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假象”的真實信息

文/郭廣林

供圖/廣西民族大學

穿越“假象”的真实信息
穿越“假象”的真实信息

攝影術是西方工業社會處於大發展時期應運而生的一個媒介。攝影術發明人之一塔爾博特認為,攝影扮演著為事實提供視覺證據的角色。人們習慣把攝影當作藝術門類,而攝影其實是超越藝術的。依託攝影可以進行藝術創作,但那不是攝影的全部,而攝影的記錄性、二維再現事物,或者說它以影像對現實的挪用,才是關鍵、最重要的意義。

穿越“假象”的真实信息穿越“假象”的真实信息

廣西民族大學(原廣西民族學院)這組距今五六十年的照片,從畫面內容及人物形態看,攝影師更多應用了擺拍的手法,拍攝目的不外乎為了各種宣傳。這樣的拍攝與目的雖然有悖於攝影“拷貝現實”的本質,但不能強求中國攝影師對當時社會背景的超越。儘管如此,還是能從這些影像中獲得一些珍貴的歷史信息。

穿越“假象”的真实信息

從“慶祝廣西僮族自治區成立”和“南寧軍民熱烈慶祝毛主席暢遊長江八週年”的標語,確定這些照片最早至少是1958年,最晚至少是1974年這一期間拍攝。無論是攝影師對場景的挑選,還是對人物進行的擺拍,在這些對廣西民大並非全方位拍攝和不乏假象的影像裡,其中包含的“視覺無意識”為我們提供了一些真實、珍貴的歷史信息;並通過這些瞬間管窺廣西民大曆時16年的情景。其中“反右”“文革”“備戰”等都是真實存在過的,16年的學術成果與其影像的宣傳肯定是南轅北轍。而學《毛選》、軍訓、下鄉、英語課堂、物理教學實踐,以及人們的穿戴等等,這一切讓我們感到既陌生又親切。

穿越“假象”的真实信息

攝影往往打破人們線性認識世界的規律,面對老照片很多時候我們會忽略自己觀看者的位置,而對照片的場景進行一種身臨其境的想象,說句時髦的話:讓自己“穿越”到照片的情景裡。

穿越“假象”的真实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