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读书,人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共襄汇



榕容寅


为了自已的末来,也为了国家的发达。


掌门人6239


最近几年,我经常听到这句话: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

乍看这句话有点类似鸡汤的味道,我本来对这类的网络经典语句没什么兴趣,有时候还带着一些偏见,不过那是以前的我。现在看待事物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但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

就单说前面这句话。其实仔细想想,还是有些道理的。为啥呢?人的成长不就是由生活、工作以及爱情这些东西构成的嘛。说的简单一点,人的成长,其实就是生活经验的积累。而读过什么书,走过什么路,爱过什么人,这些就是生活经验中的一部分。所以,一个人现在是什么样,基本上可以说是由过去的所有背景和阅历综合塑造而成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令人羡慕嫉妒恨的学霸大神,不是三两天的功夫炼成的。像《水浒传》中时迁那样的江湖大盗或者无恶不作的奸人,也不可能是短期就能学成的,肯定是跳过火坑、走过刀尖的。

我自己虽然称不上读书人,但还算看过一些书。在我认识的人中,喜欢看书的人还真不多,所以平时能够碰到深聊的人就不是很多。豆瓣上有个人看过几千本书,这人大概说过这样一个意思:一个人没有读过一百本书,不可谈阅读速度;一个人没有读过三百本书,无法与之交谈。当然,这是一个比较私人化的观点,不过我是相对认可这个说法的。

那么,人们看书都有那些目的呢?我有以下几个看法,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01 获取信息

这儿说的信息量不等同于知识。我认为知识的价值要远高于信息的价值。甚至,很多信息毫无价值,装载脑袋里纯粹是浪费内存。

书籍说简单一点,其实就是传递知识、信息、思想和观点。但是凡是思想和观点,都是带有主观色彩的,难免会有不足和错误。况且,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呢。

不过,不管怎样,书籍承载了非常丰富的信息量。看书的最基本的一个目的就是掌握信息。因为书籍作为一个载体,是传递信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

02 积累知识

前面说的是书籍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现在再来说书籍作为传播知识的载体。除了我们上学时的那些课本,包括语数外、理化生和政史地,这些毫无疑问都是知识。那么,一般的阅读(包括任何课本以外的书籍)在知识的纯度上怎么样呢?当然了,跟学校课本密集型的纯知识不能相比。一般的书籍包含的知识可能得换个词来表达,就是“泛知识”,“泛知识”这词是我自己造的,粗略理解就是宽泛知识的意思。

任何书籍,肯定都是有价值的,只是深度和厚度不一样而已。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就可以被认为是知识。

看书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吸收更加丰富的知识。说到这,不看书确实会损失很大。比个简单例子,如果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通过看书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优秀方案,而且,这样得来的方法和答案会生根发芽,“驻扎”在人的心里,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很容易就会调用之前融进自己脑袋里的方法去解决;

03 锻炼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这个说起来也简单。一般人看事情,往往看不透彻,就是因为视角太过单一,再往前推的话,就是因为思维不够开阔,见识不够丰富。这对不爱看书的人也是一个很大的限制。

现在这个时代,太多人强调思考能力这个东西,你到处都会遇见讲“逻辑思维”“深度思考”“学会思考”“如何思考”这样的话题或文章。也足以说明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有一种说法叫“批判性思维”。这个挺好,不过是有前提条件的。好的批判性思维是建立在掌握了充分信息和视角开阔的基础上的,不然就会陷入偏狭、片面甚至错误中。

现在社会发展很快,快速的变化要求人去适应,这自然要求要有良好的思考能力。同时,陷阱、欺骗、危险和考验也越来越多,花样翻新,这也要求现代人要有足够的判断能力。

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怎么来呢?说到底还是经验和见识。经验可以经由生活获得,见识也是。不过,相对而言,借助书籍去了解生活的面貌和社会的实相,有时比直接的生活经验来的更加容易、快捷和丰富,成本也更低。而直接的生活经验自然是伴随着试探、牺牲,甚至需要吃过很多亏,走过很多弯路之后,才能有所悔悟。

