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凭陈宫的智慧,他要投靠背信弃义的吕布呢?

红红火火讲历史


陈宫和曹操关系好的时候,有人评论“曹氏待公台如赤子”,可见曹操当时对陈宫是极为宠信,至于陈宫为什么要背叛曹操,正史上没有详细记载。大部分人的推测是陈宫反对曹操东征陶谦,而且曹操在东征陶谦的时候“所过多所残戮”这一政策更是令陈宫十分反感。于是他就背叛了曹操,投靠了吕布。


鼠疫世界史


大家好,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说陈宫投靠吕布,是不准确的,以下我浅谈一二!

纵观吕布一生,其真正发迹当是遇着陈宫开始。在未遇陈宫前,他仰人鼻息,寄人篱下,从没有属于自己的势力和根据地。遇陈宫后,他就如虎添翼,迅速占据了几乎整个兖州,第一次有了自己独立地盘,尽管不久兖州易手,被曹操夺回,但在陈宫等人的协助下,又迅速夺取了徐州,成为了虎距一州的汉末一方强势诸侯。










陈宫(?-199年2月7日),字公台,东郡东武阳人。对于陈宫这位顶级谋士,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与海内知名3士相互结交。公元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青州黄巾时战死,陈宫等人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因而被曹操视为心腹。由此,陈宫一开始是辅佐曹操的,并且受到了曹操的信任和重用。但是,曹操做了一件事情,促使两人最终分道扬镳。也即因为因曹操杀害边让等汉末名士,所以陈宫和曹操反目了。


曹操东征徐州,兖州空虚,本州名士陈宫和陈留太守阴谋造反,反叛曹操。可是苦于没有一个既有名望又有武勇的人,主持这场兵变。恰在此时,混迹山东的吕布出现在陈宫等人眼前,要知道当时吕布刚诛灭董卓,威名著于汉世,名望一时无俩,而且吕布武勇过人,手下还有一支并州精锐部队,正是主持兵变的一个极佳人选。于是陈宫马上对张邈说:“今雄杰并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众,当四战之地,抚剑顾眄,亦足以为人豪,而反制于人,不以鄙乎!今州军东征,其处空虚,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若权迎之,共牧兖州,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此亦纵横之一时也。”

陈宫一番话说的是洋洋洒洒,踌躇满志,张邈当时就答应了。可是这里那个“权”字就很值得玩味,“权”字就是“暂时”、“姑且”的意思。这就说明在名士陈宫等人在心里是根本看不起吕布这等出身“轻侠”的武人的,更不用说吕布身上还有反复无常的劣迹。他奉吕布为主,也只不过是利用他完成自己的政治抱负。


不过有疑问的是,两人迎吕布之后,吕布成为了兖州牧,是兖州的最高官员,这样一来,陈宫和张邈就成了吕布的下级。但是吕布的兖州牧只是一个临时的职位,而且也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所以这时候虽然吕布成了名义的上司,但双方的实际关系恐怕并不是这样。张邈会那么甘心地让出自己的位置吗?但遗憾的是,两人合作的时间非常短,吕布被曹操击败,投奔刘备,张邈则在去求袁术救援的路上被杀死。张邈既然死了,陈宫才正式确立了吕布上下级的关系。

因此说,陈宫一开始就投奔吕布,这种说法是不靠谱的。真实的原因是张邈战死,陈宫不得已,投奔吕布。

陈宫虽然背叛曹操,但是陈宫和曹操两人是惺惺相惜的一种感觉。最后吕布失败,曹操还有意饶恕陈宫,而陈宫英勇就义时对曹操说的一番话,也是对曹操的信任。


明月西西


下邳之战后,陈宫被俘,他和曹操之间有这样的对话

曹操:宫台(陈宫的字),别来无恙

潜台词:怎么样,最后还是我胜了吧!早知今日,何苦当日离我而去呢?

陈宫:我看你阴险狡诈(吕伯奢之事),心术不正,所以离开你。

曹操:我心术不正,那吕布呢?

