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年少有為,卻英年早逝,你作何評價?

殷示激情


漢代最著名的大將軍霍去病,一生短暫,遭遇傳奇,他的生平被後人一直稱頌。也有很多人為其短暫的生命大感遺憾!對於霍去病之死,至今仍是個謎。目前,坊間傳聞很多霍去病的死因,我們一一看看真假如何?

霍去病的戰績驚人,一個十七歲的少年就可以領兵打仗,首戰便攻克了當時強大的匈奴騎兵。曾先後6次出兵塞外,獲得大捷,打通了河西走廊。十九歲被封為驃騎將軍後,再次領兵出征匈奴。由於他的勇猛和用兵如神,將匈奴大軍打的一敗塗地,以致匈奴人聽到“霍去病”的名字便已經“嚇破膽”。

霍去病是霍仲孺的私生子。其父未曾盡過一天當父親的責任。霍去病任驃騎將軍出征時路過霍仲孺家,便命人將其請來。霍去病跪拜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大人:漢時指父親)之子。”霍仲孺愧不敢應,匍匐叩頭說:“老臣得託將軍,此天力也。”隨後,霍去病為霍仲孺置辦田宅奴婢,並在領軍歸來後將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帶到長安栽培成材。

霍去病21歲時,正是意氣風發的年紀,戰場經驗豐富,用兵不拘一格,令其舅舅衛青都汗顏。之後,二人在武帝的命令下,再次領兵出征匈奴。由於霍去病在此次戰爭上的出色表現,回朝後被封為大司馬。

人孰無過?霍去病犯過最大的錯誤就是射殺了李廣的兒子李敢。漠北大戰時,李敢曾隨霍去病出戰匈奴。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李敢因其父李廣之死,怨恨大將軍衛青,打傷大將軍衛青。衛青為了大局考慮,隱藏了這件事。但這件事卻被霍去病知道,或許是年輕氣盛的緣故,有仇必報的霍去病在甘泉宮射殺了李敢。事後,武帝雖然知道了這件事,但惜於霍去病的軍事才能,也就大事化小了,足見霍去病在武帝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麼重要。

試想一下,古往今來,有哪位將領能在20歲左右,就能成為三軍統帥?答案是沒有,歷史上只有這麼一個傳奇的人,就是霍去病!可惜的是,就是這麼一名古往今來的“第一人”,卻早早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霍去病23歲的時候,也就是聲名鼎赫之時,他離開了人世,離開了重視他的漢武帝劉徹,亦離開了需要他的大漢王朝……

對於霍去病的死因,民間傳聞很多。主流說法是病死的,但是什麼病,怎麼得病的,卻沒有記載,就連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中都沒有任何記載。其中,對霍去病去世的葬禮卻描述的非常詳盡。

有流傳,霍去病是在出徵漠北時喝了河裡的水,染上了瘟疫病毒並潛伏了兩年之後發作身亡,這種“死法”被電視劇《漢武大帝》所啟用。染上瘟疫,時隔兩年才病亡,這種說法未免不能服人。

也有流傳,霍去病是死於當時的傳染病,若是如此,這麼轟動的大事,我想司馬遷或是其他史學家會記錄在案,可時至今日,我們並沒有發現相關的佐證記錄。

亦有人大膽揣測,霍去病是被漢武帝殺死的。這種想法本編覺得更是大大的不可能了:

第一,霍去病是當時三軍統帥衛青的外甥,其本身職位也和衛青平起平坐。若是將霍去病殺了,會驚動三軍,衛青就算是再“老實”,也會對漢武帝心存怨恨,對日後攻打匈奴是十分不利的,漢武帝這麼英明的君王怎會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殺了霍去病是百害無一利。

第二,當時,表面上風平浪靜,實則不然,外有匈奴未平,由於常年征戰,內部也並不穩定。“衛青”、“霍去病”是當時唯一能震撼匈奴王庭和三軍的統帥,若是廢掉一人,那麼便是廢掉一臂,更何況兩臂之間又存在親屬關係。

