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運氣好壞”與待人接物

“物以類聚”是極厲害的詞。很多人不明白這個詞的深度,錯誤地覺得自己所遇的人或者事,是“隨機”的。其實不是隨機的,全部是自己“物以類聚”自招而來的。以下簡單聊聊這個話題。


有人感嘆,說自己運氣不好,遇到的人或者事,都是“倒黴”的。每當我聽到有人這樣說,我第一反應,是這個人本身就肯定有問題。老話講“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說自己倒黴,是可憐,至少是自憐,這個人就必有可恨之處,不過他自己肯定意識不到自己可恨在何處。

還是舉“遇人”為例來說。如果一個人,他能真心實意對待自己周邊一切人與一切事,由於他本人為人處世是“真”,所以,這種“真”的狀態之下,一個人會如何說話、如何做事、如何待人,甚至這樣的人會有如何的神態、動作、表情等等,他本人都會清清楚楚。當他遇到一個陌生人時候,如果這個陌生人也是“真”,他自然能從這個陌生人的神態、動作乃至表情等方面,看出這個“真”。若是這個陌生人不太真,他也應該能看出來。反之,如果一個人日常待人與接物,本來就不怎麼真,甚至乾脆就是假,那麼,就算有個很真實、很踏實的人站在他面前,他也看不出來——因為他根本就不知道真正的“真”是什麼樣的,看不出來是理所當然!甚至,他可能會覺得那個“真”的人,顯得很笨或很傻。


假,是個沒有極限的詞,沒有最假,只有更假。一個不太真的人,往往會被更假的人所欺騙,所以,“遇人不淑”這種現象,根源不出在別人身上,真正的根源就在自己身上——自己不是個“真”人。剛才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可恨之處,就是這個人自己不“真”。

聊聊“運氣好壞”與待人接物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要保證自己“運氣好”,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必須是“真”人。自己想別人如何對待自己,那自己就必須如何對待別人。只有這樣,才能理解“能如此待人的人”,會有些什麼樣的特徵,也才可能在迎來送往之時,看出並找到“能如此對待自己”的人。當然,這樣講其實是不妥的,因為這種講法終究仍然是立足在“自己利益”之上的,包含了盜心,包含了貪慾。有這樣的盜心與貪慾,我見與我執就已經存在,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真”。真正意義上的“真”還要更進一步,那就是根本不考慮別人如何待自己,自己完全按照自己能做到的、極限的“如何待人”去做。但這種思想與行為的境界,確實不容易。


我們與什麼樣的人結交,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並非隨機。我們真,不知不覺就會與“真”的人打交道,不夠真,不知不覺中自己身邊周邊也會聚集些不夠真的人。人,是一切“事”的肇始者,我們遇不到“好”事,也就怪不了別人。綜述,即我們剛才說到過的:自己所遇的人或者事並非隨機,皆是自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