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称帝后,罗艺为何举兵造反?

朱砂丄172cm


罗艺地处北方,与突厥有往来,有突厥支持,妄想得到更多的权力与土地。


默名286


看过《隋唐英雄传》的朋友都知道,罗艺是隋朝末年杰出的农民起义军首领。

  在此之前,罗艺是隋炀帝位于涿郡的行宫——临朔宫的镇守将军。

  因不满隋炀帝的暴政,而响应其他地方的农民起义军,举起了反抗隋王朝统治的大旗,并且占据了军事要地——幽州。

  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后,罗艺于武德元年十二月,主动前来投奔李渊,被封燕王,赐姓李,官职为幽州总管,继续镇守他的幽州。

  随后,罗艺在协助唐朝中央军对抗窦建德和刘黑闼的战斗中,又先后立下了不小的战功,便开始得意洋洋、居功自傲起来。

  甚至,就连当时秦王李世民身边的亲信将领到他的军营之中,都要看他罗艺的脸色。

  曾经有位将领并没有做错事情,却无端的被罗艺给殴打了一番(艺之初入朝也,恃功骄倨,秦王左右至其营,艺无故殴之)。

  这件事情,让秦王李世民和唐高祖李渊都非常的气氛。

  在唐高祖李渊和秦王李世民看来,这不仅仅是自己的将领被无端殴打了,这分明就是他罗艺瞧不起自己,进而才敢如此的放肆和嚣张。

  皇帝生气了,后果很严重——一怒之下,唐高祖李渊下令把罗艺给关进了大牢之中。

  后来,气消了之后,罗艺又被释放了出来,并被任命为天节将军,镇守泾州。

  一转眼,这件事情过去了三四年。

  在这期间,罗艺还算老实,并没有再找其他人的茬。

  然而,让李世民没有想到的是,在自己即位一年后,罗艺竟然举起了反抗自己的大旗——贞观元年正月,刚刚过完新年,唐太宗李世民就接到了罗艺起兵谋反的紧急军情。

  原来,是罗艺自己心虚了,害怕已经登上皇位的李世民,为了当年的事情报复自己、给自己小鞋穿(上即位,艺内不自安)。

  所以,经过周密的策划和部署,罗艺决定先发制人。

  然而,计划不如变化,就在罗艺为顺利起兵儿洋洋自得的时候,却率先遭到了幽州统军将军杨岌的攻击。

  没想到,此时罗艺的军队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很快,罗艺的军队便兵败如山倒。

  混乱之中,罗艺也慌忙带领自己的妻儿赶紧逃命。

  罗艺的逃往方向是突厥——因为罗艺知道,此时只有北方是安全的,其他方向都是大唐的地界,唯有死路一条(艺众溃,弃妻子,将奔突厥)。

  而只有北方的突厥,是唐朝的敌人。

  而按照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罗艺决意逃亡到突厥,以求安身立命,借机反扑。

  然而,上天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在走到半路的时候,他身边的亲随又发起了内乱,杀死了罗艺,主动投降了唐王朝(至乌氏,左右斩之,传首长安)。

  就这样,还没等李世民派来的中央军到来,罗艺谋反一事就被顺利镇压了下去。

  而罗艺之所以起兵谋反失败,并且最终被自己的部下所杀,不是因为他统军作战的本领倒退,而是不得人心——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安定下来,没有人愿意再经历持续不断的战乱,以及背叛自己的国家。


史海闲聊


《旧唐书》记载:“罗艺归国立功,信妖言而为叛。善始令终者,鲜矣!”这里的意思是说罗艺降唐之后立了很大的功劳,但是却轻信妖言反叛。原来当时在曹州有位李氏女子自称会鬼道之术可以治疗疑难杂症,很多人都曾受到她的迷惑前来求医。唐高祖李渊得知后便下诏让李氏进京城,而此时罗艺投降唐朝以后也在朝为官。罗艺的妻子孟氏于是便让李氏给她和罗艺看相,李氏对孟氏说道:“你将来一定可以成为天下之母(意在孟氏有成为皇后之意),而且你的富贵主要是因为燕王而来。孟氏一听大喜于是便将李氏的话告诉了罗艺并且支持罗艺起兵造反。

