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果再诞生一个类似于华为的公司,你觉得哪些公司有这样的潜力?

北境农场周小逸


如果华为引领5G带领中国深耕物联网工业4.0ⅠT智能化并诞生一批细分企业,那中国将是无敌的存在!


岚沐春风


现在分析华为,能看到它超前的战略,能看到它一直以来对技术的投入,且占据了有巨大市场空间的行业。我们经常说进入信息时代,华为所扎根的就是信息领域,不管是互联网的基础设施,还是终端的手机,或者当今的物联网种种技术服务,华为所解决的都是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的问题。

未来看,我们经常说是人工智能时代,生物医药时代,那找到有潜力的公司,那就是为人工智能提供基础服务,献身于解决人延年益寿,且能增加超强本领的企业。或者对汽车这类超级行业的颠覆性技术:无人驾驶,在这一领域超前布局的公司,都可能有类似华为的成长潜力。

人工智能的话,国内上市公司科大讯飞已经有这个苗头了,曾经也接近千亿人民币市值了,初创公司而言,商汤科技技术团队让人印象深刻。虽然华大基因近期受到很大争议,我还是比较看好它在基因领域的布局。另外,大疆已是无人机领域的巨头,小马智行有无人驾驶小巨头的影子,或许百度也会拆分出一家无人驾驶平台型公司,其技术实力了得,也有着巨大发展空间。

当然,商业现实的残酷超乎想象,所遇到的挑战也超乎目前的想象。后来成长为巨头的,不管是华为,还是腾讯、阿里,在发展早期其实都是难以预料的。当下的公司,其实也看不出那些会成为20年后的霸主,手上尽是好牌,或占得先机的公司,并不能保证接下来的战斗中能继续保持领先,甚至能否存活也不确定呢。

预测未来,只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已,其实和娱乐一样,哪有什么准数呀。


财经作家邱恒明


未来中国大陆会不会再出一二个达到华为级别的科技公司?应该可以期待,从目前观察,上海的中芯国际有这个潜质,从体量看,未来8~1O年,中芯国际完全可能达到营收过千亿美元,再往前发展,营收总规模超华为不是没有可能。

为什么说中芯国际可能成为下一个华为级别的公司?可以由三个维度观察:

第一,从目前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代工厂“台积电”角度看,据报导,2O18年台积电总营收规模已过一万亿新台币,折人民币2500亿,折美元40O亿左右。而中芯国际正在朝国内芯片制造方向发展,目前12纳米芯片制造趋向量产,且技术发展速度很快,完全有可能发展成为大陆自创芯片的最大代工厂之一。

第二,芯片制造将成为未来20年发展潜力最大的行业。明年,世界将真正进入5G时代,这里不仅是5G相关通信设备,基站乃至终端手机需要巨量芯片,5G衍生出的大量智能家电需要巨量芯片,进一步看,在5G环境下正在快速发展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也需要海量芯片;再进一步看,5G时代将大大推进人工智能,特别是制造和服务业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快速发展,那么产业用芯片的数量也难以估量。完全可以预测,未来各类芯片的市场需求量会呈几何级数的爆发式增长。

第三,据了解,中芯国际不仅以芯片加工制造为主业,他还在加紧研发具有中国自主产权的芯片制造关键设备,如光刻机等;也不完全排除,中芯国际也会增加部分芯片设计的业务,为中国大量创新型小微企业提供芯片设计服务。

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芯片设计与制造将成为未来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行业,目前己处在大陆领先地位的中芯国际,其成长的速度,潜力正在显现。这里,不能不提及的是,美国对中国包括中兴、华为科技公司的封杀,无形中助推了并激发了中国加快自主芯片产业发展进程,也许5~1O年后,中国自创芯片产业不仅站住了,而且呈欣欣向荣发展之势,那么,我们不应该忘了感谢美国。


沈启群337


我不知道有哪些公司可以发展成华为,我从另一个角度,谈谈成为华为需要什么条件吧!

中国只有一个华为是远远不够的,看看美国,有英特尔、微软、高通、IBM、谷歌…而我们呢,除了一个华为,还有几个能和对方势均力敌的企业?

