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住氣,不要跳入另一個火坑”

什麼人需要職業重啟

其實在這個形勢下,需要職業重啟的人大致分為兩種:

第一種,本來乾的好好的,也沒打算跳槽或者找工作。結果因為疫情的原因,自己所在的公司要麼倒閉,要麼裁員,要麼降薪…… 對於這些人來講,這就跟電腦宕機了一樣, 必須“被動重啟”

第二種,是本來就打算在新的一年通過換工作轉型、轉行來重啟自己的職業生涯。結果因為疫情,自己的計劃被打亂了。

就像我有一個HR朋友,她年前辭職打算做自由職業者,獨立培訓師,甚至還有了目標客戶。結果,疫情來了,自由職業者沒做,做了倆月的家庭婦女了。這部分人不是宕機,而是本來打算升級操作系統,結果發現這新系統一下子亂了。

但他們算是有一定計劃,有備份的,所以應該算是“主動重啟”

其實被動的也好,主動的也罷。在面對危機的時候,我們需要解決的都是同一個問題——如何提高自我的反脆弱性。你看地震的時候,有的樓輕輕一震就踏了,有的樓只是裂一道口子,而有的樓可以完全不受影響,關鍵就在於你的“防震系統”做的怎麼樣。


沉住氣,不要跳入另一個火坑

裁員就像是“職場地震”,和疫情一樣都是突發的,毫無徵兆,且很難預料的,很多人都是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就被通知了。

我在過往20多年職業生涯中,親眼目睹,也不得已親手裁過很多人,甚至有的老闆的發言稿都是我寫的。我發現有一種人特別不能承受裁員這種突發事件,不是平時偷懶不幹活的,而是平時勤勤懇懇,卻不會抬頭看天只會悶頭幹活的人。幹著幹著,飯碗突然沒了,一下子就慌了。

而什麼樣的人容易重啟呢?家底比較殷實,有一個特別立得住的技能組合而不是單一的技能。

比如:編程,滿大街的人都會,但如果你有編程+項目管理、編程+產品經理,這樣的組合拳就比較有力。還有本來就有副業的人。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心態好!這個時候,尤其是被動重啟的人,最容易一下子慌了神,病急亂投醫,能找著什麼工作就是什麼工作,從一個火坑跳進另一個火坑。

當然,不是我告訴你們“要沉住氣”,你們就真能沉得住氣的。我們之所以恐慌,是因為我們對疫情造成的人才市場的動向、對行業的走勢,對自己的將來一無所知。

所以,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我們需要做的事情是——認清事實,在混亂紛雜的信息中去:

1. 向外探索,收集自己所處行業和目標行業的信息。

2. 向內探索,盤點一下自己有的家底, 實力, 自己的價值觀。

3. 基於事實和分析來做決策和行動。


向外探索,彎得下腰

向外探索我們都需要探索什麼呢?——看變化!

首先,我們需要看人才市場的需求變化。

只要你開始收集信息,你就會發現其實整體人才市場也沒有你想的那麼糟糕。有在災難中受到衝擊的行業,必定就有在災難中迅速崛起的行業,只要不是特別偏門的工種,其實工作機會並不比平時少。

當然,人才市場除了看需求,其實還應該看行業走向,通過招聘的信息去看看自己的職業、技能在整體的大趨勢裡處在什麼位置,然後通過這樣的定位,規劃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

其次,儘可能收集行業信息。瞭解在自己可觸及的領域範圍內,什麼行業/公司是在上升的,什麼是在慢慢衰亡的。

最後,用批判性思維去思考。看看這些變化是結構性變化,還是因為疫情導致的暫時繁榮,比如線上教育正火,但是疫情過後是不是還是剛需?

就像梁寧老師在《產品思維30講》裡提到的“點線面體”:當你把自己作為一個產品投放到市場中的時候,你需要知道你的賽道是什麼,你的競爭力如何,你的賽道附著在一個什麼面上,它是上升還是下降?而這個面又依靠在什麼經濟體下,它在上行還是下沉。以上的點線面,在疫情影響下都有哪些變化?有哪些因為疫情反而逆襲的行業和經濟體?

正如梁寧老師所說,最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個看上去常態的面上,做一個勤奮的點,其實這個面附著的經濟體正在下沉。多方面收集信息,就是為了讓自己不成為那個悲催的人。

知道要探索什麼後,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怎麼探索?收集信息的手段,我就想講三點:

1. 上網看:除了招聘網站,目標公司的微信公眾號,還可以找一些諮詢公司的行業報告,或者看一看行業裡的KOL的公眾號、微博等等。

2. 跟人聊:這時候不要光坐在家裡收集和分析了,你需要彎得下腰,到處去找一些當前行業和目標行業的朋友尤其HR朋友、獵頭,去聊一聊。只有深入在行業內部的人,才能清晰地告訴你行業內到底是什麼樣子。

3. 職業訪談:尋找你目標崗位/公司的有洞察力的人,深入瞭解你目標職業的內部信息。

你可能會想,我上哪兒去找這些對行業比較有洞察的人?千萬不要忽視弱鏈接的作用!很多重要的信息都是弱鏈接來的。

比如這次疫情期間,在「得到」老師的群裡,我知道了武漢前線的醫務人員需要安心褲和速乾衣,我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發了一條朋友圈。結果一個平日裡一直潛水在我朋友圈的朋友,幫忙找到品牌方籌到了價值近百萬的物資,送到了醫務人員手中。

