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有漏洞,我們該如何填補?

制度有漏洞,我們該如何填補?

文|馬亞軒律師

(05)

學生遲到不是大事。

何老師因此就將其罰站,確實有些粗暴、簡單。

這位何老師,27歲,畢竟還處於剛從孩子轉過來的階段。

但話說回來,學生遲到,老師怎樣處理,只要不違反國家法律和涉及公序良俗,本質上都屬於教師教育方式方法的範疇。

家長對此有異議,可以通過與學校、老師溝通的方式來解決。

如果認為老師有違規或者存在師德師風問題,大可以向教育主管部門反映或者投訴舉報。

涉及違法犯罪的也有相應的法律救濟渠道。

但趙所長只因一己之私,就隨意動用公權力,以訊問調查為名,任意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這樣的做法,說白了就是違法使用公權力來洩私憤。

(06)

網友說,權利不分大小,濫用都很危險。

我讀初三時,學校就有位惡少,爹是李剛,不是……,是派出所所長。

惡少時常拿些手銬,警具之類,在學校耀武揚威,欺男霸女。

甚至晚上趁宿管老師不注意,溜進學校女生集體宿舍與女友私會,其他同學出於對權利的恐懼當然不敢作聲。

這事當時我並不知道,直到高二才偶爾聽一位女同學說起。

現在想來,這位惡少的行為與其父平日之行為不無關係。

公安公權力作為維護社會安定的基礎性力量,倘若被任意使用,意味著將置普通民眾於極度不安全的生存環境中。

因為你不知道哪天你會被警察帶走,哪天被關進高牆、小黑屋,被強行搜身脫掉衣服,或者遭受無緣無故的毒打。

我們已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等法律來規範我們的人民警察。

但類似趙所長事件的出現,讓我們不得不反思,法律已如此完備,為何還有類似不法行為的發生,這些法律制度漏洞又是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07)

九十年代初,互聯網剛剛起步。

劉強東靠幫別人寫代碼賺了幾十萬,一時野心勃勃,斥資24萬,買下一個餐館。

發誓要創立中國的餐飲連鎖企業。就像麥當勞,肯德基。

開張日,給員工訓話說:要讓每個人都賺大錢錢,改變貧窮命運,讓父母搬進小洋樓。

員工們意氣風發,立即進入各自崗位。

過了段時間,他召開全體員工大會。

一看賬單,他說:你們好……狠!麼短時間,就把我吃破產辣。

你們買菜虛報賬,8塊錢的菜敢報18塊。收款員談戀愛,客人吃了飯居然沒人收錢。你們每天在餐館裡大聚餐,呼朋喚友,好酒好菜,大塊朵頤。你們把賺到的錢偷偷私分……

不是……,你們咋能這樣對我,蒽?蒽?

制度有漏洞,我們該如何填補?

(08)

劉強東第一次創業,不計血本不說,並且對員工辣麼好,最後卻落得倉皇北顧,滿心淒涼。

秋風蕭瑟,北京的秋天無恥的更像初冬,晚上出門分分鐘凍成狗,東哥夾著膀子走在中關村街頭……

猛地一個機靈,東哥意識到創業失敗的原因可能是企業運營制度有漏洞。

對,一定是漏洞!

自此。

劉強東,潛心研究員工,研究沒有漏洞的公司運營制度,邊研究邊利用業餘時間創辦了京東,中國三大電商巨頭。

制度有漏洞,我們該如何填補?

(09)

民國黑幫教父,杜月笙。

總統黎元洪送他對聯:“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大學者章太炎、名士楊度、律師秦聯奎都是他的座上賓。

孔祥熙、宋子文、戴笠這樣的國民黨大佬也都是他的密友。

就連蔣介石都對他禮待有加,忌憚三分。

制度有漏洞,我們該如何填補?


(10)

1910年。

上海灘青幫老大黃金榮給兄弟們打賞,眾兄弟笑滴合不攏嘴。

年僅23歲杜月笙因為得力有為,得到了最高獎賞——三千塊大洋。

黃金榮說:“這些錢夠你在上海買一座豪宅!”

但杜月笙接過錢兔子般立馬就溜。

黃金榮很好奇,對手下說:“盯著他,看這廝拿錢幹啥子去?”

杜月笙一路小跑來到金橋,將所有賞錢全部分給手下弟兄。

他說:“我杜某能有今日,多虧各位兄弟相助。”

黃金榮知曉此事後大驚,不禁感慨:

“小小年紀,就窺得人性天機,恐怕我死後,上海灘就是他的天下了!”

說這話時,黃金榮無論如何都沒想到。

他還沒死,杜月笙就已經威震整個上海灘。

制度有漏洞,我們該如何填補?