经济学家张五常说:在中国的悠久历史上,算得上是科学天才的有一个杨振宁,算得上是商业天才的有一个任正非。其他的天才虽然无数,但恐怕不容易打进史书去。

成就伟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企业的命运如何,实际上是和创始人的性格、价值观和格局息息相关的。

就像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说的那样:“军队的传统与性格,是由这种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与气质决定的。”



华为的成功,和任正非息息相关,我认为任正非有三点非常关键。

1、以“科技为本”的意识

要想成为“华为”,需要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精神,专心致志为客户服务,拥有“持之以恒做好一个螺丝钉”的战略耐心,还要具有攻克艰难,挑战尖端,进入行业无人区的追求与决心。

企业间的竞争就是“科技竞争”,华为要争夺的是什么?就是“核心技术”,持续数十年,用资金、人才对一个领域的冲锋。

核心的技术是最根本的东西,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那它在这个产业链当中没有话语权,也就必须是接受别人的游戏规则。

2、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公司管理体系

华为花巨额学费学习西方最先进管理经验的企业,同时又融合进自己的管理理念。“无私、奋斗”是任正非从始至终坚持的理念,舍得把权力和钱往外分。任正非通过分钱建立了一个有活力、追求发展的组织架构、体系,华为的发展才没有上限。

任正非经常说:“钱给多了,不是人才也成人才了”



3、时刻保持忧患意识与超前意识

任正非说:“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是我们的胜利之本”!

创业如同打江山,一旦打下了江山、成功了,也就追求享受、松懈了,失去了奋斗的精神,企业自然就会走下坡路。

为了保持组织的活力,让华为持续生存下去,他几乎是把自己的权力和财富都分享给了华为,他逼着自己和华为一直向前奔跑,老板都不贪生怕死,员工又何惜去英勇战斗!

最近风云激荡,华为的海外员工都喊出了“用胜利回报公司,不负青春。人在,阵地在!”的口号。

中国的强大,不是一个“华为”能解决的,需要几个,几十个,一百多个这样的“华为”,加油!


数码你我他


成为华为这样的公司有几个先决条件?

公司要有较大的规模,有强大的盈利能力,有正确的战略方向,肯投入研发。符合这几点的也有几家,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包括中兴。

但最难的是要有一个任正非这样不迷恋财富,视研发为财富,舍得散财的老总。一是把财散在研发上,保持技术领先。二是把财散到全体员工身上,把大家利益和公司捆到一起。华为持股模式是经典。只养在职,离职收获成果结清走人。这种持股模式最能维持企业的活力。


超宝145273329


我从另外一个角度回答这个问题。

华为这个民企在经受美国动用国家力量进行打压和制裁之时,所表现出来的气度胸襟和远见深深的给我们上非常重要的一课。

中国有句古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放在当下我觉得再适用不过了,华为事件让我们充分意识到,靠别人技术和产品永远做不成真正的自己,我们无法打破国家的界限,也无法左右意识形态的不同,世界的政治经济因某些胸襟狭隘的政治人物左右,难免不会再次受到像华为事件一样的冲击,国家也好,企业也好,个人也好,我们在华为这次对制裁所做出每一件值得我们崇拜甚至惊奇的做法所震撼。

要说哪个企业能像华为一样,我想所有企业都有可能,只要这个企业发展最终会影响到国家或世界的经济和格局,那他一定会未雨绸缪,我想已经有许多公司也已经像华为一样,默默的调整了自己企业的战略布局,只是我们现在还看不到,但我想,不久的将来,一批体现中国科技力量,拥有自己专利的产品和技术会一一面世,引领世界科技潮流。

本人乐观,愿见其成。


时尚转角HOPE


我觉得能有一个媲美大众,本田,丰田的汽车品牌更有意义。


财经剑客


1、大疆:

最具备华为特质:自主研发、专利占比高、国产化、海外市场占有率高。但大疆的产品毕竟是小众化、专业化的,即使发展再好,其营收和市值也无法跟手机这种人人必备、经常更换的产品相提并论。这主要是受限于产品类型。如果大疆未来国际品牌化完全形成,也涉及手机或家电领域,那么大疆也可以成为华为这样巨无霸公司的。