那么罗艺反唐真的是因为受到妻子的误导错信妖言而反的吗?我认为这个原因可能影响了罗艺反唐的决心,但绝不是罗艺反唐的初衷。那么是什么促使罗艺在投降唐朝之后又公然反叛呢?首先我们来看下在历史上的罗艺是个什么样的人,《旧唐书》记载:“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能弄槊。”和小说上不同的是历史上的罗艺并不是一个争执的人,据史书记载的来看罗艺尽管武艺高强但是他为人却狡猾残暴,刚愎固执,不讲仁义。不过和其他的割据势力比较罗艺是个比较有远见的人,当时窦建德、高开道等河北军阀曾派人道幽州招降罗艺,罗艺认为这些人不足以成就大事于是便选择投奔了唐朝。

罗艺降唐之后受到了唐高祖李渊极大的礼遇,当时唐朝朝廷诏封罗艺为燕王并且赐姓李氏。窦建德死后其部将刘黑闼在河北聚集窦建德旧部起兵反唐声势浩大,此时罗艺自幽州便带数万兵马配合唐朝的军队作战斩杀了刘黑闼的弟弟刘什善并且杀死和俘获共八千人。后来刘黑闼又联合突厥的军队再次进犯河北,罗艺又带兵和太子李建成会师于洺州大破刘黑闼。《旧唐书》记载:“艺复将兵与隐太子建成会于洺州,因请入朝,高祖遇之甚厚,俄拜左翊卫大将军。”罗艺追随李建成建立了大功后便请求入朝为官,唐高祖于是答应了罗艺的请求并且对他比以前更加厚待,册封他为左翊卫大将军。

那么罗艺在唐朝位高权重并且当时天下形势基本已成定局,他后来为何不估计形势在李世民登基为帝之后便贸然起兵反唐呢?这里主要的原因还要看罗艺和李世民的关系。《旧唐书》记载:“艺自以功高位重,无所降下,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这里给的说法是罗艺居功自傲,李世民的手下曾到罗艺的大营遭到罗艺无故的殴打。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罗艺为何要无故殴打李世民的人呢?仅仅是因为他居功自傲就随便殴打秦王李世民的人这个显得有的说不过去,那么是什么人给了让罗艺勇气使其敢殴打李世民的人,在当时能有这样能量的人也就只有太子李建成了。

罗艺和太子李建成的关系显然是很不一般的,两人在联手击败刘黑闼时曾合作过,而正是在这次合作后罗艺竟然放弃了在幽州为王的自在生活而主动要求入朝为官,这显然很可能是李建成和罗艺达成了某种协议使其入朝助其一臂之力对付李世民。不过后来罗艺因为殴打李世民的人被唐高祖李渊审查随后便被朝廷调往泾州镇守边境了。罗艺走后不久李世民便一手策划了玄武门之变杀了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并逼迫唐高祖让位。《旧唐书》记载:“太宗即位,拜开府仪同三司,而艺惧不自安。”李世民即位之后为了安抚罗艺拜罗艺为开府仪同三司,尽管受到了加封罗艺依然恐惧不安。这是因为他曾是李建成的人,并且数次和李世民作对。所以后来罗艺才铤而走险起兵造反,这里面真实原因还是因为当初他选错了阵营而怕后来被清算,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人作困兽之斗罢了。!


唐明国亮


高祖李渊的时候,罗艺归唐,高祖赐姓李,封为燕郡王。在与窦建德、刘黑闼等军阀作战中战功很大,后来就有些居功自傲,数次羞辱秦王李世民。待到李世民登基,罗艺心中害怕,怕李世民报复他,于是起了反唐的心。

罗艺降唐之后受到了唐高祖李渊极大的礼遇,当时唐朝朝廷诏封罗艺为燕王并且赐姓李氏。窦建德死后其部将刘黑闼在河北聚集窦建德旧部起兵反唐声势浩大,此时罗艺自幽州便带数万兵马配合唐朝的军队作战斩杀了刘黑闼的弟弟刘什善并且杀死和俘获共八千人。后来刘黑闼又联合突厥的军队再次进犯河北,罗艺又带兵和太子李建成会师于洺州大破刘黑闼。《旧唐书》记载:“艺复将兵与隐太子建成会于洺州,因请入朝,高祖遇之甚厚,俄拜左翊卫大将军。”罗艺追随李建成建立了大功后便请求入朝为官,唐高祖于是答应了罗艺的请求并且对他比以前更加厚待,册封他为左翊卫大将军。那么罗艺在唐朝位高权重并且当时天下形势基本已成定局,他后来为何不估计形势在李世民登基为帝之后便贸然起兵反唐呢?这里主要的原因还要看罗艺和李世民的关系。《旧唐书》记载:“艺自以功高位重,无所降下,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这里给的说法是罗艺居功自傲,李世民的手下曾到罗艺的大营遭到罗艺无故的殴打。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罗艺为何要无故殴打李世民的人呢?仅仅是因为他居功自傲就随便殴打秦王李世民的人这个显得有的说不过去,那么是什么人给了让罗艺勇气使其敢殴打李世民的人,在当时能有这样能量的人也就只有太子李建成了。

