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橫貫縱穿織密網 群防群治戰疫情

  疫情發生以來,惠城區整合政法綜治資源,調動群防群治力量,堅持“居住網”“工作網”全面覆蓋,“村居網”“行業網”協同發力,“網上”“網下”一體推進,密密織牢橫到邊、縱到底的多維防控網,讓疫情防控無盲區、無死角,讓硬核措施下沉落實到網格企業,做到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不誤”,助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雙勝利”。

  精細“村居網”

  小金口“網格化+大數據”成省市疫情防控樣板

  要打贏防疫阻擊戰,決勝的基礎在基層,基層的重點就在村(居)和網格。如何解決惠城現有綜治網格過大、管控面廣、網格員力量難以有效覆蓋的問題?

  惠城區通過科學分析,在現有13個鎮(街)、213個村(居)、529個綜治網格的基礎上,逐級向下細分為2434個小網格,形成“村-組-戶”“社區-小區-樓棟”組網層級,實現基層防控單元精細化。該區還通過有效整合掛村(居)幹部、“兩委”幹部隊伍,發動黨員、退役軍人、志願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壓實物業管理服務人員、出租屋房東防控責任,充實一線工作力量,築牢社區疫情防控網。如此,便織密了疫情防控的“天羅地網”、築牢了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

  在統籌部署下,惠城區基層網格化工作亮點紛呈。近日,小金口“網格化+大數據”防疫經驗“亮相”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佈會,成為省市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控工作的“樣板”。

  以小金口街道金源社區為例,該社區轄區面積9平方公里,現有人口約3.6萬人,其中戶籍和常住人口約2.4萬人、流動人口約1.2萬人。由於地處城鄉結合部,社區商鋪多、流動人口變動大、居民成分較為複雜,這些都增加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難度,排查管控困難大、時間緊、任務重。如何保證重點關注人群管控“不留死角、不漏一人”?網格化服務管理平臺的大數據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金源社區黨委書記、網格長藍彬介紹,防疫以來,該社區劃分為9個網格,每個駐點網格員每天都會把排查到的所有信息詳細記錄、上傳到“信息中樞”網格化服務管理平臺上,將戰疫的主動權牢牢握在手中。然後,金源社區通過網格化服務管理平臺,迅速篩查出轄區疫情重點地區籍人員,再通過線下的逐一排查和人口追蹤,很快就掌握他們出入惠州和外地親屬來惠探親情況,使得轄區重點人員排查管控工作可立即啟動,確保疫情防護工作高效、精準。

  同時,該社區還建立聯動機制、聯防機制、信息共享機制,對重點人員進行管理,通過與醫院、藥店的信息共享、資源共享,進一步掌握轄區重點人員情況。

  為了有效充實網格員力量,金源社區在實施社區“網格化”管理中,黨員幹部、社區幹部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帶領熱心群眾代表、志願者、社工等通過線下行動摸排情況、協調物資等這些“毛細血管網”,把防疫工作下沉到千家萬戶。

  織密“行業網”

  幫扶企業安全復工復產按下“快進鍵”

  在防疫期間,經濟建設也要有“只爭朝夕”的緊迫感。為做到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不誤,惠城區統籌綜治成員單位力量,積極構建行業防控網,做到事權相配,打出了一套政策促進、防控嚴密、生產有序的“組合拳”,為企業安全復工復產按下“快進鍵”。

  在全區層面,惠城區重點推進商貿樓宇、建築工地、集貿市場等“行業網”。比方說,在商貿樓宇方面,區住建局派出12個工作組,各組安排1名掛鉤領導,對重點、非重點及私人自建房樓宇進行全面摸排,實行網格化管理,分片包乾落實樓宇疫情防控措施,指導幫扶樓宇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全區樓宇總數114棟,目前開工樓宇110棟,佔96.5%。累計開工企業2902家,總人數26170人。

  而在建築工地方面,對157個在建項目逐個組建“主監員-項目經理-參建單位負責人”網格。集貿市場網格方面,由市場監管部門牽頭,在71個集貿市場組建“市場監管-市場老闆”網格。