2、海尔:

从A股市值来看,海尔还不如美的这种没几样自主产品的企业。但不要忘了海尔是分拆上市,在港股、德股也有,而且旗下的海尔地产和日日顺这种独角兽企业都还没上市。其产业覆盖率和综合实力要比美的、格力这些参股型电器品牌强很多

另外海尔的主打产品都是拥有大量自主专利的,其主流产品都是自己的生产线,而不是靠代工,抗压能力很强。

虽然国内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但海尔在海外市场的占有率却越来越高,福布斯和胡润的品牌500强排名齐创新高,是我国乃至亚洲家电品牌的最高排名。国外家电领域的口碑非常好。未来自主创新也多元产业齐发力,达到华为这种全球瞩目的水平是很有可能的。

3、比亚迪:

比亚迪在很多人眼里只是一个低端家用车的品牌,这种观点源于十几年前廉价的比亚迪F3让无数工薪家庭圆了有车梦。于是这种低端化路线的烙印都留在了很多人的心里。

其实现在的比亚迪比十几年前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成为了亚洲最大的电动轿车品牌,而且专利创新能力极强。几年前就已经把新能源公交远销欧美发达国家,而且比亚迪不仅仅在做汽车,就连磁悬浮列车也已经走向海外,并且饱受好评。

最近一则消息又让很多人对比亚迪刮目相看。由于多家富士康未能如期复工,苹果直接把部分订单转给了比亚迪,这家国人眼中的汽车生产商接到了大笔的手机代工订单,开始接班富士康做起了集成电路和手机总装的业务。其实力之全面的确让人惊叹。


城市发展报告


虽然有蹭热点的嫌疑,但我还是非常有兴趣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好问题。


要准确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归纳几条标准,即华为已经达到的标准,然后用这些标准去衡量哪些公司符合条件。


我列举了三条,如果你有更好的、或者其他标准,欢迎补充:

  1. 是否有核心技术?不怕被供应链掐脖子,不怕被封杀。这一条用核心专利全球排名来验证。
  2. 是否引领市场?市场份额全球第一或者第一阵营。这一条用销售额及市场占有率排名来验证。
  3. 是否具有持久的技术竞争力?这一条用研发收入占比、以及研发人员占比来验证。


在对比了多家独角兽公司的数据后,我认为各方面最接近华为的是大疆DJI,数据如下:



此外,除了持续的研发投入,抢占专利制高点之外,老板的胸怀和视野,也是我非常看重的指标,因为它们决定了公司能走多远。


任正非在2003年差点把华为卖给摩托罗拉,因故终止之后,就对全公司下了命令,做好有一天与美国人在山顶冲突的准备。所以今天华为有各种备胎、各种B计划,我们不应感到奇怪。任正非虽然做企业很成功,可是他接受采访的时候,说的最多的话,却是教育,他有一句话,感动了无数人:

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


而大疆呢?

在大疆的官网上有一句公司创始人汪滔的话:

几十年间,我们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我们却鲜有能够打动世界的科技产品、文学及艺术作品,缺少文化价值观的输出,只能对舶来文化趋之若鹜。DJI就是个敢于说真话的孩子。这里由一群从不妥协、极富洞见、坚持梦想的人聚合而成。我们坚信实干而非投机,坚信梦想而非功利。我们坚决践行全新的文化价值观和思维方法论,从创始之初至今从未改变。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欢迎三连,求点赞、求关注、求转发。


在下秦公子


这种公司是可遇而不可求。首先,天时和地利:任正非创业年代环境条件和任正非的经历,性格的机缘匹配,就像地球的各项天文参数在银河系中数亿亿万星球天文参数那么罕有,几率太低。其次,是人。任正非的世界观在形成过程中,学习并融入了毛泽东思想体系,结合企业实践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哲学思想,练就了大气磅礴。能够洞查先机,透过现象抓本质的本领,才能够带领企业立足中国奔向世界的行程中,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