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防群治!青島各區市迅速行動周密部署守護市民健康城市安全

群防群治!青島各區市迅速行動周密部署守護市民健康城市安全

青島日報2020年1月31日2版

群防群治,防控網嚴密也溫情

——青島各區市迅速行動周密部署守護市民健康城市安全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王 萌 張 晉

“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要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構築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日前,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為我們同舟共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群策群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指明瞭方向和路徑。

連日來,青島各區市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市部署,強化組織領導,第一時間成立由主要領導擔綱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明確各成員單位及辦事處、鎮街(功能區)職責,按照多部門聯防聯控機制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在各自轄區特別是鎮街、村居等基層密織起強大的防護網,構建起橫到邊、縱到底、全天候的基層聯防聯控體系。

群防群治!青岛各区市迅速行动周密部署守护市民健康城市安全

即墨區基層網格員在宣傳防疫知識。 張 晉 攝

每位進青旅客都要測量體溫

火車站的流動性,決定了這是防疫重點部位。在位於市南區的青島火車站,到站旅客將在三個體溫測試點進行排查,如遇發熱、咳嗽或來自疫情重點區域的旅客,則會被送到位於東進站口的留觀室由醫護人員採取專業後期措施。在長途汽車站等重點區域,市北區多次檢查四方、利津路、館陶路、內蒙古路4處客運站出站口,統一規範設置了體溫檢測點,對發熱咳嗽人員將引導其到就近發熱門診就診,同時加強車站、碼頭及交通工具日常消毒通風等措施,防範疫情通過交通工具傳播和擴散。

“防護服穿起來比較困難,所以我們上班時都不敢喝水。”火車站留觀室醫護人員刁玉玲告訴記者,她的本職工作是市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大年初二,她接到了來自市南區疾控中心的電話,希望她能加入火車站疫情重點防護隊伍,保障公共安全。沒有片刻猶疑,經過培訓,立馬上崗。由於擔心父母牽掛,她一直隱瞞著這件事。火車站留觀室內共有8名醫護人員,每兩人一組,每天24小時值守。工作時,防護服、鞋套、手套、護目鏡、口罩是他們的“鎧甲”,“相信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刁玉玲堅定地說。

保障居家隔離觀察者生活

社區是疫情防控的另一個重要戰場。各區以社區、樓座、單元為基本單位,實施最大限度的隔離、達到最小限度的人員接觸。進出小區量體溫、登記信息、為樓院、電梯間噴灑消毒劑,成為各個小區應急狀況下的普遍做法。

在李滄區興城路街道汾陽路社區值班室,區委派駐社區的第一書記鍾濱和樓長徐榮芬、郜月玲始終堅守在小區出入口。對每位出入者,他們嚴格做好體溫測量工作。現在天寒地凍,這些社區工作者在外面一站就是一天。“再難再累也要盡職盡責,守護百姓是我們的職責,第一書記就是要始終挺在最前面!”鍾濱說。據悉,李滄區各社區主要路口、地段早已全面鋪開防控宣傳。針對無物業開放式老舊小區特點,李滄區在主要路口安排測溫點,加大往來人員、車輛監控,保證社區穩定。

社區防控之所以重要,因為還有部分居家隔離的人群需要社區幫助。1月29日,市南區香港中路街道雲霄路社區工作人員一早就來到超市採購蔬菜、水果,送到了從湖北來青正在居家隔離的馬先生家門口。馬先生1月17日從湖北來青和兒子一家共度春節,得知疫情形勢後再沒出過門,從春節起,兒子兒媳也在家中休息。1月28日,社區工作人員在入戶排查中,得知馬先生一家情況,一邊詢問身體健康狀況、發放宣傳材料,一邊詢問生活上還有什麼困難。得知家裡缺乏水果等生活物資後,工作人員馬上與他建立微信聯繫,叮囑他一定要在家中做好隔離,生活物資由社區工作人員代為採購。

在嶗山區中韓街道,針對居家隔離人員,社區成立“隔離配送員”黨員先鋒隊,為隔離人員及時輸送日常用品等。

基層疾控人員加班加點排查疑似病例

嶗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陸舍予和市南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劉名翀是一對“防疫伉儷”,青島疫情出現後,兩個人各忙各的工作,好幾天都沒有見面。除夕晚上,陸舍予接到緊急電話,需要前往青大附院嶗山院區為一名疑似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得知愛人在這個“團圓”的時刻需要直面疫情,劉名翀在朋友圈寫下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話語:“為何團圓的日子總有讓你我牽掛的人,那是因為我們知道祥和舒適來之不易,因為那些你牽掛的人恪盡職守,逆向前行,只因你們無言詮釋了: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最美的身影藏在夜色深處,獨處危險只有憨憨一笑。”

記者瞭解到,為抗擊疫情,市內四區都建立區級醫療救治專家組,加強與我市定點收治醫院聯繫,每日落實收治確診患者的病情進展。指導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預檢分診,加強健康教育;改造擴大區級醫院發熱門診,充實預檢分診和發熱門診等醫護力量;配齊配全防護物資,安排救護車和防疫專用車待命,實行24小時值班。

把牢社區村莊第一道防線

西海岸新區1228個村居全部“上卡設哨”,城陽區228個農村社區和36個城市社區全部建立疫情防控工作體系,即墨區2662名基層網格員結束假期主動上崗防疫,膠州585名機關黨員幹部編成63支突擊隊分赴21個高速、國省道、車站卡口值守……