书籍给人所能呈现的东西是最丰富的,书籍其实就是生活的另一种呈现。很多人读书就是读生活,就是读社会,就是读自己。借此开启自己的智慧。

一般而言,书籍都具有严谨的逻辑和丰富的思想观点,通过看书去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是一种既直接又高效的途径。而且,成本是最低的。

说到这,还有一点比较重要,就是读书虽然能够获得许多信息、知识、经验,但只有通过生活的验证和不断纠正,才能变成真正有用的东西,用以指导自己的人生和生活。

04 修炼素养、谈吐和气质等

素养、谈吐和气质这些东西,当然不一定跟书籍是有必然联系的。许多没念过什么书的农村人,其实素养就不错,气质这个东西,就像最前面说的那句话: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是生活岁月长期浸润滋养出来的。

素养、谈吐和气质这些东西,我觉得基本是由两方面构成的。一方面在于个人,比如个性、家庭影响、受教育程度等等。另一方面就是通过主动学习获得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阅读。

爱看书的人一般喜静。看书也需要安静的氛围,这样容易养成淡然、平和、稳定而深沉的个性和气质,不太容易受到外物的诱惑与动摇。另外,书中传递的道德观念、思想价值,往往也会塑造人的综合素质和气质。阅读许多书,了解的东西就越多,谈吐包括两方面,一是表达的内容,二是表达的方式。内容方面,一个看书的人通常很容易就KO不看书的人的。方式上的话,点比较多,就不多谈了。

05 从某种意义上经历更多种人生

有人说,一个人看过多少书,他就会过多少种不同的人生。这话虽然带着很大的主观色彩和抒情成分。但是话说回来,爱看书的人确实能够看到更大、更广阔、更丰富精彩的世界。如果说不看书的人拥有一个小花园,那么,看书的人差不多拥有上百座花园,可以自由地游弋其中。

现在的人,要么过度夸大读书的意义,要么完全认同“读书无用论”等糟粕观念。其实两种态度都不对,毕竟,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相比过去信息不畅的年代,可传递知识信息的渠道太多太多,而书籍已经由神坛走下来,站在一个相对不起眼的平台上,气定神闲。所以说,在今天来看,读书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

要说学习知识,了解社会,其他途径也是可以的,而且,互联网的普及,已经极大地冲淡了书籍的重要作用。所以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式就好,没有必要较劲,偏执一端。

最后,综合说说人们看书的目的。我认为基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对内,一种对外。对内修心,对外寻求社会世相。修心是本源的东西,它作为人的根本,与是否能够获得宁静、和谐和圆满的生活状态息息相关;寻求社会世相对人而言,是另一个维度的重要事情,人生活在这个世上,就必须在疑惑与问题中去寻求答案,了解生活的真相,透视社会,通过这些做法来提炼出可以通用于解决许多问题的原则,指引自己在实际的生活工作中稳步前行。


空台十年剑


读书就是给大脑加油,储备动力,动力足了就可以“天高任我飞,海阔任我游”。


何安华168


每个人读书有目的吗?你读书是为什么?

对于这个题目我理解有两点,一是,一个人从小学读起,直到大学毕业……;二是,初中以上,包括大中专,本科等毕业后,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工作,由于知识的更新和需要,继续深造,或者说是,在工作岗位上及平时钻读、钻研书籍,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知识和工作能力……

提到读书,无论是处于哪一种情况和目的,在旧社会以前,应该是有钱人,和有地位的人,才敢想,才有条件和能力,去实现的了,当然,古代也好,旧社会也好,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都是为了发展和进步,因为,文字和其它方面的知识,都是为社会服务的……;当然,由于过去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不同,等等,也给社带来了不平等,等等,但是,不管怎么说,由于知识就是力量和精神支柱,因此,人人都期盼读书,读好书……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充分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把它放到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兴衰的高度来看,在全国各地开办了中小学,大中专、大学等,公立学校,实现了前人不敢实现的梦想,全国适龄青少年都读上了书,并在一定时期内,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大扫盲,开办夜校,说普通话……