潜台词:吕布也不是啥好货

陈宫:吕布虽然一根筋愣头青,没啥头脑,但也不像你那么多花花肠子,呸呸呸

曹操:你向来足智多谋,如今怎么落得阶下囚的下场

潜台词:小样,给我装

陈宫:只恨吕布不听我的良言,不然胜负未可知呢


那么陈宫这样一个聪明的人,为什么会在三国乱世,选择吕布作为主公呢?

我们可以看看当时的几大割据势力。

  1. 曹操因为理念不同先排除,
  2. 袁绍兵强马壮,但麾下谋士众多,陈宫去了未必能说的上话,得到重用。
  3. 袁术好大喜功,骄矜自傲,不臣之心昭然若揭,跟着他显然没有好果子。

那么中原地区的实力派军阀,尤其陈宫家乡东郡一代,除了吕布,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吕布缺乏谋主,陈宫过去正好可以大展身手。

吕布虽然无谋,但对陈宫还是十分礼遇的,在陈宫辅佐下,则一度给曹操造成了很大的麻烦,险些使其覆灭。

或许,陈宫是一个某种意义上有精神洁癖的人,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弃曹归吕。


煮酒放歌


陈宫跟着吕布这个莽夫,并不是简单的智慧问题,不是赢者就能让所有人都信服的,也不是所有人都只贪图面包和牛奶,还有人有着理想,哪怕是不切实际的理想。陈宫就是这样。

陈宫缘何救曹操

东汉末年,何进引狼入室,董卓擅自废立,飞扬跋扈,滥杀无辜。曹操欲逃往故里,聚众讨伐董卓。可是在逃亡的路上,却发生了意外。

《三国志·魏书》记载:

“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中牟疑是亡人,见拘于县。时掾亦已被卓书;唯功曹心知是太祖,以世方乱,不宜拘天下雄鉨,因白令释之 。”

这两段可见,曹操过中牟时被怀疑是逃亡的,但是也不知道他是曹操,便将其押到县城去了。正巧县城功曹认出了曹操,有感于曹操的大名冒死释放了他。

在《三国演义》、《捉放曹》等民间小说戏曲中倒是点出了陈宫的姓名。遗憾的是,在史书中不见这位功曹的姓名,说实话也没人知道这个功曹是不是陈宫。

如果真是陈宫救了曹操,那他是出于什么目的救得呢,还不惜舍身家性命?

在当时一个无名小卒,出身也不好,虽然家里有些家产,但很显然这样的人在汉朝一抓一大把,陈宫舍弃身家性命去救,肯定是有感于曹操的品行。曹操在任洛阳北部尉的不畏权势、秉持正义,再加上这次逃离洛阳举大旗反董卓,都给了一个有高远志向的文人陈宫极大的吸引力。

陈宫再次相助曹操

陈宫不止救过曹操的命,在曹操发展前期,陈宫为其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曹操集团的核心人物。初平三年(192),青州百万黄巾军入兖州。兖州刺史刘岱被杀,陈宫不失时机地把曹操推上了兖州刺史的位置上。

同时,陈宫还给当地权贵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劝说他们迎曹操入兖州。可以说如果没有陈宫拉拢士绅,曹操作为外来户根本摆不定这些人,在之后发生的一切就证明了这一点。

陈宫缘何叛曹

关于陈宫叛曹,民间艺术比如《捉放曹》、《三国演义》更多的体现在了曹操杀吕伯奢一家上,陈宫释放曹操后,两人一起逃离中牟县,去投奔吕伯奢。结果把吕伯奢一家杀猪待客误会为要杀他们领赏,曹操惊疑之下就一口气把一家人都杀了。陈宫看到曹操这么牛掰,还说出更牛掰的话:“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便一怒之下弃之而去。

不过这显然是小说家黑曹操呢,吕伯奢家在成皋县的话,曹操要从洛阳逃回安徽老家,应该先过成皋县再过中牟县,而不是过了中牟再去投奔吕伯奢。就算吕伯奢家被曹操杀了,陈宫也肯定不在场,曹操也不可能脑子短路跟其他人说这种事,所以很显然这不是陈宫背弃曹操而去的理由。