  此外,惠城區13個鎮(街)結合實際,建立商務樓宇(園區)、酒(旅)店、文旅、餐飲等各行各業的“網格”。

  以江北街道為例,商務樓宇(園區)按照“街道掛點幹部-樓宇物業-入駐公司”、酒(旅)店業按照“片區民警-酒(旅)店經理(老闆)”、“三小商戶”按照“市場監管所工作人員-商戶老闆”設置網格,建立微信群,暢通信息聯通、防控聯動渠道,切實讓“最熟悉的人、管得住的人”來管,提升了行業網格防控效果。

  又如橋西街道成立14個臨時黨支部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劃分312個網格組,上門走訪問需求、送物資。其中,針對個別中小微企業和個體戶存在防疫物資短缺的情況,橋西各社區積極通過各種渠道幫助籌集了少量的口罩、消毒液、體溫計等防疫物資,幫助他們創造開工條件。“感謝南湖社區的幫助,及時送給我們口罩,不然都不敢開業。”升廣發個體戶老闆娘陳秀君感激地對上門幫扶的網格員和黨員說。

  目前,橋西14個臨時黨支部累計走訪中小企業和個體戶3800餘家。“結合網格管理開展企業幫扶工作主要優勢是能夠通過網格化管理信息平臺,主動發現、及時處理各類問題,加強了管理能力和處理速度,實現聯動、資源共享。”橋西街道有關負責人說,正因為如此,網格員成為企業服務專員,通過建立政企溝通微信群,掌握企業復工復產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及時協調解決,大大提高了情況收集、日常跟蹤、政策精神傳達的效率。

  打造“移動網”

  “動態”開展一線指導和工作督促

  在條塊結合、縱橫交錯,織細織密村(居)網格、行業網格的基礎上,惠城區還以結對掛鉤、常態督促模式構建移動的幫扶指導網格,加強一線指導、協助,切實把防控措施做到位,確保安全復工復產。

  具體來說,惠城區、鎮(街)領導帶隊,沉入一線、實地調研,指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集中開展“千幹扶千企”活動,千餘名幹部深入工廠、企業,既助疫情防控,又幫復工復產;區委區政府督查辦和區防疫辦、區委政法委,“動態”開展一線指導和工作督促,一張“移動網”及時跟進,有力推動網格化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

  其中,區委政法委抽調力量組成4個小組實行分工包片聯繫指導鎮(街)、村(社區)綜治中心協同落實疫情防控網格化排查工作;同時,調動網格力量做好幫扶復工復產工作。區委政法委主要負責人率先垂範,每週採取“四不兩直”(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彙報、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的方式,深入村居企業調研工作落實情況。

  落實到鎮(街),這張“移動網”鋪設更是講究“趕早”“趕緊”“趕快”。

  在橋東街道,“趕早”在復工前,區、鎮(街)幫扶工作組就開始行動起來,指導規上企業成立疫情防控指揮部,制訂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實行總經理負責制,要求復工後以課、班組為單位傳達並執行指揮部精神,由職工代表監督,定期向區、鎮(街)幫扶工作組彙報防控及復工情況。

  同時,根據企業疫情防控及復工復產的具體情況,區幫扶組統籌協調橋東街道及時出臺有關措施,推出企業網格“首席服務員”,助推企業儘快復工。

  在網格化一盤棋的部署下,橋東“互聯網+商創”小鎮黨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企業網格“首席服務員”王石輝經常深入惠州賽格廣場,指導落實人員排查登記、通風消毒、設卡測溫等各項防疫措施,協助企業購買防護物資,宣傳企業復工復產政策措施,幫扶企業復工復產。截至記者發稿前,賽格廣場內已復工企業共有120家,復工企業超95%,復工人數1249人,給其他企業如何防疫及復工打了個樣。

  同時,王石輝還積極倡導樓宇商超業主減免租金,形成抱團取暖共克時艱的良好氛圍。比如,他動員隆生廣場(東湖店)減免2月份租金300萬元,永旺惠州購物中心東平店減免2月份租金200萬元,賽格假日廣場減免2月份和3月份租金300萬元,惠州市電子商務產業園減免2月份租金15萬元等,受惠企業達400多家,以實際行動為企業復工復產減負,做到“網格員多跑腿,企業早復工”。

採寫:記者謝菁菁 彭紅霞 香金群 通訊員方華 邱娜 賴啟揚 程理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