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瞎子阿炳是怎樣的人?

黃蜂二師兄


阿炳在電影中是一個無錫被道觀撿來養大的孩子,跟師傅學到一手拉二胡的技藝,後來在街頭賣藝,與一位姑娘相愛,但是財主看上他女友就多次來搶,因此打瞎了阿炳的眼睛,女友也跳河自盡了,悲憤而無處申冤的阿炳創作了著名的《二泉映月》。


僅存的阿炳照片

不能不說編劇的腦洞非常強大,真實的阿炳是由道觀主持和保姆生下的孩子,6歲時接回道觀,但是告訴孩子是撿來的,教會了阿炳各種樂器,二十多歲時阿炳已經是非常帥氣的小夥了,父親臨終把他的身世告訴了他,並且他因此繼承了道觀,但是阿炳交友不慎,家產敗光並且身染重病,被堂弟趕出道觀在無錫弄堂裡的一個破屋租住。
阿炳雕塑


阿炳先是街頭賣藝,患眼疾失明後在家修樂器為生,閒來無事就教教鄰居的孩子們拉二胡,後來有個孩子考上音樂學院,正逢教授在收集民間音樂,教授從這個學生嘴裡知道了阿炳的民間藝術後前往錄音,由於錄音設備不好只有一部分作品流傳下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這首二胡曲《二泉映月》,1951年此曲在廣播臺播放,阿炳也因此名聲大噪,正當大家準備對他的其它作品進行搶救性挖掘時,卻得悉他已病逝。

《二泉映月》目前已經在世界廣泛流傳,認為它是音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日本演奏家小澤征爾認為應該跪著聽這首曲子,還有位音樂家認為它是中國的《命運交響曲》。
中國的“貝多芬”/瞎子阿炳


黃蜂二師兄


很多作品中都把瞎子阿炳描寫的十分傳奇,但實際上阿炳是一個實打實的小人物。

他甚至連出身也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阿炳的母親是一家道觀做雜工的女僕,結果和道觀裡的師傅相愛,之後就懷上了阿炳。那個年代未婚先孕是一件非常丟人的事情,阿炳出生後她母親不堪受辱,沒多久就過世了。

母親去世之後,阿炳就由道觀的師傅撫養,其實這個師傅就是他的親生父親。師傅對阿炳愧疚心很重,教他讀書也教他技術,可以說沒有師傅的培養就沒有後期阿炳的成就。阿炳在音樂上格外有天賦,他的師傅也發現了,非常注重培養他的音樂才華,阿炳也沒辜負師傅的希望,在當時名氣不小。但阿炳為什麼最後變成瞎子了呢?

其實也是有一段風流韻事,他喜歡嫖妓,後來染上性病導致眼瞎,而‘小天師’的名號也變成了瞎子阿炳!

從他平生的經歷能看出,真實的阿炳其實就是一個有著音樂才華的普通人,甚至他還有種種陋習。比如嫖妓就是其中一個,後來因為自己無人照顧,才不得已娶了一個媳婦來伺候自己。