相比之下,曹操父亲曹嵩等一家人被徐州牧陶谦部将杀害,导致曹操恼羞成怒,还为此屠了城,这让陈宫看不过去倒是很有可能。

在《后汉书·陶谦传》中记载说:

“初,曹操父嵩避难琅琊,时谦别将收阴平,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初平四年,曹操击谦,……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

陈宫便联合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和兖州官员许汜、王楷等发动“叛曹迎吕”运动,致使兖州除三县外全部沦陷。

陈宫叛曹,其实和当年救曹迎曹是一件事,为的就是光复汉室,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不料想救得却是一个杀戮天下名士百姓的屠夫,所以他痛下决心,誓与曹操不共戴天。很可能陈宫当时后悔极了,如果不是他救曹迎曹,那数十万的无辜百姓就不用死了。

陈宫缘何迎吕布

以后世人的看法,说吕布是三姓家奴,可在乱世中有多少人能始终如一,这样的人不是死了就是太幸运遇上大老板了。吕布唯一的问题就是叛主还非得杀主,这就让人很看不上了。但是吕布因为亲手杀了董卓,在当时可是天下公认的大英雄,董卓是不是坏?那吕布杀了他是不是天下英雄?甭管处于何种目的,反正董卓是他亲手杀的。

还有一点是吕布是真的猛,别看他谋略不行,但武力值绝对是天下第一,要不是他不仗义,武圣能轮得上关羽吗?所以陈宫自信以他的智慧加上吕布的武力值,解放……那是没得问题的。

当陈宫被俘被绑上白门楼押送到曹操面前时,《后汉书·吕布传》记载:

“操谓宫曰:‘奈老母何?’宫曰:‘老母在公,不在宫也。夫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操复曰:‘奈卿妻子何?’宫曰:‘宫闻霸王之主,不绝人之祀。’固请就刑,随出不顾,操为之泣涕。”

再对比吕布舔着脸求饶命,不得不说陈宫早就抱着必死的决心要和曹操拼到底,不管曹操问他老母还是妻儿,陈宫都是一句话你要愿背骂名那就鱼死网破。


邯郸醉


大家好,我是幻海尘封,非常高兴与大家一起讨论分享这个话题,下面是我的答案:在我眼中的陈宫是非常符合传统儒士形象的,吕布虽反复无常但性情直爽,缺乏政治智慧,是比较容易驾驭的。陈宫的原则性也是极强,他既已选择吕布也已明知吕布不能成大事,但也绝不背主而去,否则以他的无双才智,天下何愁没有容身之处。

吕布的优点

吕布在三国中的形象是反复无常的小人,但是在那个群雄割据尔虞我诈的三国时代,相比较而言吕布是没有心机的,比较直爽的,也是比较容易驾驭的,这也就是陈宫为什么选择他作为实现抱负的理想人选。他的性情在某些程度类似于项羽,勇猛无敌,一人一杆方天画戟,十八路诸侯未敢进寸步,手下更是拥有一批猛将,但是这样的人心机太浅,容易感情用事,听不进劝说,所以他们的一生往往都十分精彩,但是结局都比较凄惨不能善终。


陈宫的为人

陈宫是一个仁义正直之士,他的计谋不输于三国时期任何一个谋士,他不为名利且原则性极强,得知曹操是忠义之士,毅然丢官弃职与曹操出走,曹操杀吕伯奢一家时,明知曹操将来可成大业毅然道坚持“道不同,不相与谋”转身离他而去。选择吕布后,以他的聪慧早已明知吕布不能成就大业,但是坚持“忠臣,不侍二主”绝不另投他主,以他的才华何处没有安身之所,何必留在吕布身边最后落得身死的下场。


结语

三国中关于陈宫的记载不是很多,但是他的人物形象是极其鲜明的。一身正气,铮铮铁骨,无愧于自己的初心。只可惜一腔智谋,却不能为吕布所用,让人为之惋惜。


幻海尘封


陈宫为人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喜爱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初平三年(192),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青州黄巾时战死,当时在曹操任东郡太守时出仕的陈宫通过外交手段去为曹操收取兖州。并且,他还争取到了同样作为名士的济北相鲍信的支持。这样一来,曹操得以担任兖州刺史扫平盘踞兖州一带的青州黄巾军的功劳便算在了陈宫头上,因而陈宫被曹操视为心腹。