罗艺和太子李建成的关系显然是很不一般的,两人在联手击败刘黑闼时曾合作过,而正是在这次合作后罗艺竟然放弃了在幽州为王的自在生活而主动要求入朝为官,这显然很可能是李建成和罗艺达成了某种协议使其入朝助其一臂之力对付李世民。不过后来罗艺因为殴打李世民的人被唐高祖李渊审查随后便被朝廷调往泾州镇守边境了。罗艺走后不久李世民便一手策划了玄武门之变杀了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并逼迫唐高祖让位。《旧唐书》记载:“太宗即位,拜开府仪同三司,而艺惧不自安。”李世民即位之后为了安抚罗艺拜罗艺为开府仪同三司,尽管受到了加封罗艺依然恐惧不安。这是因为他曾是李建成的人,并且数次和李世民作对。所以后来罗艺才铤而走险起兵造反,这里面真实原因还是因为当初他选错了阵营而怕后来被清算,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人作困兽之斗罢了。



譚天说帝



罗艺不论是在《隋唐演义》还是《说唐》或者是正史之中都在隋末唐初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罗艺武艺高强,史书上这么记载的:“勇常冠军,为诸将忌畏”,但是刚愎自用,得到幽州之后,自称幽州总管。窦建德想招降他,他把窦建德的信使给斩了,李渊又向他伸出橄榄枝,他却说了句:“真乃吾主也。”于是,罗艺投降李唐,被李渊赐姓李,叫李艺,受到唐高祖李渊的特别优待。

然而刚愎自用的罗艺,却因小失大,在自己的阵营打了李世民的亲信,导致本没多少交情的两人关系更加紧张。这本来是个小事,但是正因为此,罗艺心虚,所以选择了太子阵营,这本来也是可以理解的,除了李世民的亲信,谁不巴结太子呢!但是,626年,带兵打仗无出其右的李世民,在喝过太子哥哥给的毒酒,大难不死后,意识到自己如果再不行动,那么等李渊龙驭上宾以后,自己必将成为一块任人宰割的“鱼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于是联合亲信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成为了一代明君,开创了大唐盛世。

那么,当政权更迭之后,自己的对立方掌权,罗艺此时开始心虚,怕李世民有一天找个理由将他族灭,同时罗艺又想起了一件以前发生过的不同寻常的事,就是有一个李性女巫说他的夫人孟氏“可母仪天下”,富贵之由来自燕王罗艺。这让刚愎自用的罗艺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冥冥之中必有天命,所以决定起兵造反,结果被部下杀死,了解了英雄的一生。


