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人那狗》:兩代人思想的碰撞融合與中國式父子關係的和解

《那山那人那狗》:兩代人思想的碰撞融合與中國式父子關係的和解

我們總是習慣於父愛的沉默,就因為太過隱晦的表達,也是常常被忽視的。父愛如山,因為像山那樣巍峨沉重,又像山那樣靜默無聲,所以父與子之間的隔閡總是伴隨著很多人的成長而越來越深。

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讓人動容,就是因為朱自清在看著自己的父親笨拙地翻過欄杆,還有撿起那一地散落的橘子的背影,讓他意識到了小小舉動中所蘊含的父愛。

《那山那人那狗》:兩代人思想的碰撞融合與中國式父子關係的和解


電影《那山那人那狗》中的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湘西,已經退休的父親和第一次送信的兒子踏上同一條送信之旅,雖然該電影的情節簡單、節奏緩慢,但是在連綿的青山綠水中和一次次的所見所聞中,新舊思想發生碰撞,父子之間的隔閡慢慢消除,父子之情也是在這細微末節處得以昇華。

電影全篇就像是朱自清的散文一般,採取了散文化敘事風格,電影之中沒有強烈的衝突,但是故事中微小的細節卻豐富了電影的內涵。

1. 父子疏離反映出當下很多家庭的現狀

網上曾經有個段子調侃“父愛如山”,就是坐在那裡一動不動,對孩子不聞不問。在這個調侃之中雖是很多家庭中妻子對丈夫的不滿,但也可見當下很多家庭中父親角色的缺失是一種常態。

當然這部電影中郵差父親與兒子之間雖然像是熟悉的陌生人,主要還是因為父親工作性質使然,因為送信路途的艱辛坎坷,所以父親經常一出門就是一個月。

《那山那人那狗》:兩代人思想的碰撞融合與中國式父子關係的和解


電影中父親不放心兒子第一次出門送信,還是決定陪兒子走上一趟。在出門後,不放心兒子的母親一遍遍叮囑,劉燁飾演的兒子也一遍遍地喊著讓媽放心,一向沉默不多言的父親脫口而出的嘀咕,“媽,媽地叫著真親!”,這一聲嘀咕正是映射了父親內心對於自己與兒子之間的疏離而感受到的失落。

在行進的過程中,人物由由遠處入鏡,更能清晰地看到兒子快步走在前,父親拄著竹棍踉踉蹌蹌地跟在後方,反映了兒子對於父親的敬畏和陌生。

至於這份隔閡源於何處?影片也在後續的情節推進過程中,通過兒子的回憶和電影的插敘,讓觀眾逐漸明白其中的緣由。

《那山那人那狗》:兩代人思想的碰撞融合與中國式父子關係的和解


在遇到心愛的大山姑娘,兒子卻不願意娶她,因為他不忍讓心愛的姑娘再次重複自己母親那等待的命運,一生都在等待著丈夫的歸來,自從離開家鄉卻再也沒有機會回去。

聽了兒子的講述父親也才明白這些年母子二人的生活有著自己未曾預見的心酸,父親的回憶畫面與眼前的侗族姑娘的出現的畫面相交織,以同樣的稻田風光為連接點,將過去與對未來的暗示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父親與兒子的命運開始了交融。

《那山那人那狗》:兩代人思想的碰撞融合與中國式父子關係的和解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在當下很多家庭中,因為很多男性忙於事業,在子女的成長中缺少了陪伴與溝通,所以在青春期來臨的時候,沒有足夠的感情基礎也導致了“父子大戰”的矛盾升級。

也有很多父親在主觀意識上脫離了父親這一角色,代替的是父權思想,這種父權意識在電影《狗十三》中展現得更是淋漓盡致。

幸運地是,這部電影中的父親從未拒絕去了解和關心兒子,以久出歸家的年輕時候的父親為主觀視角,通過電影中的搖拍手法,表現出父親難得回家後想要見到兒子的迫切想法。父親與兒子的感情也會在這一路的翠綠的風景中萌發出新的生趣。

《那山那人那狗》:兩代人思想的碰撞融合與中國式父子關係的和解

隨著電影情節的一步步推進,兒子對父親的工作多了理解,更加明白了其中的意義,當兒子第一次對著父親喊了一聲“爸”的時候,父親充滿了驚喜地問道:“你剛才叫我什麼?”

