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平武構建“三大體系” 促進鄉風文明

鄉村要振興,鄉風文明該如何抓?

今年以來,綿陽市平武縣在全縣深入開展村規民約體系、道德評價體系、鄉風監督體系“三大體系”工程助力全縣脫貧攻堅。自工作開展以來,該縣響巖鎮的廖文、龍安鎮的李海燕和公安局的胡啟飛等10餘人分別被評為“全國孝親敬老之星”“感動綿陽十大人物”和“道德模範”等稱號。各鄉鎮評選“五星級文明戶”3000餘戶,評選各類“脫貧之星”“孝順之星”“清潔衛生戶”5000餘戶,農村村容村貌有了顯著改善,人居環境乾淨整潔,鄉村文化蓬勃開展,孝老敬親、誠實守信、知恩感恩、自立自強的越來越多,全縣文明習慣、社會風氣有了大的好轉,幹群關係和諧,群眾精神飽滿,文明鄉風正在形成,為打贏脫貧攻堅戰、鄉村振興凝聚了磅礴力量。

築牢“三大體系” 引領鄉風文明

近年來,該縣因地制宜,狠抓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不少地方鄉風文明有了新的起色,但是,由於該縣地處山區,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緊靠單一的評選文明戶的作法很難有效的引領各地的鄉風文明建設,只有全面系統的抓好以村規民約體系、道德評價體系、鄉風監督體系為重點的“三大體系”建設,才能既“治標”又“治本”。

狠抓村規民約體系建設。該縣結合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工作,根據各地實際,圍繞鄉風、家風和民風建設主題,針對群眾查找出鄉風文明中的突出問題,把愛清潔講衛生、孝敬老人、誠實守信、勤勞致富等內容納入其中,制定簡潔、務實、管用、易記的村規民約,並召開村民大會或代表大會通過,狠抓村規民約體系建設。豆叩鎮榮華村支部結合脫貧攻堅工作,抓住關鍵問題,採用“逆向思維”的方式,先後5次召開群眾會和村民代表大會,從全村文明鄉風問題的相反面深入地進行討論探索,針對好吃懶做、環境衛生差、不供養父母現象較為突出等問題,制定了勤勞致富、愛清潔講衛生、孝敬父母等8條村規民約。同時,依託文化大院、文化服務站,鄉村文化節、文藝小分隊宣演等載體和形式,對村規民約進行解讀宣講、表揚示範、教育引導,營造出遵守村規民約的良好氛圍。

狠抓道德評價體系建設。該縣以遵守村規民約為基礎,開展清潔衛生戶、孝順之星、脫貧之星和“五星級文明戶”等評選活動,通過選樹身邊榜樣、先進典型,大力弘揚正能量,對村民在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等方面的實踐進行評議和評價,讓評議、評價的過程變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過程。該縣在電視臺開闢了“感恩奮進?脫貧之星”專欄,報道各地在感恩奮進、自力更生、勤苦致富等各方面先進典型,截止目前,已播出10期。同時,把這些先進典型刻錄成光碟,作為群眾會和農民夜校的生動教材,予以播放宣傳。大印鎮開展“爾瑪巧手、守法羌人、納吉孝星、大印好漢”四季評選表彰活動,每個季度突出一個主題(分別對應勤勞致富、遵紀守法、孝老敬親、樂於助人),與文藝宣演相結合,群眾參與面很廣,已成為該鎮重要的品牌文化活動。

狠抓鄉風監督體系建設。該縣充分發揮村民監督委員會的作用,每個村聘請2-6名文明鄉風監督員,對村民遵守村規民約和文明鄉風實踐活動進行指導和監督,對脫貧攻堅政策進行宣傳宣講。主要發揮“宣傳員、監督員、連心橋”的作用,作為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協同和監督“村兩委”、社上抓好文明鄉風建設和幹部作風轉變,以好的黨風、政風帶動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的形成。

做實“三大工作” 夯實文明基礎

為了更好的夯實鄉風文明的基礎,該縣從開始抓“三大體系”工程以來,自始至終堅持做好群眾主體,因地制宜,注重問題導向三大工作,為農村鄉風文明建設增添新內涵。

堅持群眾主體,激發內生動力。鄉風文明建設群眾是主體,該縣始終堅持以當地群眾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充分宣傳發動群眾,教育引導群眾,體現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大力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充分調動群眾的主動性,讓群眾的心熱起來、手動起來,始終讓人民群眾為主體,唱主角,在辛勤勞動中收穫自尊、收穫信心。