第三,《史記》中對霍去病去世後的葬禮描述的非常清楚,足以證明是得到了當時的統治者漢武帝劉徹的允許。從另一點上,也能看出,武帝對霍去病的離世非常悲痛,才會如此重視霍去病的葬禮。為紀念他的戰功,武帝在茂陵東北為其修建大型墓冢,狀如祁連山。

第四,武帝臨去世之前,任命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輔佐漢昭帝劉弗陵。足見武帝對霍家的信任。

我認為,霍去病染病而死的可能性最大。或許是天妒英才,一個非常成功的將領,在他人生最高峰的時候,卻悄然隕落,這確實令人覺得惋惜。但這就是歷史的抉擇,正因為如此,才會讓歷史的走向發生轉折。若霍去病不死,武帝的兒子劉據也不會發生“巫蠱之禍”、七萬漢家兒郎也不會因為李廣利的冒進而身首異處、其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也不會在歷史的舞臺上大放光彩……歷史是不可逆轉的,也沒有那麼多假設。所以,作為後人的我們惋惜一代“戰神”隕落,但他的死也造就了更多豪傑的出世。



彬啊彬


霍去病(前140-前117),漢族,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西南)人。中國西漢武帝時期的傑出軍事家,是名將衛青的外甥,任大司馬驃騎將軍。好騎射,善於長途奔襲。霍去病多次率軍與匈奴交戰,在他的帶領下,匈奴被漢軍殺得節節敗退,霍去病也留下了“封狼居胥”的佳話。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怎麼死的?霍去病為什麼24歲就死了?如果霍去病是非正常死亡,那麼是誰殺了他?為什麼要殺他?朝廷又為什麼要掩飾?兩千多年過去了,後人似乎就更無法得知了,霍去病之死已成了千古之謎!

在中國歷史上燦若星河的名將中,霍去病無疑是非常可惜的一個。

霍去病少年得志,17歲時就當上了票姚校尉,斬匈奴首兩千餘級,封“冠軍侯”;19歲指揮兩次河西之戰,殲滅匈奴近10萬人,成為匈奴人的噩夢。

然而,這樣一位“戰神”級的頂級名將,卻在23歲就英年早逝,讓漢武帝痛心疾首,也給歷史留下了一個無盡的遺憾。

霍去病短暫而又輝煌的一生,猶如一顆耀眼的彗星,光芒四射地劃過天宇,又匆匆地消失在茫茫的夜空之中;但在鬱鬱蔥蔥的祁連山下、荒涼寂寞的大漠之上,一世俠骨永垂不朽。

也許霍去病英年早逝是最好的結局,也許霍去病不死、其結果會很慘。

這一切的謎團已經隨著迷霧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奇聞軼事頻道


這個問題滿足了我一下翻閱史料的新奇感哈。霍去病出身其實是不太好的,他的父親是一個小小的官吏,母親是公主府裡的一個婢女,他的父親在愛上他的母親之後就在一起了,等有了霍去病後,這個官吏就有點慌,他沒有能力將一個婢女娶回家,他也不敢承認這個婢女剩下的孩子是他的。所以,霍去病是以私生子對我身份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的。要說這個私生子,無論是哪個時候,說出來都是不太光彩的,但是霍去病也並沒有因為自己的這個身份而感到自卑進而影響了他才能的展現。

