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科学的审美观:审美科学通俗超话--引言


塑造科学的审美观:审美科学通俗超话--引言


引言:孔雀是美的吗?

网友问:孔雀是美的吗?

回答:不能一概而论。就孔雀本身而言,分雌雄,相对雌孔雀而言,雄孔雀外在美的条件占比较高,尤其是雄孔雀开屏时,使人产生美感的可能性较大。

网友问:孔雀开屏时,从不同的角度看都是美的吗?

回答:孔雀开屏时,从前面看,多数人会认为是美的。从后面看,多数人会认为是丑的。从上面往下看,前后都能看到,又美又丑;前后都看不到,不美也不丑。

网友问:孔雀开屏时,从不同的距离看都是美的吗?

回答:不一定,需要在适当的时空距离内看。太远看不清孔雀,谈不上美丑。太近看泰山,只缘身在此山中而不见大山之壮美。

还需要在适当的心理距离内看,若心理距离太近,功利意识占主导,比如在商人眼中,孔雀美不美无关紧要,羽毛可卖钱获暴利,肉可食,但捕杀野生动物,终究逃不掉大自然的报复;若心理距离太近,冷漠不感兴趣,比如在流浪汉的眼中,孔雀开屏再美,终究抵不上一个面包香甜可口。

网友问:为什么在环保达人的眼里,只有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孔雀才是最美的呢?

回答:这是因为,一方面观赏者的年龄、文化修养、民族习俗、社会地位等心理背景有差异,另一方面观赏的对象所处的时空背景,比如是在公园被人圈养或在野外自由自在繁衍都有所不同,这两方面都间接地影响着观赏者的审美感受。所以说,在崇尚大自然的环保达人的眼里,只有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孔雀才是最美的,被人剥夺了自由的孔雀根本谈不上美!

网友问:请举例说明时空、心理背景对审美有何影响?

回答:比如《芙蕖》一文中,荷花处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中,带给李渔的观赏可谓美不胜收,“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因此,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

至于心理背景对审美的影响,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见了城北徐公,又照镜子看了自己的容貌,认为自己确实不如徐公英俊。但妻、妾、客人都说自己比城北徐公英俊,这其中又隐藏着什么心理背景呢?

邹忌最后发现,自己受了这三个人的蒙蔽。妻子说自己比城北徐公英俊,是因为妻子受了“偏爱”自己的心理背景的反决定;妾说自己比徐公英俊,是因为妾受了“惧怕”自己的心理背景的反决定;客人说自己比徐公英俊,是因为客人受了“有求”于自己的心理背景的反决定。三人都说了让自己高兴快乐的好话,因为好话似春风,人人都喜欢听,很少有人不受好话的蒙蔽。

要想把这些问题说清楚,看来确实不简单!恐怕没人比我能说的更清楚,不信你试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