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點特色。該縣針對不同區域、民族風俗不同等特徵,重視突出地方特色。把當地人民群眾最認可的、具有地標性的、有良好傳統的好民風、好家風進行梳理,予以總結和強化。例如,徐塘羌族鄉楊柳村一直有製作羌族特色豆腐的傳統文化,該村在梳理時把勤儉持家、清白做人作為好民風予以鞏固和弘揚,並在今年5月舉辦了“不忘初心、清白做人”鄉村文化旅遊節,大力弘揚清廉之風。

注重問題導向,精準施策發力。該縣在“三大體系”工程建設過程中,注重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針對廣大農村存在的環境衛生、孝敬老人、大操大辦、封建迷信和“等、靠、要”思想等鄉風文明中存在的薄弱環節,由村“兩委”組織,通過壩壩會、村民代表會等形式,發動群眾查擺、討論本地在鄉風、家風、民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找準鄉風文明建設的切入點和著力點,使之更有針對性、操作性。 今年9月13日,該縣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一樁“80歲老人孤死家中,五子女未盡到贍養義務”的案件,分別判處有期徒刑兩年到一年六個月、緩刑兩年不等,讓其子女既受到了道德的譴責,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該縣將此案件刻錄成260餘張光碟分發到全縣各個村,教育引導群眾孝老敬親、遵紀守法,樹立文明新風尚。

豐富“三大”載體 助力脫貧攻堅

平武縣在構建“三大體系”推動鄉風文明工作中,杜絕空洞說教,而是通過文藝宣演、農民夜校、幹部幫帶等多種方式進行。

建文藝宣演小分隊開展文藝宣演。全縣25個鄉鎮和縣文化館、縣“春之聲”藝術團、縣職業中學共成立28支文藝宣演小分隊,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建設文明鄉風為主要內容,創編《扶貧路上趕春光》《形成好風氣》《幸福虎牙》《十九大報告暖心窩》等富有鄉土氣息、符合時代特徵群眾喜愛的歌舞、小品、快板、三句半等文藝作品30餘個,深入鄉鎮、村開展文藝宣演活動150餘場。宣演中,特別注重把脫貧攻堅政策、各種先進典型宣傳好,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一體化建設,提升農民精氣神,為文化扶貧凝心築魂。

利用農民夜校進行培訓。各鄉鎮黨委把“農民夜校”作為提高群眾思想水平,培育良好鄉風的重要載體,把鄉風文明作為“農民夜校”五大課程之一,通過宣傳身邊的模範事蹟、先進典型,傳遞正能量,弘揚真善美,傳播文明新風。同時,組織村社幹部、群眾代表等,到高村鄉民主村、豆叩鎮銀嶺村等地,實地參觀學習文明鄉村建設經驗,把“夜校”擺在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現場,既開闊了眼界,又提升了思想認識、文明素養。

幫扶幹部聯戶幫帶。在脫貧攻堅中,把鄉風文明建設與扶貧結對幫扶相結合,互為促進。幫扶過程中,每名幹部都要幫扶幾戶貧困戶,聯繫幾戶非貧困戶,對老百姓進行文明衛生知識、文明行為習慣養成等方面的宣傳引導。尤其重點對清潔環境衛生、孝老敬親、感恩奮進等方面,進行宣傳教育。對環境衛生等做得比較差的,由幫扶幹部和群眾共同打掃、整理、收拾,帶著群眾幹,做給群眾看;對不贍養父母的,幫扶幹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通過召集召開家庭會議、完善贍養協議、調解矛盾糾紛等方式,促進家庭和諧、子女孝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僅豆叩鎮就簽定贍養協議60餘份,不僅強化了子女贍養老人的法律義務,更逐步形成了孝老敬親的良好風氣。

而今,無論你走在平武的藏鄉還是在羌寨,無論是來到高山還是到平地,只見該縣農村湧現一批又一批文明清潔戶,孝老敬親戶,勤勞致富戶,遵紀守法戶。高村鄉“做文明村民,創美好家園”已成為群眾共識,代壩村徐家三兄弟用“揹簍上的愛”孝順父母、黃羊關藏族鄉七旬老人楊正德自創“扶貧歌”唱給黨聽、水晶鎮竹柏村盲人陳習華種植100畝的中藥材等典型層出不窮,平武“三大體系”工作的開展,正強勢助力全縣脫貧攻堅,為綿陽加快建設中國科技城和西部現代化強市貢獻平武力量。(杜康 孟賢才)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