛等人為雜號將軍,現在關羽以前將軍身份成為武將之首,但他仍有意見,原因是黃忠也成了“四方將軍”之一,與他並列,關羽輕視黃忠,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

諸葛亮首先考慮到關羽會有意見,他當時不在漢中,但專門給劉備寫信說:“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羽遙聞之,恐必不悅。”漢中之戰中黃忠消滅夏侯淵立下首功,馬超、張飛都親眼所見,提拔黃忠他們倒能想通,但關羽在荊州卻看不到。

但劉備主意已定,給諸葛亮宮回信說“吾當解之”,意思是我去給他做工作。後來劉備專門派了能說會道的費詩並往荊州封拜關羽,關羽雖仍有怨言,但被費詩不軟不硬的幾句話給壓下去了。

在關羽眼中黃忠都如此,如果魏延一躍進入“四方將軍”行列,關羽肯定更氣憤不過,估計費詩來了也沒用,關羽非找劉備論理去不可,其中的原因至少有3點:

一是論資歷魏延遠不如黃忠。黃忠是劉表舊將,投身劉備時地位已經很高了,是裨將軍,論軍職略低於關羽、張飛,但大約與趙雲相同。魏延是荊州義陽人,也是在荊州期間追隨劉備的,史書未細述其出身,但估計也是劉表舊部,只是軍職比黃忠差得遠,史書說他隨劉備入益州時身份為“部曲”,關羽連裨將軍黃忠都看不上,魏延更不用說了。

二是論軍功魏延也不如黃忠。黃忠、魏延是第一批隨劉備入益州的將領,在奪取益州之戰中黃忠表現英勇,《三國志》說他“自葭萌受任,還攻劉璋,忠常先登陷陳,勇毅冠三軍”,而《三國志》對魏延此階段的描述僅為“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顯然魏延立的戰功不如黃忠,更不說在漢中之戰中黃忠的表現更是遠超魏延,這些情況關羽雖未親見,但應有所耳聞。

三是論地位魏延也沒有黃忠高。劉備攻下成都後論功行賞,黃忠因功被提拔為討虜將軍,相當於軍長。魏延此時也被提拔,史書說是“牙門將軍”,有人認為這也是雜號將軍,相當於軍長,但趙雲在長坂坡立功後也曾被劉備任命為“牙門將軍”,不過之後趙雲又由此職升為偏將軍,意味著“牙門將軍”低於副軍長,而並非普通意義上的雜號將軍,所以當劉備讓魏延以鎮北將軍身份留守漢中時,眾人才無不吃驚。

都是荊州降將的身份,但魏延在各方面也都不如黃忠,關羽連黃忠都看不上,魏延就不用說了。

關羽反對黃忠進入“四方將軍”的行列,也許針對的並不是黃忠本人,而是對趙雲沒有列入“四方將軍”有意見。關羽與趙雲相識已20多年,史書雖然沒有說他們之間私交情況如何,但以關羽重舊情的特點,趙雲在他心裡的分量顯然遠超黃忠或魏延。








玄心收藏


如果當時霍峻還活著,黃忠自然沒有資格。但霍峻已死,不論從武藝上,還是從背後所代表的實力上,黃忠自然就有資格了。

從武藝上將,黃忠在劉備軍團絕對屬於一線主力。

劉備時期的蜀漢,武將能拿得出手的就那麼幾個: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魏延、馬岱、廖化、嚴顏、孟達等。


黃忠是在關羽收長沙的時候歸降劉備的,在演義中,黃忠曾與關羽有過一次交手,文中寫到:

雲長見一老將出馬,知是黃忠,把五百校刀手一字擺開,橫刀立馬而問曰: “來將莫非黃忠否?”忠曰:“既知我名,焉敢犯我境!”雲長曰:“特來取汝首級!”言 罷,兩馬交鋒。鬥一百餘合,不分勝負。韓玄恐黃忠有失,鳴金收軍。黃忠收軍入城。雲長 也退軍,離城十里下寨,心中暗忖:“老將黃忠,名不虛傳:鬥一百合,全無破綻。來日必 用拖刀計,背砍贏之。

能與關羽交鋒百餘回合而毫無破綻,誰敢說黃忠武藝不行呢?