霍去病不僅有才能,而且少年時期就天下聞名了。這離不開他自己的能力,也還有他的舅舅是衛青這個原因。在十七歲那年,霍去病就被皇上認命為將軍去跟著衛青打仗,衛青也是一個很有才能的武將,所以霍去病跟著他,是可以學到真本事的。他們兩個的組合真的最佳搭檔,兩次在大沙漠的邊緣抗擊匈奴,他們用了幾百人的隊伍擊敗了對方几千人,創造了不可能的奇蹟。而這個裡面,還包括了匈奴的大部分官員,這樣就大大的打擊了匈奴軍的氣勢,也擾亂了他們的軍心。這時候的霍去病十九歲,皇上就認命他為大將軍,讓他在下一個的春天和夏天出兵佔領下一個河西方位,霍去病每一次出兵都會有取得驕人的成績,他一次性打敗了對方几萬人,並且把首領也殺掉了,這對於我們這方來說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因此河西地區也變成了漢軍的。

到了霍去病二十一歲那年,漢武帝讓衛青和他各自率兵去攻打匈奴,他們進入了荒漠,去尋找匈奴的主力,霍去病爬過山跨過河與匈奴相遇了,於是就展開了一場生死交戰。在這場戰爭中,霍去病拼盡全力去打匈奴,結果打的匈奴跑都跑不及。俘虜了對方的頭領,然後他又繼續追殺匈奴,經過這場戰爭,匈奴大部分都被擊敗了,單于也是落荒而逃。一直想要佔領大漢地盤的匈奴頭領現在也只能將自己的野心藏在心中,防守自己的領土。但是匈奴的勢頭已經過去了,因為霍去病太厲害了,匈奴無力迴天只能戰敗。

他的一生只有二十四年,不得不說,連老天都嫉妒他的才能,想要帶走他。霍去病因為得病死去,至於因為什麼病,後人也都不知道,可惜了一個有才能的少年啊。漢武帝看見自己的中意的臣子就這麼沒有了也是十分悲痛,所以他也只好給霍去病修了一個華麗的墳墓來表彰他攻打匈奴的功績。

算算雖然霍去病從加入戰場到最後去世只有短短七年的時候,但是這期間他是一點都沒有荒度歲月,他在這七年裡戰功數都數不過來,立下的功勞自然也是無人能及的。一個少年,在別人還在想著未來的時候,霍去病已經自己主宰著自己的未來了,所以,英雄從來都不用問道從哪裡來,即使是私生子又怎麼樣,也不問年齡,即使年輕又怎麼樣?所以霍去病真是一個難得的人才。



見鬼必殺見妖必降


我是影視玩家,跟大家探討霍去病的死因。“封狼居胥”是漢朝名將霍去病徵戰生涯的巔峰,也是漢朝之後歷代武將夢寐以求的最高榮耀,那麼霍去病究竟有多厲害呢?

  

霍去病是皇后衛子夫的親外甥,霍去病的母親衛少兒和衛子夫曾經都是平陽侯府的歌女。衛少兒在與小吏霍仲孺私通後生下了霍去病,但是霍仲孺卻不敢承認與衛少兒私通,所以年少時期的霍去病就是一個私生子。

  西漢時期,匈奴屢次犯境,漢武帝任用衛青為將對匈奴進行大規模還擊。霍去病多次提出願意追隨舅舅衛青,漢武帝知道後同意了他的請求並封他為驃姚校尉出兵抗擊匈奴。17歲的霍去病首戰告捷,帶領人馬斬獲敵軍2000餘人,並且還俘虜了單于的叔父,漢武帝便論功行賞封霍去病為冠軍侯。

  兩年後,漢武帝任命霍去病為驃騎將軍,率兵抵禦河西地區的渾邪王、休屠王。此次戰役中,霍去病又殲敵4萬,俘虜匈奴多路王候。

  在得知自己的身世後,霍去病不念舊仇,為父親霍仲孺置辦家業,並將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帶到了長安培養。

  元狩四年,漢武帝又命衛青、霍去病各率騎兵5萬深入漠北。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里,殲敵7萬餘人,得勝後乘勝追擊,領兵殺到了狼居胥山,並在此處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祭天儀式。這一仗過後,匈奴再也找不回曾經的氣勢,漢朝也因此掌握了對匈戰爭的主動權。回朝後,衛青、霍去病被漢武帝加封為大司馬,代替太尉之職名正言順地接管日常軍務。

