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 實施“3+2”系統工程競逐一流中心城區

<table> 惠城 實施“3+2”系統工程競逐一流中心城區

美麗的西湖成為惠城的亮麗名片。王昌輝 攝

/<table>

日前,《人民日報》刊登了2019年中國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成果,其中,惠城區入圍“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2019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2019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2019年度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共4個榜單,顯示出其競逐國內一流中心的雄厚實力。

惠城將如何奮力開創建設一流中心城區新格局?在日前召開的中共惠城區第八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惠城區委書記劉光濱提出,要咬定一流中心城區建設的目標不動搖,始終做到牢記初心使命,推進自我革命。其中,大力實施“3+2”系統工程,走出一條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社會高品質建設、黨建高水平提升的新路子,為國際一流灣區和國內一流城市建設貢獻惠城力量,為惠城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聚焦實體經濟

打造金山新城和東江大健康產業帶

建設一流中心城區必須具備一流的實力。近年來,惠城區經濟總量持續穩步提升,2018年GDP達793.42億元,連續多年排在全市首位。

不斷增強經濟綜合實力,要在產業發展上下工夫。惠城提出,將大力發展可持續帶來收益的實體經濟,在最具價值、最易見成效、最能彰顯特色的地方發力。具體來講,將抓住中央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市裡建設金山新城、大交通軸線的機遇,用好“廣東省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園區”平臺,提檔升級“1+5”高新園區,科學謀劃好產業中長遠發展規劃,突出全鏈條招商,強化畝均效益剛性門檻,以大數據應用及人工智能產業為重點,以金山新城和東江大健康產業帶為骨架,構築“一城一帶多組團”的發展新格局,當好全市經濟的“領頭羊”。

做優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總部經濟、空港經濟、信息服務、電子商務,推動產業沿江向海,將惠城區打造成為大灣區城市群資源要素流動的重要鏈接點、品質生活的服務高地、現代都市的“體驗區”。

聚焦鄉村振興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三生”產業高地

擁有廣東海納等國家、省、市數十個龍頭企業,轄區內還擁有廣東省甜玉米專業鎮——汝湖鎮以及國家、省、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溫泉資源優勢突出的橫瀝鎮近年來正在生態旅遊領域嶄露頭角……近年來,惠城堅持市場化模式,以城市人才資金密集優勢帶動激活農村經濟發展,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如何加快實施鄉村振興發展戰略?惠城提出,要建好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培育和建設絲苗米、梅菜、甜玉米等省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一批“小而精”、帶動力強的鄉村振興示範項目,形成“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生動局面,將惠城區打造成為大灣區高質量的“菜籃子”“果盤子”和“米袋子”。

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惠城將保護性開發利用江、湖、森林、溫泉等生態資源,發展中醫藥、養生等生命健康產業,打造休閒度假等高端生活供應鏈,形成融“生態、生命、生活”為一體的粵港澳大灣區“三生”產業高地;以最嚴格標準管理好自然資源,持續打好汙染防治、“兩違”整治和精準脫貧等攻堅戰,加強鄉村法治和道德建設,讓鄉村之間“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聚焦城市更新

打造活力最足、管理最優、環境最乾淨城區

惠城作為千年府城所在地,擁有全市最強的文化實力、最多的歷史街巷、最高的土地價值,要建設具備一流品質的大灣區人居名城。

值得關注的是,惠城用地政策將向產業轉型傾斜,通過城市更新讓產業鳳凰涅槃,實現從“出租屋經濟”向“樓宇經濟”轉變;充分挖掘街區歷史文化資源,逐步推進中山公園升級改造,重塑紅色文化基因。引入商業團隊,用繡花功夫打造一批示範街巷、精品片區,提升兩江四岸品質,串珠成鏈成為全域性“江湖街巷”旅遊景觀體系,展現嶺東雄郡的獨特魅力。

惠城提出,作為中心區,要在民生事業、社會管理、安全穩定等多項工作中拿冠軍,以打造“活力最足、管理最優、環境最乾淨”城區為目標,爭創省級“雙擁模範區”十連冠,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試點,深化“志願之城”“好人之城”建設,持續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

聚焦基層黨建

著力構建“一核三區”黨建工作格局

黨建是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是凝聚人心、形成合力的重要抓手,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近年來,惠城區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為目標,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新思路和新做法,打造出以“一基地三制度五平臺”為核心的一系列基層黨建工作亮點。

惠城區提出,實現高質量發展和建設國內一流中心城區目標,惠城必須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學、融、用、新”聚焦整改、突出實效、促進發展,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突出基層黨建,深入開展“一建三示範”活動,著力構建“一核三區”黨建工作格局;強化人才建設,儲備“3個100”後備幹部隊伍,實施“五大行動”,推進“高榜人才計劃”,實施“1+4”人才工作舉措,以好的環境、政策、服務和發展願景來吸引人才,把惠城區打造成為大灣區英才嚮往之地。突出正風肅紀,高壓懲治腐敗,堅決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問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

聚焦“清網增效”

營商環境力爭做到惠州最好

“清網增效”指不要把“蜘蛛網”當作“高壓線”,清理和打破阻礙發展的條條框框,提高工作效率。圍繞建設一流中心城區的總目標,今年惠城區開展“清網增效”行動以來,通過派出專人跟蹤、指導和幫助企業,實現首宗工業項目摘牌當天即動工;在區行政服務大廳推廣“一窗受理”“一站式服務”,商事登記實現一天辦結;還將解決困擾基層發展問題的“直通車”開進鎮街、現場辦公,受到群眾和企業的熱烈歡迎。

作為惠州的形象代表和對外窗口,惠城提出,營商環境力爭做到全市最好。要從群眾怨言最多的地方改起,從企業耗時最長的環節改起,全面提升政府服務效率,營造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對標學習粵港澳大灣區最高水平,堅持以結果為導向,明確把群眾、企業的辦事體驗作為評判標準,讓群眾和企業評價改革、參與改革,倒逼職能部門同心協力推進改革。加快“紅黑名單”制度建設,讓信用為效率“兜底”,實現“減事項、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間”,不斷提升群眾和企業辦事的幸福指數。

不斷豐富“清網增效”的內涵和外延。持續實施一系列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舉措,不斷釋放含金量高的利企便民政策,以高效率的政務服務換取群眾的好口碑、企業的好體驗、發展的好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