在群防群控工作中,社區村莊是傳染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連日來,各區市基層一線積極行動,村居黨組織書記和其他黨員幹部帶頭堅守防控一線,黨員尤其是網格員盡銳出戰衝鋒在前,群眾無私奉獻全力支持,切實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措施落實到基層神經末梢,落實到每一個環節和責任人,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有效遏制疫情擴散和蔓延。

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各鎮街村居努力把排查工作做得紮實再紮實、把防控措施想得細緻再細緻。

“各位村民,我們在村口配備了廢棄口罩回收專用桶,請大家不要隨便丟棄廢棄口罩,統一投放到專用垃圾桶中。”即墨區大信鎮為每個村莊設立了廢棄口罩回收專用桶,並引導村民規範投放。

基層堅守防控是一場持久戰、耐力戰,極需大量人手。不用召喚和動員,黨說咋幹就咋幹。機關工作人員來了,村居黨員幹部來了,鄉醫們來了,退休老黨員來了,退役軍人來了,各路誌願者來了……一入戰場連軸轉,風餐露宿嚴把關。高速路口排查“不放過一車一人”,社區村莊排查“不落一戶、不漏一人”……他們正在用忠於職守、赤誠奉獻為廣大人民群眾排除風險、呵護平安。

在做好防控的同時,各區市還普遍採取多種方式對群眾做好防疫科普宣傳,形成了同心抗大疫的良好局面。鎮街、村居還嚴格對社區、村莊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進行清潔、消毒和通風,精細管理、不留死角,織好、織牢防控疫情的大網。

基層堅守者、逆行者的身影最美

“現在形勢十分嚴峻,不能因為我個人的私事,影響到全社區群眾的生命安危。”這是城陽區惜福鎮街道後金社區黨委書記王清宇說的一段話。

自1月22日起一直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的王清宇,除夕晚上6點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準備陪病床上的老母親吃年夜飯時,卻得知老母親已經永遠離開了他。疫情面前,王清宇來不及悲痛。處理完母親後事,他立即與社區幹部一起又奮戰在防疫第一線。

在區市基層防控中,還有許多像王清宇這樣令人敬佩的逆行者——

“我有抗擊非典經驗,這次還得讓我上!”——萊西市科協辦公室主任崔榮第一時間遞交“請戰書”返回崗位;平度抗擊非典時一線堅守時間最長的醫護人員——平度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劉金旭又一次挺身而出;64歲的城陽區老黨員孟慶連帶著當年在社區阻擊非典的經驗,主動揹著饅頭、炸魚、鹹菜到河套街道上疃社區報到。

“我們不計報酬,無論生死!”膠州市膠東中心衛生院110名鄉村醫生寫下了這樣的“請戰書”。

“這個時候大家都避著野生動物,我們得跑上來!”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徐立強率隊挺身而出,及時安全地收容野生動物,減少病毒傳播的安全隱患。

即墨普東衛生院醫生範學成多頭出擊、馬不停蹄:一會兒到一線檢查站,對往來的人員進行體溫檢測;一會兒到轄區,對武漢回青等人員進行入戶檢測;一會兒到醫院,對來就診的患者進行預檢分診。

青島紅十字藍天救援隊從正月初一至今,已有718人次投入到防疫一線。志願者們在隊長李延照帶領下,自帶物資奔赴城陽、嶗山、黃島、平度、萊西及青島主城區等地開展預防性消殺工作。

浩蕩的“逆行大軍”中有很多夫妻檔、兄弟檔、戀人檔、全家檔,他們舍小家、顧大家,不辭辛苦,堅守一線——

葉飛是膠州市沽河社區居委會主任助理,其丈夫王濤是李哥莊鎮防疫指揮部後勤保障隊隊長,夫妻二人把7歲的女兒和3歲的兒子送到父母家,一個堅守居委會在小區組織開展疫情防控,一個負責所有參“戰”人員的後勤保障。

城陽區人民醫院醫務工作者藍孝林和妻子劉曉娜寫下了“疫情不控制,我們不回家”的“請戰書”。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即墨區龍山街道前東葛村的在讀大學生劉鑫剛得知防控一線缺人手後,立刻叫上哥哥劉鑫磊一起到村委會報名,並加入了應急隊的執勤小組。

在龍青高速萊西團旺收費站,萊西市婦幼保健院護理部主任鹹德英和兒子——萊西市婦幼保健院彩超室醫師鄭鹹傑每天早出晚歸、並肩戰鬥,而他們家的另一位成員——鹹德英的丈夫、萊西市夏格莊公共衛生與計劃生育管理所副所長鄭海波也戰鬥在了防控的第一線。

戀人齊上陣,戰鬥寫青春。膠州市李哥莊鎮綜合執法中隊隊員周國帥與同守防疫一線的未婚妻推遲了婚期,奔赴防控一線。

堅守一線的不獨防控人員,還有那些醫用耗材等疫情防控物資生產企業的廣大員工。他們同樣讓人感佩——

在萊西市姜山鎮的青島海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春節期間工人一天沒有休息,加班加點生產醫用口罩,日產口罩15萬隻。

在位於即墨區的青島衛康利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大年初四全面復工,40多名工人收到復工通知後,全員到崗,24小時輪流作業,確保口罩及時生產。

逆行者中還有那些走出家門、衝到一線捐款捐物、送飯送菜的愛心人士,他們的身影也是美麗萬千、令人讚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