  霍去病一生四次領兵攻打匈奴,總共殲敵11萬人,每一仗都是以少勝多,全勝而歸。元狩六年,年僅23歲的霍去病便離奇去世了,漢武帝對霍去病的死非常悲傷,他下令將霍去病的墳墓修成祁連山的模樣,彰顯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霍去病離奇去世,這當中究竟是發生了什麼,我認為有三點可能的原因:一是霍去病常年征戰,身上可能有固疾纏身,最終導致身亡,這種可能性最大;二是霍去病仇家暗殺,被仇敵不管是敵方的還是自己陣營的,暗殺活動肯定有預謀,這次成功了吧;三是可能霍去病戰功累累,功高蓋主,遭到兔死狗烹的結局,成為了宮斗的犧牲品,但是出於愧疚,漢武帝予以厚葬。歡迎大家評論指正!




影視玩家NB


霍去病永遠是漢人無法磨滅的一個符號,功冠全軍,少年封侯,遠擊匈奴,封狼居胥……每一條道出都令人熱血沸騰無限神往。遺憾的是天妒英才,這個光芒耀眼的人物年僅24歲如同彗星一般隕落,無不令人惋惜。

至於對他年少有為的評價我覺得是無可厚非的,或許有人會質疑他的紈絝和自大。這樣的質疑一般都是建立在霍去病不體恤下屬和射殺李廣之子兩件事情上。更有人猜測霍去病原本是一個私生子,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幾乎是不能出頭的,可他偏偏倖運的有一個同樣是私生子的舅舅衛青手握實權,使得他走進漢武帝的視野從此飛黃騰達,於是將幼年受過的委屈全部發洩出來導致行為孟浪。


大漢冠軍侯

我個人認為真正的紈絝子弟不會從小便精於騎射,也不會奔襲八百里,更加不可能完成封狼居胥這樣偉大的壯舉。如果這算紈絝的話,我希望這樣“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紈絝多一點。

霍去病年僅十八歲便以授予“侍中”一職,所謂侍中不受任何部門節制是屬於皇帝直接管理,基本上就屬於皇帝的心腹親信,由此可見劉切對霍去病的喜愛與期望。

同樣,雄才偉略的漢武帝劉切也不可能因為皇后是衛子夫而偏愛有加。因為自古帝王最害怕的便是失去手中權力,一個過於強大的外戚家族對他而言始終是個威脅,所以後來劉切屠殺衛氏一點也不手軟。可就當時而言,已經有了手握兵權的衛青,此時還要精心栽培霍去病就可看出漢武帝的氣魄和霍去病的優秀。

針對於霍去病的英年早逝也頗有爭議,一部分人猜想霍去病持功而驕,功高蓋主、封無可封唯有賜死而已。

事實上這樣的例子歷史上並不少見,就漢朝而言 例如韓信、周亞夫還有霍去病親手培養出來的霍光等等……由此可見“狡兔死,走狗烹”的理念在漢朝皇帝中是很有市場的。

若說當時衛青與霍去病一舉將匈奴消滅了,在這個大前提下被漢武帝處死確實存在很大的可能性。可問題是霍去病去世的時候狡兔並沒有死完,雄才偉略的漢武大帝斷無理由自毀臂膀。

另外,霍去病與衛青的謹小慎微完全相反,其表現除了打仗可圈可點,為人處世如同愣頭青一樣四處樹敵、受人把柄。這何嘗不是一種自汙,用另一種方式向漢武帝宣誓效忠?