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知识,更多的了解社会,让自己不成为文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出门在外无法与人沟通和交流,这是最基本的了……

而一个人,只有读好书,勤读书,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改变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为社会服务……

由于十年动乱,在教学上给我国带来了重大损失,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为扭转局面,在一九七七年恢复了高考,从此,迎来了教育的春天……

由此看来,知识是多么的重要,读书,读好书,把书读懂,读深读透,也是多么的不容易的一件事,因此,我认为,读书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学会做人……



读书的意义是什么呢?我经常问自己。

读了许多的书,行过半生,我依然平凡如初。

可是,那些冷雨敲窗被未温的日子,我读欧阳修,读苏轼,每一个冰冷的时刻,化为温暖的时刻,我为他们落泪,他们用坎坷的经历为我拭泪。

我在人生最黑暗的时候,体验他们的人生,将苦难浇成花,盛放出别样的风景,他们一定想不到,千年之后,有人读了他们,释怀了人生。

我时常想,用这些读书的时间去交朋友不好吗?

可是,在我最落魄的时候,朋友们都远离我,像逃避癌症一样逃避我。

我不知道是我落魄错了,还是朋友的含义本就如此。

苦难,原来是友谊的试金石。

而书,却陪我渡过幽长的黑夜,只要那时没被打倒,我就一定要为自己灿烂。

人生那么长,来日方长。

我又想,用读书的时间去旅游,不好么?

可是,山一程,水一程,归来,我依旧寂寞。

那些山,那些水,只不过是萍水相逢,它们的风骨,我并不曾一探究竟。

山水寂寥,我寂寞。

而在书里读了山的前世,水的今生,再去看它们时,我才懂了它们,为它们赞叹,为它们击节,为它们落泪。

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为什么不用读书的时间,学门手艺呢?还可以增加点收入,改善下生活。

可是,下了班,只要捧着本书,就像捧着快乐与幸福。

做个精明的人,让下辈子的我去做吧。

这辈子,就让我在书的魂里;书在我的魄里,像情人,比情人更坚贞;像时光,比时光更幽长,我知道,它会陪着我,我读它,它读我的人生。

我很安心,很淡泊,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走过,书就这样一页页翻过,我,就这样一日日老去,优雅,从容。

也许,这就是读书于我的意义,在苦难里重生,在平凡里幸福,不知寂寞为何物。


小乔915


读书是学习,是了解天下大事的一个渠道,正象古人讲得那样:读万卷,如行万里路,读更多的书,才能增加视野,心胸豁达,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宽以待人,做为生在文明社会里的人,更需要读书,在困惑时能答难解疑,逐步调整思路,看清事态炎凉,处理好人与人之间交往,同时把握好人生观,价值观,尽自己所能,不图额外索取,广泛阅读各种自己感性趣的书籍,从中汲取精神食粮,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用户若有所思


喜欢读书,我感觉就是一种个人习惯,就好比有的人喜欢吃喝,有的人喜欢旅游一样。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那时经济条件不好,又生长在农村,哪有什么书可读啊,多亏家里姐姐们多,父亲也喜欢读书,所以家里的书还是比旁人家多一些。

记得当时家里有本《万事不求人》,好像是上大学的姐姐带回来的,闲暇时刻,我总是翻来覆去地读,估计都差不多全都背过了!里面内容繁多,古今中外,吃穿住行都有,还有各种生活小技巧等等,这本书在我记忆中最是深刻!算是给我打开了一扇读书之门。

还有《封神演义》《七剑下天山》,还有《山东青年》等各种杂志,都被我翻得破烂不堪。因为读书多,写作文就好,那时候最盼着每个周五下午的作文课,老师永远把我上周的作文当范文来读,心里别提多骄傲了!

