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假象”的真实信息

文/郭广林

供图/广西民族大学

穿越“假象”的真实信息
穿越“假象”的真实信息

摄影术是西方工业社会处于大发展时期应运而生的一个媒介。摄影术发明人之一塔尔博特认为,摄影扮演着为事实提供视觉证据的角色。人们习惯把摄影当作艺术门类,而摄影其实是超越艺术的。依托摄影可以进行艺术创作,但那不是摄影的全部,而摄影的记录性、二维再现事物,或者说它以影像对现实的挪用,才是关键、最重要的意义。

穿越“假象”的真实信息穿越“假象”的真实信息

广西民族大学(原广西民族学院)这组距今五六十年的照片,从画面内容及人物形态看,摄影师更多应用了摆拍的手法,拍摄目的不外乎为了各种宣传。这样的拍摄与目的虽然有悖于摄影“拷贝现实”的本质,但不能强求中国摄影师对当时社会背景的超越。尽管如此,还是能从这些影像中获得一些珍贵的历史信息。

穿越“假象”的真实信息

从“庆祝广西僮族自治区成立”和“南宁军民热烈庆祝毛主席畅游长江八周年”的标语,确定这些照片最早至少是1958年,最晚至少是1974年这一期间拍摄。无论是摄影师对场景的挑选,还是对人物进行的摆拍,在这些对广西民大并非全方位拍摄和不乏假象的影像里,其中包含的“视觉无意识”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真实、珍贵的历史信息;并通过这些瞬间管窥广西民大历时16年的情景。其中“反右”“文革”“备战”等都是真实存在过的,16年的学术成果与其影像的宣传肯定是南辕北辙。而学《毛选》、军训、下乡、英语课堂、物理教学实践,以及人们的穿戴等等,这一切让我们感到既陌生又亲切。

穿越“假象”的真实信息

摄影往往打破人们线性认识世界的规律,面对老照片很多时候我们会忽略自己观看者的位置,而对照片的场景进行一种身临其境的想象,说句时髦的话:让自己“穿越”到照片的情景里。

穿越“假象”的真实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