我們再往後看……後來衛氏獲罪並沒有牽連到霍光並委以重任信任有加。由此可見相比謹守本分的衛青霍去病的驕縱更讓皇室放心。於是乎,這才成就了了歷史上行廢立之事的千古權臣。而從霍光口中所述,霍去病死於疾病的說法是有可信度的。

總的來說年少有為霍去病名副其實,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巴蜀漂泊客


您好!我是影視製作者,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關於霍去病的死,有一種說法是漢武帝要除掉霍去病,怕衛青做大。

我個人認為沒到那個程度,而且我覺得要是怕衛青做大,不如除掉衛青,讓霍去病上位更容易一點,因為衛青當時的權利已經很大了,而且軍中威望也很高,已經有功高蓋主的苗頭。而霍去病深的漢武帝的寵信,新秀年輕人城府不會太深,軍中威望可以替代衛青也不會出什麼大亂子。

再退一萬步講漢武帝還沒到考慮繼承人是否有能力駕馭的了這兩點人的時候,而且匈奴為平,正是用人之際,怎麼看也不是要除掉霍去病的時候。

那麼另一種說法就比較可信了,是病死的,也就是肺結核,這種病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來說是絕症。

其他人所說的那種猜疑是他殺的或其他什麼原因都是不太可能的,憑著漢武帝當時對霍去病的寵愛,估計沒有人敢動他.就連霍去病殺了李廣的兒子李敢後,劉徹都幫他隱瞞,這足已說明當時霍去病的地位之高,只可惜英年早逝。

117年霍去病病逝,年僅24歲。

漢武帝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由披鐵甲的官兵列隊將靈柩護送到自己的墓穴茂陵東,葬於外形仿祁連山狀的高大墓中,墓前還有漢武帝為表彰其戰功而立的14件大型圓雕石刻。上書其座右銘:“匈奴末滅,何以家為!”李白《樂府詩胡無人》寫道:“嚴風吹霜海草凋,筋幹精堅胡馬驕。漢家戰士三十萬,將軍兼領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關,虎劍如沙射金甲。雲龍風虎盡交回,太白入月敵可摧。”

史記匈奴列傳記載: 漠北大戰後,雙方均受損傷,匈奴遺使和親,漢朝派任敞出使,與匈奴談條件。然而匈奴不僅不接受漢方的條件反而扣留使者任敝,於是武帝決心發動又一次的對匈戰爭。“漢方復收士馬”,積極的備戰。然而就在這個時候,身為主將的霍去病突然去世,這次很可能徹底摧毀匈奴勢力的第二次漠北大戰夭折了。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希望可以幫到你。


用戶一定不要太長要不


在中國歷史上燦若星河的名將中,霍去病無疑是非常可惜的一個。

霍去病少年得志,17歲時就當上了票姚校尉,斬匈奴首兩千餘級,封“冠軍侯”;19歲指揮兩次河西之戰,殲滅匈奴近10萬人,成為匈奴人的噩夢。

然而,這樣一位“戰神”級的頂級名將,卻在23歲就英年早逝,讓漢武帝痛心疾首,也給歷史留下了一個無盡的遺憾。

漢武帝是很喜歡霍去病,但由於霍去病早逝,這種喜歡便定了格。如果霍去病多活幾十年,以他的軍功,他還會獲得更多的封賞,甚至到最後封無可封。在極端的情況下,漢武帝將不得不封霍去病為異姓王,這就犯了漢朝的大忌。

漢高祖劉邦堅持家天下,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劉邦殺彭越、殺韓信、殺英布,都是出於這個原因。再者,呂后專權,讓諸呂掌兵權,差點把漢朝篡掉。這些血淋淋的教訓,讓漢武帝深知控制權力的重要性。

漢武帝要打擊匈奴,就必須重用衛青、霍去病舅甥二人,可在不知不覺間,衛青和霍去病的權力越來越大,比如衛青的三個兒子都封為侯,衛青的部下“裨將及校尉侯者九人,為特將者十五人,李廣、張騫、公孫賀、李蔡、曹襄、韓說、蘇建皆自有傳”。

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他與衛青的血緣關係要近於他與漢武帝的關係,在這種情況下,衛青的權力系統可以順其自然地為霍去病所用。