“沉住氣,不要跳入另一個火坑”| 疫情期間給職場人的實用建議

收到速乾衣的遼寧醫療隊

所以,要想在非常時刻擁有重啟職業的能力,就得彎得下腰,窮盡身邊的資源去收集必須的行業和公司信息,洞悉當下的外部環境。


向內探索,抬得起頭

向外看說完了,咱們接著說說向內看,不要忘了問問你自己:我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如果只向外看,你就只是基於目前能做什麼去選擇,而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麼。想要重啟,就需要抬得起頭。

那麼怎麼看呢?給你一個職業金字塔模型:

“沉住氣,不要跳入另一個火坑”| 疫情期間給職場人的實用建議

第一層,看行業。就是前面“向外探索”時所講的外部環境,這些都是在第一層次的,非常表層的。

第二層,全面梳理自己的實力。

職業生涯中存在三種基本形式的“職場燃料”,每一種對獲得長遠的成功都非常重要。

1. 可遷移技能:一個技能,在A公司可以用,到B公司也可以用;在A崗位可以用,拿到B崗位也可以用。比如,我之前是幹IT的,後來轉去做了政府關係,我在跟老闆提出這個偉大理想的時候,他問我:“你家裡是做什麼的?有什麼關係嗎?” 我回答他說:“我做CIO做的事情是利用資源,解決問題。政府關係,不也是利用資源解決問題嗎?”這個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可遷移技能。

2. 有意義的經驗:有人問“我有15年的工作經驗,現在想要轉型,怎麼辦?”把他的簡歷拿來一看,發現他15年都在做一樣的工作!其實他只有一年有意義的經驗,把它重複了14次。有意義的經驗,一定是有新的內容,而且和你的目標的行業、職位是相關的。

3. 持久的人脈關係:危機時,你需要一些人脈關係幫到你。而這樣的人脈一定是你之前經營好了的,你有花時間精力去投資在這個人脈裡頭。

這些梳理完了,你的簡歷其實也就整理出來了。在看的時候,我們需要從生存和發展兩個角度去看:

從生存角度:就是我可能必須得在接下來三個月內找到工作,否則我就沒法養活自己了。那麼梳理的時候,你的關注點在於怎麼更好的包裝自己的技能和經驗,找到合適的關係去應聘職位,臨時抱佛腳。

從發展角度:你需要了解,你還需要什麼樣的關係、經驗、技能,能夠幫助你在本單位、本行業上一個臺階,或是從現有的行業、職業轉型。而這其中都藏有一個特別關鍵的點——你需要實現“圈層突破”,從現有的圈子裡出來,接觸新的目標圈層的人,學習他們的遊戲規則。

想要迅速進入一個圈層的最好的辦法其實就是去學習。不是一個人在家自學,而是走出去從一個社群中學習。

社群學習有兩個好處。首先,你能從同伴中知道還能學什麼。比如我做學習教練,想要成為教練的人都是特別好學,喜歡探索的人,所以混跡在這個圈子裡,他們會告訴你除了教練還能學什麼。這樣你就不會瞎花錢學一堆沒用的。

其次,你能在社群裡建立關係。學教練裡面兩撥人,想要成為全職教練的,和原本就有一個本職工作,想要學習教練作為Plan B的。這部分人很多都是HR或者企業高管,所以我們學著學著有些人就成了我的甲方。

金字塔的第三層,價值觀,或者說是自己追求的職業價值和使命感。

越是在這種危機時刻,往往越是檢視自己價值觀的好時候。當你自驅動的駕駛模式被打破的時候,你會被迫慢下來,去思考一下從長遠來看,對自己最重要的到底是什麼?明確什麼是自己不想要的和不能承擔的風險是什麼?自己通過職業,到底想給這個世界帶來什麼樣的價值?

往由這第三層驅動完成的職業規劃,才是一個人的心之嚮往,才是真正的主動選擇。而一個理性的主動選擇,是建立你的“防震系統”的最堅實的地基。

“沉住氣,不要跳入另一個火坑”| 疫情期間給職場人的實用建議


建立反脆弱模型

暢銷書《黑天鵝》的作者納西姆·塔勒布在他另外一本書《反脆弱》中寫道,應對小眾突發的“黑天鵝事件”,需要建立一個“槓鈴模型”:

把自己的投資大部分放在低風險但是收益穩定的地方,然後把小部分放在高風險、高投資回報率的地方,忽略中間值。

對於個人而言,其實我們應對未來的風險,需要建立的也是這麼一個槓鈴:

抓住一門可以安生立命的專業技能/職位,這就是低風險、收益確定的Plan A;同時分散一小部分精力去發展自己的職業第二曲線,有一個能夠讓你產生更高收益也許也更高風險的Plan B。

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曾經做過一個演講,講的是企業如何渡過危機,他認為一個企業想要提高“抵抗力”和“持久力”的唯一辦法就是高收益。而這應該是在蕭條到來之前,就應該盡全力打造的企業體質,這才是經營。平時沒能實現高收益,遭遇蕭條必須堅忍不拔,千方百計去克服。

那麼,作為這個叫做“你”的這家公司的CEO,不斷提升自己創造高收益的能力,這才是在經營自己,而不是隻想著靠埋頭苦幹,拼力氣。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你的反脆弱性。

最後,稻盛和夫講到:竹子平時瘋狂生長的時候是沒有長節的,那其實很脆弱,經不起風吹雨打。而只有長了節的竹子才是堅強不可摧的。

一個企業只有歷經危機才能長出節兒來。

於個人也是如此,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請告訴自己“我現在是在長節兒呢”。

祝你在2020年,事業生活節節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