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醫院賬單背後:為什麼學醫在美國總是大熱

美國看病的成本比中國貴很多,以普通流感檢測

為例,根據美國CDC官網2020年2月數據,一次普通的流感門診,如果沒有保險的話,大概是紅框裡數字的合計235美金,摺合人民幣大概1645元。

一張醫院賬單背後:為什麼學醫在美國總是大熱


在國內AB型流感檢測大概在100-200元之間,取150中間值,再算上15元掛號費,一共165元,是美國的 1/10。

如果看急診的話,國內費用估計僅是美國的1/100。


撇開兩國醫保制度不談,在充分市場化的美國,為什麼美國的醫療服務如此之貴呢?


原因在於兩點,一是藥企的高利潤,二是美國醫務人員的高收入。

一張醫院賬單背後:為什麼學醫在美國總是大熱

美國醫生和護士薪酬有多高

業內著名的醫學網站Medscape最新調查報告表明,在其調查的幾個國家中,醫生平均薪酬最高的國家是美國,其後依次是英國、德國、法國等老牌的發達國家,而巴西和墨西哥兩個國家則不出意料的排名墊底。

一張醫院賬單背後:為什麼學醫在美國總是大熱

從收入水平來看,美國一枝獨秀,以高達31萬美元的年收入,遠遠的拋開了排名其後的歐洲強國,更是年薪2萬的墨西哥醫生薪酬的15倍。

在美國,收入最高的是骨科醫生,年收入48萬美金,摺合人民幣336萬。  

一張醫院賬單背後:為什麼學醫在美國總是大熱

USNews公佈的2019年美國最佳工作排行榜上,前50名裡,就有28項都跟醫護行業相關,而其中與護士相關的有:

第5位:Nurse Anesthetist(麻醉護士),年薪中位數$16.5萬

第7位:Nurse Practitioner(執業護士),年薪中位數$10.4萬

第16位:Nurse Midwife(護士助產士),年薪中位數$10萬

第19位:Registered Nurse(註冊護士),年薪中位數$7萬

一張醫院賬單背後:為什麼學醫在美國總是大熱

在美國要成為執業醫生有多難


美國學醫有多難?學費高、課程難、錄取率低。

想當醫生,在高中就要定下目標,成績要好,要進入好大學,要選好專業,四年GPA要高(3.9左右),要有各種實驗和課外經歷,要有好推薦信,要考MCAT(是醫學版的“GRE”,美國公認最難的標準考試,比LSAT還要難很多,說GMAT的可以洗洗睡了)……

想進入錄取率普遍只有1%的醫學院,每人通常申請25到30所醫學院,但是每年總有超過半數的人沒有被任何一所錄取。

除了極低的錄取率,還有極長的培訓週期。時間上,大學4年+醫學院4年+住院醫3~5年+fellowship0~6年,最少也要十多年。這十年裡,除了大學稍微輕鬆一點,剩下的時間全部都在巨大的壓力裡面度過。

一張醫院賬單背後:為什麼學醫在美國總是大熱

超高學費 vs 部分醫學院免學費

噩夢

美國醫學院的學費一直飆升。Usnews統計,平均學費加生活費一年花上5.5萬多美元是正常的事。像是哈佛、約翰霍普金斯這樣頂級的醫學院,一年加上生活費大概要10萬美元。

學費高是因為學校使用最先進的技術,醫學教學模擬器,小班PBL授課,並與最好的學術教師一起工作(大部分部門主管來自HYPS)。

4年大學 + 4年醫學博士,8年所需費用差不多70萬美元。

一張醫院賬單背後:為什麼學醫在美國總是大熱

但是即使成為博士也不可能獨立行醫,因為在美國所有的醫學生都需要參加為期3-10年的住院醫師規範化低薪培訓(residency &fellowships)。

因此,在美國想要成為一名真正的臨床醫生,首先要付出的就是10多年的學費、住宿費、生活費等近百萬美元的費用。

一張醫院賬單背後:為什麼學醫在美國總是大熱

普通家庭根本無法承擔這高昂的費用。還好美國允許醫學生貸款,先用貸款完成學業,工作後再按照規定期限償還。不過,這就導致很多醫學生還未走出學校,就已經揹負鉅額債務。

為減少學生對債務擔憂,吸引來自不同背景的高素質學生,紐約大學2018年宣佈,今後將為該醫學院的所有學生永久免除學費,開啟了免費醫學教育時代,引起了美國醫學界轟動。

一張醫院賬單背後:為什麼學醫在美國總是大熱

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內外科學院宣佈,它將支付所有獲得經濟資助資格和接受學生貸款的學生的學費。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的David Geffen醫學院也提供完整的基於成績的免學費計劃,每個班級有20%的學生能夠免除學費、食宿、書籍和其他用品的費用。

位於加州Pasadena市的KaiserPermanente醫學院將於2020年夏季開學,學院宣佈將為第一批5個班級的學生免除學費4年。

一張醫院賬單背後:為什麼學醫在美國總是大熱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醫學事務執行副院長David H. Perlmutter說:“作為十大醫學院,我們不僅對學生負有責任,而且對醫學的未來負有責任……這項投資(免除部分學生學費)用以確保我們能培養出明天的醫生領導者,他們將改變醫學。”

比起讀醫科需要投入的時間和金錢來說,讀護士的前期投入相對較少,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更容易負擔。

一張醫院賬單背後:為什麼學醫在美國總是大熱

老齡化加劇,美國面臨醫生和護士嚴重短缺


美國醫療系統對於外國醫學院畢業生的依賴程度令人吃驚。依照任何一個客觀標準來看,美國培訓的本國醫生都不夠,難以照料所有患者的需要。

前幾年一項研究發現,很多醫學領域,1/4的住院醫生是外國醫學院畢業生,在亞專業培訓基地,有些竟高於1/3是外國醫學院畢業生。

隨著美國人口老齡化,醫療服務需求激增,加劇了醫生短缺問題。

一張醫院賬單背後:為什麼學醫在美國總是大熱

AAMC(美國醫學院聯合會)的一份報告中顯示,美國面臨各種類型的醫生短缺,可能在2030年之前將出現超過12萬的空缺量。

該組織表示,至2030年,美國將缺少1.5萬至4.9萬名初級保健醫生,而“非初級護理專業”將缺少3.4萬至7.3萬名醫生。

美國近些年更是涉外護士的招聘大國。美國每年的護士缺口達50萬,其中執業護士缺口5.6萬,註冊護士職位空缺名額更是多達44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