假如霍去病沒有死,以後也可能陷入內部的鬥爭,他就像是神給大漢帝國的一個禮物,彷彿天上的流星,劃過如日方升的東方,他只為戰勝匈奴而來,漢與匈奴戰略狀態發生根本改變後,就匆匆離世。

霍去病留給後人的永遠是一個年輕富有張力的少年將軍形象,像極了那個發出璀璨光芒的大漢帝國。





大道貫心源


通過翻閱歷史資料,我認為霍去病是死於錯綜複雜政治環境的逼迫、性格孤僻心高氣傲的人生缺陷、無法抗爭,最後選擇放棄的人生悲劇,所以在經過長達兩年的痛苦煎熬中,一代戰神霍去病鬱鬱而終,那些得瘟疫病死,皇殺,排擠暗殺都缺乏足夠理由。有人問為什麼,那麼,請往下看:

一、霍去病是死於錯綜複雜政治環境的逼迫。

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也是衛青給予他無微不至的照顧把他培養成人,教會他打仗,從霍去病作為私生子的角度來說他心中把衛青當做父親一般對待。後來衛青把霍去病介紹給了漢武帝,漢武帝非常喜歡霍去病的性格和軍事能力,但是後來漢武帝逐漸把霍去病當做制衡衛青家族的棋子。一面是培養自己長大如同父親一般的舅舅,一面是破格提拔自己天威不可測的皇帝,這讓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該如何辦?他兩面都不願意得罪,最後卻把兩面都得罪了,來自兩方面的壓力和指責讓他痛苦不堪。

二、霍去病是死於性格孤僻心高氣傲的性格缺陷。

他這樣性格的人註定是不會有什麼朋友的,他的手下又大多是匈奴降將,跟著他只是為了功名利祿,不可能有什麼感情。而漠北大戰之後,衛氏集團跟霍去病的矛盾也激化了,幾乎沒有親情可言。這樣一個缺乏情感、孤獨的人,又心高氣傲不願意示弱於人,只能折磨自己,縱情聲色犬馬拼命放縱折磨自己。

三、霍去病是死於年輕氣盛而又無法宣洩的結果。

霍去病是一個重情的人,漠北之戰後,由於漢武帝刻意地尊霍抑衛,衛氏集團的權力受到了威脅,對霍去病也疏遠了許多,這讓霍去病感覺到了親情的缺失。他急於同衛家搞好關係,此時有人暗中挑撥他就不計後果在朝堂上挑頭請立三皇子為王,從而鑄下大錯。皇帝最忌諱的就是,武將干預皇帝家事,霍去病作為漢武帝親自培養出來的,他卻公然帶頭站在太子一邊,給漢武帝帶來的震怒可想而知。霍去病在事後必然後發現自己已經釀成大錯,更加自暴自棄只求一死。

四、霍去病是死於無法抗爭最後甘願放棄的人生悲劇。

漠北之戰後,李廣自殺,李氏族人都認為是衛青從中搗鬼,是以大多心有不忿。李敢怒而擊傷衛青,但衛青事後並沒有聲張,而是將此事隱瞞起來。後來霍去病在極度痛苦煎熬中決定為舅舅做最後一件事,霍去病故意當著所有人面在皇宮中公然射殺了李敢,求死之心暴漏無疑。雖然漢武帝沒有殺他,但是他的心已經死了,永遠救不活一個一心求死的人。

總而言之,出身卑微,性格孤僻,環境逼迫,內心煎熬,一代戰神霍去病終因敵不過時政的困擾而抑鬱離去!

時代不同,造就的英雄命運不同,時代在進步,英雄的命運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起碼,在當今這個時代可以給他們一個良好的環境,讓他們在自己的領域踏實工作,不再苦於紛爭,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慶幸自己出生在了這個和平的年代。

最後,讓我們一起致敬這個偉大的時代!




