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多年前中國最古老的戲曲劇本之一——《張協狀元》


800多年前中國最古老的戲曲劇本之一——《張協狀元》

葉恭綽

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較完整的劇本,是1920年曾任北洋政府交通總長、北京大學國學館館長的學者葉恭綽在英國倫敦的一家小古玩鋪發現併購回的戲文三種,包括《張協狀元》、《小孫屠》和《宦門子弟錯立身》。

800多年前中國最古老的戲曲劇本之一——《張協狀元》

《張協狀元》由南宋時溫州九山書會才人編撰。兩宋年間,江南的戲文演出非常盛行,在溫州永嘉還有專門為戲劇演出撰寫腳本的文學團體--九山書會。溫州永嘉並非中心城市,九山書會的成員是一批愛好戲文寫作的“才人”。在宋元年間,所謂“才人”,多指處於社會中下層、與藝人關係密切的文人,他們自幼就受到寫作詩詞歌賦的良好訓練,又經常與說唱樂舞藝人接觸,得以嫻熟地掌握劇本寫作的技巧。他們為中國民間戲劇奠定了文學品位,所以我們看到的《張協狀元》等早期劇本,是具備成熟的戲劇形態的大型舞臺演出本。

800多年前中國最古老的戲曲劇本之一——《張協狀元》

《張協狀元》劇本內容:書生張協趕考途中經過五雞山,遇到強盜,財物被搶且身負重傷,幸遇以績麻織布為生的貧女救助。二人結為夫妻,發誓要終生相守。婚後兩個月,張協傷愈赴京趕考,一貧如洗的妻子剪掉長髮,賣了五兩銀子,作為張協的路費。張協進京後考中狀元,被宰相王德用的女兒王勝花看中,想招他入贅為婿。意滿志得的張協拒絕了這樁婚事,勝花抑鬱而死。故事的另一條線索,貧女得知張協高中,尋夫至京,張協竟嫌貧女“貌陋身卑,家貧世薄”,拒絕相認,並且讓門子把她打出衙門。不久張協被派外任,赴任途中路過五雞山,遇到一路乞食回到故鄉的貧女。張協竟拔劍要致她於死地,貧女受傷跌落山崖,張協棄之不顧,揚長而去。隨即,宰相王德用因為愛女受張協羞辱屈死,心裡鬱憤,主動請求擔任張協的直接上司。王德用赴任途中,在五雞山懸崖下救了傷重的貧女,並收她為義女,帶其上任。王德用到任後,張協知道當年辭婚得罪了王德用,深感後悔,就託人做媒,求娶王德用的女兒為妻。洞房之夜,在張協面前的新娘居然就是貧女。張協羞愧萬分,而貧女見到新郎居然就是當年棄她害她的薄情郎,也不願相從。王德用最終為之調解,勸說貧女捐棄前嫌,遂使破鏡重圓。《張協狀元》故事跌宕起伏,情節曲折婉轉,而整部戲的情感指向,均在於同情作為弱者的貧女,相反,那個得中狀元且身居高位的張協,其行為令人齒冷。

800多年前中國最古老的戲曲劇本之一——《張協狀元》

在《張協狀元》裡,生、旦、淨、末、醜五大行當已經完全齊備,並且還有“外”角,作為末、旦、生等主要行當需有一個以上戲劇人物同時出現在舞臺上時的補充。在《張協狀元》的劇本里,張協由“生”扮演,貧女由“旦”扮演。但一個演員在全劇中並不一定只扮演一個戲劇人物,只要不在場上同時出現,他們可以兼演同一行當的所有戲劇人物。在《張協狀元》裡,末、淨、醜這三項角色均須頻繁出場,在不同場次中兼扮不同的戲劇人物。末角在戲文裡作用更大,他要擔綱“引戲”,即經常跳出戲外向觀眾介紹劇情,發表評論,渲染氣氛,還可以扮演戲內各種有名或無名的人物。從戲文始,劇本中演員的出場或唱唸,只注角色,而很少注人物--比如它是寫作“生上”、“旦白”,而不是“張協上”、“貧女白”;前後需扮演不同人物的演員上場,同樣也只注某角上,至於他上場演的是何人物,可以通過他自報家門或由舞臺上其他人物介紹,令觀眾知曉。

800多年前中國最古老的戲曲劇本之一——《張協狀元》

《張協狀元》已經具備中國戲劇典型的舞臺美術形態,那就是以演員虛擬性的表演,揭示戲劇事件所發生的場景。最具代表性的表演就是主人公張協在被強盜打傷後,到山神廟躲避時,扮演廟裡山神的淨角、扮演判官的末角和扮演小鬼的丑角順便成了戲裡的佈景:張協要進廟,淨下令末扮的判官和醜扮的小鬼化作兩扇廟門,張協推門而進時,他推開的就是化作廟門的末和醜。張協因身上有傷,進門後合上廟門並斜身倚靠在門上,他在舞臺上就靠在醜所化的這扇門上。接著,貧女回廟,因廟門被張協靠著,她敲門,敲在醜扮的小鬼身上,醜嘴裡發出“嘭嘭”的聲音以示敲門聲;當貧女再舉手作敲門狀時,他甚至說:“換手打另一邊也得!”當張協與貧女在山神廟裡結婚時,末扮李大公,淨扮李大婆,醜扮呆小二,但是到為他們簡陋的婚禮設酒席時,扮演呆小二的丑角就躬身兩手撐地,權當放置酒菜的桌子。張協、貧女、李大公和李大婆一同飲酒,桌子卻開口唱起來:“做桌底腰屈又頭低,有酒把一盞與桌子吃。”這種由演員充分運用舞臺手法,用表演替代複雜的舞臺道具的方法,從南宋始,一直延續到今天。

參考書籍:《中國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