然而,由于曹操的父亲曹嵩是东汉中后期有名的大宦官曹腾的养子,因此曹操的宦官亲缘出身背景引起了当时兖州众多名士的批评和议论。曹操便下令处死边让等兖州数名名士,而陈宫素来与兖州名士们交好,甚至被曹操下令处死的名士中有几位是陈宫的朋友。两个人的隔阂便越来越深了。

兴平元年(194),曹操领兵征伐陶谦时陈宫留守东郡守备,但他与当时的陈留太守张邈、张邈之弟张超、从事中郎许汜及王楷等同谋叛乱,背曹迎吕,引领吕布进入兖州为主。

一时之间兖州数郡郡守纷纷响应起事。后来吕布一时曾数度击败曹操,但最终仍不敌曹军巧妙运用计谋与战术而被击败,被迫与吕布逃往徐州投靠刘备。

这原因之一便是陈宫自身原因,他的性格本来就很刚强、知恩图报,这样一来在刘备和吕布之间,他更倾向快意恩仇的吕布而不是整天仁义道德挂嘴边的刘备。同时相比刘备,吕布为人单纯是更加容易控制,能够对他言听计从。此外,吕布才大义灭亲,除掉董卓,这很对陈宫的胃口。当时曹操讨伐陶谦的时候,一路上杀害百姓无数,这样的做法与董卓有何区别,在陈宫眼中曹操与董卓别无二致。

另外便是吕布和刘备之间的差别。刘备当时势力是很小的,在早期他都是四处奔走十分的落魄。而吕布不一样,他的武力值不消多说,单单是他有能跟曹操斡旋两年之久,数度能打败曹操的实力,这就是刘备所不及的。刘备当时是没有属于自己的地盘的,等到他真正有了自己的地盘都是在得到了诸葛亮之后,取得益州之地才在乱世中有一定话语权的。



鲲是条大鱼


演义原文:徐晃解陈宫至。操曰:“公台别来无恙!”宫曰:“汝心术不正,吾故弃汝!”操曰:“吾心不正,公又奈何独事吕布?”宫曰:“布虽无谋,不似你诡诈奸险。”操曰:“公自谓足智多谋,今竟何如?”宫顾吕布曰:“恨此人不从吾言!若从吾言,未必被擒也。”其实陈宫也是想让吕布当枪使,可是吕布听不进去意见!



最爱烟火人间


陈宫在投靠吕布之前,就曾投靠过曹操。而当陈宫决定背叛曹操,并去依附能够对抗曹操的第二势力上,能够留给陈宫的选择其实并没有多少了。

再看看刘备这边,当时刘备还是一个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无名小卒。并且刘备被吕布打败赶出了徐州之后,刘备都还是在曹操的帐下效力。

而吕布则不同,虽然吕布曾一直被冠有“三姓家奴”的称号,但是吕布做成了一件人人想做却又做不成的事情——诛杀董卓。

因此在这件事之后,吕布的名声威震八方,享誉各诸侯,顺应民心的同时也盖住了“三姓家奴”的劣势。

可能是因为吕布的这种大义灭亲,让陈宫看到了吕布与曹操、刘备不同,所以陈宫更加肯定了自己的选择,觉得投靠吕布是能够早日实现自己的理念的。

一、陈宫曾力推的曹操为兖州牧,最后却因处死兖州数名名士,使其成为陈宫背叛曹操的导火索

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青州黄巾时战死,而陈宫作为当时兖州当地的大族,通过各种外交手段,力推曹操成为兖州刺史,为曹操收取兖州。