據傳聞那時候的阿炳為了生計,還演奏過黃色小曲,雖然阿炳這一生在二胡的成就上可圈可點,但不可否認的是私下他也就是一個普通人,有缺點也有優點。

阿炳死的時候才57歲,照現在的年齡來看是有些小了,但是在那個年代能活到57歲,也算是有始有終。這個二胡天才,死後卻迴歸了道教,葬於道教墓地。


李好說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真實的瞎子阿炳就是一個普通的二胡演奏家。

瞎子阿炳原名華彥鈞,清末的1893年出生在無錫中心洞虛宮雷尊殿旁的一個房間。

瞎子阿炳是風流的產物,是這裡當家道士華清和同 道觀做雜務女工、寡婦秦嫂的私生子。

此事是標準的醜聞,在清末江蘇鄉下,阿炳的母親是要被家族浸豬籠處死的。

即便沒有遭遇生命危險,阿炳母親也飽受家族成員迫害、謾罵、譏笑,在阿炳4歲時候就羞憤而死。

父親無法承認這個私生子,只得將阿炳交給鄉下的親戚撫養,到8歲才接回道觀,謊稱是自己的徒弟。

父親為了面子嚴格保守秘密,直到1918年去世前才向26歲的阿炳坦白身世。

在這之前,阿炳一直把父親叫做“師傅”。

因為是父子關係,父親對阿炳相當鍾愛,不但教他讀書識字,也交給各種本事。

父親自己就是一個小有名氣的音樂家,在他的教導下,阿炳從10歲開始學習二胡、琵琶、三絃和笛子,也開始參與法事。

阿炳具有超人的音樂天賦,加上父親教導有方,很快就成為著名演奏大師。

在17歲師,阿炳開始在道場表演音樂。由於演奏技術極其高超,加上外表俊美,被當地人稱為“小天師”。

父親死後,阿炳繼任當家道士的職務。

然而不知道是不是遺傳,阿炳也好色,經常穿便裝下山嫖妓,還迷上了鴉片,一抽就是30多年,一說他還喜歡賭博退二八槓。

由於阿炳自己很多惡習,道觀逐步蕭條,最終入不敷出被別人接手。

因為自己身份特殊,阿炳怕被熟人撞見,嫖妓不敢去中高檔場所,往往去最低檔的窯子。

久而久之,阿炳感染上當時的絕症梅毒,到34歲病情已經非常嚴重,導致雙目失明,成為了瞎子阿炳。

由於體力極為衰弱,阿炳已經無法做道家的法事,只能在街頭拉二胡賣藝,成為最低等的街頭藝人。

但由於二胡演奏水平極高,阿炳仍然是有名的街頭藝人。

到了46歲,阿炳還俗後與江陰農村寡婦董催弟結婚,主要是他雙目失明,需要人照顧。

建國後,國家開始系統保護傳統民樂。

資料這麼寫:1950年8月下旬,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楊蔭瀏、曹安和欲為其錄音,因當時阿炳已棄業三年,延至9月2日下午7時30分開始錄音,錄製《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3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3首琵琶曲。《二泉映月》、《大浪淘沙》獲二十世紀華人經典音樂作品獎。當時阿炳已很長時間沒有演奏了,樂器是借來的;阿炳堅持練習了三天才錄的音,錄的六首樂曲(二胡琵琶各三首)都是阿炳本人決定的;當時約定半年以後再錄。

然而,還不到半年,1950年12月4日,阿炳病逝,終年57歲,無後,葬於無錫西郊璨山一和山房道教墓地。

阿炳只是一個普通藝人,自己還有很多毛病。他也沒有反抗過日本佔領軍,試問一個瞎子怎麼反抗。他只是在街頭賣藝,如果日本兵付錢聽曲,阿炳不會也不可能拒絕。在進入無錫城時,阿炳同其他老百姓一樣,都要向日本兵鞠躬。

阿炳也不是演奏什麼高雅藝術,為了混口飯吃,他也當街演奏黃色小曲,人總要活下去吧,何況一個瞎子。

阿炳演奏和哼唱的黃色小曲,大人是不允許孩子、半大小子聽的。如果知道孩子聽了阿炳唱的這些黃色小曲,孩子回家就會狠狠挨一頓揍。


話說回來,誰規定藝術家必須是道德楷模的?天底下有這種道理嗎?


薩沙


如果說到著名的二胡《二泉映月》,我想大家都應該有所耳聞,這是有名的無錫街頭藝人阿炳所創作。

阿炳的原名叫做華彥鈞,早些年他是一個道士,後來還俗之後和一個寡婦生活在1950年12月份死亡。

他生前的時候曾是無錫一個非常有名的街頭二胡演奏家,這也是我們大家對於阿炳所共同瞭解的資料。

阿炳的《二泉映月》因為獨特的曲調在國際上獲得過很多的大獎,甚至有人將阿炳稱之為中國的貝多芬。

那麼在如此多的光環榮耀下的阿炳,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一個情況呢?

阿炳的真實歷史並不是很光鮮,他的父親是無錫雷尊殿的道長,畢竟道長是不允許娶妻生子的,但是他的父親因為控制不住自己的色心,和在道觀做雜工的寡婦秦嫂有了夫妻之實,後來秦嫂懷了阿炳。

由於秦嫂是一個寡婦,又在道觀做雜工之間有了生命生下的這個孩子,所以當時世人都非常唾棄秦嫂。

在當時的狀況下,像秦嫂這種情況是需要囚禁豬籠而死的。不過當地的族長動了惻隱之心,讓他們母子讓人活了下來。

但侵嫂每天否生活在他人的唾棄和歧視當中,於是在阿炳4歲那年,秦嫂因為受不了這種被人鄙視的生活就死去了。

阿炳的母親去世之後,阿炳的父親只好將阿炳寄養到一個親戚家裡4年,在阿炳8歲那一年便以收徒之名將阿炳收到了自己的道觀之中,但是阿炳的父親從來不敢告訴阿炳的身世,他們二人在道觀之中一直以師徒相稱。