而黃忠追隨劉備後,除了定軍山一役,斬了夏侯淵,並沒有其他耀眼的功績,這才是大家普遍認為黃忠不夠格的原因。

黃忠是荊州派為數不多的軍方代表人物

從劉備投靠劉表,到赤壁之戰後得到荊州,荊州有不少文臣武將歸順劉備,文官就不說了,武將數量並不多,只有黃忠、霍峻二人,而魏延是劉備佔荊州後投奔而來的,並不是降將。

黃忠在劉表處都官至中郎將,在劉備入蜀的時候,常衝鋒陷陣,勇毅冠絕三軍。一方面是黃忠自己要掙軍功,另一方面,是要為荊州派在軍方謀求更大的勢力。

劉備定鼎漢中後,為了平衡諸方勢力,論功行賞,劉備封了所謂的五虎上將,東洲派軍方代表馬超,荊州派軍方代表黃忠,元老派軍方代表趙雲,自家兄弟關羽、張飛。由於益州派一直被壓制,且在漢中戰中,沒有得到上場的機會,自然而然就沒有他們的軍方代表了。

所以,無論從個人武藝,到封賞荊州派,平衡諸方勢力,黃忠都是有資格坐上五虎上將寶座的。

霍峻若是活著,五虎上將就沒有黃忠的位置了。

霍峻與黃忠都曾在劉表處官至中郎將,但霍峻一直在劉表身邊任職,而黃忠隨劉表子侄劉磐駐軍長沙,屬於外放武將。所以,霍峻在軍方的話語權,要比黃忠重。且霍峻在公元208年就投靠劉備了,而黃忠是在一年後投靠的劉備,從時間上又比霍峻晚了一年。換句話說,在劉備處,黃忠的資歷又比霍峻淺了一些。

劉備入蜀,兵至葭萌關後,與劉璋決裂,當時,劉備北面有張魯,南面有劉璋,面臨著背腹受敵的局面,劉備決定進軍成都,而將自己的背後葭萌關,留給了霍峻鎮守而非黃忠,可見當時,霍峻要比黃忠更受器重。果然,霍峻沒有辜負劉備的器重。張魯派楊帛引誘霍峻共同守城企圖奪取葭萌,霍峻知道有詐,對楊帛說:“你們可得到我的頭,但得不到這座城。”楊帛無奈,只得退去。後來劉璋又派扶禁、向存等領萬餘人,由閬水圍攻葭萌,霍峻率領將士堅守,一年之久未能攻下,其實葭萌城中霍峻軍士僅數百人。霍峻趁對方疲憊之時,選拔精銳,伺機出擊,大破劉璋軍,乘機斬了向存的首級。

劉備入主成都後,將蜀川北部的防禦交給了兩個人,一個是自己的兄弟張飛,另一個就是霍峻。封張飛為巴西太守,霍峻為梓潼太守,共同承擔北部的防務,而梓潼更比巴西重要的多,益州北部的幾乎所有重要關隘:葭萌、白水、劍閣、江油、涪城等都在梓潼郡內。可見霍峻在劉備眼中有多重要。

只不過霍峻命不好,三年後就病逝了,沒能趕上劉備漢中之戰後,蜀川最榮光的時刻。劉備得到霍峻去世的消息,十分痛惜,並對諸葛亮說:“像霍峻這樣優秀的將領,有功於國,我要親臨弔祭。”於是劉備率領眾臣前往弔喪,還在墓前留宿。

由此可見,霍峻同樣作為荊州派,在軍方的話語權,在劉備心中的重要性,都遠不是黃忠能夠匹敵的,如果漢中之戰時,霍峻還活著,他一定是當時的主力。也許不會發生斬夏侯的情節,但五虎上將一定會是霍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