读史思辨


罗艺为什么要反,是有原因的,罗艺曾经得罪过李世民,罗艺曾经打过李世民的亲信部将。

因为这件事情,李世民十分愤怒,为此还告过罗艺的状,导致罗艺被李渊给抓了起来关到了牢狱里面。

后来李渊气消了,就又把罗艺放了出来,这件事情让罗艺开始畏惧害怕李世民,所以罗艺牢牢的抓住了太子李建成这根救命的稻草。

后来的玄武门之变,李建成被李世民杀死,李世民掌握了大唐的政权,身为李建成亲信的罗艺又怎么不会惊恐啊。

特别是李世民在封赏自己的那些造反的功臣的时候,还不望封赏一点东西给罗艺,这让罗艺更加不安,因为他觉得自己被掂记上了。

只是因为自己比较有实力,因为没什么实力的李建成的亲信被一扫而空了,所以罗艺在收到礼物的时候,就下了决心要起兵了。

从后面罗艺想兵,到最后被平定叛乱,整个过程很快,说明李世民早就做了应对的手段,罗艺是非死不可的。

换作任何是罗艺,都没有第二条路做选择,再者当时罗艺兵强马壮,还想着联络草原部族一同南下。

造不造反,都是死路一条,如果造反成功,还有机会当皇帝,真失败了,就逃入草原,这笔帐谁都会算。

所以罗艺在李世民即位没有多久,就马上反了,这就是原因。





指挥使吴铁锤


罗艺是隋唐英雄里家喻户晓的人物之一,人们口耳相传,罗艺善使一杆滚银枪,守护边疆数十年,屡建奇功,官拜北平王,最终却被苏定方的暗箭射死,结局十分悲壮!这得益于《隋唐演义》、《说唐》等演义小说的描述,使得罗艺以正面形象在民间广为流传。但,真实历史上的罗艺却与民间传闻大相径庭,历史上的罗艺是个不折不扣的阴险小人,反骨仔。

罗艺,字子延,湖北襄阳人,父亲罗荣,是大隋朝监门将军。《旧唐书》记载,罗艺生性“桀黠,刚愎,不仁”,因为是军二代,他幼时就耳闻目染熟识了很多军事知识,加上他打仗很勇敢,“善射,能弄槊”,在大业年间,他因军功升到虎贲郎将。

公元612年(大业八年),隋炀帝准备发兵攻打高句丽,命罗艺督军涿郡,受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罗艺虽然身在军营,但是不服上司管教,多次凌侮李景,没想到李景也是的兵油子,这种事见多了,反而次次折辱罗节,罗艺怀恨在心,后来想借诬陷李景谋反来报复,但没有成功。

本来,要是一直这么下去,罗艺了不起也就是变成一个兵痞子,充其量祸害祸害周边的人,但是上天了他打开了一个门。隋炀帝把攻打高句丽所需要使用的军械物资,金银财宝都放在了涿郡,彼时天下大乱,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有人就打起了涿郡的主意。别的留守将士不敢出城抵抗,唯独罗艺非常兴奋,每次都打杀多名来犯的贼寇,而且越打越有威望,越打越内心越膨胀,到后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率军夺城,“发库物以赐战士,开仓以赈穷乏”,还杀了反对自己的渤海太守唐祎等人,吞并了柳城、怀远两城,任命自己的亲信襄城太守邓暠为总管,自己则干脆当起了幽州总管,管辖幽营二州,成了割据幽州一带的大军阀,开始了称霸一方的枭雄人生。

与此同时,各地武装势力也都纷纷起兵,到处都在上演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故事。为了自保,也为了增强自身实力,各个武装割据势力纷纷找同盟,搞合并,其中就有窦建德、高开道、宇文化及来找过罗艺。要说罗艺这个人不愧是军二代,还是有点见识的,认为“建德、开道,皆剧贼耳,化及弑逆,并不可从”,天下英雄,能成大事者,只有唐国公李渊了,然后决定“率众归之”,有不同意的“必戮之”。

公元620年(武德三年),罗艺奉表归国,唐高祖李渊下召封他为燕王,赐姓李氏。刚加入李唐后,罗艺(现在应该叫李艺了)还是夹着尾巴做了几年人,协助李建成、李世民平息了反唐军阀刘黑闼,因立了大功,李渊拜他为左翊卫大将军。做了大将军后,“李艺”的内心又飘飘然起来了,加上他被当时的太子李建成拉拢,成了光荣的太子堂一名,更是目中无人。有一次李世民的亲信到他的军营去,“艺无故殴击之”,李渊为这个事也很生气,加上“李艺“已经明显参与到皇位继承权的争斗中,当时突厥屡次犯境,李渊以突厥害怕”李艺“为理由,打发他镇守泾州去了。

“李艺“离开京城不久,就爆发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上了皇位。登基后,李世民大大封功臣,拜”李艺“为开府仪同三司,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但是因为得罪过李世民,”李艺“心里揣揣然,加上鬼迷心窍,听信了一个行走江湖,装神弄鬼的叫李氏的巫婆忽悠,认为自己有当皇帝的命,遂打着帮李建成复仇的旗号反唐,结果李世民派出的”王师“还没到,”李艺“就被左右砍了脑袋,首级也被送到京师示众。最后,大功臣”李艺“终成叛贼罗艺,回归本来面目。