到1918年他的父親到了大限將至之時才告訴了阿炳的身世。阿炳的父親去世之後,由於缺少了人的管教,而且受到了身世真相的打擊,讓阿炳的內心難以接受,所以便開始無心道觀之事,反而流連於世俗之間。

阿炳的父親在他10歲那年便開始教他學習各種樂器。剛巧阿炳對這方面也很有天賦,所以他的造詣是非常高的,在十八九歲的時候已經是當無錫有名的一個天才演奏大師了。

在流落世俗的過程中,阿炳也逐漸顯示出了和他父親一樣的好色本性。但是阿炳這個人又比較花心,他並沒有和一個女子長久下去,而是經常留戀於一些紅塵場所,時間久了阿炳也就染上了梅毒。

在那個時候醫療技術非常的落後,得了梅毒也就相當於得了絕症,因為梅毒的原因他日漸消瘦,後來導致了雙目失明,成為了一個瞎子。

成為瞎子之後不可能說在靠之前的老本行混飯吃,也不可能再有人請他做法事了,所以他便拿起了自己的二胡上街賣藝。

由於他的音樂技術比較高,所以願意聽他唱曲的人還挺多,雖然職業特別的低下但是收入還可以,至少能夠養活他自己。

後來在族人的介紹之下,他又和一名寡婦結婚,畢竟他也需要一人照顧,寡婦和他在一起之後,兩個人也算是相依為命,直到1950年阿炳去世。

至於說阿炳曾經為日本人演出,當年阿炳已經成為一個街頭的藝人,日本侵略者來了之後,他身為一個藝人根本沒辦法做出太多的反抗,而且他需要生活,有人願意給他錢,他自然也就願意演奏。

並非像大家所說的那樣,為了諂媚日本人,自己主動找到日本人演奏。


夏目歷史君


瞎子阿炳因一曲《二泉映月》而享譽世界,將他從一個流落街頭的民間藝人推向了“神壇”,成為了音樂大師。我們這位大師的一生充滿了各種狗血的劇情,私生子、道士、抽鴉片、嫖娼,因梅毒雙眼失明,流落街頭賣藝,一生如戲劇般充滿情節的跌宕。也許命運給阿炳的磨難,正是成就他那些動人心魄樂曲的緣由。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穿越歷史,還原一個真實的阿炳。

阿炳,原名華彥鈞,出生在無錫。他的老爸是無錫雷尊殿的當家大道士,也是當地有頭有臉的人物,只是這個阿炳是個私生子,他的老爸不能正大光明地承認他這個兒子。在他4歲喪母后,他以徒弟的身份,跟著他的老爸在道觀裡修道。可以說,因為這個私生子的身份,阿炳生來就被剝奪了家庭慈愛的權利。

阿炳的老爸不僅是一個道士,還是道教音樂家。阿炳從小隨父學習鼓、笛、二胡、琵琶等樂器。阿炳天賦異稟,在嚴父的監督下,他刻苦練習,小小年紀就練就了一手絕技,被被無錫道教音樂界譽為“小天師”。阿炳一直都認為自己是個孤兒,直到他21歲的時候,他的老爸去世前才明白了自己的身世。

在他老爸去世後,阿炳成了雷尊殿的當家大道士。可能是一時間接受不了自己私生子的身份,也可能是因為師父的去世,一時間沒有人管教他了,他開始放任自流,吃喝嫖賭樣樣俱全,甚至還抽鴉片。荒唐的行為帶來了荒唐的結果,他因嫖娼,染上了梅毒,導致雙眼失明。由於雙眼失明,他失去了對道觀的控制,被趕出了道觀,流落街頭。

阿炳還是一個奇人,他雖然流落街頭,但並沒有自暴自棄,他反而是幡然醒悟,振作起來,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長,開始在街頭賣藝。從此之後,一個說唱時事,在街頭賣藝,以“瞎子阿炳”聞名的創作型民間藝人新生了。他的族人還為他安排了一個農村的寡婦照顧他的生活,阿炳也是一個多情的藝術家,不久之後,他又與寡婦催弟同居。

瞎子阿炳上午去茶館收集素材,回來構思創作,下午去茶館門前演奏。在抗戰時期,他用二胡演奏《義勇軍進行曲》,編唱《十九路軍在上海英勇抗擊敵寇》的新聞,更是創作出了二胡獨奏曲《聽松》,傾吐著不願當亡國奴的愛國主義熱情。

