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多年前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本之一——《张协状元》


800多年前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本之一——《张协状元》

叶恭绰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较完整的剧本,是1920年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北京大学国学馆馆长的学者叶恭绰在英国伦敦的一家小古玩铺发现并购回的戏文三种,包括《张协状元》、《小孙屠》和《宦门子弟错立身》。

800多年前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本之一——《张协状元》

《张协状元》由南宋时温州九山书会才人编撰。两宋年间,江南的戏文演出非常盛行,在温州永嘉还有专门为戏剧演出撰写脚本的文学团体--九山书会。温州永嘉并非中心城市,九山书会的成员是一批爱好戏文写作的“才人”。在宋元年间,所谓“才人”,多指处于社会中下层、与艺人关系密切的文人,他们自幼就受到写作诗词歌赋的良好训练,又经常与说唱乐舞艺人接触,得以娴熟地掌握剧本写作的技巧。他们为中国民间戏剧奠定了文学品位,所以我们看到的《张协状元》等早期剧本,是具备成熟的戏剧形态的大型舞台演出本。

800多年前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本之一——《张协状元》

《张协状元》剧本内容:书生张协赶考途中经过五鸡山,遇到强盗,财物被抢且身负重伤,幸遇以绩麻织布为生的贫女救助。二人结为夫妻,发誓要终生相守。婚后两个月,张协伤愈赴京赶考,一贫如洗的妻子剪掉长发,卖了五两银子,作为张协的路费。张协进京后考中状元,被宰相王德用的女儿王胜花看中,想招他入赘为婿。意满志得的张协拒绝了这桩婚事,胜花抑郁而死。故事的另一条线索,贫女得知张协高中,寻夫至京,张协竟嫌贫女“貌陋身卑,家贫世薄”,拒绝相认,并且让门子把她打出衙门。不久张协被派外任,赴任途中路过五鸡山,遇到一路乞食回到故乡的贫女。张协竟拔剑要致她于死地,贫女受伤跌落山崖,张协弃之不顾,扬长而去。随即,宰相王德用因为爱女受张协羞辱屈死,心里郁愤,主动请求担任张协的直接上司。王德用赴任途中,在五鸡山悬崖下救了伤重的贫女,并收她为义女,带其上任。王德用到任后,张协知道当年辞婚得罪了王德用,深感后悔,就托人做媒,求娶王德用的女儿为妻。洞房之夜,在张协面前的新娘居然就是贫女。张协羞愧万分,而贫女见到新郎居然就是当年弃她害她的薄情郎,也不愿相从。王德用最终为之调解,劝说贫女捐弃前嫌,遂使破镜重圆。《张协状元》故事跌宕起伏,情节曲折婉转,而整部戏的情感指向,均在于同情作为弱者的贫女,相反,那个得中状元且身居高位的张协,其行为令人齿冷。

800多年前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本之一——《张协状元》

在《张协状元》里,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已经完全齐备,并且还有“外”角,作为末、旦、生等主要行当需有一个以上戏剧人物同时出现在舞台上时的补充。在《张协状元》的剧本里,张协由“生”扮演,贫女由“旦”扮演。但一个演员在全剧中并不一定只扮演一个戏剧人物,只要不在场上同时出现,他们可以兼演同一行当的所有戏剧人物。在《张协状元》里,末、净、丑这三项角色均须频繁出场,在不同场次中兼扮不同的戏剧人物。末角在戏文里作用更大,他要担纲“引戏”,即经常跳出戏外向观众介绍剧情,发表评论,渲染气氛,还可以扮演戏内各种有名或无名的人物。从戏文始,剧本中演员的出场或唱念,只注角色,而很少注人物--比如它是写作“生上”、“旦白”,而不是“张协上”、“贫女白”;前后需扮演不同人物的演员上场,同样也只注某角上,至于他上场演的是何人物,可以通过他自报家门或由舞台上其他人物介绍,令观众知晓。

800多年前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本之一——《张协状元》

《张协状元》已经具备中国戏剧典型的舞台美术形态,那就是以演员虚拟性的表演,揭示戏剧事件所发生的场景。最具代表性的表演就是主人公张协在被强盗打伤后,到山神庙躲避时,扮演庙里山神的净角、扮演判官的末角和扮演小鬼的丑角顺便成了戏里的布景:张协要进庙,净下令末扮的判官和丑扮的小鬼化作两扇庙门,张协推门而进时,他推开的就是化作庙门的末和丑。张协因身上有伤,进门后合上庙门并斜身倚靠在门上,他在舞台上就靠在丑所化的这扇门上。接着,贫女回庙,因庙门被张协靠着,她敲门,敲在丑扮的小鬼身上,丑嘴里发出“嘭嘭”的声音以示敲门声;当贫女再举手作敲门状时,他甚至说:“换手打另一边也得!”当张协与贫女在山神庙里结婚时,末扮李大公,净扮李大婆,丑扮呆小二,但是到为他们简陋的婚礼设酒席时,扮演呆小二的丑角就躬身两手撑地,权当放置酒菜的桌子。张协、贫女、李大公和李大婆一同饮酒,桌子却开口唱起来:“做桌底腰屈又头低,有酒把一盏与桌子吃。”这种由演员充分运用舞台手法,用表演替代复杂的舞台道具的方法,从南宋始,一直延续到今天。

参考书籍:《中国戏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