就像電影中的兒子後來所感悟的,沒有退休之前的父親在郵路中牽掛著母親和他,但是退休之後,父親的心裡也會有這條路上的鄉親們。

《那山那人那狗》:兩代人思想的碰撞融合與中國式父子關係的和解

2. 兩代人思想的碰撞與融合

在剛開始的時候,兒子接替父親的工作只是可能因為這是一份屬於“國家幹部”的工作,但是通過影片中層層遞進的敘述方式,父親送上的一份封信背後的故事與意義,也讓他開始慢慢地開始理解自己的父親,父親與兒子的隔閡逐漸消失,兩人的漸漸地交融在一起

當兒子和父親來到送信的第一個村以後,兒子的心情經歷了一個起伏,當進村後看到空無一人的村委會,兒子感覺到了一些失落,再到離村時一群前來為父親送行的鄉親,兒子臉上露出的羞澀笑容,終於讓他初步意識到了父親這些年通過送信與鄉親們建立起來的深厚情感。

《那山那人那狗》:兩代人思想的碰撞融合與中國式父子關係的和解


當父親為五婆送上那一封“自制”的信後,得知真相的兒子心靈受到了衝擊,雖然在離開的路上,兒子與父親發生了第一次的爭論,五婆孫子的不孝行為與他們的善舉之間產生了強烈的反差,就像兒子有些不滿地責怪父親,這是在縱容孫子的不孝行為。

但是電影鏡頭在父親再次叮囑兒子要繼續送好“這封信”信後進行切換,說明了兒子在內心裡接受了父親的提議,也願意從父親身上傳承這接力棒,繼續這善意的謊言來寬慰五婆的思念與牽掛!

兒子被父親過河這場戲絕對是電影中的重頭戲,在湍急冰涼的河水中,瘦弱的父親趴在年輕兒子的背上,電影鏡頭從遠景切換到特寫,內斂穩重的父親百感交集而流下了眼淚。

《那山那人那狗》:兩代人思想的碰撞融合與中國式父子關係的和解

年輕時候的父親揹著年幼的兒子與這一畫面交替出現,這是生命的輪迴,父子親情逐步升級,與電影開頭父親無奈的嘆息構成映照。

《那山那人那狗》:兩代人思想的碰撞融合與中國式父子關係的和解


推動影片情節發展的一個重要配角就是被父親稱為“老二”的那條狗,在電影開頭通過旁白,就已經道出了其極有靈性的一面,因為它拒絕跟隨兒子一起去送信,父親才能有理由順其自然地出發陪兒子一程。

在父子兩人來到廊橋時,當大風將信件颳走,原本因為老寒腿坐著休息的父親,卻突然奮力而敏捷地去追那被風颳走的信件,鏡頭在父親的動作和兒子的表情中來回切換,慢鏡頭的運用更加突出了父親急切撲救信件的敬業形象。

觀眾也被帶入這緊張急迫的氛圍中,幸好老二將信件咬住,才讓觀眾能夠隨著兒子轉憂為喜的表情鬆一口氣,兒子對父親的欽佩之情進一步加深。

《那山那人那狗》:兩代人思想的碰撞融合與中國式父子關係的和解


送信之旅接近尾聲,父子二人在昏黃的燈光下一同洗腳的畫面,顯得格外的溫馨。當父親在熟睡的兒子身邊躺下,兒子不自覺地蜷縮在父親的懷裡睡得更加安然,兒子把腳放到了父親的身上,讓父親感到無比的欣慰。

這一刻,兒子與父親的感情已經得到了最終的昇華,因為以前兒子只和媽媽睡的時候才會有這一個動作,這一刻父子關係終於得以真正的交融。

不管兒子多大,父親多麼年邁瘦弱,兒子在父親身邊能夠享受到心安的感覺,兒子對父親有了全新的認識,也完成了年幼時的心願,這一刻父親和兒子都彌補了從前的遺憾。

《那山那人那狗》:兩代人思想的碰撞融合與中國式父子關係的和解

3.生命的輪迴和責任的接力

在電影的最後,導演運用了類似於蒙太奇的拍攝手法,將各個時段的兒子和母親等待父親歸來的畫面串聯在一起,最後自然地過渡到母親在等待父親與兒子歸家的場景,給人一種歲月流逝的滄桑和唯美感。

當兒子再一次收拾郵包出發,兒子那奮力背上郵包的慢動作和臉上堅毅的表情,都彰顯著兒子終於真正傳承了父親的工作和使命,擔起這一份重任。

在父親那欣慰的目光中,老二陪伴著兒子踏上了那條他走了一輩子的郵路,父親行程的結束伴隨著兒子行程的開始,這是一個生命的輪迴,也是對於這份沉重艱辛責任的接力賽。

《那山那人那狗》:兩代人思想的碰撞融合與中國式父子關係的和解

在這部霍建起導演為我們構築起的充滿美感的電影中,可以看到中國式父子關係總是含蓄而深沉,內斂而飽滿。除了那溫馨感人的父子之情,這一路上的湘西風光,不管是煙雨朦朧還是日出薄霧中,這一山一景一情都浸潤了心靈,治癒了人心!

電影溫情而不煽情,他們的故事中暗藏了中國千萬父子的縮影,也正是因為這樸實的電影風格,在溫情脈脈的敘事中直抵人心,引發了大家的情感共鳴,不僅滌盪了觀眾的心靈,也給很多有著隔閡的父子之間指明瞭一條溝通的途徑。


《那山那人那狗》:兩代人思想的碰撞融合與中國式父子關係的和解


《那山那人那狗》:兩代人思想的碰撞融合與中國式父子關係的和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