我们都知道曹操之所以能够很顺利的成为兖州刺史,这里面最大的功劳非陈宫莫属了,而曹操也将陈宫视为自己的心腹。

可是,谁都没有想到,曹操在担任兖州刺史之后,兖州众多的名士针对曹操本身宦官亲缘出身的背景,引发了不少人的批评和议论,而这里面就包含有兖州世家的代表之一(边让)。之后曹操便下令处死了这些名士,使得士族势力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陈宫素来就与兖州名士们交好,又看重君子之道。眼看曹操如此不尊重士人,还杀了让他引以为傲的朋友。

甚至曹操在征伐徐州时,屠杀了徐州10多万人,如此种种,已经让陈宫认定曹操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明主,于是便开始有了反叛曹操的情绪。

二、陈宫背叛曹操之后,依附吕布第二势力,顺利取得徐州

194年,陈宫趁曹操领兵征伐徐州,伙同张邈等同谋叛乱,背曹迎吕,引领吕布进入兖州,一时之间兖州数郡郡守纷纷响应起事。

曹操听闻后方生变带兵回救,最后曹军还是巧妙的运用计谋与战术,让吕布逃往徐州去投靠刘备了。

在这里,陈宫为什么会选择吕布作为自己的第二势力呢?


首先在陈宫投靠吕布之前,吕布就因除掉自己的义父“董卓”名声远扬,接着吕布继续拥护汉献帝,也受到了很多官员的欢迎。

再加上吕布本身就骁勇善战,所以陈宫觉得辅佐吕布是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的。

前期,吕布在陈宫的指点下投靠了刘备,并暂时在小沛驻扎,与徐州形成犄角之势。而后,吕布趁刘备与袁术作战时,袭取了徐州。

吕布当时能够顺利取得徐州与陈宫的指点息息相关,只可惜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吕布的刚愎自用,使得最后在下邳城中,因不听陈宫的两面互补之计,最终导致失败。

而吕布战败后,陈宫也随吕布等人一同被曹操所擒,后来曹操虽有意放了陈宫,但是陈宫还是选择追随吕布慷慨赴死。

综上,论陈宫的抱负、计谋、气节着实令人敬佩,但陈宫的遭遇却不免让人感慨万千。陈宫的悲哀,是文人谋士的悲哀,也是儒士的悲哀。陈宫虽有满腹计谋,无奈被时势捆住了手脚。其实在辅佐吕布的时候,陈宫明知吕布鲁莽无谋,沉迷酒色,却始终没有离开吕布再另寻明主,我想这一切大概都是源于陈宫自身的原则吧!


秋原历史


陈宫,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是三国里数得着的杰出人物。陈宫最初跟随曹操,和曹操是至交好友。早年陈宫曾救过曹操,为了曹操不惜放弃官位和曹操亡命天涯。曹操起家时,陈宫没少给他出谋划策,他为曹操的崛起出了不小的力。不过由于利益冲突以及陈宫看不惯曹操为人,所以两人最终分道扬镳。当时天下枭雄多如牛毛,但陈宫离开曹操后,没有选择势力庞大的袁氏兄弟,没有选择仁义满天下的刘皇叔,而是选择了以有勇无谋著称的吕布。三国枭雄那么多,陈宫为何会选择吕布?

第一,吕布是当时最有声望的军阀之一。虽然张飞喜欢拿三姓家奴来怼吕布,但实际上吕布的声望比刘备高多了,比曹操都不遑多让。吕布出道比较早,辅助过丁原、董卓、王允等朝廷大员,还一度和王允联合执政,官拜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并晋升温侯,资历不是一般的深,绝对是汉朝的重量级大佬。此外,吕布还是诛杀国贼董卓的大英雄,声望非常高,不是一般军阀可以比的。吕布夺徐州后,汉献帝流浪在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吕布,可见吕布在世人心中的地位和印象。陈宫投吕布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谁不愿意傍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第二,吕布是当时最具潜力的军阀之一。吕布虽然兵败丢了地盘到处游走,但手下有张辽、臧霸等八健将,还有数千精良的并州铁骑,皆是以一敌十之士,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吕布有实力,有兵马,缺的是地盘。而陈宫和曹操反目的主要原因是曹操损害了兖州士族的利益,陈宫作为兖州士族的头面人物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兖州士族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外援赶走曹操,正在到处找地盘的吕布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所以陈宫联合张邈、张超等人联合吕布反曹,差点干翻曹操。兖州叛乱失败后,陈宫已经回不去兖州,所以跟随吕布去了徐州,从此一心辅佐吕布。

