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爸爸”培養出5個博士:選擇讓孩子平庸還是優秀,就看這1點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的侵襲,各大中小學延期開學……此時此刻,宅在家裡就是對祖國最大的貢獻。

除了關注疫情最新進展就是和家人一起看電視了,前不久,央視4套節目《謝謝了,我的家》請到了一位讓人印象深刻的父親,他的名字叫“蔡笑晚”。他一共有6個孩子,其中5個都成了博士,還有一個是中科大碩士。

“穷爸爸”培养出5个博士:选择让孩子平庸还是优秀,就看这1点

大兒子是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2008年榮獲世界統計學“諾貝爾獎”;

二兒子是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博士,曾任美國高盛公司副總裁,現在紐約開公司;

三兒子是美國聖約翰大學博士,現在自己創業;

四兒子是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博士,現在上海創辦私立醫院;

五兒子是中科大碩士,現在在銀行機構擔任要職;

六女兒18歲麻省理工博士,22歲哈佛博士,現為哈佛終身教授。

很多人可能以為能夠培養出這麼厲害的孩子,蔡爸爸的收入肯定很高,從小就給孩子提供了非常優渥的家庭環境,但事實恰恰相反。 因為家裡孩子多,身為小學教師的蔡爸的工資只夠維持基本開銷,很長時間裡一家8口人都是擠在農村一間租來的、30多平米的破房子裡生活。

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國農村還處於盛行“讀書無用論”的環境,儘管是在這樣的壓力下,蔡笑晚仍然支持孩子唸書,蔡爸爸相信:“人的智力相差無幾,從小給予孩子正確引導,就是讓孩子成才的第一步”。

除了早早幫助孩子日常行為的規範,蔡笑晚還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思維啟蒙教育,尤其重視孩子腦力思維的培養。 大兒子蔡天文出生還不到十天時,蔡笑晚就在他下巴上劃一下,就唸“一”;劃兩下,就唸“二”…… 兩三個月時,輕打他的手心,邊打邊念“一、二、三、四、五”,當這樣的動作每天重複多次之後,小天文開始對數字變得異常敏感。 孩子3歲之後,蔡爸經常給孩子出一些趣味思考題,用講故事的方式,講給孩子聽,聽完之後讓孩子回答故事中的問題。 從大兒子再到小女兒,日積月累下來,像是加減乘除法、邏輯推理等問題,孩子們在遊戲中就學會了。

小女兒蔡天西更是由於記憶思維能力出眾,11歲就被我國著名數學家、中國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徐森林選中加入中科大少年預備班。 每每有人向他問起育兒秘訣,蔡笑晚總會笑盈盈地說:“早期教育奠定智力基礎;而獨立自學能力是終身學習的方法。有了基礎、方向和方法,成功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從小奠定智力基礎的孩子不僅學習上厲害,他們邏輯思維非常縝密,在日常生活中也會表現出色。

其實,原生家庭只是基礎條件,更重要的是父母對於孩子的後天教育。從小給予好的引導,才是孩子從平庸跨越到優秀的終極秘密。

學霸與學渣之間的差距,其實並不在於智商高低,而在前期家長對於孩子的腦力開發! 可以說每一個橫空出世的學霸,背後都有一對非常重視孩子的思維、腦力開發的聰明父母!甚至可以說,每一個學霸其實都是“腦思維訓練”的受益者。 人類大腦的發育主要集中在0-15歲這個時間段,其後不斷減少,15-80歲基本沒有變化。

這也說明了,孩子0-15歲的學前和小學階段是大腦發展的關鍵時期,如果思維能力在兒童時期沒有好好訓練,那麼他成年後,將會吃到更多苦頭,走更多彎路。

所以一定要從小進行思維訓練,得益於現在發達的網絡,希望家長也能利用好在家放假的時間,給孩子做一些思維訓練的遊戲或者閱讀這方面的書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