虎哥愛視頻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西漢時期名將、軍事家,名將衛青外甥,大司馬霍光兄長。

善於騎射,勇猛果斷。十七歲,拜驃姚校尉,追隨大將軍衛青,率領八百驍騎深入大漠,大破匈奴騎兵,拜驃騎將軍,封為冠軍侯。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

兩次參加河西之戰中,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漠北之戰後,封狼居胥,大捷而歸,拜大司馬,與大將軍衛青同掌軍政。

元狩六年,因病去世,年僅二十四歲,被葬於茂陵。漢武帝很悲傷,調遣邊境五郡的鐵甲軍,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給霍去病修的墳墓外形像祁連山的樣子,把勇武與擴地兩個原則加以合併,追諡為景桓侯。



王天a


大漢帝國,名將如雲,英才輩出,其中最令人惋惜的將領無疑是冠軍侯霍去病。

  公元前140年,霍去病出生於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名將衛青的外甥。和衛青一樣,霍去病出身低微,父親霍仲孺只是平陽縣的一個小縣吏,母親衛少兒是平陽公主府的奴婢,幼年被父親拋棄,因私生子身份受盡冷眼,直到姨母衛子夫入宮成為皇后,其身份才陡然高貴起來,成為皇親國戚。

  霍去病能名垂青史靠的不是皇親國戚的身份,而是一刀一槍換來的赫赫戰功。公元前123年,17歲的霍去病隨大將軍衛青出戰匈奴,率八百輕騎突襲數百里外,斬敵兩千餘人,其中包括匈奴相國、匈奴單于祖父輩籍若侯產,活捉單于叔父羅姑比,一戰成名,得到漢武帝青睞,獲封“冠軍侯”,寓意為“軍中第一人”,這一崇高榮譽連衛青都沒得到。

  公元前121年,19歲的霍去病受命再次踏上征途,於河西地區斬獲匈奴四萬餘人,俘虜包括匈奴王在內的120多名匈奴貴族,收復河西地區,為打通西域道路奠定基礎,渾邪王率部族四萬餘人歸順大漢,匈奴內部開始分裂。

  此戰過後匈奴不得不重新審視漢朝這個欺壓了多年的老對手,各部落帳下子民流離,牲畜死傷,匈奴人悲歌道:“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這是當時匈奴人生活的真實寫照,當然,這並不值得憐憫,在衛青、霍去病之前,漢人戰敗後情況只會比這更慘。

  公元前119年,這一年無論是對匈奴還是對帝國,都是令人難忘的一年。這一年,22歲的霍去病率軍深入漠北,尋找匈奴主力決戰,以期畢其功於一役。北進兩千多里後與匈奴左賢王不期而遇,這一戰,不僅斬殺七萬,更是俘虜匈奴屯頭王等在內的八十多人。而後追擊到了狼居胥山,在此舉行了祭天封禮,霍去病也達到了人生的頂峰,這一年他僅僅21歲。

  這一刻,霍去病揚我漢家天威,更是洗清了“和親”多年來萬千漢家男兒的屈辱。從此“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而“封狼居胥”也成了後世武將所追尋的最高殊榮。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百戰百勝的戰神卻是如同彗星一閃而逝,公元前117年突然與世長辭,年僅23歲,令人惋惜不已,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天妒英才。

  霍去病去世後,滿朝文武無不扼腕嘆息,漢武帝悲痛不已,下令將其安葬於自己的陵寢茂陵,為其修建的陵墓也是按照祁連山的樣子修建的,這是他建功立業的地方,也是成就其輝煌的地方。出殯那天,漢武帝特意調派邊境五郡的鐵甲軍士,從長安一路列隊到茂陵陵寢,為冠軍侯送行,這是極高的榮譽。

  17歲封侯,21歲達到人生巔峰,霍去病拿到了漢朝武將能獲得的所有榮譽,強大的匈奴人遇到他也只能望風而逃,漢軍軍威在當時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