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是否可以通连:给自己一条纽带吧

我们每天都要与人沟通,与我们的家人、同事、朋友、甚至是路过的陌生人。所谓“沟”者渠也,“通”者连也,“沟通”本身的意思是借助某种渠道使双方能够通连。

沟通是否可以通连:给自己一条纽带吧


1 “通”在于用什么连接


在婚姻中,如果你摊上了一个爱逃避爱冷战的伴侣;

在教育中,如果你遇到一个爱顶嘴爱叛逆的孩子;

在工作中,如果你碰到一个爱挑剔爱发火的老板;

此时的你需要借助一条纽带把彼此的距离拉近,让真正的心灵相通,这条纽带也许是一个阳光般的笑脸,也许是一声深情款的问候,也许是一个确认的眼神.

让我们的沟通借助某种渠道使双方通连。

沟通是否可以通连:给自己一条纽带吧


2 “通”在于对方如何回应


沟通没有对与错,只有“有效果”或者“没有效果”之分。

自己说得多么“正确”没有意思,对方收到你想表达的信息才是沟通的意义。

因此,自己说什么不重要,对方接受什么才重要。

在进行沟通时,对方是否有过这样的行为:

1)不管你说什么?对方不搭理,把任何话都当做耳旁风,假装听不见;

2)无论你讲了多少遍,对方仍无改变;

3)对方直接摔门而去。

如果我们的沟通,出现上面的任何一种行为,需要改变一下自己的沟通方式。

沟通是否可以通连:给自己一条纽带吧

3“通”在于如何“听”


听是沟通最重要的环节。

如果想有个好的沟通效果,要先学会倾听。

当沟通用非语言的方式进行时,倾听将需要用眼睛来完成;

当沟通用语言的方式进行,倾听将需要同时用眼睛和耳朵进行。

1)倾听观察

孩子:妈妈,你买的两个鸡腿,都被妹妹吃掉了。

妈妈:哦,两个都吃了,你一个都没有吃到?

孩子:是啊。

2)倾听感受

孩子:妈妈,我不想画素描了,天天都画横线,没意思。

妈妈:你感到有些乏味?

孩子:对啊,我想早点儿学习画人像。

3)倾听需要

孩子:妈妈,你不觉得做家务是一件没有创造力的事情吗?

妈妈:你希望做家务的过程变得有趣,有创意?

孩子:是啊,我们可以来研究一下。


沟通是否可以通连:给自己一条纽带吧

不管哪种倾听,都要有心。

5个富有同情心的倾听方法:

1) 除非特别要求,否则不要试图给解决问题和提出建议;

2) 如果你的朋友无法说出他的感受,请耐心;

3) 放下防御姿态,等对方讲完后再表达自己的感受;

4) 使用反思性倾听,当对方说完一件事,做个总结,表示重视让对方能够继续把事情讲清楚;

5) 当朋友受伤时,请提供同理心,不要怜悯。

4“倾听”是亲子关系的良药


沟通是否可以通连:给自己一条纽带吧

说到倾听,我想讲述我和女儿的一个故事,让我对倾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春节期间,高速长达15小时的拥挤路程没有阻碍我们回家的念头。

在车上女儿一直拿着手机看,我多次提醒她注意眼睛,但她仍然拿着手机“咯咯”傻笑。

驶入高速服务区休息,我发现手机不见了。

服务区的卫生间、洗手池和餐饮台,凡是去过的地方我们都找过,拨打手机回应已关机。

直觉告诉我手机丢了,看着女儿,她只是低着头说:“妈妈,我忘记把手机放在哪了!”想不起来当时自己是什么表情了,但一定很难看。

我和老公急忙挂失电话和银行卡,无奈之下也只能继续前行了。

我和孩子坐在车的后排位置,各自望着窗外。

过一会儿,女儿拿起水杯递给我说:“妈妈,你不责怪我吗?”

我僵硬的脸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过一会女儿望着我继续说:“妈妈,其实我总是爱丢三落四的,你发现没有?家里的钥匙我都丢了两把了,人都说女孩子是比较细心的,为什么我总是这样子的?”。

孩子的眼中有些湿润,一颗颗硕大的眼珠瞬间流了下来。

我拿出纸巾帮她擦拭,女儿用袖口边擦边说:“可能我是被奶奶宠坏了,平时房间乱了都是她来收拾,所以平时你一直责怪我东西乱放找不到,我都假装听不见,有时还故意扔东西,我觉得你对我的关心不够,你总是责备我,从来没有问问我的感受,回到家里总说你忙,家里乱没人打理,东西乱放。。。”,她的语速越来越慢,边说边擦着眼泪。

这是我第一次从孩子的口中认识到自己,在孩子的眼里,我似乎是一个不讲道理爱训斥小朋友的妈。

而我却一直固执地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妈妈,我陪她一起学习、帮她整理房间,但从来没有静静地听听孩子的想法。

这一路上,通过倾听,孩子让我长大了。

倾听让感情更融洽,倾听让彼此的沟通更顺畅。

建立沟通的纽带,好的沟通先从倾听开始吧!

沟通是否可以通连:给自己一条纽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