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訓練的基本邏輯,每個訓練者都應該知道

我們剛開始健身,都會接觸到抗阻力訓練,抗阻力訓練是對抗阻力的運動,但不是隨便的舉舉鐵就可以。它需要遵循一些原則。

搞肌君把抗阻力訓練分為6個層面的金字塔。

每一層都是上層的基礎,沒有足夠穩定的基礎,上層很難發展。其主要表現為,潛力難以充分發揮、成績停滯與損傷。

健身訓練的基本邏輯,每個訓練者都應該知道

這就好像修樓房一樣的,下層沒有修好,上層就不穩定,越往上風險越高。最終只能倒塌。

我們具體來看看每個版塊的意義。

關節活動度是抗阻力訓練的基礎,非病理性的關節活動度主要由筋膜粘連所限制。在關節活動度不夠的情況下做抗阻力訓練實則上是對關節的破壞。

關節活動度以上是運動控制,它由神經系統管制,不佳的運動控制能力無法做出正確有效的動作模式。

解剖學適應是抗阻力訓練的準備環節,主要是使關節囊、韌帶、肌腱做好準備。

最大肌力可能是一個最重要的變量,它承載了後期的轉化專項運動的橋樑。最大肌力主要來源於神經的發展。

專項,這裡不僅指有運動表現需要的爆發力、耐力,也包括大眾需要的減脂、增肌、塑形。他們都是抗阻力訓練的最高層次。

從模型中我們可以看到,大眾需要的減脂、增肌、塑形從運動的抗阻力層面,實則是金字塔塔尖的內容。(即肌漿肥大,它是對肌肉形態打造的最後步驟。)

這也說明了為什麼那麼多人在抗阻力訓練中收穫甚微、很快的停滯、或者受傷。都源至於忽略了抗阻力訓練原理所致。

在健身實踐中,大致把模型分為三個板塊。即退階、正常、進階。

退階指關節活動度與運動控制層,此版塊的人大多長期不運動,久坐,重複性動作。常伴有體態問題,或慢性頸肩腰背腿痛,直接進行健美式抗阻力訓練有極高的受傷風險,如考慮安全而負荷不足,則可能長期原地踏步。

此類人群在想要通過運動減脂、增肌、塑形時。首先考慮的應該是恢復關節活動度與動作控制。恢復運動模型的最底層基礎,然後過度到正常階段。

正常是指有基本動作能力,可通過循環訓練建立身體組織的適應,通過功能性力量訓練促進神經的發展,為後續的進階做準備。

進階是每個人最終的目標階段,也是最難最複雜的階段。所以能夠真正進入此階段併科學訓練的少之又少。此階段的過度是最大肌力,這對肌肉、神經、筋膜、韌帶、關節等的要求非常高。如果你沒有前面4層的基礎,進行此階段的訓練無疑是對身體的摧殘。

此階段的危險還表現在訓練安排上,這裡有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叫『超量恢復與週期化』。

健身訓練的基本邏輯,每個訓練者都應該知道

如圖所示,身體受到刺激後,會進入一個疲勞期,所以訓練後身體免疫力較低,容易感冒生病。但緊接著會有一個補償期,會超過你此前刺激時的水平,我們稱為“超量恢復”。然後進入衰退期,在衰退期回到原有水平之前,進行新的刺激,你的身體會進入第二次疲勞與超補償,身體就會持續的進步。

這裡的難點有兩個:一是很多人會在身體超補償以前進行第二期更大強度的刺激,導致訓練過度,所以看似很努力,實際上一段時間的刻苦訓練成績不漲反退。二是這種刺激必需很精確,多一公斤可能“爆”,少一公斤可能無效。前幾天聽一位帶隊的教練說,做體能教練不是一份體育工作,而是一份數學工作,非常嚴謹,需要大量的計算。

總結

無論你想提高運動成績還是減脂塑形。你都需要遵循科學的抗阻力訓練進階模型。對於大眾來說很多人並不是一開始就在正常階段,你需要去彌補身體缺乏的能力。對於想要真正達到高水平的人來說,肌力與週期化是重中之重。希望今天的分享對大家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