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说《三国志11》里赵云的特技“洞察”如此鸡肋?

siriusdjenny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三国志11》是单机游戏,玩家多数对阵的是电脑AI,但是AI在策略的使用上特别的少,除了伪报和扰乱,什么火计、伏兵、内讧都非常少见,这就让洞察这个技能,充其量和明镜差不多了,所以描述的好,应用效果差是它被称为鸡肋的最大原因。而且电脑AI对你用火计,伤害也不大,从来没人觉得有必要防,真正威力大的是点燃炸药,一般只有玩家对电脑这么做。

洞察有突出表现的地方,是一些利用存档相互玩“联机”的朋友才能体会到,这个玩法很费时间,基本是一人执行完一回合,存档传给另外一个玩家,对方读档玩自己势力一回合,互相类推。这种情况你有个洞察的赵云要牛的多,几乎对方存档用什么策略都会被发现。但这样玩的人毕竟少之甚少。


枫评游戏


首先我们要知道洞察作为“第一魔免”,到底可以防什么?总结一下,大概就是防伪报,扰乱,火计,伏兵,内讧。就是所有的谋略类技能都可以识破。看起来很强,但是小编还是觉得并没有那么强。

我们要知道,电脑毕竟是电脑,它不是玩家,我们不应该以玩家的思想去审视电脑。电脑用的最多的谋略类技能,是伪报和扰乱。火计呢?偶尔用,成功率不高,并且伤害不高,真正伤害高的火计,是点燃炸药,这个有洞察也没用,所以防火计几乎可以无视。那么伏兵呢?显然,伏兵是有硬性要求的,在丛林中,这一个要求就让伏兵的出场率大打折扣,我承认伏兵是很有效的计略,但是你们见过几次电脑用伏兵技能的?再看看内讧,内讧是个很有效的计略,但是是要求两个队伍靠在一起,并且敌方队伍也要跟我方队伍毗邻,而且内讧耗气高且成功率很低,老实讲,你一局游戏能看到电脑用几次内讧?\r

说来说去,还是伪报和扰乱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控敌计谋,但是我一个明镜就可以把这个问题解决,所以我才说,明镜其实在一场战争中,跟洞察起的效果相差不多。\r

洞察是第一魔免,但是充其量,也就比明镜稍强那么一点,仅此而已。毕竟与我们对战的,并不是玩家。。



北晨l


洞察是神技,绝不是什么鸡肋,尤其是在pvp中,但问题是在面对AI的时候,洞察包括小一号的明镜的拥有者智力都太高了,最低的赵云我记得也有76,太高的智力导致AI根本不会对你放智谋,你让刘禅带明镜试试,好用得不行。再者赵云作为光荣三国系列一向的一哥,带着这个技能导致还不如一票带某将技能的二线将领好用,自然显得这个技能很2。

我觉得最初的设计赵云应该不是这个洞察,更有可能是整个san11中唯一缺席的神技能——枪神,但是枪神太强了,带有枪神技能就可以正面刚吕布了,张飞的斗神包含了枪神,张飞也确实是演义中唯一单挑吕布不虚的,赵云带上枪神的话,那吕布就掉价了。枪神不能带,其他的神都被占了或者不合适,赵云作为一哥又一定要有独有的技能,结果就塞了个看起来很强的洞察进来。

总的来说,洞察很强,但是在面对AI时没用,而赵云作为人气偶像和强力武将,洞察符合演义中赵云的形象,但不符合玩家对赵云的期望。


keeraol


311中赵云的武将技能是:洞察,可以识破对方的计谋。把这个技能给赵云是否鸡肋,正反两面都有声音。

1.觉得是鸡肋的主要在于:赵云作为蜀汉的杰出将领,应将他作战方面突出才是,要不岂不浪费了他的高武力值?相比同阵营关羽的“神将”,张飞的“斗神”,马超的“骑神”,黄忠的“弓神”,甚至魏延的“连击”这些能带来超高输出的武将技,洞察确实就显得鸡肋了。而且赵云本身的智力在武将中也不算低,一般的计谋可能也控不住他,没必要再在计谋免疫方面做加强。

2.不鸡肋主要在于:鉴于赵云参数高,兵种适性强,再加洞察技能免疫计谋,单独一人即可带队出征,可以说是独当一面的大将,且输出不俗。计谋免疫更使他在战场上有着超强的稳定性,不会在关键时刻被晕了掉链子。


LHe说


首先我们要知道洞察作为“第一魔免”,到底可以防什么?总结一下,大概就是防伪报,扰乱,火计,伏兵,内讧。就是所有的谋略类技能都可以识破。看起来很强,但是小编还是觉得并没有那么强。

第一魔法师

我们要知道,电脑毕竟是电脑,它不是玩家,我们不应该以玩家的思想去审视电脑。电脑用的最多的谋略类技能,是伪报和扰乱。火计呢?偶尔用,成功率不高,并且伤害不高,真正伤害高的火计,是点燃炸药,这个有洞察也没用,所以防火计几乎可以无视。那么伏兵呢?显然,伏兵是有硬性要求的,在丛林中,这一个要求就让伏兵的出场率大打折扣,我承认伏兵是很有效的计略,但是你们见过几次电脑用伏兵技能的?再看看内讧,内讧是个很有效的计略,但是是要求两个队伍靠在一起,并且敌方队伍也要跟我方队伍毗邻,而且内讧耗气高且成功率很低,老实讲,你一局游戏能看到电脑用几次内讧?