生活的艱辛和磨難給他帶了豐富的創作靈感,阿炳利用自己的創作天賦,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化作一段段扣人心絃、催人淚下的音符,使聽眾在旋律中產生共鳴。《二泉映月》正是他人生的真實寫照,溫柔、悽苦、文雅、憤恨、寧靜、不安諸多情感相互交織的宛如夜之皓月一般的樂曲。

抗戰勝利後,禁止他說唱新聞,再加上他肺病發作,臥床吐血,從此不再上街賣藝,在家以修理胡琴為業,艱難度日。1949年4月23日無錫解放,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等樂曲獲得新生。次年,中央音樂學院為了發掘、研究和保存民間音樂,找到了阿炳,為他錄製《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3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3首琵琶曲。

在錄音後不久的1950年12月4日,阿炳病逝,終年57歲,葬無錫西郊璨山腳下“一和山房”道士墓。阿炳生平唯一留存下來的影像,只有一張日偽統治時期“良民證”上的標準照。相片裡那個帶著盲人眼鏡,形容枯瘦的中年人,在一頂破氈帽下面的面孔,透著生活的艱難和滄桑。

20世紀50年代,毛主席和周總理聽了二胡曲《二泉映月》,十分欣賞這首樂曲,指示有關部門灌製專門唱片,當作珍貴禮品贈給來訪的國際友人。此後,阿炳的《二泉映月》多次登上國際舞臺,享譽世界,被譽為“中國的貝多芬!中國的《命運》!”

瞎子阿炳的一生如戲劇般充滿情節的跌宕,生前遭遇了種種狗血劇情,荒唐過、揮霍過,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終於創作出了人生寫照的《二泉映月》。在他去世後,成為音樂大師,享譽世界,也不枉來著人世間走一遭呀!


密探零零發


阿炳,一個讓國際頂尖音樂人長跪不起的,中國草根藝術家。

昨日獨木難支,窘迫寂寥;今日眾星捧月,譽滿天下!

1949年無錫解放時,57歲的阿炳的肺病已經嚴重到吐血,無法支撐他繼續賣藝求生,只好通過給人修琴謀生。這時,遠在南京的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意外得知阿炳的存在,教授計劃用當時進口的最先進的鋼絲錄音機,記錄了下來阿炳創作的曲子。但阿炳的身體實在撐不住了,最終只錄完6首曲子。

這時從開始錄製到去世,只有4個月的時間。但就是這6首曲子,被灌製成唱片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中《二泉映月》唱片被毛主席、周總理當做當作珍貴禮品贈給來訪的國際友人,更被小澤征爾評價:“這種音樂只應跪下來聽......”。還被改變成各種演奏形式,全世界得到的各種榮譽數多到數不過來。

阿炳的一生,用任何一個形容詞都不足以完整表達。

1893年出生於道長和民女的寂靜之夜,4歲母親去世,道長收養阿炳。父子之間以師徒相稱,並且阿炳並不知道自己的師傅就是自己的父親。之後的十七年,阿炳展現出驚人的音樂天賦,精通鼓、笛、二胡、琵琶等樂器,在當時被稱為“小天師”。

1918年,父親去世,阿炳繼承道觀,但也得知了師傅就是自己親生父親的消息。開始吸食有毒物品等一系列騷操作,直到把自己的道觀經營破產。開始了二十多年的街頭賣藝生活。

1927年,阿炳因為不當行為染上的病毒,導致雙目失明。但阿炳依然靠自己精湛的技藝謀生,兩年後娶了一個民女照顧自己。直到1950年去世。

他的經歷在國際上被拿來與貝多芬相提並論,就能說明了一切。

引用《二泉映月:十八人評阿炳》裡的一句話:失明者阿炳,長久地生活於社會和人世的黑暗低處。然而,正是因為此種複雜的“低”,使他釀製並最終為人類奉獻出動人心絃的永恆音樂。



阿炳到底是一個不屈不撓的人,還是一個放縱自我的人,我們無法考究。但是這阻擋不了阿炳在我們心中封神的形象,他,就是最厲害的二胡草根藝術家。


粗腿阿立


道家講究恣意隨性揮灑自如的生活方式,造成了成人以後的阿炳放浪形骸,吃喝嫖賭、吸食鴉片,最終染上梅毒,瞎了眼睛。

然而,我們不能依照現代普通人的審美標準對標阿炳一樣,我們同樣不能迴避或許正是阿炳從小到大接受的道家文化,讓他的思想和肉體一起超越夢想,自由的飛翔,不受世俗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束縛和壓力,從而走上了一條一般人無法理解的音樂創作的聖途。

