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防群治:緊密團結起來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伴隨料峭的寒風席捲了神州大地。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是一次公共衛生危機,也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部門、高校、科研院所、企業、醫院、科技群團迅速實現總動員,各負其責、密切合作,形成一張跨地區、跨行業、跨領域,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群防群治網絡,將疫情牢牢鎖死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面向基層、服務下沉

中國科協、中國志願服務聯合會、中國平安聯合發起“健康守護——抗擊新型肺炎志願服務行動”,幫助鄉村醫療衛生機構人員掌握疫情防控知識,36期直播訪問量超過1億次。

“科普中國”聯合支付寶開展“面對新型肺炎,我們這樣保護自己”肺炎答題活動,參與量超1億。聯動北京、深圳、上海、鄭州四大城市47條地鐵線路,滾動播放防疫宣傳片1個月,覆蓋人群超過1.6億。

全國335家科技場館聯合開展科學實驗挑戰活動,中國科技館幫助學生“停課不停學”,青少年在線教育“空中課堂”傳播量1.93億。

天津市8.5萬名科技志願者、4.5萬名科普信息員開展全域科普,實現全部234個街道(鄉鎮)、5112個社區(村)全覆蓋,累計推送科普信息累計1000萬條次。

北京社區防控辦聯合圓通公司,免費將10萬張科普掛圖和摺頁3天內送至北京7000餘個社區。

寧夏29輛科普大篷車每天深入鄉村街道,為當地居民持續提供防疫科普宣傳,累計行程2萬餘公里,宣傳時長近2000小時,覆蓋人群150多萬人次。

及時發佈研究成果,指導一線防控和診療

科技期刊履行學術道義和社會職責,及時發佈最新研究成果和臨床診療指南,傳播臨床一線診療經驗,提供多樣化知識服務。

《中華放射學雜誌》《中華預防醫學雜誌》《中華病理學雜誌》《中華檢驗醫學雜誌》等全方位發佈相關領域臨床病例分析、診療指南,為一線醫務工作者提供診療參考。

《中華流行病學雜誌》發佈中國疾控中心對7萬餘個病例樣本的流行病學特徵分析,為制定和實施有效的控制策略提供依據。

中華醫學會雜誌社免費開放41種對新冠病毒肺炎防控和診治有幫助的醫學期刊,科學出版社免費開放旗下中國生物物種全信息數據庫——中國生物志庫,為廣大科研人員提供檢索服務。

《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發動學術戰“疫”助力活動,每日彙集更新疫情相關學術文獻供讀者免費使用,併發布世界衛生組織臨床指南中文首譯版。

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計劃以中、英文雙語同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與國際科技界同頻共振,加快應急科研攻關。《國家科學評論(英文)》帶頭為相關數據發表提供綠色通道,積極分享最新科研成果促進開放合作。

群策群力助力復工復產

中國科協企業創新服務中心綠平臺開設“科技戰疫情,復工齊助力”欄目,聯合騰訊、阿華為等十餘家企業,為企業和園區復產復工提供科技平臺支撐。

中國系統工程學會提交《積極統籌安排,舒緩疫情對中小企業衝擊》《新冠肺炎疫情對2020年進出口形勢的影響分析與對策建議》等16篇系列研究報告。

中國金屬學會報送《關於新冠疫情對鋼鐵行業影響的分析及建議》,針對疫情對鋼鐵行業的影響進行分析,從解決資金、運輸等復工復產問題提出建議。

中國建築學會發布《辦公建築應對“新型冠狀病毒”運行管理應急措施指南》,從空調通風、給排水系統、系統清潔和保潔消毒、垃圾收集和暫存等方面,為以人員較為集中為顯著特點的辦公建築提供成體系的運行管理標準,有力保障企業復工復產。

重慶市科協組織228名助力復工復產“企業服務員”,“一廠一員”進駐兩江新區首批開復工企業,送技術、解難題。

寧波市科協組建駐企聯企服務員隊伍,下沉一線、主動上門,緊緊圍繞“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幫助企業復工復產、打通上下游產業鏈”三大任務,全力當好聯絡員、協調員、宣講員、指導員。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當前疫情防控正處於膠著對壘的關鍵階段,取得這場戰爭的最終勝利,科技界必須更加緊密團結起來,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要求上來,以堅忍不拔的頑強意志和決戰有我的擔當精神,為打贏阻擊戰再作新貢獻。

我們必將勝利!我們終將勝利!(科協改革進行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