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语文教学设计范例

《桥》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识读本文6个生字,会写本文14个生字,并理解“咆哮、狞笑、拥戴、祭奠、跌跌撞撞、放肆”等词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边读书边想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读及小组组织表演的方式,体会老汉临危不惧,坚毅果敢,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讨论与想象描写环境、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以及文中对比的写作方式,体会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精妙。

教学难点:了解描写和烘托人物的写作手法,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三、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激发求知欲步骤:播放有关洪水的视频,学生能身临其境般感受洪水来时的情境,询问:洪水是什么样子的?假如遭遇洪水,说说你当时会是什么心情?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那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个小村庄不幸遭遇洪水,他们当时都是怎么做的呢?形式:视频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主探究:默读、轻读

1.字词:借助工具书,读正确、通顺,弄清词义。

2.内容:思考文中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3.情感:划出令你感动或你认为出彩的句子,记录你的感受。

(二)检查反馈

1.字词关:

(1) 引导思考:多音字“没”通过不同读音组词如:没有/没过,它们的所代表的意思一样吗?自主发言,列举在生活中实际的应用加以辨别掌握。

(2) 鼓励发现:易错字音、字形,总结记忆方法。

(3) 四字词语:结合图片及同学表演,理解——势不可当、你拥我挤、跌跌撞撞。

(4) 朗读练习:同桌互读,朗读竞赛

2.内容关

(1)引导观察:快速浏览或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向我们来讲述这个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总结交流:时间:黎明时候地点:村庄事件起因:洪水来了事情经过:老汉指挥惊慌的人们排队过桥事情结果:村民得以逃生,老汉及儿子牺牲了

3.初步交流找出你最感动或认为文中出彩的句子,说说为什么,谈谈你的体会和理解。

【目的】初步感受危急中老汉的形象,了解学生的感受能力与兴趣所在

三、 析读课文,质疑问难

事情起因

1. 默读思考:仔细阅读前6个自然段,作者主要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

2. 发表感受:洪水来时是什么样的?,本该沉寂安静的村庄一瞬间变成了什么样子,课文时如何描写?结合图片或换词法,理解描写洪水词语:像泼,像倒;近一米高→来势凶猛联系实际:体会人们:惊慌、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情况紧急

3.除了情况紧急,人们慌张外,还交代了什么?村庄:只有北面有木桥——窄窄的木桥→逃生唯一方式

事情发展

1. 他像一座山

(1) 你对山的印象什么?雄伟,壮观,坚定不移

(2) 在什么情境下,写的这句话?“木桥前,在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才老汉。才能涨消瘦的脸上流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像一座山。”

(3) 你体会到了什么?人们在慌乱逃生,老汉却像山一样站在水里,表现了老汉临危不惧,坚毅地、毅然决然的态度。

(4) 体味这句话的含义,我们来一起读读这个句子。(学生齐读)

(5) 想象: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用感情再读一遍。(学生自己读)

2. 老汉沙哑地喊道:“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1) 你在什么情况下会声音沙哑?

(2) “喊道”可不可以换成“说道”,试着读一读,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3) 我们来一起读读,体会老汉当时的状态。(齐读)

3.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冲”、“揪”是什么样的?谁来表演一下?

(2)“冲”可不可以换成“走”或“跑”

(3)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可不可以把这句话去掉,自己品味有什么不同。

(4)小组比赛读,然后齐读。体会老汉当时的心理状态;体会情感(无私奉献,先人后己已经内化成老汉的价值观,他认为作为党支部书记,作为党员就应该有这种责任和担当。)

4. 有人喊:“党员也是人”

(1)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描写了老汉形象这属于正面描写,这句话是什么描写?——侧面描写。

(2)你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什么?小组讨论。(党员排在后边,有人是不乐意的,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舍己为人的这种精神的,突出老汉精神的可贵。)

(3) 当时我们所珍爱的生命危在旦夕,洪水很可能下一分钟涨很高,桥也随时会有塌倒的可能。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事情结局

1.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1) 谁来读读这两句话,读出相应的语气。——仅仅一句相互的对话,确是一个生死的抉择。

(2) 分角色朗读,体会各自人物心理状态。

2.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

(1)结局是怎么样的?——老汉和小伙子都牺牲了。

(2)老汉和小伙子是什么关系?——父子

(3)你知到他们关系后,你心里是什么感受,小组交流;

(4)如果一开始就说明小伙子是老汉的儿子好不好?最后点题的效果作用?(点明主旨,突出中心,升华感情)

四、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 在老汉指挥过程中,你觉得该不该让他儿子先走,如果让他儿子走了,会怎么样?(可能会除老汉外的最后一个人会被洪水吞没)到这里你心目中的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大家讨论总结一下。

2. 他是不爱他儿子吗?当我们知道了老汉和小伙子是父子,再来读读这句话: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他爱他儿子吗?爱,在生命的抉择面前,他用尽全力想将儿子逃离洪水的魔抓。最终却事与愿违了。

五、小结讲述故事,总结抒情:讲述汶川地震感人一幕,如母亲怀抱着喂奶的婴儿,被救出时婴儿毫发无伤,母亲却身上多处重伤,永远离开人间,是一种用生命去守护的伟大母爱。诚然,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在本文中在大爱(对人民的爱)和小爱(对亲人的爱)的取舍间,我们更深刻体会了这种大爱的崇高和无私。

六、课上拓展

1.小组表演,加上人物内心的独白(如:儿子瞪了老汉一眼内心独白,老汉在事情发生、发展、结束时每阶段的心理独白,老太太的心理感受)

2.洪水救助常识,进行演习

七、课下延伸

1.根据自己的兴趣,积累有关乐于奉献或好人好事的诗句或故事或歌曲或图片等。

2.去做一件好人好事

教师资格证•语文教学设计范例


教师资格证•语文教学设计范例


教师资格证•语文教学设计范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