阿炳原名華彥鈞,1893年出生,3歲喪母,8歲即隨父入雷尊殿,當了一名小道士。讀書,隨父學習鼓、笛、二胡、琵琶等樂器,其父華清和擅長道教音樂,是無錫城三清殿道觀雷尊殿的當家道士。

阿炳12歲就能演奏各種樂器,經常參加拜懺、誦經、奏樂等活動。阿炳從小刻苦鑽研道教音樂,追求完美卓越,精益求精,並且廣泛吸取民間音樂的曲調為我所用,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

阿炳18歲即成為無錫道教音樂界的演奏高手。21歲父親去世,阿炳成為雷尊殿當家道士。於是,參透人間生死離別,感悟人生酸甜苦辣百味的當家道長—阿炳,開始了自己不拘言行、天馬行空的放浪而又燦爛輝煌的人生。

隨著眼睛的失明,瞎子阿炳無法參與法事活動 ,喪失了對於道觀的管理控制能力,進而流落街頭。然而破落不堪的阿炳從沒有讓艱難困苦把自己壓垮,一個說唱時事,街頭賣藝,受到追捧的民間藝人“瞎子阿炳”誕生了。

淪落的阿炳沒有被家族和好心人鄙視和拋棄,36歲的他與一個叫董彩娣的寡婦結婚,有了一個貧窮但溫暖的家。在這個時間節點,他編唱演奏了很多抗日歌曲。他的聽松就是一首氣魄豪邁、情感充沛的樂曲,傾訴自己不願當亡國奴的愛國主義情懷。

他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琵琶曲《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已經成為中國傳統音樂不朽的的扛鼎之作。

1950年12月4日,阿炳病逝,享年57歲。











我是老虎誰都怕


瞎子阿炳雖然是我國知名的民族藝術家,但他的前半生其實並不算光彩。

阿炳的父親華清和是無錫城三清殿道觀雷尊殿的“當家道士”,母親是一個寡婦,倆人私下通姦生下了阿炳。

阿炳3歲時,母親被同族相迫而死,他被父親送回老家託族人撫養,8歲後被帶回雷尊殿,並被送入私塾讀書,取學名彥鈞。

直到21歲時,華清和因病去世前,阿炳才被告知了自己的身世。

由於出身不算好,再加上華清和的放縱,阿炳在年輕時可以說是吃喝嫖賭毒全都沾染。他好吸食鴉片和嫖妓,導致入不敷出。

34歲時,由於罹患梅毒,阿炳的雙目失明瞭。瞎子阿炳,那雙眼睛就來自於此。

阿炳流落街頭後,無力參與道觀的法事工作,只能以街頭賣藝為生。就是這段經歷,使得阿炳的技藝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阿炳成為民族藝術家,其實只有短短几個月時間。

那是1950年8月,中央音樂學院邀請阿炳錄製了《二泉映月》等曲目,這些樂曲獲得了大獎,阿炳也一戰成名。

1950年12月4日,阿炳病逝,終年57歲。


HuiNanHistory


已經有了很多正統回答;我來說說感受。

大概十年前,經常去無錫出差,去看過瞎子阿炳的故居,出來進去的感受,滿滿的滄桑和冷清感,一種天才落難的處境。

看阿炳的經歷,幾次落淚。阿炳一生跌宕起伏,有過年輕時的放蕩,與妓女鬼混無度,因而獲紅眼病,沒有經過正規治療,導致雙目失明。

之後潛心研究音樂,後又習古箏。後來以街頭賣藝為生。

後因賽事,阿炳拉了一段自來熟,因而轟動當地,後經中央音樂學院專家親訪,現場錄製了5段音樂,幾月後再去錄製,阿炳已經離世。無限惋惜和遺憾,一世天才僅留下5段錄音。

後來這段音樂被起名二泉映月,贈送日本來訪大使,從而聞名世界。

我自己在故居聽二泉映月原版,聽的淚流滿面。無限滄桑和傷感,而又展露生命中的頑強。原版比現在電視上的演奏感覺要慢一點點,二胡也比較老,沒有功放,音乍感粗糙,實則細膩。

以上都是調動十年前的記憶,或有誤差,但感情滿滿。


鬼谷雜談


只要提起二胡演奏,人們便會想到《二泉映月》這首名曲,就會很自然地聯想起瞎子阿炳來。

當那如泣如訴、扣人心絃的旋律響起時,我們彷彿看到了創作者華彥鈞,也就是瞎子阿炳那命運多舛、悲慘不堪的一生。


據說,1978年,日本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先生到北京中央音樂學院訪問,聆聽二胡獨奏《二泉映月》後,掩面而泣,不能自己、當即雙膝跪地,虔誠地說,聽這樣的音樂,應該跪著,坐著和站著都是極不恭敬的!

