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之:女子不对外,说怪也不怪

长安建都十几代,人杰地灵春常在。风调雨顺生活好,陕西姑娘不对外。

陕西关中自古人杰地灵,土地广袤肥沃。因此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衣食无忧,所以长久以来养成的封闭意识,关中地区的保守在全国是出了名的。但是,那段历史已经是以前的老黄历了,现在不仅走出关中,而且走向世界了。

关中之:女子不对外,说怪也不怪

以前的女孩子都在闺房中长大,本来能接触到外界世界的机会就少,再加上中国人传统思想倾向于女孩子要温柔恬静,不能像男人一样到处乱跑,所以女孩子就只能在当地选择郎君了。

关中之:女子不对外,说怪也不怪

还有一个因素是以前的交通不方便,人们之间的交流很少,往往是十里八乡的人比较熟悉,再远一些就不清楚了。普通人家的女子,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则很难离开故乡,而且中国人是传统的农耕文化,安土重迁的风俗比较严重。

关中之:女子不对外,说怪也不怪

要知道以前的长安是十三朝古都,而八百里秦川也经济富庶,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普遍比较高。而离开长安远去他乡则充满了风险,况且外乡物质条件又不见得多么好,所以女孩子长大后就喜欢留在陕西。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千百年来是风调雨顺,很少有大的灾荒,吃饭一般不存在问题。而解放前,陕西周边的地区时常发生灾荒。外来的流民、难民进入陕西,那些灾荒难民一进入陕西,陕西老百姓就觉得:哎呦,这个外地人就是这么生活的呀,这么不稳定的呀?我们怎么放心把姑娘嫁到他那地方去呢。所以,自古陕西衣食无忧,很少有天灾人祸,父母怎么会把姑娘嫁到外地去受苦呢。

关中之:女子不对外,说怪也不怪

关中人对于自家姑娘的保守意识,那更是出了名的。自古就有关中姑娘不对外的传统。关中人绝对不让外人占着半点便宜的,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关中人自家的姑娘只限于在关中人内部交流,而很少和外地人通婚。自古以来,河南、四川、湖北、甘肃等地的姑娘纷纷下嫁陕西,却很少见到陕西的姑娘下嫁到外地。

只有那些家境贫寒,兄弟多的人家,在当地实在是找不到适合的姑娘,迫不得已才会到外地找一个媳妇。这样的话,也会让邻居小瞧的一阵子。

关中之:女子不对外,说怪也不怪

四川人嫁女,千里万里也行。河南人嫁女,五湖四海也中。陕西人嫁女,村东移到村西。若是谁把姑娘嫁到十里八里外,就少不了听到风凉话:“真是身上不痒,硬逮上虱子咬哩!”“姑娘不对外”,是陕西八怪之中的最怪一例。

关中之:女子不对外,说怪也不怪

关中的姑娘由于生活在这样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于是,结婚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都是靠着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关系,四处打听,然后选择一个比较满意的人家将闺女嫁过去,这样也是作到知根知底了。

关中之:女子不对外,说怪也不怪

陕西关中自古人杰地灵,土地广袤肥沃。因此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衣食无忧,所以长久以来养成的封闭意识,陕西人的保守在全国是出了名的。陕西“姑娘不对外”的铁幕,已被改革开放的巨手所撕碎。如今的关中女子走南闯北四处打工,不仅嫁到外省也嫁到外国。

关中之:女子不对外,说怪也不怪

改革进入深水区,关中大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关中平原城市群覆盖面积逐步扩大!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关中女子不对外或许又要重现……关中平原城市群又增加了四位小伙伴!看看都是哪几位?

《规划》提出,要把关中平原城市群打造成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充分发挥关中平原城市群对西北地区发展的核心引领作用和我国向西开放的战略支撑作用。在原来基础上,新增山西临汾、运城,甘肃庆阳、平凉四座城市。

据国家发改委介绍,编制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是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以陕西为主的关中及周边甘肃天水、山西临汾和运城、河南三门峡等地区应抓住机遇。

关中之:女子不对外,说怪也不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