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拿雞毛當令箭,古代的令箭到底是怎麼來的,看完就懂了


第五十一集 擊鼓鳴鉦

黃帝和姜季由於夜襲塞部部落據點,沒損失一兵一卒就取得了完勝,事後獲得了東部、頓部兩大部落的獎賞,有更多的騎兵和戰略資源供它們兩人使用。

這些獎賞意味著榮耀,同時也意味著責任。姜季問黃帝:“怎樣分配獎賞?”

黃帝答:“騎兵的優勢是機動靈活,由少量騎兵面對面,制定戰術並快速執行,即能滿足機動靈活的運動,又能協同作戰,發揮出騎兵團隊最大的戰鬥力,然而騎兵多了,威力雖然有所增加,但是騎兵的靈活性和協同能力大大降低,不是什麼好事,這獎賞要了恐怕是麻煩”。

姜季問:“首領的獎賞不能推辭,你可要想想辦法呀?!”

黃帝答:“也只好如此了”。

黃帝想了許久都沒有想出辦法。

黃帝心情不好,天氣也跟著不好,是夜,狂風大作,風沙夾雜的石塊打在房屋的皮革上,發出“咚咚”的聲音,風沙夾雜的石塊打在房屋的木樁上,發出“嘚嘚”的聲音。兩種聲音混合在一起極有氣勢,又不失節奏,讓黃帝突然想到了什麼。

第二天,黃帝見姜季,說:“北邊丘陵裡有一種野牛,名為‘夔’,先人的智慧說,聲大如洪、長相肥胖,卻是人畜無害,是為‘夔’,獵一些回來,我有大用途”。

姜季聽黃帝的,不久獵回了一大群夔……

黃帝命人將夔皮完整剝下、脫毛,用陶土做成中空的圓柱,中空的兩面拉伸固定夔皮,使用夔的大腿骨敲擊夔皮,發出“咚咚”的聲音,此物命名為“鼓”。另外用建造房屋的拓木扒去樹皮留下粗大的樹幹,拓木中間掏個坑,以同樣材質的拓木做成短棍敲擊,發出“嘚嘚”的聲音,此物命名為“錚”。鼓錚和鳴用來給騎兵下達命令,每次使用的鼓語、錚語不同,防止被敵人聽出規律,只有在開局或者結尾處有比較常規的聲音,開局擊鼓,撤退鳴錚。

反覆訓練騎兵,使大家對這些鼓語、錚語熟記在心。

又過不久,塞部部落派騎兵來尋仇……

塞部部落騎兵還是採用騎兵加肉搏的近戰打法,雖然聽得黃帝姜季這邊聲音如雷貫耳,卻不知道黃帝姜季是什麼用意,依舊餓狼一樣突了上來。

其實黃帝姜季的鼓聲給騎兵下的鼓語命令是左右迂迴包抄敵人,形成“百騎環繞,可裹萬眾,千騎分張,可盈百里”的包圍陣型。

傳統的騎兵都是以十人為一隊的騎兵對抗,因為報仇,塞部部落也不過派出了三隊騎兵,三比一的兵力,塞部部落算盤打得很輕鬆,哪知道黃帝姜季現在是土財主,騎兵數過百,兵力依舊是三比一,不過是黃帝姜季三,塞部部落一。這次塞部部落損失慘重,被殺三十個騎兵,馬匹也都被搶了去。

先人留給我的智慧講:“戰爭是為進退,進則一擊必殺,退則以退為進,不可一直進攻,這樣後方必然空虛,也不可一直退守,終會無路可退,進退需要掌握好‘度’,也就是分寸,才能在運兵的過程中儘量不敗”。

黃帝自此與塞部部落結下了樑子,黃帝的名字甚至傳到了塞部大本營,位於帕米爾高原上的喀拉庫爾湖。不斷有塞人主動請纓獵殺黃帝,均以失敗告終。


第五十四集 盾

黃帝、姜季送走各據點首領以後,坐在一起,聊起那天塞部入侵的情景。

黃帝說:“那天塞部出動了上百騎兵,全副武裝,並且還帶著許多狼狗,我們的裝備都是馬上使用的弓箭和長矛,並不擅長近戰,塞部使用‘狗海戰術’剋制‘曼古歹戰術’,狼狗移動速度極快,而且別處不咬,專咬人手,我們有的武騎騎兵還沒來得及上馬,就被狼狗死死拖住,然後被隨後趕來的塞部騎兵殺死。剩下已經上馬的武騎騎兵護住我,且戰且退跑到了日月山上。我記得那日我跟你開玩笑說起的點燃琅玕樹,我就想到了動物都怕火,於是命人點燃琅玕樹,一方面用火剋制‘狗海戰術’,另一方面也是告訴你我遇到了危險。直到各據點的首領派兵支援,這才幫我解圍,保住了我的性命”。

姜季說:“我走的時候,心裡放不下你,於是通知了周邊據點‘琅煙’的事情,還好他們當回事,救了你一命。我當時看到‘琅煙’在百里之外,心有餘而力不足,不過還好有驚無險,你還活著”。

黃帝說:“這次僥倖活命,我有兩個想法,第一個我當著眾據點首領說了,可以實現‘聯防聯控’,煤煙一起,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還有一個就是剋制狼狗撕咬用的新兵器,我腦子裡現在有點想法可以實現”。

黃帝用柳條編成一塊護板,護板背後編兩條手柄,讓姜季用厹矛測試,因為護板不透明,所以每次都不能確定黃帝在護板背後的具體位置,也就每次都刺不中要害。還有,每次厹矛剛接觸護板,黃帝一擺護板,厹矛就被迫改變了運行軌跡。

姜季看著很是神奇,問:“這是什麼兵器?”

黃帝答:“擺脫追擊,是為‘盾’,這是先人留給我的智慧”。

姜季說:“可惜了,只能用來防守,不能用來進攻”。

黃帝說:“這個問題不大,因為盾是一件單手兵器”。

姜季感到驚訝,問:“單手兵器!?那不就是說你剛才是用一隻手就擋住了我的雙手攻擊?”

黃帝答:“是的,另一隻手我製作了一把輕斧,左盾右斧是一套”。

姜季換上“盾斧”,以盾格擋,然後扭轉腰力用盾把黃帝的力道扭轉到一邊,順勢用斧劈砍,動作雖然簡單,卻極為實用。

不過姜季也提出了一些困惑,說:“盾斧適合步兵使用,戰馬攜帶的兵器數量有限,盾太佔地方,難不成上馬用弓箭、厹矛,下馬換盾斧,這樣太麻煩了”。

黃帝說:“我還有一個方案適合馬上使盾還不佔多餘的地方,我把盾設計成手臂長寬,並且在盾的手腕處編一個鉤子,這樣不用大面積的用料,把盾最核心的部分保留下來供騎兵使用”。

黃帝說:“此物名為‘鉤鑲’,先人的智慧說,暫時抵擋一下,是為‘鉤鑲’,可別小看這個暫時勾一下,戰場上的形勢,慢一秒都可能丟了性命”。

姜季左手套上“鉤鑲”,縱馬而立,確實覺得輕便實用。

盾是石器時代主要的防禦手段,其形態並不固定,有大、有小、有方、有圓、有手持、有護心、有臂纏、有全身縫連,最大的是“城牆”,可以長几千里地,最小的是護目鏡,只有眼睛大小。

黃帝送給了姜季“鉤鑲”,姜季很喜歡。


分享到:

閱讀更多 啤酒駱駝 的文章

關鍵字: 令箭 刺蝟 蒺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