说来说去,还是伪报和扰乱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控敌计谋,但是我一个明镜就可以把这个问题解决,所以我才说,明镜其实在一场战争中,跟洞察起的效果相差不多。

洞察是第一魔免,但是充其量,也就比明镜稍强那么一点,仅此而已。毕竟与我们对战的,并不是玩家。。


你的世界我守卫


枪神技能一开始大概率是为赵云准备的,但实在不能再加强蜀汉了。二爷、三爷削弱不得,马超、黄忠各有特色,只能拿赵云开刀了。


了之禅师


洞察放在赵云身上确实与其属性不匹配,赵云一身是胆,七进七出应该给个武力相关的技能,至于洞察这种技能效果,随便带个80以上智力的武将就够用了,偶尔中一下计谋和经常使用战法暴击你选哪个?明显后者更划算嘛


民族包袱


赵云作为诸多三国游戏里的人气偶像,总是会得到玩家更多的关注。即使在《三国志11》当中也是一位非常具有人气和争议的武将。爆表的能力值,诸多兵种的 S 适性以及争议不断的特技“洞察”,让赵云始终是一位话题性的人物,甚至得到了“漏气云”的绰号。今天就聊聊 311 当中的赵云。

赵云基本介绍

统率:91(游戏中并列第 11 名)

武力:96(游戏中并列第 5 名)

智力:76

政治:65

魅力:82

枪兵 S 戟兵 B 弩兵 S 骑兵 S 兵器 C 水军 B

特技:洞察,必定可识破敌方部队所施展的部队计略。

赵云从能力值上来看是游戏中绝对的领军人物之一,名列前茅的统率和武力完全可以称之为战场上的杀器,再加上兵种 3S 的适性可控,可输出。再加上永不中计的“魔免”特技洞察,成为游戏中不可多得的一位战场全能武将。

绰号由来

尽管赵云有着爆表的能力值、适性和特技,但是在实战过程中(超级难度)赵云总是没办法打出高额的伤害,经常性的战法失败,而战法失败时的声效则像是漏了气一样,使得赵云获得了“漏气云”的称号。

TIPS:游戏中的战法成功率并不是百回合成功比例,而是单回合成功率。换句话说在超级难度下,赵云的战法成功率大概有 65% 左右,但是赵云可能连续几个回合战法发动都是以失败告终。

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性使得赵云和顶级武将之间有了一条不大不小的分割线。

关于洞察的看法

洞察本身的计略免疫能力使得它成为了游戏里为数不多的专属特技之一。

洞察鸡肋与否最主要还看赵云是在玩家手中,还是 AI 手中。

一般情况,玩家追求的是极致的输出和稳定的控制。游戏中高输出的弓神黄忠和戟神太史慈是相当受到玩家的喜爱,而枪将一类可以稳稳控制住敌方部队的武将虽然能力值较差,但是独有的物理眩晕效果也会得到玩家青睐。所以像赵云这种虽然能力值颇高,但是无法进行稳定高额伤害或稳定控制的武将在玩家手中一般会当作二类武将对待。

但是这种具有计略免疫的武将当玩家在战场上遇到的时候,则会比较难处理。首先赵云能够屏蔽计略类的虚实和神算等游戏中稳定的软控技能,其次超高的武力值在面对游戏中 99% 以上的武将都具有数值优势的时候,这也使得以枪将一类的物理硬控武将战法也没有那么稳定了!

如果当我的手中拥有赵云的时候,如果能够研发出枪神、弓神、骑神或神将的时候,我会毫不犹豫的为赵云替换上。虽然这样少了可以对抗神算和虚实等神技的技能,但是在实战中,计算好合理的走位,让赵云的新特技结合本身超高的能力值,在战场快速消灭 AI,才是符合我心目中赵云的形象。


游影电报


《三国志11》是一款由日本光荣公司研发的策略对战类游戏,7个史实剧本加上1个英雄集结的假想剧本共计8个剧本。与前作最大的区别就是棋盘式的作战模式,以及独特的内政模式,可以说是短期内难以超越的佳作。

《三国志11》另一个特色就是每个武将都有相对应的技能,例如吕布的无双、周瑜的火神,都给游戏增加了独特的色彩。那么赵云是何许人也?赵云与北地枪王张绣、蜀中枪王张任一同师从童渊,先后参加过长坂坡之战、箕谷之战等战役。然而作为七进七出、浑身是胆的赵云,《三国志11》给其配置的技能是洞察,许多人都存在争议。首先先看一下“洞察”技能的描述:必定可识破敌方部队所施展的部队计略,也就是说赵云在隘口的位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位,免疫晕眩,甚至是诸葛的神算都对她无可奈何(这经常在宛城栈道有奇效,也算是他最大的优势了...)。但是洞察也并不是无敌的,在以下情况下依然会被晕眩:1、比洞察武力高的"枪将"或者关张可以用枪直接晕他;2、比洞察武力高的"疾驰"(曹彰、关索、吕玲绮)也可用骑兵直接晕;3、妖术“落雷”也有一定概率晕眩。所以说赵云的技能看起来固若金汤,其实还是有点鸡肋的。

我个人觉得赵云这种名将配洞察确实是屈才了,编队时副将可以放置关索,这样就有一个稳定的点控了。其实个人还是觉得三国杀里面SP赵云的技能比较贴切,杀闪结合,能进能退才更能体现赵云浑身是胆(∩_∩)。个人觉得赵云技能可以修改为“龙胆”,受到近战攻击时,有50%概率躲避,并对地方部队发动会心一击,毕竟传奇武将应该有与众不同的技能(个人意见...不喜勿喷)。

匹马单枪出重围,英风锐气敌胆寒。大家对赵云有什么看法,欢迎一起讨论(*^__^*)


秀总说游戏


洞察鸡肋 那徐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