可誰又能想得到,這首具有如此深刻感染力的名曲,正是其創作者瞎子阿炳坎坷命運的真實寫照。下面,咱們撥開歷史的雲霧,走近已經故去半個多世紀的瞎子阿炳的傳奇人生。

01.道士下山,締結孽緣,註定了就是個悲劇

清朝末年,江南的水鄉古鎮無錫,波瀾不驚。

一個名為華清的年輕道士,精通樂律,其出神入化的演奏技藝,常常引得無數路人駐足聆聽,堪為一道仙風道骨的別樣風景。


一個喚作阿芬的小寡婦,新婚喪夫,心中百般愁悵卻道無處傾訴,封建禮教的枷鎖猶如牢籠困鳥,哪個知她夜難眠淚兒沾巾。

不知道是上天的眷顧,還是月老昏了頭兒,無意間的一次偶遇,在外人看來,不該有任何交集的二人,卻走到了一起。

1893年,阿炳來到了這個不該來的人間。

02.幼年喪母,寄養人家,不稱父親卻是師傅

一個道士,一個寡婦,竟然有了一個私生子,霎時間,在小城無錫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阿炳的母親阿芬不堪忍受世俗的指責,丟下幼小的阿炳,尋了短見兒。

當父親的華清身為道士,無力撫養自己的骨肉,只好寄養在鄉下一戶人家,到了小阿炳8歲那年,才接回道觀雷尊殿,並以師徒相稱。


同時,華清為了向阿炳的母親阿芬贖罪,以減輕自己內心深處的痛苦和負疚感,將平生音律所學傳授給阿炳,希望將來他可以立身成才。到了18歲,阿炳在音樂上已經有了很高的造詣了。

03.明瞭身世,內心掙扎,放浪形骸麻醉自我

本以為以後的日子會好起來,誰知道阿炳悲慘的人生才開了個頭兒。21歲那年,華清病重,臨死前告訴了阿炳身世。

這對於他不啻於是晴天霹靂。這些年自己一直活在不清不楚的境地,外界的岐視,他人的非議,阿炳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棄兒,在這個世界上,體驗的盡是屈辱和痛苦。

接下來、阿炳的生活發生了不可思議的顛覆。

他產生了厭世情緒,憤世痴俗,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絕望。他流連煙花柳巷,且染上了鴉片癮,全然不顧自己道士的身份。其荒誕不經的行為舉止,讓人人唯恐避之不及,成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渣男”。


這樣的生活並沒有持續多久,他的身體健康受到了嚴重的摧殘,最悲催的是,因患眼疾而雙目失明,成了一個瞎子。

也是因為醉生夢死,揮霍無度,負債累累,最後竟然將父親華清傳給他的雷尊殿,也被他人奪去了,徹底淪為一貧如洗的街頭流浪藝人,靠拉二胡為生。

04.一生是非,傳世絕響,貧病交迫撒手人寰

解放後,一個偶然的機會,中央音樂學院楊蔭瀏得知了阿炳的事,對其與音樂密不可分的坎坷人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950年夏,中央音樂學院楊蔭瀏一行專程來無錫為阿炳演奏錄音,而此時的阿炳,已有三年多沒有拉二胡了。

經過短暫的練習,難能可貴的錄下了阿炳的《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等作品。其中《二泉映月》、《大浪淘沙》獲二十世紀華人經典音樂作品獎。


當年9月,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擬聘阿炳為教師,然而此時阿炳已病入膏肓,未能應聘。又過了三個月,12月4日阿炳與世長辭,享年57歲,葬於無錫西郊山腳下“一和山房”墓地。

阿炳是不幸的,生下來就飽受世人非議,一輩子嚐盡了人間的酸甜苦辣;阿炳又是幸運的,在彌留之際,卻留下了傳於後世的天籟之音。

可以說,瞎子阿炳的悲劇人生,是那個封建愚昧的舊時代造成的;而新社會的進步和關懷,卻又成就了他一代大師的傳奇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