风中谈历史


罗艺在演义中是罗成的父亲,秦琼的姑父,史实上并没有这重关系,罗成也只是小说中人。罗艺为人凶暴狡黠,刚愎固执,不讲仁义,又勇于攻战,善骑射,在北境担任官吏,隋炀帝三征高丽后,乱民四起,侵掠州郡,各地不能禁,只有罗艺敢于出城接战,杀敌不可胜数,威望越来越大。眼见隋朝形势不妙,罗艺也借机自立,自称幽州总管,统辖幽、营二州,拥兵自守。


各地义军都对罗艺进行引诱拉拢,窦建德文说不成采用武攻,大败而回,观察天下形势后,罗艺认为李渊能够成事,决心归顺唐朝,唐武德三年620年,罗艺奉表归唐,李渊下封他为燕王,赐姓李氏,从此,罗艺改名为李艺,成为唐朝的北方方镇。(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窦建德救洛阳失利,与王世充双双被李世民生擒,押赴长安定为流放,途中被仇人杀死,其旧部便拥立刘黑闼起兵,称汉东王,结好突厥,与唐朝开战,侵掠唐朝土地,幽州成为其发展之路的一大障碍,多次出兵攻打,罗艺死守得存。

唐军面对刘黑闼军屡败,起用李世民征讨,罗艺在此役中意外与李世民结怨,李世民到达前线后,坚守不战以待良机,刘黑闼又攻克洺水县城,罗士信阵亡。一月后李世民认为时机已到,依靠洺水,一字摆开军营威逼刘黑闼,并派遣突袭部队截断敌军运粮通道。耗到刘黑闼军中粮尽,求战心切,便命军士堵住上游,引军出战然后诈败走过洺水,等刘黑闼军队追来走到河中间就挖开堤坝,水淹敌军,刘黑闼军溃不成军,被杀死一万多人,被淹死几千人。刘黑闼与众将率残存一千多人逃往突厥。(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这一仗虽是大胜,但杀敌三千自伤八百,据说此役在引诱刘黑闼渡河中,有罗艺的精锐部队,在决堤放水时也逃避不及,全部溺亡,罗艺愤恨不已,认为李世民有意消耗他的实力,从此心怀芥蒂。(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第二年刘黑闼再次起兵,罗艺又奉诏讨伐,这一次在魏征的劝告下,太子李建成请命出征,总统诸军征讨刘黑闼,不久刘黑闼战败被斩杀,罗艺与太子李建成在洺州会师,这次本是取战功和收买人心而来,到河北后,李建成对各地军官曲意结纳,放低身段自称小辈,罗艺对他印象大好。与俩兄弟的因缘,也决定了罗艺最后的起兵。

太子建成与秦王世民储位之争越来越激烈,罗艺请求入朝朝见,李渊热情接待还拜他为左翊卫大将军。罗艺自以为功高位重,被唐高祖赏识,又是李建成党羽,开始目中无人。史书载李世民的亲信曾至其营,罗艺无故殴打他们。据后人分析,李世民亲信有劝罗艺投入秦王一方的嫌疑,才致被打。不管如何,此举表明罗艺全力拥护建成站在了李世民的对立面。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上皇位,拜罗艺为开府仪同三司,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但罗艺恐惧不安,图谋反叛,627年,假称奉诏,从泾州出兵袭夺幽州,李世民令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率兵讨伐罗艺,大军未到,罗艺已被部将杀死。


南方鹏


罗艺(李艺)是隋末的一个地方实力派,占据当时的幽州一带,罗艺早在武德三年(620)就封表归国,归属了唐朝,不过当时窦建德、王世充并未平定,罗艺与唐朝的直接联系并不通畅。

等到武德四年(621)窦建德平定后,罗艺才与唐朝取得了比较直接的联系,此后,在武德五年至六年,先后配合李世民和李建成征讨刘黑闼,并立下了战功。

应该说,刚开始的时候,罗艺并没有选边站,因为他是个外人,不好过分卷入皇子争斗,因此,他对李世民和李建成都采取了讨好的政策,他麾下的猛将薛万均和薛万彻兄弟,哥哥薛万均给了李世民,弟弟薛万彻给了李建成。

此后,武德六年(623)彻底讨平刘黑闼以后,罗艺自请归朝,就是到朝中做官。李渊授予他左翊卫大将军。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变故,使得罗艺开始倒向李建成。当时,李世民的部下到罗艺军营,可能是发生了一些争执,罗艺殴打了李世民的部下,由此双方产生了矛盾。李渊为此还把罗艺下狱了,但不久又放了出来。当时突厥频繁入侵,李渊让罗艺出任关中十二军之一的天节军将,镇守泾州。