(11)

劉強東,初次創業,不知道人心的卑劣和不可考驗,太相信人,因此落得滿心淒涼。

但失敗後的劉強東便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研究員工,研究漏洞,研究人性,開始在京東建立現代化的完備嚴密的財務制度,考核激勵制度。

另外,對員工依舊慷慨,這一切都是順應了人性的基本法則,所以事業順風順水,一直衝到成為中國電商巨頭。

民國黑幫教父,杜月笙。

心中有大格局,對自己的弟兄毫不吝嗇,敢把黃金榮賞的三千大洋全分給弟兄們。

讓弟兄們從心裡認可這個老大,人心沒有漏洞,讓弟兄們不願意赴湯蹈火,捨身追隨都難。

制度有漏洞,我們該如何填補?


(12)

我們常講制度的漏洞。

但制度有漏洞根本原因卻是漏掉了人心,漏掉了人性,漏掉了人類最基本的常理與法則。

低劣的制度結構總是假定人性會展現最善良美好的一面,並以此來安排整個制度架構。

但為人所不知的是,人性是水,是一個不確定的存在,不會像你期望的那樣持續展現它美好的一面,而是隨著情緒境遇的轉換,展現不同的一面。

陽明先生說:人性皆善,中和是人人原有的,豈可謂無?但常人之心既有所昏蔽,則其本體雖亦時時發見,終是暫明暫滅,非其全體大用矣。

意思是人性本來都是善良的,但平常人的心太脆弱敏感,容易被情緒或者私慾遮蔽,從而暫明暫滅,變幻不定。

(13)

我們認為,有漏洞的制度都包含以下特點:

一、對人性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有漏洞的制度往往不是渴求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合作,而總是肆意地剝奪他人的應有利益。

在這樣不平等的交易中,卻偏執地認為對方會展現出他人性的光輝,而不損害自己利益。

二、無視他人的辛勤付出,任意剝奪他人的應有利益。

制度的漏洞源於規則制定者的自私和偏執。

人心的敏感程度遠超你的想象,你以為損傷他人利益的行為,不會給對方造成多少的心理負擔,殊不知對方內心早已視你為死敵。

制度的漏洞總會毫不客氣地激發人性最深處的惡。

三、因循守舊而不思進取,過於愚鈍且缺乏靈敏。

低劣的制度總是難以改變,因循守舊的不是制度本身,而是制定制度的人。

盧梭說,人類社會中的人,人類一開始追求的是獲得生活必需品的能力,繼而演變為獲取剩餘的能力,然後,他從中體會到了樂趣,接著獲得了無限的財富,在蹂躪過許多人類後,我的主人翁終於要扼殺一切,直至成為全宇宙的唯一主人。這即便不是人類生活藍圖的概況,也應當是人類道德藍圖的縮影,或者至少是所有文明人內心深處的隱秘奢望。

因此,規則制定者一旦從剝奪他人的利益中獲得好處,人類不勞而獲的天性就會讓人上癮,從而不能自拔,難以改變。

(14)

我們回過頭去看副所長抓老師事件。

這表面是一個簡單的派出所副所長為所欲為的霸道行為,但實際卻是公權力被肆意濫用的行為,更是反映了相應制度的漏洞與缺失。

而彌補這一漏洞的根本還是填補人性的漏洞,這是解決一切制度缺失的根本方法。

彌補制度的漏洞,需要注意一下幾點:

第一,人性經不起考驗,所以制度不應該對人性抱有任何期望。

美國法學家博登海默認為:法律的進步作用之一乃是約束和限制權力,而不論這種權力是私人權力還是政府的權力。

正是因為人性不可考驗,所以我們要約束權力,無論是警察公權力,還是公司內部的管理權力。

第二、尊重人的價值,重視他人勞動。

人的天性就是以自我為中心。

會有意無意地忽略他人的付出與努力,換句話說,我們的努力在被人的眼裡一文不值,他人的努力與價值在我們眼裡也是一樣,這是人性的卑劣,但萬不可成為制度規定的依據。

因為人性的卑劣,常常又是反人性的,你一旦在制度中,挑戰了人性,也必將吞食由此帶來的惡果。

第三、將心比心,用良知喚起良知。

古人講:夫聖人之心,以天地萬物為一體。

當你懂得換位思考,設身處地考慮別人的處境,以古人所說的萬物一體之心去觀察世界,你將得到的是真實的世界,不偏執,不自私,達到“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的聖人之境。

制度根本沒有漏洞,有漏洞的只是人心。

只因為人性客觀存在,我們無力改變,只能遵循其規律,順勢而為,國家對公權力的控制如此,我們對待其他人如此,公司對待員工亦是如此。當你明白這些,你就會明白該做什麼,怎麼去改變,找到自己的方式路徑並且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一切智慧的源頭,更是人類認知頂峰的明珠,當你採擷手中,你會感到無比的溫暖,你的心會變得柔和,不在心累,不再糾結,幸福過完此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