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玉】潜力被激发,活力被释放,这个地方的营商环境日益改善!

【他山之玉】潜力被激发,活力被释放,这个地方的营商环境日益改善!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围绕市场主体需求,聚焦转变政府职能,将近年来“放管服”改革中的有效经验做法上升为法规,以政府立法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毫无疑问,《条例》草案在规范政府行为、维护市场的公平性与透明性的同时,也给企业送上了“定心丸”。

据了解,这也是国家层面首次出台此类条例。重点是“确立对内外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的营商环境基本制度规范”。其中“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也被外界热切关注。有专家表示,“平等、公平”也是该条例体现的核心。

“优化营商环境”是今年立法计划的关键词之一。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国务院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首次提出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明确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共同起草。7月14日,有关部门就《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10月8日该《条例》草案正式通过,意味着不仅要深入发展“放管服”,更明确规范了政府在其中处于怎样的角色,这为未来发展也带来更多空间。《条例》草案中提到更大力度放权、持续放宽市场准入。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国家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各类市场主体均可依法平等进入。

日积跬步,终至千里。近两年来,全国各地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优化营商环境热潮,并在营商环境建设实践上书写了一份份新的“城市答卷”。

深圳市光明区:

先后出台“1+18”和“鸿鹄计划”等政策,“真金白银”地支持企业引才和育才,主动聚焦企业发展各阶段需求,并切中要点地对企业给予政策支持。

深圳光明区:软硬兼施,让企业发展无后顾之忧

一直以来,不断优化良好的营商环境已成为光明发展的重要砝码。尤其是近两年来,为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光明区从人才引进、产业扶持、住房保障等方面帮助解决各类人才的创业安居问题,同时在交通、医疗、教育等配套上也不断地完善优化,全方位解决企业人才在光明的后顾之忧。

“光明区在硬件配套和政策支持上为高新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在这里,我们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放手拼搏。”华星光电副总裁吴庆军说。

据介绍,2016年7月华星光电G11项目正式确定落户光明,当时项目用地土地整备时间紧、难度大,但在光明区政府高度重视,强力推进下,整个项目一期用地土地整备工作仅用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

吴庆军表示,是光明区营商服务效率之高,坚定了他们深耕光明的信心。对于光明未来的营商环境发展,他认为,光明必会发展得更好更强,因为光明区政府主动聚焦企业发展各阶段需求,对企业给予的政策支持总能切中要点。

据悉,光明区近几年先后出台“1+18”和“鸿鹄计划”等政策,“真金白银”地支持企业引才和育才;现金奖励表现优秀突出的技能型人才;关注区重点企业与职业技术院校合作共建特色培训基地,视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现金补贴,推动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优质企业铺天盖地”的金字塔型产业生态体系,着力实施三大政策工程——包括助力大企业做强做优的“鲲鹏工程”、扶持中小微企业跨越发展的“雏凤工程”及构建光明一流宜居宜业环境的“筑巢工程”。

今年5月,光明区政府又出台了《光明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其中包括“提升开办企业效率”“加快项目落地与建筑许可办理”“优化水电气报装服务”“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督与服务”等17个方面,共计57条措施。

硬件配套和软件服务双管齐下,不断吸引企业入驻光明区。数据显示,2018年,光明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至987家,增幅达60.6%,增速排名深圳第一位。其目标是,2019年国高企业要达到1200家左右。

【他山之玉】潜力被激发,活力被释放,这个地方的营商环境日益改善!
【他山之玉】潜力被激发,活力被释放,这个地方的营商环境日益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