第三,吕布性格爽直,对陈宫礼遇有加。陈宫和吕布朝夕相处,吕布就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一直让陈宫操心,可以说是陈宫一手拉扯大的。陈宫和吕布关系非常特殊,陈宫也对吕布是真有感情,当然吕布对他也没的说。虽然吕布有时候刚愎自用,但对陈宫还是很尊重的,所以陈宫始终不忍离去。此外,吕布心思简单,不似其他枭雄那样奸诈,比较容易接触和控制。陈宫一心想建功立业,吕布正是合适的人选,只是吕布个二杆子经常不听陈宫的劝,不仅大业未成而且还搭上了吕布。


默守初心


我们可以先分析为何陈宫要离开曹操。

1、兖州刺史刘岱死后,陈宫立主迎曹操为兖州之主,陈宫不可能没有私心,想借此机会成为曹操的谋主应该是当时的陈宫最重要的目的,可惜曹操虽然重视他,礼遇他,但就是不让他做谋主,地位不如荀彧,甚至还不如曹操来兖州后才征召的程昱受重用。这让陈宫心理对曹操已经心生怨怼。

2、后来曹操讨伐陶谦,杀戮过甚,这也让身为名士的陈宫更加对曹操不满。

3、曹操因边让数次对其不敬,后来找个借口将边让杀害,这就更加加剧了陈宫以及兖州士族对曹操的不满。

综合这几个原因,陈宫反水是必然的,曹操无论是徐州的杀戮还是边让的被杀,都给兖州士族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其实想反水的有很多,陈宫只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至于陈宫张邈等人为何要选择吕布,答案很简单,没得选。

首先是时间紧,必须赶在曹操消灭陶谦之前让兖州易主;其次兖州周边可以投靠的势力太少,陶谦刘备正在被曹操完虐,不可能来接收兖州。袁绍手下能人太多,陈宫之流投靠袁绍后很难出头,估计还不如在曹操这边待遇好,其他军阀鞭长莫及,吕布算是恰逢其会,实力弱小,但又有诛杀国贼的名望,可以作为一方势力的代表,且吕布账下缺乏文官,谋士更是一个也无,陈宫之辈投靠吕布方可得到重用。

至于陈宫的能力,窃以为只能算是个不错的谋士,根本称不上谋主,有关吕布势力的战略规划,根本就没有记载,而且从吕布势力后来的发展来看,所谓的战略就是联合袁术抵御曹操,这个战略毫无意义,殊不知袁氏兄弟一个比一个废物,而且袁术比袁绍更加不堪,这种合作根本无法解决吕布势力的发展问题。

除此之外,我始终觉得陈宫此人太过腹黑:

1、刘岱一死,马上把兖州送给曹操,急切的想上位,可惜未能如愿,心生怨恨;

2、曹操对陈宫很不错,讨伐陶谦时把大本营交给陈宫掌管,这是多大的信任,没想到陈宫依然背叛了曹操;

3、跟着吕布投靠刘备后,袁术撺掇吕布偷袭刘备的徐州,陈宫居然也不反对,甚至有可能还在旁出谋划策;

4、郝萌反叛被捉,说出陈宫也参与其中,尽管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但苍蝇不叮无缝蛋,陈宫在当时一定产生过异样的想法,只是最终没有付诸实践而已。

其实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陈宫与吕布二人到底是君臣关系还是合作关系,这个由于史料太过稀少,无从考证,只能我们自己进行分析和猜测,其实很多学者研究都认为二人合作的成分更大一些,陈宫作为兖州反曹势力的代表,吕布只是作为双方合作后的代言人。其实在我看来,从陈宫跟着吕布到吕布最后败亡,一共四年左右的时间,这四年战乱不止,这股联合势力根本没时间确立彼此的关系,只是在维持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吕布自始至终也没有完全信任陈宫。这从最后下邳之战,吕布不采纳陈宫的建议就能看的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