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透“潜龙勿用”的用意,使你的人生少走弯路

“潜龙勿用”一词取自《易经》乾卦,是“天下第一爻”的爻辞。一般人望文生义,“潜龙啊,蛰伏着吧,不要用了。”

但是《易经》广大精微,它的学问是古人从大自然中孕育演化而来的。大自然是活的,《易经》的学问也是活的。对这句话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意义上,而应该透彻其内涵。第一,你得是条“龙”,或者说你得具备“龙”的潜质。否则,谈不上“潜龙勿用。”第二,即便你是条“龙”,在初始阶段,也不宜轻举妄动,而应该不断的充实、调整自己 , 做好准备,打好基础,蓄势待发。

《易经》学说流传至今2000多年。准确理解“潜龙勿用”的内涵,对高度文明的现代人特别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仍然有非常强烈的警示、教育意义。

现代的年轻人,历经10多年的寒窗苦读,怀揣各种梦想,踏上社会。有人如鱼得水,风生水起,也有人蹉跎一番后,发出感慨;社会呀,江湖啊!梦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实在太遥远了。这些年轻人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具体工作也有一些思路和想法,但是对上不了解或者不在乎领导的性格和行事风格,往往得不到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对下不善于做群众工作,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更严重的恃才傲物、脱离群众,思路和想法再好,没有人支持你,帮助你,就很难落实。历史上,项羽的教训极其深刻!项羽出身贵族,武艺高强,勇冠三军,自封西楚霸王。刘邦出身草莽,身无长物,仅仅经过七年楚汉相争,刘邦成为大汉的开国皇帝,项羽却落得个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结局。现实中,甚至我们身边,有多少能力出众的人因为不懂得“潜龙勿用”,结果折戟沉沙,遗恨终生。

所以,有能力固然可贵,但是还有一种比能力更深一层的境界。这种能够润滑与领导和群众之间关系,把上上下下的人脉拢在一起的处事方法,叫本事。刚刚踏上社会的年轻人要特别注意修炼、提升这种本事。这种本事从哪里来?从实践中来,从社会这个大课堂中来。所以,当你人轻言微的时候,不要急于表现,不如少说、多听、多做,吸收别人的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

“潜龙勿用”的另一层含义是,“潜龙”不能一味的蛰伏,还要用心体察所处的环境是不是适合自己成长的生态环境。草木只有在水源充足的泥土里才能根深叶茂;高楼要建在土质坚硬的地方才不易倒塌,并且楼层越高,地基挖得越深。这方面做得最好的人是诸葛亮。他自号“卧龙”,并且卧了27年。曹操、袁绍是三国初期最强的两股势力,他不去投奔,专等刘备三顾茅庐。在诸葛亮的谋划下,刘备很快结束了颠沛流离的历史,有了自己的地盘,逐步成为威震一方的割据势力。

作为一条“潜龙”,蛰伏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更要紧的是,要明白“潜”是暂时的,相对的。要利用好“蛰伏期”,正元固本:做好规划,选好平台,充分准备,把基础打得再稳固一些,再扎实一些。要懂得,机会从来都爱光顾那些有准备的人。


2020年2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