后来长大了,来到城市里,条件比小时候不知好了多少倍,除了买书,我还办了个借书证,家里的书也是越来越多,我每天都读书,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习惯。读书多了,越读越惶恐,越发感觉到自己的浅薄无知与不足,于是就更努力更广泛地去读,时间久了,偶尔自己就学着写,高兴的事,烦恼的事,都可以通过写作表达出来。

我常想 ,​如果将读书视作吃饭喝水一一样寻常的习惯,人就绝不会在读书与娱乐之间,犹豫迟疑。

其实读书,也未尝不是一种最消闲惬意的娱乐,况且还能喂饱灵魂呢。





花六朵儿


小时候在父母的教育下比较喜欢读书,看的书也杂,从文学作品,到名人传记,到科学类别的书,也算是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并且一直对“好读书,读好书”的重要性深信不疑。
还记得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妈妈下班回家,送了我一本书 - 儿童版的《鲁滨逊漂流记》。翻开书的第一面,我就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住了,然后就非常专注地读了起来。后来到吃晚饭的时间,妈妈叫了我好几次,我都因为痴迷于书中的情节,而不愿意放下书去吃饭,结果那天直到最后都没有吃上晚饭,反而是一口气读完了那本《鲁滨逊漂流记》,然后在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甚至是盖过了生理上的饥饿感。
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废寝忘食”的感觉,也是第一次体会到一本好的书籍能够带给人的那种震撼感以及读完之后的那种畅快感。
再后来也算是读过一些书了,虽然读的不多,但是当我读到一本好书,那种精神上得到的满足感真的是任何事情也无法比拟的。

是书籍让我见识到各种各样的人事物,改造了我的精神世界,有的书甚至可以洗涤灵魂,亦或者彻底改变我思维模式和人生轨迹。

回到问题本身,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一、丰富阅历,了解大千世界
有时候我们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光靠亲身经历,可能只能体验和了解到一部分世界。就像那只井中的青蛙一样,目光所及之处只有一方小小的井,所以很容易误会世界只有如此大小。这个时候,通过书本,我们可以了解到那些我们达到不了的地方和时间。比如读其他国家的书,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于自己国家的文化,见识到原来世界如此多元。比如读史书,我们可以窥探到数百数千年前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更好地理解当下。


二、向伟大、优秀的人学习

乔布斯曾说过,“优秀者模仿,伟大者剽窃”。人类最伟大、最优秀的东西都是相通的、相似的。
我们也许生来很普通,但是如果有个机会,能让我们学习到这个星球上现存的、或者曾经存在过的那些优秀伟大的人的思想,让我们也有机会变成像他们一样优秀,你愿不愿意?答案是肯定的。那要如何做呢?唯一的途径就是读书了。
比如你想学习理财,简单,向世界上最有理财头脑的人学习,比如巴菲特。通过读《巴菲特传》,了解一代股神是是如何积累财富,实现从普通人到亿万富翁的华丽逆转。比如你想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也很简单,向世界上文学大师学习,看看他们是如何妙笔生花,下笔如有神的。
所以,读书可谓是一条能让你快速成长的捷径了,又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最后,用一句虽然俗套,但又真相的诗句来结尾: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小八的向日葵


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不读书你每天一日三餐的照样活,这方面每个人都一样。但人和人的不同,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而这点儿的不同,与人自身的身高、胖瘦、美丑全无关系,只和那一丁点儿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有关。

如果一个人无知而快乐,充满着阿Q精神,那这个人基本上就没救了。但也有许多人想进步,但终其一生都没找到路径和方法。

如果你真的想通过学习而有所改变,其实也不必抱着各种各样的书去读,只要每天能抽出一个小时,我教你一个方法,你在微信上搜索《樊登读书》公众号,可以免费看七天讲书视频,里面有各种关于心灵、职场、管理、家庭、人文类书籍。樊登以前在中央电视台工作过,是崔永元的学生,他志在通过读书来改变国人的精神面貌,我就是受益者之一。

不读书不学习,就不会知道自己以前哪些地方做对了,为什么对?哪些地方错了,为什么错?每个讲书视频一出来就有几百万会员去看,你可以试试!改变永远都不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