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是否可以通連:給自己一條紐帶吧

我們每天都要與人溝通,與我們的家人、同事、朋友、甚至是路過的陌生人。所謂“溝”者渠也,“通”者連也,“溝通”本身的意思是藉助某種渠道使雙方能夠通連。

溝通是否可以通連:給自己一條紐帶吧


1 “通”在於用什麼連接


在婚姻中,如果你攤上了一個愛逃避愛冷戰的伴侶;

在教育中,如果你遇到一個愛頂嘴愛叛逆的孩子;

在工作中,如果你碰到一個愛挑剔愛發火的老闆;

此時的你需要藉助一條紐帶把彼此的距離拉近,讓真正的心靈相通,這條紐帶也許是一個陽光般的笑臉,也許是一聲深情款的問候,也許是一個確認的眼神.

讓我們的溝通藉助某種渠道使雙方通連。

溝通是否可以通連:給自己一條紐帶吧


2 “通”在於對方如何回應


溝通沒有對與錯,只有“有效果”或者“沒有效果”之分。

自己說得多麼“正確”沒有意思,對方收到你想表達的信息才是溝通的意義。

因此,自己說什麼不重要,對方接受什麼才重要。

在進行溝通時,對方是否有過這樣的行為:

1)不管你說什麼?對方不搭理,把任何話都當做耳旁風,假裝聽不見;

2)無論你講了多少遍,對方仍無改變;

3)對方直接摔門而去。

如果我們的溝通,出現上面的任何一種行為,需要改變一下自己的溝通方式。

溝通是否可以通連:給自己一條紐帶吧

3“通”在於如何“聽”


聽是溝通最重要的環節。

如果想有個好的溝通效果,要先學會傾聽。

當溝通用非語言的方式進行時,傾聽將需要用眼睛來完成;

當溝通用語言的方式進行,傾聽將需要同時用眼睛和耳朵進行。

1)傾聽觀察

孩子:媽媽,你買的兩個雞腿,都被妹妹吃掉了。

媽媽:哦,兩個都吃了,你一個都沒有吃到?

孩子:是啊。

2)傾聽感受

孩子:媽媽,我不想畫素描了,天天都畫橫線,沒意思。

媽媽:你感到有些乏味?

孩子:對啊,我想早點兒學習畫人像。

3)傾聽需要

孩子:媽媽,你不覺得做家務是一件沒有創造力的事情嗎?

媽媽:你希望做家務的過程變得有趣,有創意?

孩子:是啊,我們可以來研究一下。


溝通是否可以通連:給自己一條紐帶吧

不管哪種傾聽,都要有心。

5個富有同情心的傾聽方法:

1) 除非特別要求,否則不要試圖給解決問題和提出建議;

2) 如果你的朋友無法說出他的感受,請耐心;

3) 放下防禦姿態,等對方講完後再表達自己的感受;

4) 使用反思性傾聽,當對方說完一件事,做個總結,表示重視讓對方能夠繼續把事情講清楚;

5) 當朋友受傷時,請提供同理心,不要憐憫。

4“傾聽”是親子關係的良藥


溝通是否可以通連:給自己一條紐帶吧

說到傾聽,我想講述我和女兒的一個故事,讓我對傾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春節期間,高速長達15小時的擁擠路程沒有阻礙我們回家的念頭。

在車上女兒一直拿著手機看,我多次提醒她注意眼睛,但她仍然拿著手機“咯咯”傻笑。

駛入高速服務區休息,我發現手機不見了。

服務區的衛生間、洗手池和餐飲臺,凡是去過的地方我們都找過,撥打手機回應已關機。

直覺告訴我手機丟了,看著女兒,她只是低著頭說:“媽媽,我忘記把手機放在哪了!”想不起來當時自己是什麼表情了,但一定很難看。

我和老公急忙掛失電話和銀行卡,無奈之下也只能繼續前行了。

我和孩子坐在車的後排位置,各自望著窗外。

過一會兒,女兒拿起水杯遞給我說:“媽媽,你不責怪我嗎?”

我僵硬的臉頰勉強擠出一絲笑容。

過一會女兒望著我繼續說:“媽媽,其實我總是愛丟三落四的,你發現沒有?家裡的鑰匙我都丟了兩把了,人都說女孩子是比較細心的,為什麼我總是這樣子的?”。

孩子的眼中有些溼潤,一顆顆碩大的眼珠瞬間流了下來。

我拿出紙巾幫她擦拭,女兒用袖口邊擦邊說:“可能我是被奶奶寵壞了,平時房間亂了都是她來收拾,所以平時你一直責怪我東西亂放找不到,我都假裝聽不見,有時還故意扔東西,我覺得你對我的關心不夠,你總是責備我,從來沒有問問我的感受,回到家裡總說你忙,家裡亂沒人打理,東西亂放。。。”,她的語速越來越慢,邊說邊擦著眼淚。

這是我第一次從孩子的口中認識到自己,在孩子的眼裡,我似乎是一個不講道理愛訓斥小朋友的媽。

而我卻一直固執地認為自己是一個“好”媽媽,我陪她一起學習、幫她整理房間,但從來沒有靜靜地聽聽孩子的想法。

這一路上,通過傾聽,孩子讓我長大了。

傾聽讓感情更融洽,傾聽讓彼此的溝通更順暢。

建立溝通的紐帶,好的溝通先從傾聽開始吧!

溝通是否可以通連:給自己一條紐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