大概就是这段时间开始,罗艺逐渐向李建成靠拢。根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德七年(624)的时候,李建成让自己的部下右虞侯率可达志从罗艺那里调发幽州突骑三百人,补为东宫卫士。可见二人关系比较密切。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胜出,罗艺就开始惶恐不安了,害怕李世民报复他。武德九年(626)八月,突厥主力入侵,途径罗艺的防区泾州,未见罗艺组织像样的抵抗。

李世民虽然对罗艺进行了安抚,授予他开府仪同三司的散官,但是,并未缓解罗艺的忧惧。后来,罗艺还是在贞观元年(627)正月起兵造反。

这里我想强调一下,罗艺的立场倾向于李建成,但是,他与李瑗的情况还是不一样的。玄武门之变后,朝廷立即召幽州大都督李瑗入朝,可见是对他非常怀疑,说明他是李建成的死党。但是,罗艺在玄武门之变半年后,到他造反的时候,仍然坐镇泾州,可见,李世民对罗艺并不特别怀疑,还是把罗艺作为安抚和争取的对象的。

但罗艺自己过于恐惧,可以说是庸人自扰,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罗艺造反后,自泾州南下,入据豳州。

但是,罗艺原本的势力是在河北的幽州,他在关中地区没什么根基,因此当地人根本不支持他,虽然李世民派出尉迟敬德、长孙无忌率军征讨罗艺,但还没赶到,豳州当地守军就罗艺打败了,后来,罗艺在逃亡过程中,被其部下斩杀。

以上是我对罗艺的简单分析,欢迎大家讨论。

如对唐朝历史感兴趣,请关注我,继续深入讨论。


详侃历史


罗艺(?—627年)字子延,隋襄州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人,唐朝初期将领,寓居京兆云阳(今陕西省淳化县西北)。隋末任虎贲郎将,驻守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底(619年初)归唐后,赐其姓李,初封燕公,后晋封燕郡王,助唐击败刘黑闼,统领天节军,镇守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位于庆阳县西南)。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率军反唐,进据豳州(今陕西省彬县,位于淳化县西北),后被击败,逃往甘肃乌氏(今省泾川县北),为其部下所杀。

公元620年(武德三年),罗艺奉表归国,唐高祖李渊下召封他为燕王,赐姓李氏,从此,罗艺改名为李艺,为唐立下大功。

在罗艺协助唐击败刘黑闼后,罗艺请求入朝,唐高祖盛情接待了罗艺,拜他为左翊卫大将军。罗艺自以功高位重,便目无他人,自从和太子李建成相识后,他被李建成拉拢,结为党羽。李世民的亲信曾至其营,罗艺无故殴打他们,唐高祖因他是属吏大怒,很长时间才释怀,待他像以前一样。当时突厥屡次成为侵扰的祸患,因罗艺一向有威名,被北夷害怕,唐高祖令罗艺凭本官身份带领天节官兵镇守泾州。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即皇帝位后大封功臣,拜罗艺为开府仪同三司,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但因为曾得罪过李世民,罗艺内心恐惧不安,便图谋反叛。

公元627年(贞观元年)正月十七日,罗艺假称奉密敕,麾兵入朝,途中趁势占据了豳州。太宗命令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率兵讨伐罗艺。朝廷大军还没抵达,赵慈皓便与统军杨岌谋议诛除罗艺,事情泄露,赵慈皓被抓住。杨岌当时在城外发觉有变化,匆忙带兵攻打罗艺。罗艺大败,抛弃妻子儿女,带领数百名骑兵逃奔突厥。到了宁州边界,经过乌氏驿站时,跟随的人逐渐逃散,其左右斩杀罗艺,把他的首级送到了京师。朝廷在市集悬首示众,并恢复了其本姓罗氏。罗艺之弟罗寿当时任利州都督,也被诛杀。

从史料来看,罗艺因为曾无故殴打李世民亲信而而得罪过李世民,故而在李世民继位之后起兵叛乱。而究其根本原因,罗艺为李建成门下,与李建成结党。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而作为李建成门下的罗艺,自知不会有好下场,故而起兵叛乱,试图搏得一线生机。史书评价罗艺“艺性桀黠”“艺刚愎不仁,勇攻战,善用槊。”可见罗艺只是一介武夫,在李世民继位之后,罗艺只会选择叛乱的方式来为自己搏得一线生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