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大媽的情感需求,不能只有婚戀騙子知道

原標題:馬上評|單身大媽的情感需求,不能只有婚戀騙子知道

單身大媽的情感需求,不能只有婚戀騙子知道

8名青年男女在婚戀交友網站上冒充50歲左右成功男士,以談戀愛為幌子,專門騙取中老年女性信任,得手後再以“內部消息”為由,鼓動被害人“投資”非法賭博遊戲平臺,5個月內共有10多個省市20餘名被害人上當受騙。2018年12月27日,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檢察院以涉嫌詐騙罪將餘某等人提起公訴。(檢察日報,1月1日) 電信網絡詐騙不是新鮮事,以婚戀為偽裝的婚姻騙子也很常見,但冒充“暖男”,專挑中老年女性下手,鼓動“投資”賭博平臺,再通過吃賭博網站的返利或者盜取被害人賬戶資金等方式獲利,確屬之前很少見到的“新型精準”婚戀詐騙。

這些年,“中國大媽”作為一個代名詞,不僅在廣場舞中活力四射,也頻頻出現在抄底黃金之類的新聞中,一度有過“擊敗金融巨鱷”的傳說。這些傳說自然很不靠譜,但是中國大媽手裡有錢,顯然是被騙子們重點關注到了。

很多保健品、醫療器械,包括很多傳銷組織,都盯上了中國大媽。新型婚戀詐騙,也學會了這一套路。女性相比男性往往更為長壽,有很多喪偶的大媽,加上離異的,確實是個不小的群體。

把賣保健品時噓寒問暖的那一招,直接複製到“談對象”上來,偽裝成大齡單身男子,通過婚戀網站的背書,不僅迷惑性很強,也正中了大媽們現實的情感需求。賣保健品的是偽裝成了親生兒女,婚戀詐騙卻偽裝成了半路夫妻,後者當然更具“殺傷力”。

某種意義上,每一個情感需求的空白地帶,就是一個騙術的“用武之地”。不能責怪大媽們警惕性不高,更不是什麼智商衰退跟不上時代。社會心理學上,要說服一個人,有一種方法叫“外周途徑”。你不是防範意識強嘛,那就故意告訴你一些你的準確個人信息。還是不信?再給你一些可以驗證的東西——當然,都是提前設計好的。比如新聞中的案例,忽悠大媽搞“投資”,第一次銀行賬戶裡確有盈利,等第二次大批量“投資”,就什麼都沒有了。真如一些網友總結的“你看中了人家的利息,人家看中的是你的本金”。

電信網絡詐騙,從來都是一整套邪惡的產業鏈,光抓幾個具體實施詐騙的還不行,得發力摧毀整套產業鏈。要有效降低中老年人遭遇婚戀詐騙的風險,除了要加強普法宣傳,切實提升大媽們的防範意識能力,更重要的還是要“築牆”。

從信息安全保護到電信運營商管理,從受害者本人警醒到銀行防範、司法打擊等等,都是一道又一道需要築好的保護牆。為什麼騙子可以輕鬆偽裝成大齡單身男子?婚戀交友網站的實名審核不到位,本身就是大漏洞。要強化監管,落實責任。那些非法的賭博遊戲平臺,更得重點打擊。

不得不說的是,騙子的嗅覺往往十分靈敏,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單身大媽們的情感需求,無疑是個現實的問題。一方面,子女們應該給予更多的理解支持,社會也應該更加寬容以待;另一方面,公安、社區、婦聯等機構,需要更好發揮服務職能。不會給騙子們留下可鑽的空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